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分支杆菌毒力相关基因mig的克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为民 何林 张宗德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8期52-54,共3页
在结棱病的发生过程中,毒力其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毒力菌株才可致病。结棱茵的毒力可以理解为其引起结棱病的能力。而致病性与毒力因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结棱茵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茵,但只有有毒株才能在细胞内存活和繁殖。可以推测... 在结棱病的发生过程中,毒力其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毒力菌株才可致病。结棱茵的毒力可以理解为其引起结棱病的能力。而致病性与毒力因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结棱茵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茵,但只有有毒株才能在细胞内存活和繁殖。可以推测毒力因子在毒力株的巨噬细胞复制中起关键作用,而目前对毒力因子的分子机制一毒力相关基因知之甚少。为了在分子水平了解毒力因子的作用机制,我们克隆了与结棱分支杆菌在巨噬细胞内复制有关的基因mig(macrophage induced gene),以期在分子水平研究结棱分支杆茸的致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毒力 基因mig 克隆 基因序列 PCR
下载PDF
停乳链球菌内蒙分离株抗原基因MIG的克隆
2
作者 刘金晔 白龙 +1 位作者 郝永清 张爱荣 《中国动物保健》 2011年第5期18-21,共4页
停乳链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根据GenBank中登陆的停乳链球菌表面蛋白MIG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的方法从临床分离的停乳链球菌内蒙分离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MIG基因,得到一条1900bp的片段。将其连入PMD-19T载体中,... 停乳链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根据GenBank中登陆的停乳链球菌表面蛋白MIG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的方法从临床分离的停乳链球菌内蒙分离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MIG基因,得到一条1900bp的片段。将其连入PMD-19T载体中,经酶切,PCR及序列测定法进行鉴定。经DNA测序分析,证实与GenBank中停乳链球菌MIG基因(AF354651)序列同源性为95%,具有高度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乳链球菌 mig基因 克隆
下载PDF
MIG1基因和葡萄糖对扣囊复膜孢酵母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及机理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东升 田晓娟 +3 位作者 黄江丽 黄黄 张国华 丁建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57-1763,共7页
【目的】研究MIG1基因和葡萄糖对扣囊复膜孢酵母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其机理探究。【方法】扣囊复膜孢酵母在不同浓度葡萄糖的YPD培养基中培养,敲除MIG1基因菌株在常规YPD培养基中培养,研究细胞内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以及细胞壁β-... 【目的】研究MIG1基因和葡萄糖对扣囊复膜孢酵母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其机理探究。【方法】扣囊复膜孢酵母在不同浓度葡萄糖的YPD培养基中培养,敲除MIG1基因菌株在常规YPD培养基中培养,研究细胞内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以及细胞壁β-葡聚糖和几丁质含量与细胞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越低,扣囊复膜孢酵母菌丝体越少,单细胞酵母越多,且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越高,β-葡聚糖和几丁质含量越低;葡萄糖浓度对敲除MIG1基因菌株没有显著影响,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β-葡聚糖和几丁质含量也较低,菌体多以单细胞酵母形式存在。【结论】MIG1基因和葡萄糖通过葡萄糖阻遏作用调节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壁的葡聚糖和几丁质含量,最终影响扣囊复膜孢酵母细胞的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囊复膜孢酵母菌 葡萄糖阻遏 mig1基因 菌体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