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质雄性不育棉花的转基因恢复系的选育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学德 李悦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将谷胱甘肽S 转移酶基因 (gst)导入待改良的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系中。从转化植株的后代中 ,筛选到一个对雄性不育系具有强恢复力的恢复系 ,暂记为“浙大强恢”。“浙大强恢”与受体恢复系“DES HAF2 77”比...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将谷胱甘肽S 转移酶基因 (gst)导入待改良的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系中。从转化植株的后代中 ,筛选到一个对雄性不育系具有强恢复力的恢复系 ,暂记为“浙大强恢”。“浙大强恢”与受体恢复系“DES HAF2 77”比较 ,对不育系的恢复力提高了 2 5 .8% ,从而使杂种F1单株结铃数多 3.6个 ,不孕籽率降低了10 .1% ,皮棉产量提高了 10 .6 %。以基因 gst作为探针进行的Southern和Northern核酸杂交分析表明 ,“浙大强恢”中含有外源基因 gst,并有较高水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细胞质雄性不育 基因恢复 选育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
下载PDF
粳稻转基因恢复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艳萍 牛芝霞 +5 位作者 邹美智 孙海波 周维 牛景 朱祯 徐鸿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09-614,645,共7页
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抗除草剂的bar基因和抗二化螟的SCK(修饰后的CpTI)基因导入到优质粳稻恢复系超优一号中。经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经田间除草剂抗性检测和二化螟接种鉴定,表明转基因稳定株系直... 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抗除草剂的bar基因和抗二化螟的SCK(修饰后的CpTI)基因导入到优质粳稻恢复系超优一号中。经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经田间除草剂抗性检测和二化螟接种鉴定,表明转基因稳定株系直到T6仍表现高抗除草剂且没有分离,说明bar基因能稳定遗传并高效表达;转基因恢复系与非转基因恢复系相比,抗虫性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在株系间有差异。经对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交组合进行除草剂检测和优势测定,表明转基因杂交稻也高抗除草剂,且F1全部正常结实,结实率达80%以上,并具很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亲本抗性基因通过制种已转移到F1中并得到高效表达,同时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改变原受体的优良性状;经对部分转基因杂交稻进行纯度鉴定,表明秧田喷施除草剂后,本田的不育株率和杂株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两系杂交稻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基因恢复 基因枪转化 除草剂抗性 SCK基因 BAR基因 杂种优势 优质粳稻 两系杂交稻 抗除草剂
下载PDF
水稻优良恢复系明恢63两个恢复基因恢复力的单独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才国 唐为江 邢永忠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97-501,共5页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是选配杂交稻组合广泛应用的主要不育细胞质资源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能力由两个恢复基因控制。以前的研究表明 ,明恢 6 3具有 2个恢复基因Rf3和Rf (u) ,分别位于第 1和第 10染色体上。为了分别准...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是选配杂交稻组合广泛应用的主要不育细胞质资源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能力由两个恢复基因控制。以前的研究表明 ,明恢 6 3具有 2个恢复基因Rf3和Rf (u) ,分别位于第 1和第 10染色体上。为了分别准确估计这两个恢复基因的遗传效应 ,根据分子标记基因型 ,从珍汕 97/明恢 6 3衍生的 2 4 1个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择两个自交系RI2 4和RI183,它们分别含有单个恢复基因Rf3和Rf (u) ,将RI2 4和RI183与珍汕 97A杂交 ,分别得到F1A和F1B,再自交得到F2A和F2B。在武汉和海南分别考察F1的育性 ,F1A的自然结实率海南和武汉分别为 5 3 4 %和 6 0 2 % ,F1B的自然结实率海南和武汉分别为 70 5 %和 75 7%。而珍汕 97A/明恢 6 3的杂种汕优 6 3结实率为 81 4 %。F2A和F2B群体育性分离均符合 1个主基因 1∶3的孟德尔期望分离比 ,表明 ,RI2 4和RI183分别只含有一个恢复基因Rf3和Rf (u) 。Rf(u) 的效应较大 ,恢复力强 ,它单独几乎可以使育性恢复正常。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转移两个恢复基因可以快速选育优良恢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 明恢63品种 恢复基因 恢复能力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结实率
下载PDF
水稻转bar基因恢复系选育初报 被引量:13
4
作者 薛石玉 刘建慧 吴跃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12,共2页
以恢复系密阳46为轮回品种,采用回交法转育抗除草剂(bar)基因,育成了一批对Basta具有稳定抗性的品系。用这些品系与珍汕97B杂交,所配杂交组合不仅对Basta有稳定抗性,而且表现出农艺性状好,杂种优势明显。
关键词 水稻 转bar基因恢复 选育
下载PDF
基于水稻单片段代换系的2个恢复基因恢复力的评价(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蔡健 张桂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98-2205,共8页
由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15对于野败型(WA)和矮败型(D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性。以野败型不育系博白A和矮败型不育系协青早A为母本,单片段代换系S15为父本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的方法构建了2... 由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15对于野败型(WA)和矮败型(D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性。以野败型不育系博白A和矮败型不育系协青早A为母本,单片段代换系S15为父本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的方法构建了2个BC3F2群体。利用与第1、第10染色体上恢复基因Rf3和Rf4两侧紧密连锁的SSR标记,从这2个BC3F2群体中筛选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和rf3rf3/Rf4Rf4的单株,观察这些单株花粉和小穗育性,并利用202个多态性SSR标记分析这些单株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S15),DA型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WA型细胞质,单片段代换系S15中的恢复基因Rf4的恢复力大于恢复基因Rf3的恢复力。(2)单片段代换系S15中的恢复基因对于WA型不育系博白A和DA型不育系协青早A表现出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在单片段代换系S15中,除了主效恢复基因Rf3和Rf4外,微效基因或者修饰基因也表现出对于博白A和协青早A的恢复性作用,而且效应较大。(3)在构建的2个BC3F2群体中,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和rf3rf3/Rf4Rf4单株的遗传背景片段数平均为1.0,对应于恢复基因Rf3和Rf4座位的代换片段平均长度分别为12.9cM和18.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野败型(WA) 矮败型(DA) 恢复基因(Rf)
下载PDF
棉花转基因恢复系杂种F_1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云国 王学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74-2379,共6页
对转gst基因棉花恢复系浙大强恢"配制的杂种F1(三系杂交棉)的成熟花药和花粉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药的长、宽、鲜重和成熟花粉粒的育性方面,浙大强恢"所配的F1和保持系DES-HAB277"接近,无显著性差异,但比受体恢... 对转gst基因棉花恢复系浙大强恢"配制的杂种F1(三系杂交棉)的成熟花药和花粉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药的长、宽、鲜重和成熟花粉粒的育性方面,浙大强恢"所配的F1和保持系DES-HAB277"接近,无显著性差异,但比受体恢复系DES-HAF277"所配的F1分别提高47.7%、61.8%、28.5%和39.6%.以不育系DES-HAMS277"和保持系DES-HAB277"的花药为对照,对浙大强恢"和受体恢复系所配的F1的小孢子发生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发现,不育系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造孢细胞增殖期和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且在减数分裂期彻底败育,不能形成四分体;受体恢复系所配的F1在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形成的各个发育时期都有部分败育,平均败育率约为20%,且主要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单核期;而浙大强恢"所配的F1与保持系一样,花药的发育、小孢子的发生以及雄配子的形成均正常.研究结果从细胞形态学方面证明gst基因对三系杂交棉具有防止部分小孢子败育和提高花粉育性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细胞质雄性不育 基因恢复 杂种F1 花粉育性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构建同质同核近等基因恢复系L-Rf5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威涛 田泽 +2 位作者 王春台 刘学群 谭艳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红莲型水稻恢复系9311中有2个红莲型恢复基因Rf5和Rf6,不育系YTA中有2个不育基因orfH79和orf216;为了研究2个恢复基因与2个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将红莲型水稻不育系YTA与恢复系9311杂交,杂种后代再以YTA为轮回亲本回交8代;根据Rf5基... 红莲型水稻恢复系9311中有2个红莲型恢复基因Rf5和Rf6,不育系YTA中有2个不育基因orfH79和orf216;为了研究2个恢复基因与2个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将红莲型水稻不育系YTA与恢复系9311杂交,杂种后代再以YTA为轮回亲本回交8代;根据Rf5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分子标记,并对L-Rf5进行检测,结合花粉镜检结果,筛选出只含Rf5的纯合株系,多代自交后其表型一致,说明纯合株系L-Rf5构建成功;对近等基因恢复系的不育基因orfH79和orf216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Rf5中orfH79的表达量较YTA明显下降;纯合的L-Rf5比杂合的L-Rf5不育基因orfH79的表达量稍低;L-Rf5中orf216的表达量较YTA下降并不明显。同时克隆了YTA、9311、近等基因恢复系中Rf1B序列,发现它们之间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近等基因 恢复基因 不育基因
下载PDF
水稻云恢1973恢复基因关联分子标记筛选及应用
8
作者 杨丹丹 吕莹 +6 位作者 董阳均 徐雨然 奎丽梅 涂建 张笑 邓伟 李小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64,共10页
恢复系作为三系杂交稻关键亲本之一,在杂种后代的性状方面发挥着主要的调控作用,但目前生产上用的水稻恢复系同质化严重,创制遗传背景丰富的新恢复系显得尤为重要.选用WA型强恢复系—云恢1973和WA型不育系广8A构建F_(2)群体,筛选与云恢1... 恢复系作为三系杂交稻关键亲本之一,在杂种后代的性状方面发挥着主要的调控作用,但目前生产上用的水稻恢复系同质化严重,创制遗传背景丰富的新恢复系显得尤为重要.选用WA型强恢复系—云恢1973和WA型不育系广8A构建F_(2)群体,筛选与云恢1973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利用筛选到的标记对云恢1973与云恢290构建的重组自交系材料进行恢复基因的快速扫描;筛选出含有云恢1973恢复基因的重组自交系材料进行后代育性及农艺性状鉴定,筛选出新的具有丰富遗传背景的恢复系,为杂交水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结果表明:在2,10,11号染色体上筛选到12个与育性恢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综合12个分子标记结果,于300株云恢290/云恢1973重组自交系中筛选到72份含恢复基因的新恢复系材料;在峨山和水富试验点对72份新恢复系材料进行鉴定,结果显示72份新恢复系花粉育性均表现为正常,单株有效穗在10穗以上的材料有11份,每穗粒数在250粒以上的材料有8份,千粒质量在30.53 g以上的材料有8份,结实率在80%以上的材料有8份,单株产量高于对照的材料有19份,并有6份低直链淀粉含量材料、29份高直链淀粉含量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 恢复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94份水稻骨干材料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9
作者 张金霞 张倩倩 +6 位作者 王书玉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张玉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为明确6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54、Pia、Pib、Pikm、Pikh)和1个恢复基因(Rf1a)在水稻骨干材料及新品系中的基因型和分布情况,从而为今后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合理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利用6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抗... 为明确6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54、Pia、Pib、Pikm、Pikh)和1个恢复基因(Rf1a)在水稻骨干材料及新品系中的基因型和分布情况,从而为今后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合理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利用6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抗稻瘟病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对48份水稻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利用恢复基因分子标记Rf1a对46份外引及自育恢复系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48份水稻骨干材料及品系中,单个种质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为1~6个,携带4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系最多,占总数的33.33%,其次为携带3个(22.92%)、2个(18.75%)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系,携带6个抗稻瘟病基因的种质资源最少(4.17%);6个抗稻瘟病基因在48份水稻种质中的分布差异较大,Pib、Pikh、Pi54在供试粳稻中的分布最广泛,分布频率分别达到77.08%、64.58%、62.50%,其次为Pita、Pikm、Pia,分布频率分别为47.92%、41.67%、33.33%;48份水稻种质共有抗稻瘟病基因组合22个,其中组合Pia+Pi54+Pikh+Pib和组合Pi54+Pikh+Pib的水稻材料数量最多(各6份)。在46份外引及自育恢复系材料中,携带恢复基因Rf1a的占93.48%。通过分子标记手段明确了相关种质的抗稻瘟病基因类型,为抗稻瘟病和恢复系新品系的选育及亲本组配提供了较好的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骨干材料 抗稻瘟病基因 恢复基因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及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银河 谭学林 李本逊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共3页
本文对野败型、BT型和滇型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遗传 分子标记 BT型 滇型 基因恢复
下载PDF
5个转Bt基因抗虫水稻恢复系的品质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种凯 宋丽艳 +11 位作者 王鑫 孙玥 李双 王春雷 周大虎 欧阳林娟 贺晓鹏 傅军如 陈小荣 朱昌兰 贺浩华 彭小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10,共10页
使用5个转Bt基因水稻恢复系作为父本,以12个不育系作为母本,根据5×12(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60个组合,分析了这些组合的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精米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整精米率、垩白粒率、... 使用5个转Bt基因水稻恢复系作为父本,以12个不育系作为母本,根据5×12(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60个组合,分析了这些组合的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精米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碱消值、胶稠度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互作的影响;除精米率主要受母本影响外,其余8个性状均受双亲交互作用的影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后代遗传中主要受基因遗传作用的影响,可以在早代直接选择。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精米率、垩白度及碱消值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昌恢891T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父本,华1165S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母本;原香39A/昌恢891T、泰乡1209A/昌恢T025T、昌盛843A/昌恢T025T为较优的组合,其中原香39A/昌恢891T的特殊配合力的综合评价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Bt基因恢复 不育系 不完全双列杂交 配合力 遗传参数
下载PDF
用微卫星标记定位小麦T型CMS的恢复基因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萃 王宏英 +3 位作者 沈银柱 赵宝存 朱正歌 黄占景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9-464,共6页
以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75 336 9A×恢复系 72 6 9 10的F2 群体作为育性调查和基因定位群体。通过育性分析 ,确定该恢复系含有 2个主效恢复基因 ;结合群分法 ,对恢复基因进行了SSR分子标记定位 ,在 2 30对微卫星引物中 ,微卫星标记... 以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75 336 9A×恢复系 72 6 9 10的F2 群体作为育性调查和基因定位群体。通过育性分析 ,确定该恢复系含有 2个主效恢复基因 ;结合群分法 ,对恢复基因进行了SSR分子标记定位 ,在 2 30对微卫星引物中 ,微卫星标记Xgwm136和Xgwm5 5 0分别与 2个主效恢复基因连锁。这两个标记与Rf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6 7cM和 5 1cM ,从而将该恢复基因定位在 1AS、1BS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微卫星
下载PDF
野败型杂交水稻恢复基因的AFLP标记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何光华 裴炎 +5 位作者 杨光伟 唐梅 谢戎 侯磊 杨正林 李永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4-310,共7页
选择汕优63 F_2的高可育株和高不育株分别建立 2个基因池,利用 AFLP标记技术对 2 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64组引物在两池间全部扩增出了稳定、清晰的带纹,共 计3 477条带。多数引物在基因池间未呈现多态... 选择汕优63 F_2的高可育株和高不育株分别建立 2个基因池,利用 AFLP标记技术对 2 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64组引物在两池间全部扩增出了稳定、清晰的带纹,共 计3 477条带。多数引物在基因池间未呈现多态性,只有引物组合E-AGC/M-CAA在基因池 间表现多态性,用双亲、F_1、F_2单株以及生产和育种上的骨干不育系与恢复系验证均表明这组 引物所揭示的多态性片段与恢复基因有关(命名为AP_1)。AP_1为单拷贝,与恢复基因间的距离 为 4.7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败型 杂交水稻 恢复基因 AFLP标记 结实率
下载PDF
水稻CMS-WA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48
14
作者 庄杰云 樊叶杨 +3 位作者 吴建利 饶志明 夏英武 郑康乐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在由227个组合组成的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测交群体中,构建了由115个RFLP标记组成的连锁图。应用QTL分析方法,定位控制水稻CMS朩A(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基因。检测到1个主效基因qRf-10和3个效应较小的... 在由227个组合组成的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测交群体中,构建了由115个RFLP标记组成的连锁图。应用QTL分析方法,定位控制水稻CMS朩A(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基因。检测到1个主效基因qRf-10和3个效应较小的QTL(qRf-1、qRf-7和qRf-11),它们之间主要表现累加效应。同时,有证据表明这些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不仅微效基因qRf-1和qRf-11分别与主效基因qRf-10存在显著互作,qRf-10的存在与否,还影响到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即可能存在多重互作。另外,还检测到2个控制结实率的QTL,它们不具有育性恢复作用,但在qRf-10存在的情况下,其杂合子具有提高结实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基因 RFLP标记 水稻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16
15
作者 谢建坤 庄杰云 +3 位作者 樊叶杨 屠国庆 夏英武 郑康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在由 2 10个测交组合组成的协青早 A/(协青早 B/密阳 46 ) F6群体中 ,应用 RFL P和 SSL P标记 ,在第 10染色体RZ811~RG5 6 1区间 ,定位了 1个控制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主效基因 ,与 RZ811相距 4.0 c M,对群体变异的贡献... 在由 2 10个测交组合组成的协青早 A/(协青早 B/密阳 46 ) F6群体中 ,应用 RFL P和 SSL P标记 ,在第 10染色体RZ811~RG5 6 1区间 ,定位了 1个控制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主效基因 ,与 RZ811相距 4.0 c M,对群体变异的贡献率为 43.2 %。应用极端群体分析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基因定位 水稻
下载PDF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SSR标记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丽梅 王玉民 +6 位作者 孙寰 赵洪锟 程延喜 彭宝 王曙明 张伟龙 董英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5-839,共5页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获得,为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在确认RN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属单基因配子体不育,恢复性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旨在找到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获得,为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在确认RN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属单基因配子体不育,恢复性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旨在找到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克隆恢复基因及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研究选用412对SSR引物,利用RN型不育系YA与恢复系167杂交的F2分离群体,获得了与恢复基因连锁的两个标记Satt414和Satt596,遗传距离分别为16.4和14.6cM。为了找到更近的分子标记,分析了Satt414和Satt596附近的所有SSR引物,并利用两个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重新构建了分离群体,从而获得了与恢复基因连锁比较紧密的标记Satt547,遗传距离为7.56cM。根据Cregan等构建的大豆分子遗传连锁图,将恢复基因定位于J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基因定位 被引量:43
17
作者 梁国华 严长杰 +3 位作者 汤述翥 翟文学 朱立煌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8-92,共5页
以典败率、圆败率、染败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育性指标 ,对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731A、恢复系 C90 83以及 731A/C90 83的 F1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进行调查分析 ,并以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以典败率、圆败率、染败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育性指标 ,对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731A、恢复系 C90 83以及 731A/C90 83的 F1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进行调查分析 ,并以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群体为材料进行 RFL 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 ,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 ,C90 83具有 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选用第10染色体上的 7个 RFL 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两个亲本 ,有 3个 RFL P标记在两个亲本间有多态 ;选用其中的 C16和 G2 91分析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中的各个单株的结果表明 ,这两个 RFLP标记与 C90 83的恢复基因连锁 ,C16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 19.3% ,G2 91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是 14.0 % ,C90 83的恢复基因与已报道的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恢复基因 基因定位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定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朋波 曹美莲 +2 位作者 杨六六 许爱玲 刘惠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37-1942,共6页
用晋A衍生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的分离群体进行遗传与定位分析,晋A恢复基因在F2和BC1的分离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证明恢复基因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用9个SSR标记和4个STS标记构建长度为82.1 cM的连锁群,恢复基因Rf定位在第19染色体(D08)... 用晋A衍生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的分离群体进行遗传与定位分析,晋A恢复基因在F2和BC1的分离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证明恢复基因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用9个SSR标记和4个STS标记构建长度为82.1 cM的连锁群,恢复基因Rf定位在第19染色体(D08),与最近的标记CM042和CIR179分别相距5.4 cM和10.3 cM.以晋A衍生的7个不育系、4个保持系和10个恢复系对标记进行验证,分别扩增出同样的特异带型,说明与晋A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可以直接用于晋A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A 恢复基因定位 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詹克慧 程静 +3 位作者 崔党群 范濂 许海霞 宋迎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3-877,共5页
选用K型不育系豫麦3号、S43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与恢复系豫麦2号和豫麦49组配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三种回交群体,对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力的... 选用K型不育系豫麦3号、S43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与恢复系豫麦2号和豫麦49组配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三种回交群体,对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力的恢复系携带的恢复基因对数不同,恢复力较强的豫麦2号携带2对主效基因,恢复力较低的豫麦49仅携带1对主效基因。此外,还有微效基因对育性恢复起作用,这种基因不仅存在于恢复系中,也存在于不育系(保持系)中。在K型细胞质背景下,不携带恢复基因的雄配子的传递率很低,而雌配子传递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K型不育系 恢复基因 遗传 配子传递率
下载PDF
粳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SWR78的恢复基因定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宏根 朱正斌 +4 位作者 李波 刘超 汤述翥 梁国华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7-382,共6页
利用野败(WA)型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和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配组,根据F2与BC1F1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初步推测WA型苏秋A的育性恢复至少由3对基因控制。选取F2群体中无染色花粉植株,采用隐性基因组分析法进行恢复基因定位,将其中1个... 利用野败(WA)型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和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配组,根据F2与BC1F1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初步推测WA型苏秋A的育性恢复至少由3对基因控制。选取F2群体中无染色花粉植株,采用隐性基因组分析法进行恢复基因定位,将其中1个主效基因Rf4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上,与标记RM5629、RM5373、STS10-17和STS10-18分别相距0.17、0.03、0.03和0.07 cM。Rf4位于标记RM5373与STS10-17之间,两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78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