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精液中基因I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荧光探针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季新成 黄玲 +5 位作者 段晓东 员丽娟 牛国辉 于学辉 曾新强 张彦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9,共5页
为建立牛精液中基因I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1)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Sephycral S-400凝胶对牛精液过滤处理后提取病毒核酸,根据BVDV-1 5'UT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牛精液中BVD... 为建立牛精液中基因I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1)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Sephycral S-400凝胶对牛精液过滤处理后提取病毒核酸,根据BVDV-1 5'UT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牛精液中BVDV-1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到牛精液中含量为0.0125 TCID50的病毒,灵敏度比病毒分离方法高200倍~2 000倍,比常规RT-PCR方法高10倍。对从同一个牛场6个月内采集的120份新鲜牛精液和40份冷冻牛精液用该荧光RT-PCR方法检测,没有检测到BVDV-1阳性样品。对其中的10头牛定期检测精液中病毒的同时,并同步检测了全血中的病毒和血清抗体,结果血清抗体阳性牛精液中没有检测到病毒,本研究结果表明,不能以血清抗体阴阳性做为精液是否带毒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精液 基因i型BVDV 荧光定量RT-PCR检测 血清抗体检测
下载PDF
基因I型HCV感染患者的治疗进展
2
作者 毛维武 张文杰 杜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83-886,共4页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仍为世界性的问题,其中基因I型HCV感染的患者即使给予标准方案抗病毒治疗,疗效仍不理想,本文主要对近10年来有关基因I型HCV感染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最新进展作一概述。
关键词 基因i型HCV 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蛋白酶抑制剂 聚合酶抑制剂 耐药突变
下载PDF
基因Ⅰ型草鱼呼肠孤病毒TaqMan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殷亮 王庆 +6 位作者 曾伟伟 李永刚 王英英 刘春 梁红茹 石存斌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0-576,共7页
为了建立和应用可检测基因I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实验根据基因I型GCRV的s6保守序列,分别设计扩增目的条带661bp普通引物(P1、P2)、扩增目的条带159bp荧光定量引物(F1、F2)和一条探针;同时构建含有目的片... 为了建立和应用可检测基因I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实验根据基因I型GCRV的s6保守序列,分别设计扩增目的条带661bp普通引物(P1、P2)、扩增目的条带159bp荧光定量引物(F1、F2)和一条探针;同时构建含有目的片段的PVAX1-S6作为标准质粒,10倍梯度稀释构建质粒拷贝数与Ct值的标准曲线(Y=-3.389X+38.076)。结果表明,此方法在3.9×10^7~3.9×10^1拷贝/uL之间相关性较好,R2为0.992,最小检测量为4拷贝/uL;且与基因Ⅱ型、Ⅲ型GCRV以及其他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运用该方法检测16份草鱼出血病疑似样品,阳性结果为4份;而普通PCR检测仅2份显示阳性。本研究建立了针对基因I型GCRV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具有高效、特异、灵敏、可重复性强的优点,适合于目前基因I型GCRV的临床快速检测和病毒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基因i型 TAQMAN Real—Time PCR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分型双重RT-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熊浩 季新成 +4 位作者 王克栋 史茜 冉多良 彭武丽 于学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4期39-42,共4页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Ⅰ型和Ⅱ型5’端非编码区(5’-UTR)保守序列,设计两对针对基因Ⅰ型和Ⅱ型的特异性引物,经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BVDV基因Ⅰ型和Ⅱ型的RT-PCR方法。该方法对两个...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Ⅰ型和Ⅱ型5’端非编码区(5’-UTR)保守序列,设计两对针对基因Ⅰ型和Ⅱ型的特异性引物,经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BVDV基因Ⅰ型和Ⅱ型的RT-PCR方法。该方法对两个基因型的病毒检测灵敏度均为2TCID50,只比单重PCR的灵敏度低了10倍。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经临床应用验证,该方法可用来对两个基因型的BVDV进行同步分型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i型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ii型 双重RT-PCR 共扩增
下载PDF
湖南地区Ⅰ型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E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向卫军 杨涛涛 +1 位作者 李润成 余兴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为探寻湖南汨罗地区猪场蚊子携带乙型脑炎病毒(JEV)的情况,对该地区3个猪场蚊子开展JEV的病原学调查研究。从该地区3个种猪场采集约3 900只蚊子,用RT–PCR方法扩增JEV NS5基因,结果从40份样品中检出17份样品呈阳性。将阳性样品研磨液接... 为探寻湖南汨罗地区猪场蚊子携带乙型脑炎病毒(JEV)的情况,对该地区3个猪场蚊子开展JEV的病原学调查研究。从该地区3个种猪场采集约3 900只蚊子,用RT–PCR方法扩增JEV NS5基因,结果从40份样品中检出17份样品呈阳性。将阳性样品研磨液接种BHK–21细胞分离病毒,经3次传代后获得了1株JEV,将新分离株命名为HNML1株。根据JEV的E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HNML1株的E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E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86.9%;该E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7.0%,二者存在15个氨基酸的差异(其中包括8个与关键毒力相关的氨基酸)。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HNML1株为基因Ⅰ型JEV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 蚊子 基因i型 脑炎病毒 湖南汨罗
下载PDF
基因Ⅰ型草鱼呼肠孤病毒VP7蛋白合成肽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世旭 王庆 +3 位作者 常藕琴 周文礼 曾伟伟 王英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49-1857,共9页
【目的】制备基因I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VP7蛋白合成肽抗体并验证其特异性,为研究VP7外衣壳蛋白在基因I型GCRV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及研制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GCRV GZ1208株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运用在线生物信... 【目的】制备基因I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VP7蛋白合成肽抗体并验证其特异性,为研究VP7外衣壳蛋白在基因I型GCRV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及研制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GCRV GZ1208株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运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VP7蛋白B细胞表位进行功能预测,选择位于VP7蛋白第26~39位氨基酸的多肽序列进行人工合成,与钥孔血蓝蛋白载体蛋白偶联后免疫新西兰白兔以获得VP7蛋白合成肽抗体,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VP7蛋白合成肽抗体对基因I型GCRV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结果】VP7蛋白氨基酸序列在基因I型GCRV中高度保守,其合成肽抗体效价约1∶256000。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融合蛋白VP7约在55 kD处出现单一的特异性条带,而GZ1208株和JX0901株样品约在30 kD处出现对应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VP7蛋白合成肽抗体可特异性识别感染基因I型GCRV的草鱼脑细胞(GCB),感染细胞中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信号,而感染其他基因型GCRV及正常未感染病毒的GCB细胞中均无特异性绿色荧光出现。【结论】制备获得的VP7蛋白合成肽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基因I型GCRV,而不识别其他基因型毒株,可用于草鱼出血病的临床诊断和基因I型GCRV的病原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基因i型 VP7蛋白 原核表达 合成肽抗体
下载PDF
1例成骨不全患者Ⅰ型胶原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娜 吴秋月 +7 位作者 曹翔 李天赋 张翠 李卫巍 崔英霞 李晓军 许豪勤 夏欣一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对1例成骨不全(OI)患者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为研究中国人群的OI基因突变特点提供线索。方法患者具有OI典型的蓝巩膜、易骨折、牙本质发育不全等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为OI,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对所有启... 目的对1例成骨不全(OI)患者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为研究中国人群的OI基因突变特点提供线索。方法患者具有OI典型的蓝巩膜、易骨折、牙本质发育不全等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为OI,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对所有启动子区、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区进行DNA测序,通过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SP)法进一步验证,以患者的父母、妹妹及2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DNA测序结果显示,OI患者COL1A1基因45号外显子发生单核苷酸替代突变(c.3263 G>A,p.Gly1088Glu),而患者的父母、妹妹及200例健康对照者未发现相同的突变位点。同时PCRSSP也证明了此位点的杂合性。结论 c.3263 G>A突变位点是一个OI患者COL1A1基因的新突变位点,与OI临床表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胶原基因 成骨不全症 DNA测序 序列特异引物PCR
下载PDF
绵羊角蛋白中间丝I型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羊毛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应诗家 王锋 +9 位作者 石国庆 刘源 祝铁刚 王子玉 崔璐 吴勇聪 张永胜 陈玲香 张有法 陈玲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6-218,共3页
采用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湖羊、哈萨克羊及中国美利奴多胎羊、"A"型羊和细型、超细型羊5个群体,共314只个体,角蛋白中间丝I型基因第1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并进行与绵羊羊毛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80 bp PCR产物经M... 采用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湖羊、哈萨克羊及中国美利奴多胎羊、"A"型羊和细型、超细型羊5个群体,共314只个体,角蛋白中间丝I型基因第1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并进行与绵羊羊毛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80 bp PCR产物经M spⅠ消化分析后在5个绵羊群体中均有2个等位基因突变(M占0.910 8,N占0.089 2)和3种基因型(MM占0.839 2,MN占0.141 5,NN占0.019 3),优势等位基因M基因频率比欧洲绵羊和印度绵羊品种高。序列比对发现,第1个M spⅠ酶切位点发生1个碱基C→T突变(g.160 C>T)。中国美利奴羊在该位点处于Hardy-W e 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其中中国美利奴细型、超细型群体在该位点处于Hardy-W e inberg极不平衡状态(P<0.01)。该位点与羊毛纤维直径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 角蛋白中间丝i型基因 羊毛性状 多态性 羊毛弹力
下载PDF
Ion Torrent测序技术检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NF1基因突变 被引量:3
9
作者 朱艳慧 胡朝晖 +3 位作者 毕欣 喻长顺 许若思 王晓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21-824,共4页
目的评价Ion Torrent测序技术检测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及其突变类型的可行性。方法提取12例NF1患者的外周血DNA,用Ion Torrent个体化基因测序仪(PGM)对患者NF1基因进行测序,用Sanger测序法验证NF1基因相应的突变位点,Ion Torrent PG... 目的评价Ion Torrent测序技术检测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及其突变类型的可行性。方法提取12例NF1患者的外周血DNA,用Ion Torrent个体化基因测序仪(PGM)对患者NF1基因进行测序,用Sanger测序法验证NF1基因相应的突变位点,Ion Torrent PGM检测后覆盖缺失的外显子样本用Sanger测序法重新检测。结果检测到10例患者存在NF1基因致病突变,其中2种无义突变,5种小缺失或插入突变,1种错义突变,2种剪接突变。2例患者未检测到致病突变。结论 Ion Torrent测序技术检测含有大量外显子的NF1基因快速、准确;NF1基因突变可导致氨基酸密码子提前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i型神经纤维瘤基因 ION Torrent测序 Sanger测序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和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管立学 张言镇 +4 位作者 王敬先 蔡跃红 杜欣莹 王瑞丽 王兴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6期30-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 (typeⅠangiotensinⅡreceptor,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和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DM2 )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RFLP法 ,对 6 2例DM2合并冠心...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 (typeⅠangiotensinⅡreceptor,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和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DM2 )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RFLP法 ,对 6 2例DM2合并冠心病 (CHD)患者 ,4 9例DM2 非合并CHD患者和 10 1例正常对照组人群的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进行检测 ;以 -lo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作为IR指标。结果 DM2 合并CHD组与DM2 非合并组比较 :AT1R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合并CHD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 (0 .0 81vs0 .0 2 1) P <0 .0 5 ;OR =4 .2 1,95 %CI :1.0 0— 17.6 0。DM2 合并CHD组与非合并CHD组相比 ,ISI(- 2 .0 1vs- 1.77)显著升高 (P <0 .0 1)。AT1R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之间IR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参与中国汉族人群DM 2CHD的发病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与IR无相关性 ;AT1R基因 116 6C等位基因携带者不是通过IR的影响而参与DM2 CHD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i型受体基因 遗传多态性 胰岛素抵抗 2糖尿病 冠心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我国中部HIV-1B′亚型分离株基因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福民 李敬云 +3 位作者 鲍作义 庄道民 刘思杨 李林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5期444-448,共5页
为了分析河南省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HIV-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和传染来源,我们从一位HIV-1感染的有偿献血员体内分离HIV-1毒株。提取感染细胞的全基因组DNA,扩增病毒全基因组,Walking法测得全长序列。与HIV-1RL42和HIV-1HXB2株... 为了分析河南省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HIV-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和传染来源,我们从一位HIV-1感染的有偿献血员体内分离HIV-1毒株。提取感染细胞的全基因组DNA,扩增病毒全基因组,Walking法测得全长序列。与HIV-1RL42和HIV-1HXB2株比较,分析基因特征。用Anthewin软件比较分析CNHN24株和RL42株env蛋白的二级结构。用Clustal软件对国内HIV-1分离株和国际参考株的全基因组、env基因和V3环基因分别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CNHN24株为HIV-1B′亚型,富含嘌呤,含量达到60.26%。与RL42株及HXB2株比较,pol基因和gag基因变异度较小,env基因及非结构基因变异度较大。与RL42株相比,env蛋白二级结构变异不大,但env保守区C4的氨基酸呈高度变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NHN24株与RL42株遗传距离最近,HIV-1Lai株和HXB2株次之,与国内的HIV-1B/C及AE/BC重组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远;从V3序列的比较可以发现,CNHN24株与来自云南省的毒株HIV-1CR206及RL42遗传距离最近。认为HIV-1CNHN24株可能由云南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艾滋病病毒: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Ⅰ型前胶原基因与骨质疏松症
12
作者 傅刚 杜靖远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1年第4期203-205,共3页
骨质疏松症已被确认与遗传因素有关,而Ⅰ型前胶原基因是目前研究中唯一被发现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度相关的基因。本文综述了Ⅰ型前胶原基因变异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i型前胶原基因 骨质疏松症 基因诊断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其数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阳 王海滨 黎雪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6,共3页
研究乙肝后肝硬化代偿和失代偿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其与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红细胞膜分子的变化在肝硬化疾病发展中的意义。采用酶免疫分析间接法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用PCR、Hind Ⅲ... 研究乙肝后肝硬化代偿和失代偿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其与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红细胞膜分子的变化在肝硬化疾病发展中的意义。采用酶免疫分析间接法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用PCR、Hind Ⅲ酶切和凝胶电泳法检测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下降(P<0.01),失代偿者尤为显著(P<0.01)。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下降与肝硬化发生、发展有关。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下降主要与后天性因素有关。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红细胞CR1分子测定或动态观察,对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机理、预后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后肝硬化 红细胞 补体受体i型 补体受体i型基因
下载PDF
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陈豪 赵晶晶 谢海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67-267,270,共2页
关键词 i型胶原α1基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遗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致弱株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浩 郑旭晨 +5 位作者 郭亦非 童武 刘飞 张青占 单同领 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21-26,共6页
本文将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基因I型HEN0701株在BHK-21细胞上传代,并通过空斑纯化和接种小鼠来筛选弱毒株。通过空斑试验和一步生长曲线,比较弱毒株和其亲本强毒株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JEV HEN0701株经过在BH... 本文将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基因I型HEN0701株在BHK-21细胞上传代,并通过空斑纯化和接种小鼠来筛选弱毒株。通过空斑试验和一步生长曲线,比较弱毒株和其亲本强毒株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JEV HEN0701株经过在BHK-21细胞上传代100代和10轮空斑纯化,挑选获得6株克隆株。将6株克隆株经脑内和皮下接种小鼠,筛选获得一株致弱株10S3。与HEN0701相比,10S3的空斑形态比较一致;而生长曲线显示,HEN0701在BHK-21上生长速度比10S3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病毒 基因i型 致弱
下载PDF
VIPR-1基因5′调控区多态位点与鸡就巢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敏 和俊 +3 位作者 谢袖娟 沈栩 徐海平 张细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血管活性肠肽I型受体(Vasoacit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 I receptor,VIPR-1)基因5′调控区(-496~-1bp)多态性及其单倍型效应对鸡就巢性的影响,寻找影响肉鸡就巢性的分子标记,为降低或者剔除肉鸡就巢行为的育种研究提... 本研究旨在探索血管活性肠肽I型受体(Vasoacit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 I receptor,VIPR-1)基因5′调控区(-496~-1bp)多态性及其单倍型效应对鸡就巢性的影响,寻找影响肉鸡就巢性的分子标记,为降低或者剔除肉鸡就巢行为的育种研究提供相应依据。采用测序技术对498只清远麻鸡VIPR-1基因5′调控区进行多态性检测及基因型分析,利用最小二乘均数对VIPR-1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位点与就巢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利用PHASE软件对多态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VIPR-1基因5′调控区存在12个多态性位点,G-359T、G-266T、A-134G、A-94G、C-72G对18~43周龄的就巢持续天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A-94G位点对18~54周龄的就巢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构建的单倍型对18~54周龄的就巢持续天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CCTGGGAAGCAG/TTGGGGAAGCAC型个体的就巢持续天数比其它单倍型个体极显著的延长(P<0.01)。结果表明,VIPR-1基因5′调控区(-496~-1bp)可能存在影响鸡就巢行为的分子标记,CCTGGGAAGCAG/TTGGGGAAGCAC型个体对鸡就巢性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家鸡就巢行为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i型受体基因 5′调控区 多态位点 单倍 就巢性
下载PDF
CDH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兰辉 向莉 +3 位作者 苏艳丹 詹淑芬 王玉明 段勇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CDH1(cadherin 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肺癌及其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半定量荧光MSP检测50例肺癌患者的癌、癌旁和远癌肺组织及5例非肺癌对照肺组织标本中的CDH1甲基化的相对比值,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部分结果进行验证.结... 目的探讨CDH1(cadherin 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肺癌及其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半定量荧光MSP检测50例肺癌患者的癌、癌旁和远癌肺组织及5例非肺癌对照肺组织标本中的CDH1甲基化的相对比值,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部分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肺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组织以及非肺癌对照肺组织CDH1甲基化相对比值的中位数分别为0.272、0.227、0.119和0.000.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和远癌组织(P<0.05)、远癌组织和非肺癌对照肺组织(P<0.05)的CDH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的鳞癌、腺癌及腺鳞癌CDH1基因甲基化相对比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与半定量荧光MSP检测结果符合.结论CDH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肺癌具有相关性,与肺癌的组织类型无相关性.CDH1异常甲基化和E-cad表达的减弱和缺失可能是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钙粘蛋白基因 甲基化半定量荧光MSP免疫组织化学 肺癌
下载PDF
遗传基因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文华 朱润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63-366,共4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遗传基因 维生素D受体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 i型胶原基因 转移生长因子基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
下载PDF
MRTF-A在体内和体外调控乳腺癌发展过程中COL1A1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琳 曹晓焱 王少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3期2487-249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A (MRTF-A)对乳腺癌中I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1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为乳腺肿块的患者,后经病理检查,8例为良性,10例为恶性。实时定量PCR检测乳腺肿块及人乳腺癌细胞中MRT... 目的探讨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A (MRTF-A)对乳腺癌中I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1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为乳腺肿块的患者,后经病理检查,8例为良性,10例为恶性。实时定量PCR检测乳腺肿块及人乳腺癌细胞中MRTF-A和COL1A1的表达。MRTF-A干扰RNA转染乳腺癌细胞后,检测COL1A1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检测MRTF-A与COL1A1启动子的结合。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检测MRTF-A对COL1A1转录的影响。Wnt 3a和-catenin干扰RNA转染乳腺癌细胞后,检测MRTF-A和COL1A1的表达。结果MRTF-A和COL1A1在恶性肿块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良性肿块的表达。MRTF-A沉默可以抑制COL1A1 mRNA的表达,且降低COL1A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MRTF-A可与COL1A1启动子上CAr G DNA片段有效结合,MRTF-A沉默可降低乙酰化组蛋白H3K9和RNA聚合酶Ⅱ在COL1A1启动子处富集。Wnt 3a及-catenin在恶性肿块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良性肿块中的表达,且无论是Wnt 3a沉默还是-catenin沉默均可显著抑制MRTF-A和COL1A1的表达。结论MRTF-A通过激活COL1A1的转录促进乳腺癌转移,Wnt/-catenin信号可调控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A i型胶原蛋白基因
下载PDF
携带有5;13染色体平衡易位基因的父子所患的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与ERBB2IP基因断裂无关
20
作者 Stefanova M. Zemke K. +2 位作者 Dimitrov B. K. Kutsche 任建文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8期12-13,共2页
Mutations in the type VII collagen gene (COL7A1) cause autosomal recessive and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ed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DEB). We report a family with three individuals who present blistering, sca... Mutations in the type VII collagen gene (COL7A1) cause autosomal recessive and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ed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DEB). We report a family with three individuals who present blistering, scarring, hypo- and hyperpigmentation, and nail dystrophy suggestive for DEB.Whereas father and son carry a 5;13 translocation, the daughter shows a normal karyotype. Segreg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ll affected family members inherited the same COL7A1 allele. Mutation analysis disclosed a heterozygous missense mutation, c.6227G > A (p.G2076D), in COL7A1 in all affected individuals. Delineation of the translocation breakpoints showed that the ERBB2IP (erbb2 interacting protein or Erbin) gene is disrupted in 5q13.1 and GPC6 in 13q32. GPC6 encodes glypican 6 belonging to a family of cell surface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 The binding partners of Erbin,BP230 (BPAG1)- and the integrin β 4 subunit, both involved in hemidesmosome (HD) func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Erbin in HD suggested that it plays a role in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ell-basement membrane adhesions. However, loss of function of one ERBB2IP copy or expression of a putative novel ERBB2IP fusion protein did not apparently modulate the DEB phenotype in both translocation patients. Nonetheless, one cannot yet exclude that ERBB2IP is a candidate for human blistering disorders such as epidermolysis bull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染色体平衡易位 基因断裂 父子 常染色体显性 i型胶原基因 COL7A1 家系成员 错义突变 甲营养不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