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中部基巴拉带的地质及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许康康 刘晓阳 +2 位作者 何胜飞 孙凯 龚鹏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3-1006,共14页
基巴拉带(Kibara Belt)是位于非洲中部的一条中元古代构造带,该带对于重建哥伦比亚和罗迪尼亚超大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以古元古代的Ubendian—Rusizi带为界,基巴拉带可分为两部分:北部Karagwe—Ankole带(KAB)和南部Kibaride带(KIB)... 基巴拉带(Kibara Belt)是位于非洲中部的一条中元古代构造带,该带对于重建哥伦比亚和罗迪尼亚超大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以古元古代的Ubendian—Rusizi带为界,基巴拉带可分为两部分:北部Karagwe—Ankole带(KAB)和南部Kibaride带(KIB)。其中Karagwe—Ankole带又被Kabanga—Musongati(KM)基性—超基性线性杂岩体分为东部区域(ED)和西部区域(WD),其内分别沉积有Kagera超群和Akanyaru超群,而南部Kibaride带内沉积有Kibaran超群。所有地层开始沉积于乌本迪造山作用之后,且碎屑物主要来源于坦桑尼亚克拉通及周边古元古代的活动带。基巴拉带内发育有不同成因的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年龄为1375~1400 Ma左右,早于或近同期于最早期的花岗质岩浆作用。带内发育的花岗质岩浆从早到晚分为4期:D1期、A型、D2期及含锡花岗岩浆作用,除A型花岗质岩浆作用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外,其他3期都为变质沉积岩局部熔融的产物。根据地层序列及岩浆活动期次,可以将整个基巴拉带的构造演化划分为:①俯冲作用前沉积阶段:1780 Ma左右的东部区域沉积和1420 Ma左右的西部区域和/或Kibaride带内沉积作用;②俯冲作用阶段:1400~1375 Ma左右的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1375 Ma左右的D1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和1200 Ma左右的A型花岗质岩浆作用;③陆陆碰撞阶段:1100 Ma左右的D2期岩浆作用;④碰撞晚期和碰撞后阶段:980 Ma左右的含锡花岗质岩浆作用和之后的Itombwe超群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性-超性岩浆作用 花岗质岩浆作用 构造演化 基巴拉带 非洲
下载PDF
非洲基巴拉带东北部卢旺达地层-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佐民 刘晓阳 +9 位作者 王惠初 胡鹏 吴兴源 龚鹏辉 任军平 贺福清 孙凯 何胜飞 左立波 张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9-1173,共15页
卢旺达地处中非基巴拉带东北部(卡拉圭-安科连带),是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铌-钽-钨-锡成矿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卢旺达境内的地层层序、岩浆作用、构造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和铌钽钨锡矿产成矿作用特征。卢旺达地层主要由古元古代变质基... 卢旺达地处中非基巴拉带东北部(卡拉圭-安科连带),是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铌-钽-钨-锡成矿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卢旺达境内的地层层序、岩浆作用、构造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和铌钽钨锡矿产成矿作用特征。卢旺达地层主要由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和中元古代卢旺达超群组成,少量新近纪火山岩,其中以卢旺达超群最为重要,从底至顶依次由四个群组成:基可勒群、平杜拉群、乔霍哈群和卢各支群。侵入岩主要形成于中-新元古代,以四期花岗岩为代表(G1~G4期),其中G4花岗岩与钨锡铌钽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岩浆作用与区内构造活动频繁有关,在元古代经历了四阶段挤压-伸展更替的构造岩浆演化。根据对已有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本次研究认为,岩浆作用更可能形成于"汇聚俯冲+板片拆沉(或弧后伸展)"的动力学背景,即俯冲汇聚大背景下的局部伸展体制。铌钽钨锡矿是卢旺达最为典型和最重要的矿种,主要受G4花岗岩和区域构造的控制,表现为伟晶岩型铌钽锡矿、热液石英脉型钨锡矿和云英岩型锡矿,成岩成矿过程的先后关系总结为:G4花岗岩上涌侵位,形成于986~976Ma→分异演化形成伟晶岩和铌钽矿±锡矿,铌钽矿形成于975~962Ma→形成石英脉和锡矿,锡矿形成于951±18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旺达 基巴拉带 元古代 构造-岩浆演化 钨锡铌钽成矿作用
下载PDF
非洲中部基巴拉造山带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何胜飞 刘晓阳 +2 位作者 王杰 孙凯 任军平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4年第3期161-168,229,共9页
中元古代基巴拉造山带主要由石英岩、变质泥岩和侵入的花岗质岩石构成。基巴拉带岩浆演化代表了一个完整的陆内裂谷演化旋回:地壳拉伸接受沉积,同时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侵入上地壳形成一种双峰式岩浆岩;之后受挤... 中元古代基巴拉造山带主要由石英岩、变质泥岩和侵入的花岗质岩石构成。基巴拉带岩浆演化代表了一个完整的陆内裂谷演化旋回:地壳拉伸接受沉积,同时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侵入上地壳形成一种双峰式岩浆岩;之后受挤压造山作用,岩浆侵入背斜核部,沉积层褶皱成山;中元古晚期-新元古早期含矿热液沿构造通道上升,在早期形成的花岗岩与基底或盖层的接触带内沉淀、富集成矿。基巴拉带内Cu-Ni矿化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密切相关,同时PGE-Au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锡石花岗岩是重要的含矿花岗岩,伟晶岩中多见Sn-W-Au、NbTa、Li、Be矿化;金多产于与锡石花岗岩有关的角砾岩型构造破碎带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巴拉带 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分析 Sn-W-Au CU-NI
下载PDF
刚果(金)基伍省比西锡矿地质特征及勘查指示
4
作者 王武名 盛涛 +2 位作者 董少波 张法武 孙宁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第13期142-144,共3页
刚果(金)东北部基伍地区产出有众多与G4期(1020-970Ma)S型花岗岩活动有关的稀有金属(钨、锡、铌、钽)矿,比西(Bisie)锡矿是典型矿床之一,该矿床为石英脉型锡矿,含锡石英脉(群)产出于N-S向延展的脆—韧性剪切带中,赋矿围岩为绿泥石化角... 刚果(金)东北部基伍地区产出有众多与G4期(1020-970Ma)S型花岗岩活动有关的稀有金属(钨、锡、铌、钽)矿,比西(Bisie)锡矿是典型矿床之一,该矿床为石英脉型锡矿,含锡石英脉(群)产出于N-S向延展的脆—韧性剪切带中,赋矿围岩为绿泥石化角闪片岩。矿石矿物以锡石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白云母为主,成矿阶段分为锡石-石英脉阶段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矿床围岩蚀变可分为硅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等,云英岩化与锡成矿关系密切。比西锡矿的形成与G4期岩浆分馏作用有关,分馏作用促使Sn在熔体—热液体系中富集,该体系沿已存在的构造空间运移,锡石在氧化、中性和中低盐度的流体状态下沉淀。比西矿床赋矿围岩由蚀变角闪片岩组成,其抗风化性较强而多呈正地形,具有较好的地貌—岩性指示意义。矿区植被覆盖严重,通过航空磁法和土壤地球化学勘查对目标区进行地质构造解析,有较好的勘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果(金) 基巴拉带 比西锡矿 地质特征 勘查指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