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静伟 卞立松 +2 位作者 李桂林 张鸿祺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使用3.0 T HR-MRI检查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等序列,并经DSA确诊的VBDA患者62例,根据病史将其分...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使用3.0 T HR-MRI检查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等序列,并经DSA确诊的VBDA患者62例,根据病史将其分为无症状组18例和症状组4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HR-MRI显示,双腔征/内膜瓣在无症状组和症状组中分别占27.8%(5例)和54.5%(24例),壁间血肿在两组中分别占22.2%(4例)和43.2%(19例),瘤壁强化在两组分别占33.3%(6例)和77.3%(34例),以上特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组中18.2%(8例)的患者出现复发,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的5.6%(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RI能够较好显示VBDA的病变特点。症状性VBDA中瘤壁强化和复发比例均较高,提示HR-MRI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瘤壁的稳定性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瘤壁稳定性 复发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何荷花 刘平安 宋亚峰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12期1519-1520,共2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HRMRI)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比较两...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HRMRI)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结果手术及病理证实80例疑似患者中43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诊断40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8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诊断符合率(93.02%)显著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6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可提供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变处的管腔信息和管壁信息,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等优势,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临床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3
作者 王铭义 王峰 +1 位作者 刘永晟 李克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78-279,共2页
患者男,60岁,主因间断头晕8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3年5月23日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患者于8年前在我院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图1),患者拒绝行介入治疗.本... 患者男,60岁,主因间断头晕8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3年5月23日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患者于8年前在我院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图1),患者拒绝行介入治疗.本次入院行CTA提示基底动脉增粗扩张伴夹层动脉瘤形成,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基底动脉弥漫性扩张、迂曲,直径约6.7 mm,较8年前明显加重,基底动脉中段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约15 mm,造影剂通过延迟,右椎动脉V4段呈轻度瘤样扩张(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 栓塞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护理
4
作者 蒲国会 罗媛玲 《全科护理》 2010年第4期301-302,共2页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治疗失败2例,手术成功2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治疗失败2例,手术成功2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治疗 护理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卞立松 李静伟 +6 位作者 张鸿祺 李桂林 何川 李传捷 叶立双 柳江 王志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入院治疗的4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按治疗方式分为支...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入院治疗的4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按治疗方式分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A组,34例)和载瘤动脉闭塞组(B组,6例),并根据术后1年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A组患者改善29例(85.3%),稳定1例(2.9%),进展4例(11.8%),4例进展患者死于脑梗死并发症(术后1周至半年);B组6例患者均较术前改善,未发生颅内出血及缺血事件。结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和载瘤动脉闭塞技术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载瘤动脉闭塞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解锋 李旭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5期166-167,共2页
自发性椎动脉-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年发生率在1~1.5/10万人口,80%发生在30~50岁人群,但其病死率可接近70%。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兰陵县人民医院通过血管内介入共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0例,总结体会如下。
关键词 血管 介入治疗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下载PDF
不同壁内血肿高分辨率MRI信号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张学贤 谢璇丞 +4 位作者 冯超凡 杨凯 赵卫 李自恒 孟雪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的壁内血肿高分辨率MRI(HR-MRI)信号对椎-基底动脉夹层(VBAD)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21例VBAD动脉瘤患者... 目的评价不同的壁内血肿高分辨率MRI(HR-MRI)信号对椎-基底动脉夹层(VBAD)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21例VBAD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HR-MRI检查,根据3D-快速自旋回波(FSE)-T1加权成像(WI)上壁内血肿不同信号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预后,计算各组患者好转率、稳定率和加重率,分析壁内血肿不同信号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1例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随访时间5~33个月,平均15.9个月,无失访。高信号组与等-低信号组好转率、加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高信号组与等-低信号组加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BAD动脉瘤壁内血肿高信号组和等-高信号组患者预后较优于等-低信号组患者,术前壁内血肿不同信号可预测血管内治疗术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壁内血肿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雷俊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4期2265-2267,共3页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2例。患者均接受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RI检查确诊,明确诊断后给予血管内治疗,随访其2年,分析...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2例。患者均接受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RI检查确诊,明确诊断后给予血管内治疗,随访其2年,分析其诊断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接受MRA、DSA、MRI等影像学检查后均得到确诊。32例患者血管内手术均成功。治疗前Raymond分级为:I级共19例,Ⅱ级共8例,Ⅲ级共5例;治疗后Raymond分级为:I级共0例,Ⅱ级共3例,Ⅲ级共0例,治疗前后Raymond分级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性手术与破坏性手术治疗后,围术期并发症、随访m RS评分、随访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疾病时可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MRI方式,诊断准确性高,确诊后给予血管内治疗,短期疗效突出,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 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MRI 数字减影 诊断
下载PDF
单支架辅助水凝胶弹簧圈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晨 齐飚 李秋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水凝胶弹簧圈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neurysms,VBD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例VBDAs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VBDAs患者均行单支架辅助...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水凝胶弹簧圈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neurysms,VBD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例VBDAs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VBDAs患者均行单支架辅助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完全栓塞19例,次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3例。术中无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26例患者术后临床随访平均(13.3±7.8)个月,造影显示治愈21例,改善1例,稳定2例,复发2例,随访mRS评分0~2分25例,3~6分1例。结论:采用单支架辅助水凝胶弹簧圈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水凝胶弹簧圈 单支架辅助
下载PDF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10
作者 肖金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5期24-25,共2页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6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对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HRMRI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经过病理诊断有3...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6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对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HRMRI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经过病理诊断有33例确诊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HRMRI诊断准确率为90.00%(54/60),DSA诊断准确率为63.33%(38/60),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使用HRMRI检查,能够很好的提示管壁及管腔信息,无创伤,重复性高,是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重要的诊断方式,应用价值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分期手术治疗颈内动脉闭塞伴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姜世豪 夏源 +2 位作者 尼扎米丁江·热夏提 成晓江 买买提力·艾沙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830,共3页
颈内动脉闭塞后会导致脑循环中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侧支循环代偿性开通以维持闭塞血管区域的灌注,由此导致的对侧支循环血流量的增加被认为是颈内动脉闭塞后动脉瘤形成的一个诱因。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 颈内动脉闭塞后会导致脑循环中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侧支循环代偿性开通以维持闭塞血管区域的灌注,由此导致的对侧支循环血流量的增加被认为是颈内动脉闭塞后动脉瘤形成的一个诱因。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neurysm,VBDA)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的内膜和中膜撕裂,循环血液侵入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形成壁内血肿进而引起的动脉瘤样扩张,可能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循环缺血及神经压迫等症状[1]。其自然预后较差,一旦破裂,7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后续再破裂,死亡率高达46.7%。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22年2月收治了1例颈内动脉闭塞伴发VBDA的患者,笔者现将该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同道对这一类型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血流导向装置
原文传递
血流动力学优化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伟 汪姝 +4 位作者 张坤 李钊硕 王子亮 李天晓 高不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2期1219-122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优化血流动力学在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neurysm,VBDA)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6例VBDA患者均行F...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优化血流动力学在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neurysm,VBDA)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6例VBDA患者均行FD置入治疗,术前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采集动脉瘤瘤腔和载瘤动脉处DICOM格式数据,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手术方案血流动力学参数壁面剪切力、流速、流速等值面,评估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术后即刻行DSA检查评价瘤腔及载瘤动脉血流情况,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1年,观察动脉瘤破裂、脑出血等发生情况,行改良Rankin评分及DSA检查评估预后情况。结果26例VBDA患者均按照CFD制定的手术方案进行手术,单纯FD置入17例,FD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9例,其中动脉瘤致密栓塞2例,非致密栓塞7例。术后即刻DSA检查示24个动脉瘤明显造影剂滞留,2个动脉瘤未显影。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发生皮质盲,1例发生脑桥穿支动脉梗死,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动脉瘤破裂、脑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26例患者术后随访(6.7±2.4)个月,均未发生动脉瘤破裂、脑出血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2例行DSA检查,其中治愈2例,好转15例,稳定5例;改良Rankin评分0~2分19例,3~6分3例。结论VBDA患者行FD置入术前采用CFD优化血流动力学、制定合适手术方案,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血流导向装置 计算流体动力学
原文传递
血管内介入术中多支架技术在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成涛 李冬梅 +3 位作者 陈峰 孙淼 贺红卫 贺亚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6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术中多支架技术在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2个夹层动脉瘤,采用血管内介入术中的支架技术治疗,采用双支架技术18例,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1例,三支架技...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术中多支架技术在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2个夹层动脉瘤,采用血管内介入术中的支架技术治疗,采用双支架技术18例,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1例,三支架技术1例。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0例患者中17例支架植入处血流发生明显改变,夹层扩张处缩小,3例无明显变化。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结果显示,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1例动脉瘤无再通;22个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10个,部分闭塞12个。临床随访3个月~3年,17例头晕症状消失,11例行走不稳、声音低哑、饮水呛咳症状消失,4例减轻,改良Rankin评分(m RS)评分:0分15例,1分5例。结论多支架技术治疗后循环夹层动脉瘤具有安全、微创、效果可靠的优点,对缓解相关症状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架技术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