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
1
作者 江铮 魏锋 +1 位作者 陈朋 蒋小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25-28,32,共5页
目的观察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的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推... 目的观察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的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推荐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试验组根据基因检测分析结果及指南推荐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2组随访3、6、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存活时间,随访12个月累积生存率。结果试验组随访3、6、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平均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试验组12个月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7.650,P<0.01)。结论通过基因多态性检测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明显降低其12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累积生存率,该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个体化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检测 抗血小板药物 终点事件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精准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杨 朱传卫 +1 位作者 张青松 王三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 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在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精准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于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来该院就诊并完成后续回访调查的86例自愿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进... 目的 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在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精准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于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来该院就诊并完成后续回访调查的86例自愿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进行精准抗血小板治疗,另选择同期就诊并完成回访调查的131例未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欧洲五维度健康指数量表(EQ-5D-5L)对患者疗效进行量化评估并做比对分析;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发生再复发事件的风险函数。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mRS和EQ-5D-5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EQ-5D-5L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内疾病再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不发生疾病再复发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 P=0.031)。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疾病再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 缺血性脑卒中 精准抗血小板治疗 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急性非STEMI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个性化用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宁 王喆 +1 位作者 刘冬梅 周苗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个性化用药情况。方法选取102例择期行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检...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个性化用药情况。方法选取102例择期行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根据相关检测结果给予患者用药建议及比较不同基因型的不良终点事件情况。结果在102例患者中,快代谢型47例(46. 08%),建议给予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中代谢型41例(40. 20%),建议加大氯吡格雷用药剂量治疗;慢代谢型14例(13. 73%),建议更换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治疗。随访8个月,慢代谢型组再发心肌缺血或梗死率高于快代谢型组和中代谢型组(P <0. 01);慢代谢型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于快代谢型组(P <0. 01)和中代谢型组(P <0. 05);中代谢型组再发心肌缺血或梗死率、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与快代谢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大出血等不良终点事件。结论不同患者其CYP2C19基因型存在差异,可导致应用氯吡格雷的疗效不同,故应根据患者不同基因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切勿盲目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指导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应用于高危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江铮 魏锋 +4 位作者 陈朋 蒋小玲 俞晓岚 徐丽群 黄美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指导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对治疗高危脑梗死患者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的高危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通过...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指导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对治疗高危脑梗死患者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的高危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通过基因多态性检测后推荐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用目前指南中推荐的用药方法,于3、6、12个月后各观察1次,比较两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12个月内发生终点事件发生率为0、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指导临床医师选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这三种我国目前最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高危脑梗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检测 脑梗死 指导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西洛他唑
下载PDF
对1例肾移植患者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检测及血药浓度监测的个体化药学监护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燕红 侯幸赟 +5 位作者 温燕 恽芸蕾 朱跃 陈万生 陶霞 张凤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6期1146-1149,共4页
免疫抑制药在肾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中广泛应用,但具有治疗窗窄、不良反应大、药动学及药效学个体差异显著等特点。为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临床药师运用药物基因多态性检测及血药浓度监测等手段对1例肾... 免疫抑制药在肾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中广泛应用,但具有治疗窗窄、不良反应大、药动学及药效学个体差异显著等特点。为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临床药师运用药物基因多态性检测及血药浓度监测等手段对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个体化用药监护,阐述了肾移植术后患者使用免疫抑制药出现的用药问题,如药物治疗效果、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通过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提高了肾移植术后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协助临床医师更好地为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切实体现临床药师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基因多态性检测 血药浓度 药学监护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在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衣琳 邱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7期1121-1123,共3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又称为急性脑梗死,是我国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1]。AIS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我国AIS人群庞大,卒中复发率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卒中 CYP2C19 基因多态性检测
下载PDF
重症肺炎基因多态性检测及救治策略研究
7
作者 胡晓华 邓旺 +1 位作者 魏忠强 邓勇 《大医生》 2021年第6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基因多态性检测及救治策略。方法选取巫溪县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重症肺炎患者7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患者5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患者Toll样受体-4(TLR-4)、血管紧...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基因多态性检测及救治策略。方法选取巫溪县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重症肺炎患者7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患者5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患者Toll样受体-4(TLR-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测定两组TLR-4基因启动子-229Gly、ACE-基因启动子-276Gly、TNF-α基因启动子-238G/A、IL-10基因启动子-1082A/G多态性,针对基因多态性测定结果给予相应的救治策略干预,干预完毕后采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患者肺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ACE、TNF-α、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NF-α等位基因238G/A基因型GG、基因型GA+AA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LR-4等位基因229Gly基因型AA、ACE276Gly基因型TT及IL-10等位基因1082A/G基因型AA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LR-4、ACE、TNF-α、IL-10在重症肺炎患者中呈高表达,加强其多态性测定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给予救治策略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基因多态性检测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
8
作者 卢国强 汪晓晖 +2 位作者 沈全荣 陶冬芳 李英英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S0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精神分裂症伴阳性症状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非基因检测)和试验组(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精神分裂症伴阳性症状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非基因检测)和试验组(基因检测),各120例。对照组由临床医生决定药物种类及剂量,试验组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ANSS评分、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糖脂代谢情况及服药依从性评估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450 基因多态性检测 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席小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8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接受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妇女的资料,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其科学补充叶酸。结果:本次研究240例患者中,74例是CC型,即叶酸转化能力正常占总数...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接受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妇女的资料,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其科学补充叶酸。结果:本次研究240例患者中,74例是CC型,即叶酸转化能力正常占总数的30.8%;CT型118例,占49.2%;TT型48例,占20%。表明叶酸转化能力不足CT型和TT型占69.2%。通过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得出缺乏叶酸的(CT型+TT型)人数明显比正常者(CC型)多,CT型+TT型与CC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基因分型结果科学补充合适剂量的叶酸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检测 叶酸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指导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应用于高危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10
作者 马永春 杨国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0008-0010,共3页
研究分析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指导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应用于高危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时间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高危脑梗死的患者,共1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 研究分析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指导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应用于高危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时间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高危脑梗死的患者,共1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在经过基因多态性检测后根据结果按情况制定给药计划,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和治疗一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两组患者均有改善(P<0.05),且根据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给予用药治疗的实验组NIHSS评分明显更低,标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更低,间接表明治疗后恢复的更好,对比对照组复发概率也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指导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治疗高危脑梗死,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提高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的药物的应用“效价”,同时确保了用药安全性,对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积极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检测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西洛他唑 高危脑梗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杰 于婷 +3 位作者 张喆 蔡从利 高尚先 曲守方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62-1567,共6页
目的:建立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PCR-荧光探针法,为预测CYP2C19代谢药物的疗效提供新的检测试剂盒。方法:应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针对人类CYP2C19基因CYP2C19*2、CYP2C19*3和CYP2C19*17多态性位点设计引物和探针。以经测序确认为... 目的:建立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PCR-荧光探针法,为预测CYP2C19代谢药物的疗效提供新的检测试剂盒。方法:应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针对人类CYP2C19基因CYP2C19*2、CYP2C19*3和CYP2C19*17多态性位点设计引物和探针。以经测序确认为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或野生型的人类全血基因组DNA(genomic DNA,g DNA)样本为模板,应用荧光PCR法筛选合适的引物和探针,建立和优化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荧光PCR法。然后用特定浓度且基因型已知的人类全血g DNA样本作为质控品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最后用100例临床样本验证该方法的临床适用性,并与直接测序结果进行比较,计算Kappa值。结果:建立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PCR-荧光探针法,能准确地检测出CYP2C19*2、*3和*17多态性位点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灵敏度为每个反应体系约1 ng;以基因型已知为野生型的全血g DNA为模板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测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1.00。结论:建立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具有很好的临床适用性,可以用于CYP2C19代谢的药物疗效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检测 细胞色素P450 S-美芬妥英-4-羟化酶 CYP2C19酶 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荧光探针法 药物疗效检测
原文传递
NUDT15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的比较与临床应用
12
作者 曾大勇 董家珊 +3 位作者 王长连 黄品芳 林荣芳 刘亦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建立准确、快速、经济的方法,检测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福建汉族患者服用硫唑嘌呤2周以上的血清样本,提取DNA或白细胞后分别采用PCR-RFLP法、PCR-Sanger测序... 目的建立准确、快速、经济的方法,检测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福建汉族患者服用硫唑嘌呤2周以上的血清样本,提取DNA或白细胞后分别采用PCR-RFLP法、PCR-Sanger测序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NUDT15c.415C>T和TPMT*3C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比较这3种方法的准确性、简便性及经济性。根据白细胞值分组,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基因多态性等因素与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9例患者,其中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15例(11.6%)。3种方法的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一致,TPMT*3C未发现突变纯合子。携带NUDT15c.415C>T突变等位基因者服用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风险高于携带野生等位基因者(OR=6.2,95%CI:2.5~15.4,P=0.000 054),而携带TPMT*3C突变等位基因者与野生等位基因者出现白细胞减少比例并无显著性差异(P=0.393)。NUDT15c.415C>T基因多态性预测白细胞减少敏感度为53.3%,特异度为85.1%,ROC曲线AUC为0.69。结论 3种方法都可用于临床检测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PCR-RFLP法不需要专用试剂盒,也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成本较低,过程简单,易于操作,特别适合条件有限的单位开展工作。福建汉族患者在服用硫唑嘌呤前进行NUDT15c.415C>T基因多态性检测比TPMT*3C更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白细胞减少 NUDT15c.415C>T TPMT*3C 基因多态性检测
原文传递
基因多态性检测在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蕊 李平利 +5 位作者 陈克广 刘焕君 郭曦 常萍 高海青 郭瑞臣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297-2299,共3页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检测在5-氟尿嘧啶临床治疗效应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例胃癌患者用5-氟尿嘧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检测相关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结果该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检测在5-氟尿嘧啶临床治疗效应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例胃癌患者用5-氟尿嘧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检测相关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结果该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基因检测位点均为野生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检测位点则均为突变杂合型,MTHFR活性降低,叶酸代谢异常,5-氟尿嘧啶敏感性增加;ABCB1 3435位点基因型为TT突变纯合型,易引起严重腹泻,且具有较高淋巴转移风险。结论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制订和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基因多态性检测 胃癌
原文传递
F5及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狭窄和闭塞形成的关系
14
作者 刘晓静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9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F5及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狭窄和闭塞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南朗分院血液净化中心经动静脉内瘘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32例发生过内瘘狭窄且经过取... 目的:探讨F5及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狭窄和闭塞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南朗分院血液净化中心经动静脉内瘘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32例发生过内瘘狭窄且经过取栓或修补后继续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未发生过内瘘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诊断血栓事件,同时对两组患者的F5及PAI-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F5及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狭窄和闭塞形成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13.54±14.2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2.05)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F5基因G/A各基因型频次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1基因4G/5G各基因型频次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发现4G4G基因类型患者与4G5G基因类型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G4G基因型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升高4.9倍,4G5G基因型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升高2.1倍。结论:临床上可通过经动静脉内瘘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的PAI-1基因型判断是否需要为其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进行预防血栓形成处理,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 血液透析 静脉内瘘
下载PDF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检测平台
15
作者 张晓梅 陈森清 +3 位作者 曹海霞 吴建中 马国建 李金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6-312,共7页
TS基因5′非翻译区(5′untranslation region,5′UTR)增强子区域(TS enhancer region,TSER)存在28bp的2次(2R)、3次(3R)的串联重复多态,在3R等位基因第二次重复中还存在一个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 TS基因5′非翻译区(5′untranslation region,5′UTR)增强子区域(TS enhancer region,TSER)存在28bp的2次(2R)、3次(3R)的串联重复多态,在3R等位基因第二次重复中还存在一个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同时在3′非翻译区(3′untranslation region,3′UTR)存在6个碱基片段缺失/插入多态。这些多态形式的存在影响了TS基因mRNA的稳定和翻译效率,并可导致不同TS基因型肿瘤患者对以5-fuorouracil(5-FU)为基础的化疗疗效产生差异。为提高TS基因型临床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方便、快捷、准确和自动化区分各种纯合及杂合基因型,设计多重PCR反应,同时扩增TS基因5′和3′非翻译区多态所处片段。利用DHPLC技术建立TS基因多态性检测平台,在非变性条件下,通过优化DHPLC洗脱梯度,同时检测5′TSER区的串联重复多态和3′UTR片段长度多态;在变性条件下,检测5′TSER区单核苷酸多态。同时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方法,验证DHPLC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PLC 胸苷酸合成酶 基因多态性检测
下载PDF
F5及PAI-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烧伤多次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海罡 王怡 +1 位作者 熊东方 闵昱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究F5及PAI-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烧伤多次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拟行多次手术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F5基因表型(GG、GA、AA)及PAI-1基因表型(4G4G、4G5G、5G5G),随访患病后2个月内深... 目的:探究F5及PAI-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烧伤多次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拟行多次手术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F5基因表型(GG、GA、AA)及PAI-1基因表型(4G4G、4G5G、5G5G),随访患病后2个月内深静脉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200例患者中F5基因分布:AA 57例,GA 99例,GG患者44例;PAI-1基因分布为:4G4G74例,4G5G80例,5G5G46例。139例患者先后发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深静脉血栓。F5基因表型间血栓形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1基因表型间血栓形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G/5G5G患者相比,AA/4G4G表型患者血栓发生风险升高50倍(95%CI 2.559~976.97),AA/4G5G表型患者血栓发生风险升高20倍(95%CI 1.796~222.777),GA/4G4G表型患者血栓发生风险升高32倍(95%CI 3.068~333.798),GG/4G4G表型患者血栓发生风险升高27.5倍(95%CI 2.503~302.174),血栓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5及PAI-1基因多态性对预测多次手术后血栓形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单独检测F5及PAI-1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局限,建议临床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外科学 静脉血栓形成 @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
下载PDF
叶酸基因检测的多态性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应用效果及干预指导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彩茹 陈丽侠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10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究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对于孕妇采用叶酸基因检测的多态性的效果以及干预指导的意义。方法选取扶风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诊的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90例采用常规补充叶酸的孕妇为常规组,另90例... 目的探究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对于孕妇采用叶酸基因检测的多态性的效果以及干预指导的意义。方法选取扶风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诊的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90例采用常规补充叶酸的孕妇为常规组,另90例根据基因检测情况补充叶酸的孕妇为研究组,比较分析干预前后的叶酸浓度以及新生儿缺陷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无差异(P>0.05);服用叶酸后,不同基因型孕妇的叶酸浓度均增加(P<0.05);胎儿畸形和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孕妇叶酸代谢酶蛋白编码基因型分布有差异,杂合子CT型最多,并且叶酸基因检测的多态性和叶酸浓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新生儿出生缺陷 叶酸 基因检测多态性 干预指导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佝偻病的相关性探讨
18
作者 张彬 赵秀品 周立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佝偻病 相关性探讨 维生素D缺乏 基因多态性检测 磷代谢障碍 VDR基因 生物大分子 生物学功能 文献报道
下载PDF
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卓阳 高建华 +3 位作者 曾兴业 黄大道 潘若望 曹晓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694-696,共3页
目的:在浙江地区对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此试剂盒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方法建立的试剂盒检测了浙江地区75例瘢痕疙瘩患者与75例正常对照的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 目的:在浙江地区对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此试剂盒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方法建立的试剂盒检测了浙江地区75例瘢痕疙瘩患者与75例正常对照的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瘢痕疙瘩组的Pro等位基因及Pro/Pro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4、0.015),Pro/Pro基因型者患瘢痕疙瘩的风险性明显增高(OR=2.404,95%CI:1.182~4.887)。结论:p53基因检测试剂盒可以预测瘢痕疙瘩高危个体,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P53基因 基因多态性检测 试剂盒
下载PDF
治疗药物检测和药物基因检测对结核病精准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占中 闫家微 +2 位作者 王亮 谢士宁 王春颖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2期13-15,共3页
据WHO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初治结核病患者2个月的强化期采用利福平(rifampin,RIF)+异烟肼(isoniazid,INH)+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的四联法则进行治疗。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和... 据WHO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初治结核病患者2个月的强化期采用利福平(rifampin,RIF)+异烟肼(isoniazid,INH)+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的四联法则进行治疗。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和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本文对TDM和药物基因检测在“四联”抗结核药物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予以综述,优化治疗、增加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治疗药物检测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检测 精准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