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营养学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殷铭俊 陈执中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01A期8-11,共4页
从基因概念的发展、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基因多态性,基因突变与损伤,基因营养学的目的以及根据基因制定食谱并举应用实例综述基因营养学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营养 基因损伤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基因营养素—核酸在固体饮料中的强化探讨
2
作者 蔺毅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90-93,共4页
利用基因营养素-核酸作为强化剂添加在固体饮料中,中老年人通过补充核酸可以养育和修复基因,达到防病治病、延缓衰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目的。本文以基因营养素-核酸作为强化剂来生产固体饮料,就其原料、配方、工艺流程... 利用基因营养素-核酸作为强化剂添加在固体饮料中,中老年人通过补充核酸可以养育和修复基因,达到防病治病、延缓衰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目的。本文以基因营养素-核酸作为强化剂来生产固体饮料,就其原料、配方、工艺流程、治病机理、有效成分、组织结构、功效作用、吸收性、安全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营养 核酸 固体饲料 强化功 配方 生产工艺 质量标准
下载PDF
评《基因营养—生物医学健康新理念》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天民 《食品与药品》 CAS 2013年第5期371-371,共1页
基因营养学(又称营养基因组学)是研究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对机体基因的转录、翻译表达及代谢机制的科学。主要包括营养素作用的分子机制、营养素的人体需要量、个体食谱的制定以及食品安全等,是继基因药物之后源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 基因营养学(又称营养基因组学)是研究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对机体基因的转录、翻译表达及代谢机制的科学。主要包括营养素作用的分子机制、营养素的人体需要量、个体食谱的制定以及食品安全等,是继基因药物之后源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个体化治疗的第二次浪潮,是健康领域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基因组学 营养 生物医学 健康 人类基因组计划 植物化学物质 代谢机制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因营养学与营养基因组学研究在动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何余湧 刘波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1年第2期1-3,共3页
营养物质是所有动物延续生命、生产产品和保持健康所必不可少的一类重要物质,可影响基因结构的稳定性并调控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动物营养 营养基因组学 应用 营养物质 调控基因 基因结构 稳定性
下载PDF
珍奥核酸:基因营养素——生命之源 健康资本
5
作者 黄兰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0年第5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基因营养 核酸营养 生命之源 消费者 保健品市场 专卖店 现代生物技术 营养保健产品 营养保健品 人类基因组计划
下载PDF
DMD基因c.2622+2T>C导致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时空表达特异性分析
6
作者 张李钰 车凤玉 +3 位作者 王国霞 李本昌 莫丽党芝 杨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1,共9页
目的:对一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探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的临床数据和家族史,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目标基因拷贝数变异是否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先证者致病... 目的:对一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探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的临床数据和家族史,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目标基因拷贝数变异是否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先证者致病基因、Sanger测序验证可疑位点。针对发现的剪切位点突变构建mini-gene表达载体,采用mRNA体外剪接mini-gene实验验证变异对mRNA剪切的影响。结果:该家系先证者男,双下肢无明显受累,外周血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700-1600U/L),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MLPA检测未发现受检者DMD基因存在外显子拷贝数变异。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DMD基因(NM_004006.2)c.2622+2T>C母源剪切变异。体外mini-gene实验发现该变异影响剪切且产生多种新转录本。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推测受检者为DMD基因剪切变异导致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结论:本研究明确了DMD基因剪切变异为一例DMD患儿致病原因,进一步丰富了中国DMD突变谱,证实了DMD基因c.2622+2T>C变异可产生多种转录本导致不同的功能受损,对患者临床表现与基于时空表达相关联,有一定的基因型-表型对应关系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蛋白基因 剪切变异 Mini-gene技术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下载PDF
一部使您终生受益的书——评《基因营养》
7
作者 王友同 吴文俊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3年第5期418-418,共1页
“基因营养学”是21世纪初在建立人类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基础上派生出的一门新的营养学科。这一新潮在它刚出现的时候,本书(基因营养)的主审陈执中教授就给予它以密切地关注,早于2005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率先以“基因营养学的研... “基因营养学”是21世纪初在建立人类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基础上派生出的一门新的营养学科。这一新潮在它刚出现的时候,本书(基因营养)的主审陈执中教授就给予它以密切地关注,早于2005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率先以“基因营养学的研究进展”为题,对这一领域的成就和前景作了描述。本书的主编姜宁教授、主审陈执中教授和他们的写作集体,又在砥砺8年后,铢积寸累,竟克全功,于2013年出版本书,这是值得赞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学 基因营养 受益 蛋白质组学 学术刊物
原文传递
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琴 王文君 +1 位作者 上官新晨 徐明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4,共6页
营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为人们的健康保护和疾病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它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最为主要的技术之一。分子生物学与营养学的结合,产生了分子营养学。而基因组学与营养学的结合,则形成... 营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为人们的健康保护和疾病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它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最为主要的技术之一。分子生物学与营养学的结合,产生了分子营养学。而基因组学与营养学的结合,则形成了营养基因组学。营养基因组学涵盖了一个广泛的领域,它研究营养素和基因表达的相互影响,预测其对营养素的反应。基因组学技术可以帮助确认一些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基因,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基因图谱制定一份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此防病治病,使人们的健康状况通过调整饮食来达到最佳。文中重点介绍了营养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营养食谱 基因组学 单核苷酸多态 营养基因组学
下载PDF
营养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乐国伟 施用晖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4,共6页
营养基因组学是高通量基因组技术在日粮营养素与基因组互作及其与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随着人类和模式动物基因组的阐明以及近年有关技术的进展,同时进行生物样品中DNA,mRNA和表达的蛋白质分析,确定基因的多样性已成为可能.它将加速认... 营养基因组学是高通量基因组技术在日粮营养素与基因组互作及其与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随着人类和模式动物基因组的阐明以及近年有关技术的进展,同时进行生物样品中DNA,mRNA和表达的蛋白质分析,确定基因的多样性已成为可能.它将加速认识营养如何影响代谢途径和机体稳态控制,发现与营养有关疾病早期调节失控与基因型的关系.应用营养基因组学建立评价营养素利用效率的标识和方法,可为公众健康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利用营养基因组学技术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和开拓新的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基因组学 表达 代谢
下载PDF
营养水平对PRKAG3基因表达量及对肉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梦云 余冰 +1 位作者 张克英 陈代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6-1061,共6页
挑选70 kg左右的DLY猪12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高、低2种水平的日粮,高营养水平为DE 13.81MJ/kg、CP 14%,低营养水平为DE 12.55 MJ/kg、CP 11%。体重达到100 kg左右时屠宰,测定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和PRKAG3基因表达量。以探讨营养水平... 挑选70 kg左右的DLY猪12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高、低2种水平的日粮,高营养水平为DE 13.81MJ/kg、CP 14%,低营养水平为DE 12.55 MJ/kg、CP 11%。体重达到100 kg左右时屠宰,测定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和PRKAG3基因表达量。以探讨营养水平对PRKAG3基因表达量及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营养水平有促进PRKAG3基因表达的趋势(P>0.05);高营养水平有提高屠宰率、瘦肉量、瘦肉率、眼肌面积、L值、a值和b值的趋势(P>0.05),但滴水损失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P<0.05);营养水平对PRKAG3基因表达量有一定的影响。猪PRKAG3基因表达量与瘦肉率、眼肌面积、a值、b值和滴水损失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与pH2呈显著负相关(P<0.05)。这表明营养水平对PRKAG3基因表达量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可影响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水平PRKAG3基因 基因表达 肉质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全球营养基因组学研究态势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许智勇 马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7-245,共9页
以近20年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全球营养基因组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全球营养基因组学领域研究成果总体上呈现波... 以近20年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全球营养基因组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全球营养基因组学领域研究成果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但仍然处于"爬坡"发展阶段,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发展前景;美国及其研究机构在营养基因组学研究的文献数量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尚未进入全球主要国家与机构行列;营养与营养学是此领域的第一大研究方向,多学科、跨领域合作研究正成为主流;研究热点向着饮食与健康方向转移,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保持健康)转变;营养基因组学应用、临床医学、新兴交叉学科、表观基因组缺陷、地中海式饮食等方面是营养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营养基因组学研究应得到重视和发展,以满足国民的健康需求和抢占生物医学与健康领域发展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基因组学 文献计量 研究态势 SCIENCE CITATION INDEX WEB of SCIENCE
下载PDF
营养基因组学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彩霞 王海荣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5,22,共4页
动物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免疫与疾病等,从本质来说都是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发生改变的结果。营养基因组学是研究营养物质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动物生产与机体健康影响的科学。它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 动物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免疫与疾病等,从本质来说都是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发生改变的结果。营养基因组学是研究营养物质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动物生产与机体健康影响的科学。它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应用DNA芯片技术、生物标记物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等来阐明营养素与基因表达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介绍营养基因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基因组学 动物营养 饲料 应用
下载PDF
粪便取样对亚洲黑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全长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志敏 王慧娟 +1 位作者 刘中来 熊国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5-671,共7页
沿用本室改进的粪便提取方法,参照马来熊BDN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首次从亚洲黑熊粪便DNA中扩增和克隆到包含完整核BDNF基因的753 bp片段,以毛发作阳性对照并进行重复实验,获得稳定一致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亚洲黑熊的BDNF基因非常保守,与... 沿用本室改进的粪便提取方法,参照马来熊BDN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首次从亚洲黑熊粪便DNA中扩增和克隆到包含完整核BDNF基因的753 bp片段,以毛发作阳性对照并进行重复实验,获得稳定一致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亚洲黑熊的BDNF基因非常保守,与人相比,一致性达94.5%,与大熊猫比达98.9%。在推导的多肽序列中,其成熟区氨基酸序列与所有已报道哺乳动物的完全一致;对亚洲黑熊及其相关物种BDNF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发现大熊猫与包括黑熊在内的熊科动物亲缘关系更近,而与小熊猫较远。文章首次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对亚洲黑熊基因组核BDNF基因进行分析,不仅为亚洲黑熊的保护和繁育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为非损伤性取样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拓宽了思路,也为亚洲黑熊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分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 粪便DNA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 非损伤性取样
下载PDF
营养基因组学在临床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桂珍 崔晓雨 董良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3-857,共5页
过去的10余年,营养学的研究经历了从流行病学和生理学向分子生物学的转变。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系统生物学研究技术和策略在临床营养领域逐渐得到应用。本文主要综述营养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过去的10余年,营养学的研究经历了从流行病学和生理学向分子生物学的转变。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系统生物学研究技术和策略在临床营养领域逐渐得到应用。本文主要综述营养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基因组学 分子生物学技术 临床营养
下载PDF
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蒋与刚 刘静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6,共5页
伴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营养基因组学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营养学研究的新前沿。营养基因组学主要研究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对人体基因的转录、翻译表达以及代谢机制,其可能的应用范围包括营... 伴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营养基因组学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营养学研究的新前沿。营养基因组学主要研究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对人体基因的转录、翻译表达以及代谢机制,其可能的应用范围包括营养素作用的分子机制、营养素的人体需要量、个体食谱的制定以及食品安全等。本文重点介绍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与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基因组学 营养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营养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语谦 林影 +3 位作者 梁世中 朱怡 叶燕锐 刘云端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8年第2期193-198,共6页
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迅猛发展,营养基因组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营养学研究的热点。营养基因组学主要研究营养素和植物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基因的转录、翻译表达以及代谢机制,是将高通量组学技术用于食物营养素与基因组... 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迅猛发展,营养基因组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营养学研究的热点。营养基因组学主要研究营养素和植物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基因的转录、翻译表达以及代谢机制,是将高通量组学技术用于食物营养素与基因组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其应用范围包括营养素作用的分子机制、营养素的人体需求量、个体食谱的制定以及动物生产等。本文重点介绍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基因组学 生物组学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初步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谦虚 谢鼎华 陈观贵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转染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后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功能。方法克隆人BDNF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分离培养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转染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后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功能。方法克隆人BDNF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分离培养5只豚鼠BMSCs,观测其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将人BDNF基因电穿孔法转染BMSCs,G418筛选后用维甲酸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BMSCs形态和标志,转染诱导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并能分泌BDNF。结论BDNF基因转染的BMSCs在体外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电穿孔法能提高转染率,RA有促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下载PDF
营养、营养基因组学和营养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幼生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关键词 营养基因组学 营养蛋白质组学 基因表达 生物体
下载PDF
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欧阳长杰 滕大才 +2 位作者 曲德伟 王德广 徐铁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5,108,共5页
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转染COS-7细胞后的表达。方法:从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T载体中。经测序确证后将BDNFcDNA片段与pEGFP-N1载体定向连接。将鉴... 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转染COS-7细胞后的表达。方法:从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T载体中。经测序确证后将BDNFcDNA片段与pEGFP-N1载体定向连接。将鉴定正确的重组体pEGFP-N1-BDNF以脂质体法转染至COS-7细胞中,用RT-PCR鉴定BDNF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BDNF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克隆了BDNF的cDNA,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BDNF,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了其序列的正确性;免疫印迹法分析显示,转染48h时,COS-7细胞以分泌proBDNF-GFP融合蛋白为主,在96h以分泌成熟BDNF-GFP融合蛋白为主。结论:成功构建pEGFP-N1-BDNF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COS-7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BDNF前体及成熟体同时分泌到胞外,在不同时间点分泌组合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 重组质粒 基因表达 COS-7细胞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与小儿耐药性癫痫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广新 杨作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与小儿耐药性癫痫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多药耐药基因-1的T-129C多态性、BDNF基因的C270T多态性作为研究的位点,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在耐...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与小儿耐药性癫痫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多药耐药基因-1的T-129C多态性、BDNF基因的C270T多态性作为研究的位点,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在耐药性癫痫组41例患儿、药物有效癫痫组43例患儿、正常对照组30例儿童中进行这两个多态性检测,比较3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耐药性癫痫组MDR1基因T-129C多态性的TT基因型分布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药物有效癫痫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耐药性癫痫组BDNF基因C270T多态性的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和C、T等位基因频率与药物有效癫痫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DR1基因T-129C多态性可能与小儿耐药性癫痫存在关联,在小儿耐药性癫痫的发生中可能起作用;而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小儿耐药性癫痫可能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 小儿耐药性癫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