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0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l-x选择性剪接微基因报告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黄波 王小中 +5 位作者 王彩纹 李静 章海斌 熊火梅 肖芸 余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利用bcl-x微基因(minigene)构建重要顺式作用元件B2G、CRCE2的突变微基因,建立bcl-x微基因报告法并应用于bcl-x选择性剪接机制的研究。方法以构建成功的pcDNA3.1(-)-bcl-x微基因为模板,利用反向PCR的方法,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设计能... 目的利用bcl-x微基因(minigene)构建重要顺式作用元件B2G、CRCE2的突变微基因,建立bcl-x微基因报告法并应用于bcl-x选择性剪接机制的研究。方法以构建成功的pcDNA3.1(-)-bcl-x微基因为模板,利用反向PCR的方法,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设计能让顺式元件B2G,CRCE2定点突变的引物,进行PCR反应。PCR反应结束后,用DpnⅠ对模板质粒DNA进行消化,然后使PCR产物发生自身环化反应。将环化产物转化入感受态DH5α,通过筛选并最后利用测序来鉴定所构建突变微基因成功与否。结果测序结果鉴定,所克隆的突变微基因序列碱基无一错误突变。并且在HL-60细胞中,RT-PCR实验表明bcl-x顺式作用元件B2G,CRCE2对bcl-xL/bcl-xS有一定影响,pcDNA3.1(-)-bcl-x-B2G(M)转染后RT-PCR电泳显示bcl-xS几乎消失,pcDNA3.1(-)-bcl-x-CRCE2(M)转染后RT-PCR电泳显示bcl-xL/bcl-xS为1.6。结论成功构建及应用人类凋亡相关基因bcl-x的突变微基因,顺式作用元件B2G缺失使bcl-xS几乎消失,CRCE2突变使bcl-xL/bcl-xS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报告 基因 突变微基因 bcl-xL/bcl-xS 选择性剪接
下载PDF
ALB启动子基因报告质粒的构建及VEGF对肝前体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黄佳祎 毕杨 +2 位作者 郭丹 赵迎泽 冯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061-2064,共4页
目的:构建白蛋白(ALB)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以方便检测ALB的表达.并用该方法初步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肝前体细胞分化诱导的影响.方法:PCR扩增ALB的启动子及增强子片段,插入pBGLuc载体,构建pBGLuc-ALB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目的:构建白蛋白(ALB)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以方便检测ALB的表达.并用该方法初步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肝前体细胞分化诱导的影响.方法:PCR扩增ALB的启动子及增强子片段,插入pBGLuc载体,构建pBGLuc-ALB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经经酶切、测序及荧光素酶活性检测验证.包装成逆转录病毒感染肝前体细胞株E14.5d,构建稳定细胞株E14.5-ALB-LUC.以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感染E14.5-ALB-LUC细胞株,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观察其分化程度,并用RT-PCR、PAS染色验证其结果.结果:构建pBGLuc-ALB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及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证实其正确效性.建立稳定细胞株E14.5-ALB-LUC.Ad-VEGF感染后,与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的表达明显升高.RT-PCR证实肝前体细胞分化早期指标DLK,CK19降低,晚期指标ALB升高.PAS染色可见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结论:成功构建pBGLuc-ALB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为进一步研究肝前体细胞分化打下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现VEGF能诱导肝前体细胞分化为类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白蛋白 肝前体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基于颗粒酶B启动子的磁共振报告基因成像监测CAR-T细胞激活状态
3
作者 倪晓英 秦勇 +5 位作者 贺小娅 黄杰 张湘敏 祝慧如 胡倩 蔡金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59-1968,共10页
目的利用颗粒酶B(granzyme B,GB)启动子控制铁蛋白(ferritin heavy chain,FTH1)报告基因表达,探讨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监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细胞)激活状态的可行... 目的利用颗粒酶B(granzyme B,GB)启动子控制铁蛋白(ferritin heavy chain,FTH1)报告基因表达,探讨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监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细胞)激活状态的可行性。方法通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以及流式分选得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将GB启动子和FTH1基因连接,连同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disialoganglioside 2,GD2)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以慢病毒为载体转入CTLs,构建GD2-CAR-T/pGB-FTH1细胞,以GD2-CAR-T/pCMV-FTH1、GD2-CAR-T和T细胞为对照。CytoTox96@非放射性细胞毒性检测各组细胞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共培养后的杀伤效果,ELISA检测共孵育因子以及GB分泌量,Western blot、普鲁士蓝染色、细胞MRI检测共培养后FTH1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CTLs并构建GD2-CAR-T/pGB-FTH1、GD2-CAR-T/pCMV-FTH1、GD2-CAR-T细胞,3组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共孵育因子以及GB分泌量均显著高于T细胞组,GB表达水平在与SK-N-SH细胞共培养后1 d最高,3 d和7 d依次降低。GD2-CAR-T/pGB-FTH1组FTH1相对表达量以及铁含量变化趋势与GB表达一致,MRI信号呈逐渐升高趋势。GD2-CAR-T/pCMV-FTH1组FTH1相对表达量、铁含量及MRI信号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GD2-CAR-T和T细胞组无明显FTH1表达及聚铁效应。结论基于GB启动子的MRI报告基因成像可实时反映CAR-T细胞的GB表达水平和肿瘤杀伤作用,为CAR-T治疗提供了一种监测细胞激活状态的可视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酶B 铁蛋白 报告基因 磁共振成像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PD-L1-GFP报告基因HT29细胞株
4
作者 谢钰珍 覃鸿妮 +2 位作者 吴凡 孙曙光 孟丽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7-72,共6页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同源重组技术在PD-L1基因的特定位置敲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序列,构建含有PD-L1-GFP报告基因的结肠癌细胞(HT29)稳定细胞株。根据CRISPR-Cas9靶点设计原则,针对PD-L1基因终止密码子设计两对sgRNA,退火形成...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同源重组技术在PD-L1基因的特定位置敲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序列,构建含有PD-L1-GFP报告基因的结肠癌细胞(HT29)稳定细胞株。根据CRISPR-Cas9靶点设计原则,针对PD-L1基因终止密码子设计两对sgRNA,退火形成双链后连接至Lenti-V2空载质粒中,转化培养后提取质粒并测序验证。对于正确的Lenti-V2-sgRNA重组质粒,T7E1酶切验证其基因编辑效率。根据靶点位置设计左同源臂+GFP+右同源臂序列合成Donor片段,双酶切后连接至pUC19,重组载体转化扩增后同样进行质粒提取和测序验证。将验证成功的Lenti-V2-sgRNA和pUC19-donor-GFP共转染HT29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GFP表达情况,菌落PCR及基因测序验证GFP报告基因的靶向插入效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靶向编辑PD-L1的Cas9载体Lenti-V2-gRNA和含GFP基因的Donor质粒pUC19-donor-GFP构建成功。两个重组质粒转染HT29细胞后,显微观察、多克隆验证、单克隆筛选及鉴定结果显示,GFP成功转入HT29细胞并进行了表达,经有限稀释法筛选出的单克隆细胞荧光均一,且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克隆的基因组PCR均检测到特异条带,表明在PD-L1终止密码子前成功插入了GFP片段,细胞株构建成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PD-L1-GFP报告基因的HT29结肠癌细胞株,建立了一个可以直观在细胞上观察PD-L1是否表达以及表达的强弱程度的系统,为后期体内外筛选调控PD-L1的上游新靶点及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CRISPR/Cas9 报告基因 GFP
下载PDF
基于报告基因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1生物学活性
5
作者 王伊莹 周小玲 +1 位作者 叶子弘 张雅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2-1470,共9页
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促进造血、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在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IL-11生物学活性的准确检测和评估至关重要。现采用的细胞增殖抑制法操作繁琐... 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促进造血、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在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IL-11生物学活性的准确检测和评估至关重要。现采用的细胞增殖抑制法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和易受到白细胞介素-6影响。本研究首先根据IL-11的作用机制(JAK-STAT信号通路),构建可稳定响应IL-11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单克隆细胞株,然后对IL-11的预稀释浓度及稀释梯度、接种细胞量和IL-11孵育时间进行优化,进一步对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特异性、稳定性以及和药典方法一致性进行全面验证,建立了基于报告基因法检测IL-11生物学活性的新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检测准确性和灵敏度,并且缩短检测时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1 报告基因 生物学活性 检测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DKK-1抗体药物生物活性报告基因法开发与评估
6
作者 赵香 侯盛 +6 位作者 徐进 张大鹏 付蓉蓉 徐梦娇 王福贵 钱卫珠 李军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83-190,共8页
生物活性检测对于确保治疗性抗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需要准确反映药物的作用机制(MOA)。作为一类新兴靶点药物,DKK-1抗体在骨质疏松和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当前针对DKK-1抗体的生物活性评价主要基于碱性磷酸酶活性... 生物活性检测对于确保治疗性抗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需要准确反映药物的作用机制(MOA)。作为一类新兴靶点药物,DKK-1抗体在骨质疏松和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当前针对DKK-1抗体的生物活性评价主要基于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耗时长及结果变异性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类抗体的研发及质控。为了建立一种DKK-1抗体高性能生物活性检测方法,本研究引入了报告基因法(RGA),通过将TCF/LEF反应元件控制的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质粒转染HEK 293细胞,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DKK-1抗体MOA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报告基因检测方法。该方法经过优化及模拟实验评估,显示出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可靠性。该新方法的建立预计将进一步促进DKK-1抗体类药物的筛选评估及其在后续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 抗体药物 DKK-1 报告基因方法
下载PDF
一种检测蛋白酶活性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7
作者 周仕君 宋洁 +3 位作者 李帅 刘佳 李江南 翁长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539,共5页
为建立一种检测蛋白酶活性的方法,本研究将IL-1β前体基因和荧光素酶基因融合,克隆至p CAGGS真核载体,构建了基于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系统(iGLuc),同时构建GLuc真核表达质粒作为对照。以PRRSV nsp4和ASFV S273R蛋白酶为检测对象,利用该... 为建立一种检测蛋白酶活性的方法,本研究将IL-1β前体基因和荧光素酶基因融合,克隆至p CAGGS真核载体,构建了基于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系统(iGLuc),同时构建GLuc真核表达质粒作为对照。以PRRSV nsp4和ASFV S273R蛋白酶为检测对象,利用该报告基因系统对病毒蛋白酶活性进行检测,将iGLuc中蛋白酶酶切位点(FVCDAN)相对应的基因序列替换为Kpn I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质粒Kpn I-iGLuc,然后分别将PRRSV nsp4和ASFV S273R蛋白酶切割位点对应的核酸序列插入至报告基因Kpn I-iGLuc中的Kpn I位点,构建重组质粒nsp4-iGLuc和S273R-i GLuc。分别将报告基因质粒(iGLuc、GLuc、Kpn I-i GLuc、nsp4-i GLuc和S273R-iGLuc)与不同剂量的相应蛋白酶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24 h后检测上清中荧光素酶GLuc的活性。结果显示,转染i GLuc、nsp4-iGLuc或S273R-iGLuc质粒的上清中荧光信号随着相应蛋白酶的剂量增加而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而缺失蛋白酶切位点的对照质粒无该现象,表明构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能够特异性地检测细胞蛋白酶和病毒蛋白酶的活性。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检测蛋白酶活性的方法,并以PRRSV nsp4和ASFV S273R蛋白酶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为后续开展高通量化筛选抗PRRSV、ASFV等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性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病毒蛋白酶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致病基因TBX20新突变的发现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道良 李宁 +3 位作者 姜伟峰 吴绍辉 仇兴标 杨奕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7,122,共5页
目的:寻找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致病基因TBX20新突变并研究其功能。方法:测序分析182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和236名无房颤对照者的TBX20基因,以发现新的致房颤突变。克隆人TBX20基因,构建野生型TBX20表达质粒,通过定点诱变制备突变型TBX20表... 目的:寻找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致病基因TBX20新突变并研究其功能。方法:测序分析182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和236名无房颤对照者的TBX20基因,以发现新的致房颤突变。克隆人TBX20基因,构建野生型TBX20表达质粒,通过定点诱变制备突变型TBX20表达质粒,借助脂质体将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研究突变体的功能特性。结果:在1例散发性孤立性房颤患者中发现TBX20基因新突变,即NM_001077653.2:c.706A>T;p(.Lys236*)突变。该突变不存在于其他孤立性房颤患者和对照者。功能研究显示突变型TBX20对靶基因KCNH2的转录激活作用丧失。结论:TBX20基因功能障碍可能是部分房颤患者的分子病因,这对房颤的精准防治有潜在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分子遗传学 转录因子 TBX20基因 报告基因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报告基因成像原理及应用进展
9
作者 孙君 郭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8-202,共5页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分子成像方法的发展及新序列的不断开发,磁共振分子成像在疾病早期诊断、细胞示踪及基因分析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磁共振报告基因成像作为磁共振分子成像的重要分支,也备受关注。而磁共振报告基因种类繁多,因其成像...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分子成像方法的发展及新序列的不断开发,磁共振分子成像在疾病早期诊断、细胞示踪及基因分析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磁共振报告基因成像作为磁共振分子成像的重要分支,也备受关注。而磁共振报告基因种类繁多,因其成像原理不同导致其应用领域各不相同,熟知磁共振成像报告基因的成像原理及其优缺点是合理应用它的前提。本文将从成像原理、研究前沿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磁共振报告基因进行综述,期望以此提高磁共振分子成像效能及安全性,推动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报告基因 金属依赖 铁蛋白基因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下载PDF
大规模平行报告基因测定:一种分析基因表达调控的新技术
10
作者 袁萌 李辉 王守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59-873,共15页
大规模平行报告基因测定(massively parallel reporter assay,MPRA)是一种可以同时研究基因组数千个调控元件活性的高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上引入一段具有唯一标识的条形码,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转染前的DNA... 大规模平行报告基因测定(massively parallel reporter assay,MPRA)是一种可以同时研究基因组数千个调控元件活性的高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上引入一段具有唯一标识的条形码,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转染前的DNA条形码和转染后的mRNA条形码进行测序,用mRNA和DNA条形码读数的比值来分析顺式调控元件的活性。自MPRA提出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顺式调控元件和功能性变异的鉴定、转录后调控对表型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对MPRA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实验流程、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在顺式调控元件和转录后调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了解与应用MPRA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平行报告基因测定 基因表达调控 顺式调控元件 转录后调控
下载PDF
LGALS3BP 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翠华 邓林林 +8 位作者 赵方新 红梅 武建强 张烜 李奕君 温琪 郭冉 刘奕彤 马启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4,共7页
目的构建LGALS3BP(lectin,galactoside-binding,soluble,3 binding protein,LGALS3BP)基因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野生型及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载体并进行鉴定,以备进一步研究miRNA对LGALS3BP基因的调控... 目的构建LGALS3BP(lectin,galactoside-binding,soluble,3 binding protein,LGALS3BP)基因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野生型及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载体并进行鉴定,以备进一步研究miRNA对LGALS3BP基因的调控。方法Targetscan软件预测LGALS3BP 3’UTR上的miRNA结合位点;以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野生型LGALS3BP基因3’UTR片段,经双酶切将目的片段定向插入报告基因载体pGL3-Control中,将克隆好的重组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扩增,采用菌落PCR及测序监定重组子。设计位点突变型LGALS3BP 3’UTR扩增引物,以构建的野生型LGALS3BP 3’UTR重组质粒为模板,采用重叠PCR及定点突变PCR技术进行扩增分别构建单独位点及双位点突变型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结果野生型LGALS3BP 3’UTR重组质粒经菌落PCR鉴定,可见871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表明,插入序列与LGALS3BP 3’UTR序列完全一致且插入方向正确。Targetscan软件预测到LGALS3BP 3’UTR区有两个感兴趣的miRNA结合位点。突变型LGALS3BP 3’UTR重组质粒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单独位点及双位点突变型重组质粒中均成功引入结合位点突变。结论成功构建LGALS3BP的3’UTR野生型(pGL3-LGAL-W-3’UTR)、两个单独位点突变型(pGL3-LGAL-M1-3’UTR和pGL3-LGAL-M2-3’UTR)及双位点突变型(pGL3-LGAL-M-3’UTR)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后续研究miRNA对LGALS3BP基因的调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ALS3BP 3’UTR 报告基因载体构建 定点突变
下载PDF
孕烷X受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建立及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受体激活效应研究
12
作者 吴一凡 聂青宇 +2 位作者 郑静怡 镇华君 修光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3,共11页
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是一种调控生物体异源性/内源性物质代谢的核受体。环境污染物可介由PXR改变人体代谢稳态进而增加多种代谢性疾病风险,但目前尚缺乏一种灵敏、稳定的检测化学品PXR结合活性的体外实验方法。本研究基... 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是一种调控生物体异源性/内源性物质代谢的核受体。环境污染物可介由PXR改变人体代谢稳态进而增加多种代谢性疾病风险,但目前尚缺乏一种灵敏、稳定的检测化学品PXR结合活性的体外实验方法。本研究基于重组基因技术构建了带有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pBIND-hPXR表达质粒,将其与插入上游激活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GAL4-UAS-Luc共转染至HEK 293T细胞,最终成功建立了一种可筛查化学品人孕烷X受体激动/拮抗作用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和重复性好的特点。进一步检测了9种典型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阻燃剂的hPXR激活效应,结果表明芳基类OPEs的激活活性强于氯代和烷基类OPEs,其中磷酸三甲苯酯(TCP)的20%最大效应浓度(基于阳性对照)及最大激活效应值和已知的hPXR强激动剂利福平相当。此外,首次发现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EHDPP)在略高于人体血液最高检出浓度(80 nmol·L^(-1))的染毒组(316.2 nmol·L^(-1))即表现出显著的hPXR激活效应。本方法有助于研究化学品对PXR受体信号通路的扰动作用,并为OPEs类化学品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 孕烷X受体 报告基因检测 化学品健康风险
下载PDF
基于Golden Gate高效构建psiCHECK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及应用
13
作者 杜雅婷 于文君 +2 位作者 李燕 付元磊 孙考祥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80-185,共6页
目的 基于Golden Gate技术构建psiCHECK-CcdB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探讨其能否用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药物筛选。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CcdB致死基因、氯霉素基因与Golden Gate组... 目的 基于Golden Gate技术构建psiCHECK-CcdB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探讨其能否用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药物筛选。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CcdB致死基因、氯霉素基因与Golden Gate组装所需的BsmBI酶切位点,将其克隆至psiCHECK-2载体,构建出重组载体psiCHECK-CcdB。利用2种大肠杆菌DB3.1与DH5α对该载体的致死效率进行检测,选用1 387 bp大小的外源片段克隆至psiCHECK-CcdB载体,检测其连接效率,并验证重组载体能否发挥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功能,监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菌落PCR以及测序鉴定psiCHECK-CcdB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该质粒可有效致死无法耐受CcdB毒素的大肠杆菌DH5α菌株,在DB3.1菌株中正常生长。采用Golden Gate的方法可将外源片段简单快速克隆至psiCHECKCcdB载体中,连接效率显著提高且低背景克隆。通过测定双荧光素酶表达强度,证实了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靶向性结合目的基因可显著下调荧光素酶的表达,成功发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功能。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siCHECK-CcdB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应用Golden Gate组装技术,简化了实验操作流程,降低了实验成本,具备较高的阳性克隆率与多片段一次性组装的潜力,在RNAi药物筛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en Gate CcdB基因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分子克隆 RNAi药物筛选
下载PDF
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对hsp70基因的调控作用
14
作者 王子睿 王昱杰 +3 位作者 周泽斌 邱军强 李伟眀 张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研究旨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对hsp70的调控作用。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获取了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的CDS序列,对其胞内段(Notch1a/Notch1b intracellular domain,N1aICD/N1bICD)进行克隆并构... 研究旨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对hsp70的调控作用。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获取了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的CDS序列,对其胞内段(Notch1a/Notch1b intracellular domain,N1aICD/N1bICD)进行克隆并构建pCMV-N1aICD和pCMV-N1bICD真核表达载体,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用Western Blot和亚细胞定位检测N1aICD和N1bICD的表达。通过生信分析并克隆斑马鱼hsp70启动子序列,构建pGL3-hsp70-pro报告基因,并在HEK293T中检测该报告基因的双荧光素酶活性。之后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notch1a和notch1b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pGL3-hsp70-pro的活性变化,以此探究notch1a和notch1b对hsp70基因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载体pCMV-N1aICD和pCMV-N1bICD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pCMV-N1aICD和pCMV-N1bICD可正常表达,亚细胞定位显示N1aICD和N1bICD蛋白表达在HEK293T的细胞核中;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pGL3-hsp70-pro报告基因在HEK293T细胞中具有活性,是阴性对照质粒的3.7倍;在HEK293T细胞中pCMV-N1aICD和pCMV-N1bICD真核表达载体能够显著增强pGL3-hsp70-pro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4.9倍和5.1倍。实验结果表明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可显著增强hsp70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Notch分子通过Hsp70进行抗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a notch1b HSP7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细胞凋亡 斑马鱼
下载PDF
gltC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10403S抗酸应激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杨雨婷 韩旭 +4 位作者 肖金华 方小伟 梁雄燕 刘晶 方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77-3085,共9页
【目的】构建单增李斯特菌gltC基因缺失株,并阐明gltC基因对单增李斯特菌抗酸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参考菌株10403S进行添加或不添加外源性谷氨酸在致死性酸性条件的抗酸应激试验,测定谷氨酸对菌株抗酸应激存活能... 【目的】构建单增李斯特菌gltC基因缺失株,并阐明gltC基因对单增李斯特菌抗酸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参考菌株10403S进行添加或不添加外源性谷氨酸在致死性酸性条件的抗酸应激试验,测定谷氨酸对菌株抗酸应激存活能力的影响;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单增李斯特菌gltC基因缺失株;通过生长曲线测定gltC基因缺失对菌株生长能力的影响;通过酸应激存活试验测定gltC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酸应激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测定gltC基因缺失对GadD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构建携带gltBD启动子区域gfp报告质粒,测定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gltC基因缺失对gltBD启动子区域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酸应激结果显示,添加外源谷氨酸可极显著提高菌株10403S在pH 2.5酸性条件下的存活能力(P<0.01)。PCR结果显示,缺失株10403SΔgltC构建成功。生长曲线结果显示,gltC基因缺失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能力。酸应激结果显示,在pH 2.5致死性酸性环境下缺失株10403SΔgltC生长能力弱于亲本株10403S(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ltC基因缺失不影响GadD2蛋白表达水平(P>0.05)。PCR结果显示,携带gltBD启动子区域的gfp报告质粒构建成功。GFP荧光分析结果显示,gltC基因缺失后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会极显著降低gltBD启动子区域转录水平(P<0.01)。【结论】gltC基因缺失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正常生长,缺失株10403SΔgltC表现出抗酸应激能力下降,且会降低gltBD启动子区域转录水平,但不影响GadD2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谷氨酸合酶调控因子 gltC基因 抗酸应激 报告基因
下载PDF
转录因子NF-κB对鲤疱疹病毒Ⅱ型基因启动子的表达调控研究
16
作者 谢雅晴 龙晨 吕利群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3,共6页
为深入探究NF-κB信号通路对CyHV-2感染过程的影响,在CyHV-2感染的GiCF细胞中加入NF-κB激动剂,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在感染24、72、96 h后CyHV-2编码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加入NF-κB激动剂后的72、96 ... 为深入探究NF-κB信号通路对CyHV-2感染过程的影响,在CyHV-2感染的GiCF细胞中加入NF-κB激动剂,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在感染24、72、96 h后CyHV-2编码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加入NF-κB激动剂后的72、96 h,CyHV-2编码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NF-κB促进CyHV-2编码基因的转录及翻译。为进一步阐明NF-κB如何影响CyHV-2的转录和翻译,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CyHV-2部分编码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和NF-κB的结合位点,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NF-κB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F-κB过表达提高了病毒基因启动子活性,提示NF-κB可以通过促进CyHV-2基因的启动子活性来增强病毒复制水平。研究结果有助深入探究CyHV-2基因的表达翻译机制,也为开发基于NF-κB信号通路靶点的新的抗病毒抑制剂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疱疹病毒Ⅱ型 NF-ΚB 启动子 转录调控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下载PDF
KLF3基因3′-UTR区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及其突变载体的构建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博 李旭 +4 位作者 王春昕 赵云辉 孙铭 张立春 张明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4-650,共7页
试验旨在构建锌指蛋白3(KLF3)基因3′-UTR区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及其突变载体,初步分析可能调控KLF3基因表达的miRNAs。首先通过PCR方法扩增KLF3基因的3′-UTR序列,将其克隆到经XhoⅠ、NotⅠ双酶切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运用Target... 试验旨在构建锌指蛋白3(KLF3)基因3′-UTR区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及其突变载体,初步分析可能调控KLF3基因表达的miRNAs。首先通过PCR方法扩增KLF3基因的3′-UTR序列,将其克隆到经XhoⅠ、NotⅠ双酶切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运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可能与KLF3基因3′-UTR相互作用的miRNA;使用脂质体2000转染试剂将miRNAs mimics与构建好的KLF3基因3′-UTR段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或突变载体共转染于常规培养的293T细胞中,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KLF3基因3′-UTR可能是miR-21的作用靶位点;双荧光报告显示,miR-21 mimics组(0.6900±0.0144)比突变组(1.000±0.0688)和空白对照组(1.000±0.0159)KLF3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和突变载体的活性降低了31%(P<0.01)。本试验成功构建了含有KLF3基因3′-UTR段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与突变载体,初步证实miR-21对KLF3基因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3基因 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 MIR-21 3′-非编码区
下载PDF
散发先天性心脏病致病基因SOX7新突变的发现及功能研究
18
作者 陆彩霞 刘兴元 杨奕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37-241,共5页
目的:寻找散发先天性心脏病(CHD)致病基因SOX7新突变并研究其功能。方法:选取116例散发CHD患儿和228名无CHD对照儿童,对其SOX7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发现新的致CHD突变。克隆SOX7基因并构建野生型人SOX7表达质粒,通过定点诱变产生突变型人... 目的:寻找散发先天性心脏病(CHD)致病基因SOX7新突变并研究其功能。方法:选取116例散发CHD患儿和228名无CHD对照儿童,对其SOX7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发现新的致CHD突变。克隆SOX7基因并构建野生型人SOX7表达质粒,通过定点诱变产生突变型人SOX7表达质粒,使用脂质体转染多种表达质粒入HeLa细胞,应用双报告基因定量分析突变的功能效应。结果:在1例男性散发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中发现了SOX7基因新突变,即NM_031439.4:c.361C>T;p.(Gln121*)突变;在其他115例CHD患儿和228名无CHD对照者中未检测出该突变。双报告基因定量研究表明,突变型人SOX7对其关键靶基因GATA4的转录激活作用消失。结论:SOX7基因突变可能是一部分散发CHD的病因,这对CHD的个体化防治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分子遗传学 SOX7基因 基因 报告基因分析
下载PDF
NFAT5基因报告载体的构建及其与miR-155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舒彬 李文婷 +5 位作者 刘真 张亚洁 尹斌 赵盼 张同威 贾赤宇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9-1011,1014,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软件预测出miR-155的靶基因,构建miR-155靶基因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验证其与miR-155的对应关系。方法以数据库miR Base为依据,对miR-155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Target Scan、Mir Base、Pic Tar三大软件预测miR-155...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软件预测出miR-155的靶基因,构建miR-155靶基因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验证其与miR-155的对应关系。方法以数据库miR Base为依据,对miR-155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Target Scan、Mir Base、Pic Tar三大软件预测miR-155的靶基因;将设计合成的T淋巴细胞核因子5(NFAT5)及其突变序列NFAT5-mu序列分别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MIR-REPORT^(TM) Luciferace;将第4代人胚胎肾293AD(HEK-293AD)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miR-155mimics+pMIR-NFAT5组、miR-155 mimics+pMIR-NFAT5-mu组、miR-155inhibitor+pMIR-NFAT5组、miR155 Negative control+pMIR-NFAT5组与对照质粒(pRL-TK)共转染24h后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Mirbase、TargetScan、PicTar预测交叉结果显示,NFAT5基因3′UTR与miR-155存在结合互补位点;构建pMIR-NFAT5、pMIR-NFAT5-mu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显示:pMIR-NFAT5+miR155 mimics组较pMIR-NFAT5+miR-control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pMIR-NFAT5、pMIR-NFAT5-mu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证实miR-155对NFAT5基因mRNA 3′-UTR具有靶向调控作用,为下一步研究miR-155在吸入性肺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前期实验室数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核因子5 MIR-155 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
下载PDF
AGK基因启动子重组质粒构建及其在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转录活性的研究
20
作者 肖晓依楠 王瑞琨 +6 位作者 韩萌 刘思含 禚方圻 陈敏宽 杜祎萌 车永胜 徐小洁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86-592,共7页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酰基甘油激酶(acylglycerol kinase,AGK)上游转录机制,构建AGK基因启动子不同截短片段的重组质粒并检测其转录活性。方法利用TIMER2.0、The Human Protein Atlas、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酰基甘油激酶(acylglycerol kinase,AGK)上游转录机制,构建AGK基因启动子不同截短片段的重组质粒并检测其转录活性。方法利用TIMER2.0、The Human Protein Atlas、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等公共数据库探索AGK在白血病中的作用,以pGL4.20-pAGK promoter-luciferase全长质粒为模板,利用PCR法分别扩增AGK启动子不同长度的截短片段;将扩增片段分别插入pGL4.20-basic载体,构建AGK启动子不同截短片段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序列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电击转染至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中,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测定AGK启动子不同截短片段的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AGK在多种类型肿瘤中表达上调(P<0.05),且在白血病细胞中处于较高水平。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AGK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患者(P=0.028)。JASPAR网站预测出3个评分高的转录因子TEAD与AGK的结合区域,并成功构建含AGK基因启动子不同截短片段重组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AGK启动子转录活性在-540bp至-80 bp区域较高。结论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AGK基因启动子在-540 bp至-80 bp区域的转录活性较高,可为进一步研究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AGK的转录及其上游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白血病 酰基甘油激酶 转录因子 重组质粒 双荧光酶报告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