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缝隙连接蛋白43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许学兵 姚尚龙 +2 位作者 佘守章 许立新 董源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1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9),分别接受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手术(CCI组)和假手术(Sham组).手术前、后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并测定右后肢热刺激抬脚潜伏... 目的:研究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1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9),分别接受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手术(CCI组)和假手术(Sham组).手术前、后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并测定右后肢热刺激抬脚潜伏期(PWTL)、电刺激抬脚阈值(PWET)的变化,于术后14天取大鼠L4/5右侧脊髓,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照基因,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CCI组和Sham组Cx43表达的差异.结果:CCI组大鼠表现为行走步态异常,与Sham组相比CCI组术后5~14天疼痛阈值明显降低(P<0.01).Sham组Cx43扩增产物量极少,而CCI组L4/5 Cx43扩增产物量约为Sham组的3倍.结论: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Cx4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提示脊髓缝隙连接可能在慢性病理性痛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 缝隙连接蛋白43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成年SD大鼠 基因表达变化 慢性神经痛 Cx43表达 实验研 Β-肌动蛋白
下载PDF
辐射诱导细胞周期调控和DNA损伤反应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金顺子 武宁 +4 位作者 刘丽波 张萱 倪冠英 刘宇光 刘树铮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9,共10页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胸腺和脾脏基因表达对X射线全身照射的反应,为探索可行的辐射生物标志物打下实验基础。研究中选用细胞周期调控和DNA损伤反应相关基因Cdkn1a、Ccnd1、Ccnb1、Gadd45a、Atm和Fdxr,以Gapdh为参考基因,观察0.5...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胸腺和脾脏基因表达对X射线全身照射的反应,为探索可行的辐射生物标志物打下实验基础。研究中选用细胞周期调控和DNA损伤反应相关基因Cdkn1a、Ccnd1、Ccnb1、Gadd45a、Atm和Fdxr,以Gapdh为参考基因,观察0.5、1、2、4、6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4和24小时上述基因在胸腺和脾脏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同时计数骨髓细胞涂片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微核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上述6种基因对电离辐射全身作用都出现变化,但以Cdkn1a、Ccnd1和Ccnb1三者对全身照射的剂量效应关系较为明显,其中Cdkn1a和Ccnd1基因的表达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升高,Ccnb1基因的表达随辐射剂量增加而下降。剂量效应曲线可拟合为线性-平方方程,其相关系数r为0.851~0.998,p<0.05~0.01。但与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进行对比,Ccnd1和Ccnb1的表达只有部分结果与之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Cdkn1a的表达量则不仅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升高,而且与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明显相关,在两器官和两时间点其相关系数为0.950~0.975,p<0.01。另一方面Cd-kn1a表达量变化的幅度较大,照射后4小时和24小时胸腺的最高表达量分别为11.2和11.3倍,脾脏的最高表达量分别为20.6和9.3倍。鉴于实时定量PCR技术适用于快速、高通量检测,通过进一步在人体观察验证,Cdkn1a基因表达变化有可能成为研制新的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候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n1a CCND1 Ccnb1 GADD45A Atm Fdxr 实时定量PCR 基因表达变化 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辐射生物剂量计
下载PDF
胎儿和出生后机体皮肤内p38MAPK及MAPKKs基因表达变化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伟 付小兵 +5 位作者 葛世丽 姜笃银 周岗 孙同柱 韩冰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 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及其上游信号分子MAPKKs(mkk3和mkk6 )基因,在不同胎龄胎儿皮肤和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 方法 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 目的 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及其上游信号分子MAPKKs(mkk3和mkk6 )基因,在不同胎龄胎儿皮肤和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 方法 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8例不同胎龄(13~32周)的胎儿皮肤和6例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的总RNA,分离m 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T- PCR)方法检测3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结果 p38MAPK,m kk3和mkk6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组织中都有表达。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组织中,这三种基因表达较强,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皮肤组织内这三种基因表达逐渐减弱。在出生后机体的皮肤细胞中,p38MAPK、mkk3和mkk6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妊娠早期皮肤的39.6 %、6 3.5 %和5 4 .5 % ,明显减弱(P<0 .0 1)。 结论 p38MAPK、mkk3和mkk6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组织内都有表达,显示细胞外信号引起的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十分重要。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p38MAPK及其上游信号分子MAPKKs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胎儿皮肤组织细胞快速增殖、皮肤创面无瘢痕愈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 出生后 基因表达变化 比较性研究 机体 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kk6基因 MAPK信号通路 protein 皮肤组织 胎儿皮肤 信号分子 不同胎龄 早期妊娠 发育阶段 生物学意义 chain 细胞外信号 MAPKK
下载PDF
声应激所致即刻早期基因表达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博 吴铭权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68-1269,共2页
关键词 即刻早期基因 基因表达变化 应激 听觉系统损害 生物学效应 C-FOS C-JUN 神经系统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鼠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曙云 沈征 钱凯先 《科技通报》 2007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肾脏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糖尿病和正常大鼠的肾脏组织的mRNA进行检测。在4096条目的基因中共发现差异基因41条(其中5个基因上调,36个基因下调),全部在GeneBank中... 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肾脏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糖尿病和正常大鼠的肾脏组织的mRNA进行检测。在4096条目的基因中共发现差异基因41条(其中5个基因上调,36个基因下调),全部在GeneBank中登录。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涉及多基因改变,用基因芯片在寻找新的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方面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变化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宋滇文 贾连顺 周玉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324-1325,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 48只 ,随机分为 8组 ,采用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 ,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 :iNOSmRNA在...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 48只 ,随机分为 8组 ,采用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 ,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 :iNOSmRNA在脊髓损伤前即有表达 ,损伤后早期无明显变化 ,伤后 72h开始升高 ,1周时达到高峰。结论 :脊髓继发性损害的持续时间可能大于传统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诱导型-氧化氮合酶 基因表达变化
下载PDF
大鼠缺血心肌KCNE基因表达变化及瑞舒伐他汀对其影响
7
作者 刘旭帮 张丽华 +1 位作者 李小威 牛少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5期5-5,共1页
本实验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区周围左室心肌KCNE1、KCNE2的基因表达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对其表达的作用,探讨心梗后心律失常发生和抗心律失常可能机制。资料与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
关键词 基因表达变化 瑞舒伐他汀 KCNE1 缺血心肌 大鼠 抗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KCNE2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Aβ25-35诱导去血清培养PC12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
8
作者 梅寒芳 谢朝阳 祝其锋 《中国药理通讯》 2005年第3期35-35,共1页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AC)对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 peptide-(25—35),Aβ25-35]诱导体外去血清培养PC12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21、CDK4、磷酸化pRb、E2F1表达异常的影响。方法种入培养瓶的PC12细胞贴壁后...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AC)对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 peptide-(25—35),Aβ25-35]诱导体外去血清培养PC12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21、CDK4、磷酸化pRb、E2F1表达异常的影响。方法种入培养瓶的PC12细胞贴壁后用常用的去血清培养法使细胞同步于C0期,分为0对照组、Aβ25-35诱导组、PAC保护组,按实验需要分别在不同时间加入药物并收集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p21、cdk4、pRb、E2F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Β25-35 PC12细胞 去血清培养 细胞周期 原花青素 基因表达变化 相关 Western 基因p21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入侵诱导的人巨噬细胞全局性基因表达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谢建平 李瑶 +6 位作者 乐军 徐永忠 黄达蔷 梁莉 陈永青 于善谦 王洪海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1-239,共9页
利用含有12800个基因全长或部分序列的基因芯片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无毒株入侵导致的人巨噬细胞U937全基因组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谱变化。结果表明其中473个基因(3.7%)差异表达,表达上调的基因25个(5.3%),上调超过3倍的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 利用含有12800个基因全长或部分序列的基因芯片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无毒株入侵导致的人巨噬细胞U937全基因组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谱变化。结果表明其中473个基因(3.7%)差异表达,表达上调的基因25个(5.3%),上调超过3倍的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质激酶,可溶性结合半乳糖苷的凝集素,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delta,DDR受体酪氨酸激酶等的编码基因,其余基因(94.7%)表达下调。表达下调的基因中,表达仅为原来1/3以下的25个,其中syndecan结合蛋白的表达下调12.5倍.芯片研究结果与结核分枝杆菌一般抑制宿主细胞免疫应答的趋势相符。这473个基因中的376个基因在GenBank中有记录,另外97个是新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差异表达基因编码产物与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因子反应、细胞骨架重建、细胞凋亡、铁代谢、电子传递、线粒体功能和离子通道等有关。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7个是文献报道过的,而且都印证了本文的结果。RT-PCR和Northern杂交实验确证了表达谱芯片研究结果。通过DNA芯片研究全局表达谱变化,揭示了细菌入侵早期导致的巨噬细胞表达变化,为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噬细胞 全局基因表达变化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结核病患者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基因芯片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雁林 端木宏谨 +2 位作者 李亮 宋长兴 赵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基因在结核病患者体内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63例单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及其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与69例肺癌患者的癌性胸腔积液和其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所...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基因在结核病患者体内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63例单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及其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与69例肺癌患者的癌性胸腔积液和其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所做的表达谱杂交检测均重复1次并在荧光交换后再重复1次以抑制噪声,对阳性和部分阴性结果进行northernblotting复验。结果在对基因表达谱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校正、聚类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在626条免疫相关基因中差异表达基因53条,其中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16个,与细胞免疫应答相关的基因14个,与信号传导有关的基因20个,其他相关基因3个;在结核病患者胸腔积液淋巴细胞中tnfΑ、iglλ、il-17、il-17r、hladp、lcp-1、tcr-Α、tcr-Β、hsp-75、cxcr4、fyb、hlag、hlaa、il18bp、il2r、ltΒ、il-8、ip-10、mcp-1、il-12、il-12r、il-10、canx、irf2、ifn-Γ、tlr、il-1、il-7、tlr、lsp-1、il1-4共31个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增高4倍以上,il-4、il-18、il-15、ifg-1、scya-14、ablim、peci、ppid、hsf-2、act-2、maoa、ttid、gatm、tgfb3、insr、thb-d、trap-1、tcr-Γ、tcrΔ、il1-3r、il1-1、igf-1、a2m共22个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4倍以上。结论机体抗结核免疫的发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患者 基因表达变化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 northern BLOTTING 免疫相关基因 tnf-A il-17 cxcr4 il-12 il-18 il-15 mRNA表达 癌性胸腔积液 结核性胸膜炎 差异表达基因 细胞免疫应答 HLA-DP 基因表达水平 单核细胞 il-4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基因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志伶 夏时海 陈虹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9-770,共2页
近年来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信号转导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引起了人们的关注。PAF是一种由多种细胞产生又可作用于多种细胞的内源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它通过与PAF受体结合,使G蛋白转导激活磷脂酶... 近年来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信号转导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引起了人们的关注。PAF是一种由多种细胞产生又可作用于多种细胞的内源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它通过与PAF受体结合,使G蛋白转导激活磷脂酶C、磷脂酶A2、腺苷酸环化酶和酪氨酸蛋白激酶,从而导致SAP的发生和发展。SAP时血中PAF含量显著增加,是否会刺激PAF受体数量增加从而扩大PAF对组织细胞的损害,本实验从胰腺组织PAF受体的mRNA水平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组织 基因表达变化 PAF受体结合 酪氨酸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通路 腺苷酸环化酶
原文传递
γ射线吸收剂量及受照人性别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冰 全旖 +1 位作者 董亮 谭昭怡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20期2786-2791,共6页
目的研究剂量效应和性别效应两方面对电离辐射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6名(3男、3女)健康人体取血后,用^(60)Coγ射线辐照剂量0.01-6.0 Gy后4 h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目的研究剂量效应和性别效应两方面对电离辐射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6名(3男、3女)健康人体取血后,用^(60)Coγ射线辐照剂量0.01-6.0 Gy后4 h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方法测定GADD45和p21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剂量、性别的关系。结果在较高剂量的辐照下,GADD45和p21基因对辐射均较为敏感,其表达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具有作为生物剂量计的潜力。此外,虽然在0.5 Gy时,辐射诱导GADD45基因的表达在男性和女性淋巴细胞样品中都不明显,但是在其余的剂量范围内,女性样品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男性样品。而对于p21基因,在1 Gy和2 Gy时,辐射诱导女性样品基因表达低于男性样品,但在0.5 Gy和4 Gy时,女性样品基因表达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男性样品。结论相较于p21基因,研究GADD45在低剂量情况下作为辐射生物指示剂将更为可行;当放射事故发生后,为避免剂量估算结果的阳性或阴性误差,需要考虑测试样品的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GADD45 p2160Coγ射线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基因表达变化
原文传递
人工异源六倍体小麦部分同源基因的表达变化
13
作者 王延召 聂利红 +3 位作者 孙其信 胡学安 魏良明 周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21,共3页
为了研究小麦从四倍体到六倍体进化过程中部分同源基因的表达变化,以人工异源六倍体小麦SCA/SQ及其亲本SCAUP和SQ523为材料,采用cDNA-SSCP方法分析了208个部分同源基因不同拷贝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有10个来自父本的拷贝在人工异源六... 为了研究小麦从四倍体到六倍体进化过程中部分同源基因的表达变化,以人工异源六倍体小麦SCA/SQ及其亲本SCAUP和SQ523为材料,采用cDNA-SSCP方法分析了208个部分同源基因不同拷贝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有10个来自父本的拷贝在人工异源六倍体小麦中沉默,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沉默表达的基因,发现其中有5个是由于在DNA序列上丢失,而另外5个可能是由于甲基化或者其他机制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异源六倍体小麦 多倍化 基因表达变化
下载PDF
HUT78淋巴细胞感染HIV-1病毒后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14
作者 陈盛亭 温旺荣 +1 位作者 朱永华 李菊香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24-925,共2页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攻击的靶细胞有CD4阳性的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骨髓树突状细胞.HIV-1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形态、基因表达以及新陈代谢有明显影响,并且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改变了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本文应用基...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攻击的靶细胞有CD4阳性的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骨髓树突状细胞.HIV-1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形态、基因表达以及新陈代谢有明显影响,并且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改变了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本文应用基因芯片分析HUT78细胞在HIV-1感染后发生的基因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变化 HIV-1病毒 T淋巴细胞 细胞感染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HIV-1感染 骨髓树突状细胞 HUT78细胞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2、9基因表达变化与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关系
15
作者 徐宏治 陈衔城 +2 位作者 孙安 秦智勇 顾宇翔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39,共3页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BAVM)中50%-68%可发生颅内出血,还有10%-15%为临床无症状的隐性出血,4年内再出血率为25%,首次出血的病死率近10%,再出血病死率13%,致残率更高。BAVM的出血与多种因素有...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BAVM)中50%-68%可发生颅内出血,还有10%-15%为临床无症状的隐性出血,4年内再出血率为25%,首次出血的病死率近10%,再出血病死率13%,致残率更高。BAVM的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出血倾向的BAVM具有一些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因表达变化 再出血率 BAVM 颅内出血 隐性出血 出血倾向
原文传递
人胚胎干细胞心肌定向分化的基因表达变化及功能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曹丰 孙冬冬 +3 位作者 赵力 谢小燕 Roger A.Wagner Joseph C.Wu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6-700,共5页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居高不下。虽然目前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手段多样,例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药物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仍不能从根本上逆转心肌缺血后心脏功能的进行性下降...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居高不下。虽然目前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手段多样,例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药物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仍不能从根本上逆转心肌缺血后心脏功能的进行性下降,许多患者仍不可避免地发生左心室病理性重构及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惟一有效的根治手段,但是心脏器官供体缺乏以及左心室辅助装置伴随频繁感染等问题持续出现,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够从心脏移植中获益。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来源于囊胚中分离出的内细胞团,是在体外培养获得的一种原始多能干细胞。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即体外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近年来,随者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以及细胞治疗的兴起,人们发现干细胞可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并能应用于心肌损伤后修复期,这使其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心肌细胞 基因表达变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实验研究 定向分化 缺血性心脏病 左心室辅助装置
原文传递
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的cDNA文库构建及其基因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杰敏 廖维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52-857,共6页
目的比较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前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提取新生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损伤后2d(损伤组)及未损伤细胞(对照组)的总RNA,采用5’端RNA转录开关机制技术和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构建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前后差异表达基... 目的比较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前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提取新生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损伤后2d(损伤组)及未损伤细胞(对照组)的总RNA,采用5’端RNA转录开关机制技术和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构建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前后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并将差异性表达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及基因库中的同源性检索,获得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2d后细胞基因的整体变化趋势。结果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2d,热休克蛋白70、钙调素Ⅱ等基因表达上调;同时β-肌动蛋白等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在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划痕损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中,既有热休克蛋白等基因表达上调,也有β-肌动蛋白等基因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细胞培养 基因表达 划痕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损伤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 消减cDNA文库 基因表达变化 新生大鼠 文库构建
原文传递
竹节参处理下嗜热四膜虫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柴小翠 杨文涛 +4 位作者 汤琪 马雪凤 熊杰 王平 缪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80-2587,共8页
竹节参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活性成分对细胞损伤、衰老,细胞凋亡都有一定的药理活性。为了明确其药用机制和参与的代谢通路,该实验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竹节参作用后嗜热四膜虫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基于转录组分析,对照组... 竹节参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活性成分对细胞损伤、衰老,细胞凋亡都有一定的药理活性。为了明确其药用机制和参与的代谢通路,该实验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竹节参作用后嗜热四膜虫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基于转录组分析,对照组中共鉴定到3 54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945个基因表达上调,1 599个基因表达下调,实验组共鉴定到3 3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493个基因表达上调,1 819个基因表达下调。GO富集结果发现,对照组中细胞内一系列基本生命过程下调,如DNA复制、蛋白质合成,而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和脂肪酸氧化过程加强;实验组中,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辅因子代谢和维生素代谢过程;上调基因参与了信号转导和蛋白修饰过程。利用KEGG数据库分析竹节参作用下的基因参与的通路发现,细胞自噬过程受抑制,而细胞周期过程加强。运用RT-qPCR技术检测了相关代谢通路中6个上调基因和4个下调基因的表达差异,并与转录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二者结果一致。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竹节参作用下细胞生长调控的药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 嗜热四膜虫 转录组 基因表达变化
原文传递
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后肺组织中5-HTT基因表达变化
19
作者 付丹丹 王旭萍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8-38,共1页
高原肺动脉高压((High altitude pulm onaxy hypetension,HAPH)是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适应生理的重要环节,对高原人群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5-羟色胺(5-HT)可以引起肺血管... 高原肺动脉高压((High altitude pulm onaxy hypetension,HAPH)是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适应生理的重要环节,对高原人群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5-羟色胺(5-HT)可以引起肺血管痉挛、收缩以及结构的重塑,最终会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但发挥这种作用,需要通过5-羟色胺转运体(5-HTT)将5-HT转入细胞内后才能充分发挥。本文探讨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后肺组织中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HTT 基因表达变化 大鼠 色胺 转运体 altitude 血管痉挛 低氧 常氧
原文传递
基因芯片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基因表达谱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顾菲菲 高炜 +2 位作者 蒋捷 卜定方 柳景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3-437,共5页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表达谱变化。选取 3例无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 ,其中 1例为血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1例为血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冠心病患者 ,1例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表达谱变化。选取 3例无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 ,其中 1例为血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1例为血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冠心病患者 ,1例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抽提总RNA ,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 ,应用含有 115 2条基因的人类表达谱芯片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发现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差异表达的基因 177条 (组一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表达的基因有 15 1条 (组三 )。组一与组三基因芯片平行比较 ,二者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 4 8条 ,其中上调基因 2 3条 ,下调基因 2 5条。结果提示 ,在差异表达的基因中 ,有些是凋亡、信号转导、免疫、蛋白质合成及原癌基因等的相关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与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关。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差异表达谱 ,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动脉粥样硬化基因表达变化 基因芯片 同型半胱氨酸 差异表达基因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