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地黄基因片段及其中转座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延清 姚换灵 +4 位作者 段红英 周春娥 张永华 陈艳梅 张喻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根据已知裂叶牵牛花PNZIP启动子碱基序列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怀地黄基因组中扩增出5个基因片段,回收和克隆出其中一个1 096bp的基因片段。经过NCBI对比分析,发现它是一个类似转座子的相关蛋白基因序列,含有一个完整的开... 根据已知裂叶牵牛花PNZIP启动子碱基序列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怀地黄基因组中扩增出5个基因片段,回收和克隆出其中一个1 096bp的基因片段。经过NCBI对比分析,发现它是一个类似转座子的相关蛋白基因序列,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450bp,编码由150个氨基酸组成的转座酶。然后,基于该开放阅读框的碱基序列,设计另一对引物,用PCR方法,从中扩增出该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序列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地黄 转座基因 基因克隆 开放阅读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推定转座酶基因(tnpU)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璇 潘宇红 +2 位作者 程华莉 陈蓉芳 张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09-511,共3页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携带推定转座酶基因(tnpU)的情况。方法用PCR方法对20株鲍曼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的tnpU进行检测,并对1株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BLASTn比对。结果20株鲍曼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均检出tnpU基因,所测的...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携带推定转座酶基因(tnpU)的情况。方法用PCR方法对20株鲍曼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的tnpU进行检测,并对1株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BLASTn比对。结果20株鲍曼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均检出tnpU基因,所测的1株tnpU序列与己在美国NCBI注册的6条tnpU序列相同。结论本组烧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tnpU阳性率高达100%,tnpU对进一步研究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基因 转座基因
下载PDF
萘降解细菌的分离及其降解和转座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5
3
作者 蔡宝立 丁蕊 +3 位作者 任河山 雷虹 严冰 赵化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共6页
用富集培养法,从工业废水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到9个高效降解萘的细菌菌株(ND7~ND15).对菌株ND7、ND8、ND9和ND10所进行的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们都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PCR实验结果表明,上述4个菌株都含有蔡降解基因na... 用富集培养法,从工业废水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到9个高效降解萘的细菌菌株(ND7~ND15).对菌株ND7、ND8、ND9和ND10所进行的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们都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PCR实验结果表明,上述4个菌株都含有蔡降解基因nahAc、nahG、nahH和catA,ND7和ND8菌株还含有萘降解基因nahU.DNA杂交实验结果表明,上述9个萘降解菌株都含有转座酶基因tnpA1和解体酶基因tnpR.这些结果表明,萘降解细菌的降解基因和转座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酶学实验证明,ND7、ND8、ND9和ND10菌株都具有儿茶酚1,2-双加氧酶活力和儿萘酚2,3-双加氧酶活力,但在不同菌株中这两种酶的比活力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萘降解基因 转座基因tnpAl 解体酶基因tnpR 儿茶酚1 2-双加氧酶 儿茶酚2 3-双加氧酶
下载PDF
不同启动子控制下Ac转座酶基因的表达对玉米Ds因子在水稻中切离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游 张景六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用水稻愈伤组织比较了Ac启动子、3 5S启动子与Ubi启动子控制下Ac转座酶基因 (Ts)的表达对Ds因子切离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Ubi启动子与Ac转座酶编码区嵌合基因 (Ubipro Ts)反式激活Ds因子的切离频率最高 ,达到了 72 .9%。通过杂交将Ubipr... 用水稻愈伤组织比较了Ac启动子、3 5S启动子与Ubi启动子控制下Ac转座酶基因 (Ts)的表达对Ds因子切离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Ubi启动子与Ac转座酶编码区嵌合基因 (Ubipro Ts)反式激活Ds因子的切离频率最高 ,达到了 72 .9%。通过杂交将Ubipro Ts基因导入Ds因子转化植株 ,得到 9株Ubipro Ts基因与Ds因子共存的F1代杂交水稻植株 ,其中有 8株Ds因子发生了切离。用Inverse PCR的方法从其中一株杂交植株中克隆到Ds因子的旁邻序列 ,其DNA顺序与亲本中Ds因子原插入位点的序列不同 ,表明Ds因子转座到了新的基因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启动子 Ac转座基因 Ds因子 转座
下载PDF
可转座基因与植物基因组多样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玉军 李一勤 刘强 《细胞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5-190,共6页
高等植物基因组含有大量各式各样的串联重复序列和出现频率很高的散布重复序列,如转座子、反转座子、短散布核元件和一些新发现的小型转座子等,它们当中的大多数是具有移动能力的可转座基因。这些可转座基因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基因和... 高等植物基因组含有大量各式各样的串联重复序列和出现频率很高的散布重复序列,如转座子、反转座子、短散布核元件和一些新发现的小型转座子等,它们当中的大多数是具有移动能力的可转座基因。这些可转座基因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基因和基因组多样性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成为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因 多样性 转座基因
下载PDF
转座基因理论与爱滋病病毒(HIV)起源新假说
6
作者 陈小平 《医学与哲学》 1989年第9期30-30,共1页
美国著名科学家B.Meclintock早于四十年代提出的可动基因(后来称转座基因)理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而得到了证实。因而B.Meclintock获1983年医学与生理学诺贝尔奖。迄今为止。
关键词 转座基因理论 艾滋病毒 起源假说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Mini-Tn5转座子插入突变 被引量:2
7
作者 耿士忠 焦新安 +3 位作者 陈晓娟 潘志明 张辉 陈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1-626,共6页
将氯霉素(Cm)抗性基因克隆到pUTmini-Tn5Km2载体中,利用含卡那霉素(Km)和氯霉素(Cm)抗性基因的pUTmini-Tn5Km2(Cm)转座载体将Km和Cm抗性基因随机插入鸡白痢沙门氏菌基因组中,以相应的抗生素进行筛选,获得大量在不同位点插入突变的突变体... 将氯霉素(Cm)抗性基因克隆到pUTmini-Tn5Km2载体中,利用含卡那霉素(Km)和氯霉素(Cm)抗性基因的pUTmini-Tn5Km2(Cm)转座载体将Km和Cm抗性基因随机插入鸡白痢沙门氏菌基因组中,以相应的抗生素进行筛选,获得大量在不同位点插入突变的突变体,从中筛选鸡白痢沙门氏菌某功能缺陷型突变株。通过对突变株的基本特征以及PCR鉴定后,再进行插入基因定位。结果表明,Km和Cm抗性基因已成功转座至鸡白痢沙门氏菌基因组上;基因定位显示突变株均有且只有1个插入位点,插入位点的位置不尽相同。这为研究鸡白痢沙门氏菌功能基因和筛选特定突变株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 基因转座 突变 基因定位
下载PDF
“睡美人”转座子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永文 姚毅冰 +1 位作者 万海粟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816-820,共5页
转座子,或者叫跳跃基因,最早由美国的细胞遗传学家Mc-Clintock在研究玉米时发现的[1],是指一些能够从一个染色体位置转移到另外的位置的核酸序列。
关键词 转座 DNA 小鼠 介导 小家鼠 肿瘤研究 转座基因 插入突变
下载PDF
建立果蝇心脏发育候选基因CG3295的基因敲除系
9
作者 夏琼 邓云 +7 位作者 邓志伟 廖丹 戴悦 万永奇 莫小阳 李永清 王跃群 袁婺州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7,共4页
果蝇CG3295基因是哺乳动物基因RMND5在果蝇中的同源物,其功能未知.利用P转座子敲除技术进行果蝇CG3295基因的敲除研究,将果蝇14234系的P转座子与Δ2-3系中的转座酶基因组合到同一个体,使P转座子在体内敲掉目的基因.从后代挑选不含P转座... 果蝇CG3295基因是哺乳动物基因RMND5在果蝇中的同源物,其功能未知.利用P转座子敲除技术进行果蝇CG3295基因的敲除研究,将果蝇14234系的P转座子与Δ2-3系中的转座酶基因组合到同一个体,使P转座子在体内敲掉目的基因.从后代挑选不含P转座子和转座酶基因的500头雄蝇分别与缺失了CG3295基因的测交系交配,从后代筛选获得20个CG3295基因敲除候选系.进一步利用Hand-GFP系使候选系的心脏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在荧光显微镜下根据候选系是否表现心脏突变表型鉴定敲除系,最后获得了12个表现心脏突变表型的CG3295基因敲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P转座基因敲除 CG3295基因敲除系
下载PDF
Wolbachia中一个新的可转移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伟国 甘波谊 +2 位作者 赵新燕 赵寿元 李昌本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5-109,共5页
Wolbachia是一类寄生于许多节肢动物细胞质内的类立克次氏体细菌.该细菌与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群体内的生殖、发育异常现象相关.为了研究这些现象的分子机制,利用RDA(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方法分析了不同表型Wol-bachi... Wolbachia是一类寄生于许多节肢动物细胞质内的类立克次氏体细菌.该细菌与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群体内的生殖、发育异常现象相关.为了研究这些现象的分子机制,利用RDA(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方法分析了不同表型Wol-bachia的基因组差异.发现在强烈诱导胞质不相容性的Wolbachia品系wRi(存在于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 Riverside DSR品系)的基因组中,存在一个潜在的可转移遗传因子,将其命名为WISE(Wolbachia insertion sequence el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胞质不相容 可转移遗传因子 类立克次氏体细菌 昆虫 细胞质遗传 转座基因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家蚕斑纹限性优良品种的培育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杨峻 《蚕学通讯》 1989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介绍了家蚕中、日系(?)纹限性优良品种的培育新方法。中系限性品种的培育是用中系非限性雄与中系限性雌连续回交的方法;日系限性品种的培育则是采取日系限性普斑雌直接与日系非限性雄杂交的方法。并通过同时成对培育,效果好,且可缩... 本文介绍了家蚕中、日系(?)纹限性优良品种的培育新方法。中系限性品种的培育是用中系非限性雄与中系限性雌连续回交的方法;日系限性品种的培育则是采取日系限性普斑雌直接与日系非限性雄杂交的方法。并通过同时成对培育,效果好,且可缩短蚕品种育成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性品种 蚕品种 培育方法 优良品种 基因转座 实验室鉴定 限性性状 产茧量 色正常 一般配合力
下载PDF
分子和细胞遗传
12
《麦类文摘》 1994年第2期34-34,共1页
参见 W94:785~787,1091,1437W940761 小麦品种中国春和 TAM105中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2、7、8和12糖基化作用的证据[刊,英]/Tilley,K.A.…//Cereal Chemistry.-1993,70(5).-602~606W940762 用作小麦族遗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告,英]/Koe... 参见 W94:785~787,1091,1437W940761 小麦品种中国春和 TAM105中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2、7、8和12糖基化作用的证据[刊,英]/Tilley,K.A.…//Cereal Chemistry.-1993,70(5).-602~606W940762 用作小麦族遗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告,英]/Koebner,R.M.D.//Annual report 1991,AFRCInstitute of Plant Science Research,Cambridge Labo-ratory,John Innes Institute,Nitrogen Fixation Labo-ratory and Sainsbury Laboratory,-Norwich,UK:Plant Science Research Ltd.& John Innes Institute,1992.-3p[WBTA,1992,9(6),6121]W940763 小麦基因转座子标记方法的研究[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 基因转座 遗传标记 细胞遗传 谷蛋白亚基 一粒小麦 减数分裂中期 染色体定位 籽粒品质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Marker_Free: a Novel Tendency of Transgenic Plants 被引量:9
13
作者 开国银 张磊 +3 位作者 张红宇 许铁峰 唐克轩 张汉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8期883-888,共6页
Marker free is a rapidly developed strategy that offer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elimination of public concerns caused by the selectable marker genes conferring antibiotic or herbicide resistance and so on. Furthermore,... Marker free is a rapidly developed strategy that offer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elimination of public concerns caused by the selectable marker genes conferring antibiotic or herbicide resistance and so on. Furthermore, marker_free transgenic plants (MFTPs) have a number of special advantages, such as decreasing the concerns about safety of selectable marker and stacking transgenes progressively into transgenic plants, which significantly owns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Major approaches developed recently for obtaining MFTP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er_free transgenic plants (MFTPs) co_transformation CRE/LOX transposable element multi_auto_transformation (MAT) vector
下载PDF
转座子衍生基因的演变途径及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珂珂 汤定钦 周明兵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52-160,共9页
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TEs)是指在基因组上能从同一条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或者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序列。广泛存在于基因组中的转座子通过复制、动员、重组基因片段以及修改原基因结构形成... 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TEs)是指在基因组上能从同一条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或者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序列。广泛存在于基因组中的转座子通过复制、动员、重组基因片段以及修改原基因结构形成的新基因,被称为转座子衍生基因。该文综述了转座子衍生基因与转座子和常规基因的异同以及转座子衍生基因的演变途径,归纳了转座子衍生基因对宿主基因进化,以及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座 转座子衍生基因 基因演化
原文传递
植物反转录转座子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悦龙 肖开转 +6 位作者 连玲 何炜 陈丽萍 蔡秋华 王颖姮 谢华安 张建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8,共14页
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是一类以RNA为中介,在反转录酶的参与下,进行自我复制并整合到基因组其他位点中的转座元件(transposableelements,TEs).反转录转座子是许多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植物如玉米、小麦等作物... 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是一类以RNA为中介,在反转录酶的参与下,进行自我复制并整合到基因组其他位点中的转座元件(transposableelements,TEs).反转录转座子是许多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植物如玉米、小麦等作物中含量丰富.这些反转座子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它们对于邻近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整个生物体基因组的进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反转座子与非编码RNA的联系及其转座过程所产生的基因结构变异、反转座基因等方面,概述了植物中反转座子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座 smRNA lncRNA 转座基因 嵌合基因 胁迫 反转录病毒
原文传递
研究蜡样芽孢杆菌突变体分泌淀粉酶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惠中 《生物技术世界》 2014年第3期13-13,共1页
用碘液染色后观察透明圈的方法,用蜡样芽孢杆菌为对照,通过比对转座后的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发现,在固体coa培养基、30℃、24h培养的条件下,突变体45、52号菌产生淀粉酶的量高于对照组,突变体67、7... 用碘液染色后观察透明圈的方法,用蜡样芽孢杆菌为对照,通过比对转座后的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发现,在固体coa培养基、30℃、24h培养的条件下,突变体45、52号菌产生淀粉酶的量高于对照组,突变体67、75号菌生产淀粉酶的量远低于对照组。突变体可以为探索菌体外淀粉酶分泌能力的大小和菌体在小麦中的发育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的条件,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液染色法 基因转座 淀粉酶能力
原文传递
Transposable ele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cotton genome evolution and fiber cell development 被引量:15
17
作者 Kun Wang Gai Huang Yuxian Zhu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Transposable elements(TEs)usually occupy largest fractions of plant genome and are also the most variable part of the structure.Although traditionally it is hallmarked as"junk and selfish DNA",today more and... Transposable elements(TEs)usually occupy largest fractions of plant genome and are also the most variable part of the structure.Although traditionally it is hallmarked as"junk and selfish DNA",today more and more evidence points out TE’s participation in gene regulations including gene mutation,duplication,movement and novel gene creation via genetic and epigenetic mechanisms.The recently sequenced genomes of diploid cottons Gossypium arboreum(AA)and Gossypium raimondii(DD)together with their allotetraploid progeny Gossypium hirsutum(At At Dt Dt)provide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compare genome variations in the Gossypium genus and to analyze the functions of TEs during its evolution.TEs accounted for 57%,68.5%and67.2%,respectively in DD,AA and At At Dt Dt genomes.The 1,694 Mb A-genome was found to harbor more LTR(long terminal repeat)-type retrotransposons that made cardi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twofold increase in its genome size after evolution from the 775.2 Mb D-genome.Although the 2,173 Mb At At Dt Dt genome showed similar TE content to the A-genome,the total numbers of LTR-gypsy and LTR-copia type TEs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se two genomes.Considering their roles on rewiring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we believe that TEs may somehow be involved in cotton fiber cell development.Indeed,the insertion or deletion of different TEs in the upstream region of two important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s in At or Dt subgenomes resulted i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target gene expression.We suggest that our findings may open a window for improving cotton agronomic traits by editing TE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osable elements Gossypium genus genome evolution fiber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The effect of transposable elements on phenotypic variation: insights from plants to humans 被引量:14
18
作者 Liya Wei Xiaofeng Cao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4-37,共14页
Transposable elements(TEs), originally discovered in maize as controlling elements,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most eukaryotic genomes. TEs have been regarded as deleterious genomic parasites due to their ability to u... Transposable elements(TEs), originally discovered in maize as controlling elements,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most eukaryotic genomes. TEs have been regarded as deleterious genomic parasites due to their ability to undergo massive amplification. However, TEs can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and alter phenotypes. Also, emerging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Es can establish and rewire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by genetic and epigenetic mechanism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key roles of TEs in fine-tuning the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leading to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plants and human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adap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osable elements gene expression phenotypic vari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