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地区结核病患者对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1
作者 董春萍 伍定辉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5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究厦门地区结核病患者对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为临床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29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各种... 目的:探究厦门地区结核病患者对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为临床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29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并通过DNA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对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情况。结果:1029例结核病患者分离出的MTB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为18.56%(191/1029);男性患者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略高于女性(19.24%vs 16.60%,P>0.05);在各年龄段中,40~<60岁患者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最高(19.80%),而<20岁患者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最低(12.82%),但各年龄段结核病患者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5);共有127例患者的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 B发生突变,突变率为12.34%,位点531(C→T)突变频率最高(为52.76%),共有141例患者的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其中kat G基因突变100例,突变率为9.72%,位点315(G→C)突变频率最高(为68.09%),inh A基因启动子突变40例,突变率为3.89%,kat G基因和inh A基因启动子同时突变1例;1029例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发生率为7.48%,基因rpo B 531(C→T)-kat G 315(G→C)的突变率最高(为45.45%),有1例患者的MTB的rpo B、kat G和inh A基因均发生了突变。结论:厦门地区MTB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的形势严峻,rpo B 531、kat G 315和rpo B 531-kat G 315是其利福平耐药、异烟肼耐药和耐多药的主要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DNA微阵列芯片技术 耐药情况 基因突变位点
下载PDF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与基因突变位点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肖倩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了解其与基因突变位点的关系。方法:采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600mg,甘利欣150mg加入5%GS250ml分别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无论在肝生化指标改善,还是在HBV-DN...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了解其与基因突变位点的关系。方法:采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600mg,甘利欣150mg加入5%GS250ml分别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无论在肝生化指标改善,还是在HBV-DNA定量下降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对前C区终止变异患者的疗效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注射液 HBEAG 慢性乙型肝炎 基因突变位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侵袭性念珠菌血症致病菌耐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基因突变位点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梦旻 陶智 贺伟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筛选侵袭性念珠菌血症致病菌的耐唑类抗真菌药物菌株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6-01~2018-01我院侵袭性念珠菌血症病人体液,常规培养分离后得到念珠菌共54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耐唑类抗真菌药物菌株。提取耐药菌株D... 目的:筛选侵袭性念珠菌血症致病菌的耐唑类抗真菌药物菌株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6-01~2018-01我院侵袭性念珠菌血症病人体液,常规培养分离后得到念珠菌共54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耐唑类抗真菌药物菌株。提取耐药菌株DNA,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ERG3、ERG11基因片段并测序,与基因库提供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基因突变位点,分析该突变是否与耐药有关。结果:药敏试验筛选出4株白念珠菌和3株热带念珠菌为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菌株,白念珠菌ERG3基因同义突变3个(T381C,T432C,T51C),错义突变3个(C1052T,C527G,C527A),ERG11基因同义突变3个(T485A,C795T,C639T),错义突变6个(T394C,C615A,T541C,G1540A,G1496A,G1184C);热带念珠菌ERG3基因同义突变4个(A366G,T912A,T531C,C528A),错义突变4个(A334G,T35G,C527A,C815A),ERG11基因同义突变3个(T225C,C639T,G264A),错义突变2个(A395T,C461T)。结论:我院侵袭性念珠菌血症致病菌中,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存在一定比例的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与ERG3、ERG11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血症 ERG3基因 ERG11基因 基因突变位点
下载PDF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从12个家系中发现两个新的胃癌基因突变位点
4
作者 王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7-417,共1页
关键词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弥漫型胃癌 北京大学 基因突变位点 家系 学院 2005年 家族遗传性 发病关系
下载PDF
孕妇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筛查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树法 李珊珊 +4 位作者 段朗 刘伟 于璐 王琳琳 赵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445,共2页
耳聋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3‰,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其中遗传性耳聋约占50%。随着对遗传性耳聋的深入研究,大量致聋基因突变位点被确认,为遗传性耳聋的产前诊断提供了基础。本研究采用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对孕妇携带的常... 耳聋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3‰,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其中遗传性耳聋约占50%。随着对遗传性耳聋的深入研究,大量致聋基因突变位点被确认,为遗传性耳聋的产前诊断提供了基础。本研究采用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对孕妇携带的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为降低聋儿出生率提供分子流行病学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位点 遗传性耳聋 孕妇 筛查 分子流行病学 检测芯片 常见疾病 人类健康
原文传递
一个May—Hegglin异常家系MYH9基因突变位点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峰 郝冀洪 +6 位作者 王振雷 王晓静 张宏杰 张晓军 张玉梅 张继东 李德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0-662,共3页
May—Hegglin异常(MHA)是由非肌性肌球蛋白质链9(MYH9)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少见的常染色题显性遗传病,以“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包函体”。
关键词 基因突变位点 家系 显性遗传病 血小板减少 中性粒细胞 巨大血小板 蛋白质链 非肌性
原文传递
农垦58S光敏不育基因突变位点的确定及pms3区间的进一步作图 被引量:19
7
作者 梅明华 陈亮 +3 位作者 章志宏 李子银 张启发 徐才国 《中国科学(C辑)》 CSCD 1999年第3期310-315,共6页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 5 8S系由正常晚粳品种农垦 5 8自然突变产生 .以农垦 5 8S与农垦 5 8杂交F2 为材料作RFLP分析 ,确定了原始光敏不育基因突变位点为位于第 1 2染色体上的pms3,即由正常品种农垦 5 8变为光敏不育农垦 5 8S是pms3上基...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 5 8S系由正常晚粳品种农垦 5 8自然突变产生 .以农垦 5 8S与农垦 5 8杂交F2 为材料作RFLP分析 ,确定了原始光敏不育基因突变位点为位于第 1 2染色体上的pms3,即由正常品种农垦 5 8变为光敏不育农垦 5 8S是pms3上基因突变的结果 .还对 (农垦 5 8S× 1 5 1 4)群体做了大量的RAPD和AFLP分析 ,找到并定位了 4个与pms3连锁的标记 ,增加了该区间的分子标记密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 基因突变位点 农垦58S 杂交稻
原文传递
氨基甙类抗生素中毒性耳聋患者头发和血液的基因突变位点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徐霖 陈唯唯 邢昌全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9-151,共3页
目的 :证实氨基甙类抗生素中毒性耳聋家系成员的头发与血细胞同样存在基因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限制性内切酶 AL w 2 6 I酶切技术 ,对此聋 3个家系 8例成员的血细胞和 (或 )头发毛囊细胞... 目的 :证实氨基甙类抗生素中毒性耳聋家系成员的头发与血细胞同样存在基因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限制性内切酶 AL w 2 6 I酶切技术 ,对此聋 3个家系 8例成员的血细胞和 (或 )头发毛囊细胞线粒体 DNA进行检测。结果 :8例中 7例此聋患者血细胞和 (或 )头发毛囊细胞线粒体 DNA 12 S r RN A基因第 15 5 5位点均发生突变 ,而 1例听力正常的父亲未发现此种突变。结论 :提示用头发代替血液检测 ,可对因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家系成员进行基因诊断和筛选 ,以防此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甙类抗生素 DNA 中毒性耳聋 头发 血液 基因突变位点 检测
原文传递
一个新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位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庞庆丰 郭冬平 +2 位作者 李晓 陈琪 范乐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3-434,共2页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基因突变位点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PCR-SSCP
原文传递
合肥地区淋球菌流行株gyrA和parC基因突变位点的分析
10
作者 周文明 曹慧敏 +3 位作者 赵建龙 李伟 沈玉君 张学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3-483,共1页
关键词 淋球菌 GYRA基因 PARC基因 基因突变位点 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性
原文传递
Gilbert综合征和Crigler-Najjar综合征相关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A1基因突变位点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晨 罗磊 +7 位作者 白洁 白丽 卞丹丹 任艳 刘霜 陈煜 段钟平 郑素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8-433,共6页
目的探讨Gilbert综合征(GS)和Crigler-Najjar综合征(CNS)相关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A1(UGT1A1)基因的突变特征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归纳UGT1A1基因突变位点的特征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截至2... 目的探讨Gilbert综合征(GS)和Crigler-Najjar综合征(CNS)相关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A1(UGT1A1)基因的突变特征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归纳UGT1A1基因突变位点的特征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截至2018年11月16日,共发现UGT1A1基因163个突变位点,上述位点存在以下规律:(1)GS或CNS表型相关的UGT1A1的不同外显子发生的基因突变个数,均与外显子长度呈正相关;(2)无义点突变主要发生在CNS I型;(3)GS、CNS II型的复合杂合突变位点的组合和分布存在一定规律,其中GS的4种复合杂合组成中,均有-3279T>G突变;(4)亚洲地区报道的UGT1A1基因突变位点在c.211-c.558有明显的聚集性。结论UGT1A1基因突变位点不同、报道地区不同及人群不同,其突变特征及临床相关性也不同。本研究对GS和CN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BERT综合征 Crigler-Najjar综合征 基因突变位点
原文传递
开封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耐药现状及常见核苷(酸)类治疗药物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研究
12
作者 赫琰 周玉霞 +1 位作者 于五辈 徐庆杰 《华南预防医学》 2022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CHB)患者耐药现状及常见核苷(酸)类治疗药物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方法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开封市传染病医院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病例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常见核苷(酸)类治疗药物耐...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CHB)患者耐药现状及常见核苷(酸)类治疗药物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方法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开封市传染病医院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病例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常见核苷(酸)类治疗药物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41例CHB患者,其中男1635例,女506例,年龄20~42岁,平均(31.5±10.5)岁,HBV DNA载量(4.88±1.54)×10^(7)U/mL。30~42岁CHB患者耐药率显著高于20~29岁者(P<0.01)。CHB患者对拉米夫定耐药性较高,对替诺福韦酯、阿德福韦酯敏感性较高。2141例CHB患者检出HBV耐药基因突变788例,占36.81%。M204I、M204V、M250I+M250L是HBV耐药突变位点前3位,分别占22.08%、13.20%、9.64%。B基因型患者为主(占62.20%)。C基因型与B+C混合型患者突变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患者,B基因型患者多基因位点突变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与B+C混合型患者(P<0.01)。单一药物治疗组与多种药物序贯治疗组耐药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组耐药基因突变率高于非停药组(P<0.01)。结论长期常见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多出现耐药,可导致多种形式的HBV聚合酶变性,是HBV感染治疗的主要阻碍。临床检测耐药突变位点有利于治疗方案制定,指导治疗药物选择与长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耐药 核苷(酸)类治疗药物 耐药基因突变位点
原文传递
靶标基因突变导致入侵性杂草长芒苋对咪唑乙烟酸产生抗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吉美静 黄兆峰 +3 位作者 崔海兰 陈景超 于海燕 李香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3-178,共6页
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生长迅速,适应性广,繁殖系数高,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已在我国多地定植,对作物产量及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一旦其对除草剂产生抗性,将大大增加治理难度。本试验研究了采自不同地点的长芒苋种群对除草剂咪唑乙烟... 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生长迅速,适应性广,繁殖系数高,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已在我国多地定植,对作物产量及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一旦其对除草剂产生抗性,将大大增加治理难度。本试验研究了采自不同地点的长芒苋种群对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整株生物测定得出,长芒苋疑似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对咪唑乙烟酸的GR_(50)分别为6584.18 g/hm^(2)和19.38 g/hm^(2),抗性指数(RI)高达339.78。对抗性突变位点的分子检测发现,疑似抗性种群部分植株ALS基因574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Trp-574-Leu),部分植株653位丝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Ser-653-Asp),除此之外,35%的植株还发生了Trp-574-Leu和Ser-653-Asp双位点突变。表明我国已存在对咪唑乙烟酸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长芒苋种群,主要抗性机理为ALS靶标位点突变。本研究首次在我国发现了长芒苋种群对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靶标抗性。而入侵性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也对其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苋 入侵性杂草 咪唑乙烟酸 抗性水平 ALS基因突变位点
下载PDF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家系基因筛查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秋 司大勇 +2 位作者 焦海旭 张桂华 王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9期1695-1698,共4页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以及恶性心律失常为指征的心肌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占所有心肌病的60%[1].扩张型心肌病是特发性,而不是像心肌缺血、瓣膜病或者高血压等可识别的原因...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以及恶性心律失常为指征的心肌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占所有心肌病的60%[1].扩张型心肌病是特发性,而不是像心肌缺血、瓣膜病或者高血压等可识别的原因导致的.目前认为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FDCM)占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病人数目的比例约上升至50%,而据20世纪80年代初的报道称,FDCM的发生率是2%-6.5%[2-5].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是扩张型心肌病没有被认知的一部分,核纤层蛋白A/C的缺乏可能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的原因[6].本篇就核纤层蛋白A/C的基因LMNA有无发生突变,我们收集一个中国人扩张型心肌病的家系,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LMNA基因的12个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初步探索该家系引起扩张型心肌病的基因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 基因筛查 病家系 基因突变位点 LMNA基因 核纤层蛋白 恶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蒙汉族过敏性紫癜高分辨HLA-A、B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任少敏 杨光路 +1 位作者 刘春枝 张春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基因分型 高分辨 HLA-A 临床意义 蒙汉族 PCR-SSO 基因突变位点
下载PDF
先天性睑裂狭小基因FOXL2与卵巢早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黄琴 明蕾 杨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11-415,共5页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卵巢早衰(POF)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女性中发病率约1%。资料显示POF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多基因遗传病,且极具遗传特质。先天性睑裂狭小基因(winged helix/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gene2,FOXL2)是...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卵巢早衰(POF)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女性中发病率约1%。资料显示POF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多基因遗传病,且极具遗传特质。先天性睑裂狭小基因(winged helix/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gene2,FOXL2)是第一个被认为在维持卵巢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类常染色体基因。近来,FOXL2与POF的关系备受关注,本文就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睑裂狭小基因 卵巢早衰 基因突变位点
下载PDF
基因-疾病关联研究meta分析中存在合并基因型的贝叶斯分析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嘉麒 金志超 贺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6-468,470,共4页
基因一疾病关联研究常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筛查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然而由于样本量和统计效能的问题,常常导致假阴性,利用meta分析对原始研究进行定量合并,能够有效地提高统计效能。
关键词 META分析 基因 贝叶斯分析 疾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突变位点 样本量 假阴性
下载PDF
对德宏地区5485例孕妇耳聋基因检测结果的分析
18
作者 闫林霞 徐芳 +2 位作者 姚李香 阚雪梅 陈智勤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对德宏地区5485例孕妇所携带的常见耳聋突变基因进行检测与筛查,为降低该地区先天性耳聋儿的出生率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检的5485例孕妇(无耳聋家族史且处于妊娠早期... 目的:对德宏地区5485例孕妇所携带的常见耳聋突变基因进行检测与筛查,为降低该地区先天性耳聋儿的出生率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检的5485例孕妇(无耳聋家族史且处于妊娠早期)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这些孕妇的静脉血,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其有无耳聋相关基因突变位点,同时筛查其是否携带有常见的18种耳聋基因的95个突变位点。结果:在5485例孕妇中,有232例孕妇携带有耳聋突变基因,其耳聋突变基因的总携带率为4.23%(232/5485)。结论:德宏地区孕妇耳聋突变基因的携带率处于中等水平。采用耳聋基因高通量测序法能筛查出孕妇中的耳聋突变基因携带者。对孕妇进行产前耳聋知识宣教、遗传咨询、生育指导及耳聋基因筛查,能降低其先天性耳聋儿的出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地区 孕妇 耳聋基因 早孕期筛查 基因突变位点 高通量测序法
下载PDF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一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昌媛 章平肇 +3 位作者 张福仁 刘杰 田洪青 余龙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59-661,共3页
目的研究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一家系的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基因突变。方法采用 DNA双向测序法直接检测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一家系中患者及其父母、同胞、子女的ECM1基因。结果直接测序检测出本家系新的突变位点,患者为遗传复合体,ECM1的两... 目的研究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一家系的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基因突变。方法采用 DNA双向测序法直接检测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一家系中患者及其父母、同胞、子女的ECM1基因。结果直接测序检测出本家系新的突变位点,患者为遗传复合体,ECM1的两个等位基因分别存在错义突变 (C220G)和无义突变(R476X)。在50个正常汉族人的ECM1基因中未发现有突变。患者父亲为突变 C220G的携带者,而母亲为突变R476X的携带者。患者的子女、同胞及同胞子女中大部分为突变C220G 或R476X的携带者。结论本类脂质蛋白沉积症家系存在新的ECM1基因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脂蛋白累积病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突变 基因突变检测 蛋白沉积症 家系 脂质 基因突变位点 细胞外基质蛋白 M1基因
原文传递
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森杰 何燕 +5 位作者 丁乐 朱敏 赵晓科 谈倩倩 周勇 卢孝鹏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896-1898,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的临床特征及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TC)基因突变位点。 方法分析1例疑诊新生儿OTCD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遗传代谢疾病相关基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的方... 目的分析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的临床特征及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TC)基因突变位点。 方法分析1例疑诊新生儿OTCD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遗传代谢疾病相关基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的方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血样进行OTC基因突变检测。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上检索文献,比较分析国内已报道新生儿OTC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OTC基因突变位点。 结果本例患儿男性,日龄6 d,因"气促6 d,反应差、发热伴抽搐1 d"入院,质谱分析显示血氨〉500 μmol/L,乳酸5.7 mmol/L。基因检测发现患儿OTC基因第2外显子发生c.176T〉G (p.Leu59Pro)错义突变,是一新发现的OTC基因突变位点。文献报道国内有18例新生儿OTCD患儿,全为男性,临床上多数表现为反应差、吃奶差或呕吐、呼吸困难、抽搐、嗜睡或昏迷等症状,质谱结果显示患儿血氨均明显升高,仅7例患儿行OTC基因突变分析。 结论本研究丰富了新生OTCD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类型,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用于疑诊OTCD患儿的基因检测,OTC基因c.176T〉G是一新发生的错义突变,国内外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 基因突变分析 临床特征 酶缺乏症 新生儿 基因突变位点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第2外显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