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再通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超24小时急性进展期脑梗死患者1例
1
作者 毛环宇 徐鹏 宫国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2期393-396,共4页
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症状进展迅速,病死率和致残率均位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位。而导致该病症的原因通常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现象所致。研究显示,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病死率高达90%,而早期行血管再通可能... 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症状进展迅速,病死率和致残率均位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位。而导致该病症的原因通常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现象所致。研究显示,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病死率高达90%,而早期行血管再通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而对于起病超过24小时的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再通治疗的风险及获益目前仍未有统一论断。作者总结1例介入再通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超24小时急性进展期脑梗死患者的病史、影像学资料及介入治疗过程等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其诊治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再通治疗 动脉闭塞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分析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不同节段病变
2
作者 张诗雨 孙如镜 +1 位作者 程旭 乔鹏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8-883,共6页
目的基于CT血管成像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不同节段病变特点,研究其危险因素,提高早期识别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1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PCCI组98例及前循环脑梗... 目的基于CT血管成像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不同节段病变特点,研究其危险因素,提高早期识别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1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PCCI组98例及前循环脑梗死组101例。比较两组椎动脉优势比例、椎基底动脉各节段狭窄发生率和狭窄程度的差异,并分析确定PCCI的危险因素。结果PCCI组椎动脉优势型比例(63.3%比48.5%)及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33.7%比20.8%)明显高于前循环脑梗死组(χ^(2)=4.387、4.174,P均<0.05)。两组间椎动脉V1段(Z=2.029,P=0.042)、V4段(Z=3.315,P=0.001)及基底动脉(Z=2.254,P=0.024)管腔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CI组重度狭窄/闭塞率较高。右侧椎动脉优势型(OR=4.285,95%CI 1.530~12.003)及右侧椎动脉V4段中-重度狭窄/闭塞(OR=5.883,95%CI 1.458~21.022;OR=5.537,95%CI 1.623~21.329)是发生PC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CI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有关,右侧椎动脉优势型及右侧椎动脉V4段中-重度狭窄/闭塞发生PCCI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CT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杨丽华 宋蕊楠 +3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洁 崔二平 丁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基线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OTP)、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TR)、取栓次数、血管再通、颅内出血、血栓逃逸、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天mRS评分等;术前及术后7 d进行两组头颅核磁共振平扫,测量梗死灶及对侧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卒中病史、卒中TOAST分型、术前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PTR较对照组缩短,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及血栓逃逸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ADC和r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梗死灶ADC及rAD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相较于单一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动脉闭塞 中间导管抽吸 支架取栓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4
作者 丁建 宋蕊楠 +2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洁 崔二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采用支架取栓的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采用支架取栓的对照组和采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的观察组,每组4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其中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不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mTICI评分为2b级和3级者共22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为55.0%(22/40);观察组患者的mTICI评分2b级和3级者共35例,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为87.5%(35/40);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313,P<0.01)。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者13例,对照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32.5%(13/40);观察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者21例,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52.5%(21/40);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19,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卒中相关肺炎18例(45.0%)、脑疝5例(12.5%)、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10.0%),死亡12例(30.0%);观察组患者发生卒中相关肺炎10例(25.0%)、脑疝4例(10.0%)、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5.0%),死亡8例(12.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脑疝、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0.721,P>0.05);观察组患者卒中相关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16、3.954,P<0.05)。结论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能更好地提高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首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闭塞性 支架取栓术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术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易梅 马芸 +2 位作者 李丹 胡媛媛 李俊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基底动脉弯曲与否分为弯曲组(71例)与非弯曲组(58例),分析两组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基底动脉弯曲与否分为弯曲组(71例)与非弯曲组(5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影像学特点等,比较两组患者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在椎动脉优势、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狭窄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基底动脉弯曲组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弯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3,P<0.05);基底动脉弯曲组左椎动脉优势、双侧颈动脉狭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高于非弯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3、5.350、5.240,P<0.05);基底动脉弯曲组与非弯曲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弯曲与左椎动脉优势、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相关[OR(95%CI)=2.779(1.271~6.078)、1.911(1.162~3.143),P<0.05]。结论基底动脉弯曲患者容易发生后循环脑梗死,基底动脉弯曲脑梗死患者与左椎动脉优势及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弯曲 后循环 动脉狭窄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迂曲对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的影响
6
作者 张冬萍 王艳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9期47-49,88,共4页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与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太原西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是否存在椎-基底动脉异常将其分为迂曲...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与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太原西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是否存在椎-基底动脉异常将其分为迂曲组和非迂曲组,每组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管病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扩展版(expanded-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e-NIHSS)评分。迂曲组根据椎-基底动脉形态又分为单纯异常组和混合异常组,分析对相关脑梗死的影响程度。结果 迂曲组患者的高血压、椎动脉优势、吸烟史的比例和e-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迂曲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椎动脉优势、吸烟史均是伴有椎-基底动脉异常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纯异常组中54.3%为中重度脑卒中患者,混合异常组中58.8%为中重度脑卒中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864)。结论 高血压病史、椎动脉优势、吸烟史是伴有椎-基底动脉迂曲的老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迂曲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 老年人
下载PDF
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李月 杨在利 +1 位作者 刘兵 白子博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42-45,59,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患者,将其中54例并发后循环多发脑... 目的:探究磁共振(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患者,将其中54例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患者纳入发生组,84例未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比较两组患者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Vs)、舒张峰流速(Vd)、平均峰(Vm)、脉动指数(PI)及血流阻力指数(RI),以及颅内责任斑块特征和椎BA分级。结果:未发生组患者BA的Vs、Vd、Vm、PI及RI指标均高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2、4.323、7.367、4.824、2.351,P<0.05);未发生组颅内斑块狭窄程度(60.31±4.24)%。低于发生组的(73.67±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76,P<0.05)。两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动脉重构指数以及偏心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组患者椎BA分叉高度等级和椎BA偏移度等级均低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7、6.419,P<0.05)。结论:MR高分辨血管成像检查可清晰显示椎BA迂曲延长症患者血流速度、颅内斑块情况,并对椎BA进行分级,对预测椎BA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有显著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动脉迂曲延长症 后循环多发 诊断
下载PDF
尤瑞克林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郭晓洁 李浩 +2 位作者 刘营营 李瑞红 章晓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79-281,287,共4页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对神经功能、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54)。对照...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对神经功能、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54)。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罂粟碱30 mg bid治疗,联合组增加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qd治疗。治疗2 w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级中枢损伤严重程度(Advanced central injury severity,MESSS)评分测定神经功能;采用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量(Blood flow,Q)、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V),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R)等脑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cadheri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kine 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大脑中动脉Q、V均高于对照组,R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VE-cadherin、MCP-1、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够有效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液循环状态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动脉系统 神经功能 循环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自发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夹层相关脑梗死病灶分布特征与受累血管节段间的关系
9
作者 吴敌 廖晓凌 +3 位作者 潘岳松 陈绪珠 王伊龙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0期1121-1128,共8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椎动脉夹层(spontaneous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sVAD)、椎-基底动脉夹层(spontaneous vertebral-basilar artery dissection,sV-BAD)及基底动脉夹层(spontaneous basilar artery dissection,sBAD)相关脑梗死病灶... 目的分析自发性椎动脉夹层(spontaneous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sVAD)、椎-基底动脉夹层(spontaneous vertebral-basilar artery dissection,sV-BAD)及基底动脉夹层(spontaneous basilar artery dissection,sBAD)相关脑梗死病灶分布特征及其与病变血管节段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月1日—2021年11月15日出院诊断为sVAD、s V-BAD和sBAD相关脑梗死住院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脑梗死病灶特点、受累血管节段等信息。根据脑梗死病灶数量将患者分为单发脑梗死组和多发脑梗死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入组41例患者,其中单发脑梗死组患者17例(41.5%),多发脑梗死组24例(58.5%)。单发脑梗死组与多发脑梗死组不同受累血管节段患者数量对比:V3段[右侧7(41.2%)vs.8(33.3%),P=0.61;左侧7(41.2%)vs.7(29.2%),P=0.42];V4段[右侧9(52.9%)vs.6(25.0%),P=0.07;左侧6(35.3%)vs.8(34.8%),P=0.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发脑梗死组与多发脑梗死组不同脑梗死部位的患者数量对比:丘脑[0(0)vs.9(39.1%),P=0.005]、枕叶[0(0)vs.8(33.3%),P=0.01]、小脑[2(11.8%)vs.20(83.3%),P<0.001]、脑桥[1(5.9%)vs.11(45.8%),P=0.006]、延髓[14(82.4%)vs.3(12.5%),P<0.001],单发脑梗死组延髓最多见,其余部位在多发脑梗死组更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发脑梗死组与多发脑梗死组不同受累血管节段数量的患者例数对比:单一节段7(41.2%)vs.9(37.5%)、两个节段7(41.2%)vs.9(37.5%)、多节段3(17.6%)vs.6(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结论本研究纳入的sVAD、sV-BAD和sBAD相关脑梗死病例中,单发脑梗死病灶多见于延髓,主要受累血管节段为V3段、V4段,脑梗死病灶数量与受累动脉节段数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动脉夹层 模式 病因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合并出血性梗死一例
10
作者 徐晓云 徐霞红 朱雯霞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74-574,共1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 诊断 合并症 动脉综合征 出血性 TOBS
下载PDF
血清CypA、ADAMTS-4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骞康 戴晓岚 吴凤刚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pA)、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列的解聚蛋白样金属基质蛋白酶4(ADAMTS-4)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42例,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椎基底动脉存在不稳...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pA)、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列的解聚蛋白样金属基质蛋白酶4(ADAMTS-4)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42例,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椎基底动脉存在不稳定性斑块86例(UP组)、稳定性斑块31例(SP组)、无斑块25例(NP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次日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ypA、ADAMTS-4。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pA、ADAMTS-4水平对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UP组血清CypA、ADAMTS-4水平均显著高于SP组和NP组,SP组血清CypA、ADAMTS-4水平均显著高于NP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CypA、ADAMTS-4水平高是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pA、ADAMTS-4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1、0.740、0.911,血清CypA、ADAMTS-4水平联合预测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血清CypA、ADAMTS-4水平单独(P均<0.05)。结论血清CypA、ADAMTS-4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密切相关,并可作为预测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 亲环素A 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序列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质蛋白酶4 老年人
下载PDF
酷似幕上脑梗死的单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报告
12
作者 赵帅 韩冰 孟祥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综合征 单侧 头颅MRI 血管病 TOBS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手术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胜 廖远生 高丽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5期25-28,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手术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9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手术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9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血管内介入手术组(20例,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19例,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纤维蛋白原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血管内介入手术组低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介入手术组的预后良好率为95.00%,高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后循环 血管内介入手术
下载PDF
基底动脉弯曲与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王爽 柴敏 +2 位作者 杨密 恽文伟 杨桂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弯曲与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干梗死患者171例,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扩展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e-NIHSS)评分是否较入院时增加...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弯曲与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干梗死患者171例,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扩展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e-NIHSS)评分是否较入院时增加≥2分,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与预后良好组12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MRI检查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收集入组患者的相关基线资料和入院e-NIHSS评分等。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脑干梗死部位等,评估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结果2组高血压、入院e-NIHSS评分、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3.498,95%CI:1.085~11.271,P=0.036)、入院e-NIHSS评分(OR=1.217,95%CI:1.020~1.453,P=0.029)和基底动脉弯曲指数(OR=1.317,95%CI:1.159~1.496,P=0.001)是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基底动脉弯曲指数预测脑干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0.612,曲线下面积为0.833(95%CI:0.761~0.905),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80.8%。结论基底动脉弯曲是脑干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预后 数据相关性 预测
下载PDF
毛霉菌性鼻窦炎侵袭椎基底动脉致反复脑梗死1例报道
15
作者 陈露露 汪敬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5期583-586,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4岁,因“鼻塞、流涕、右侧头面部疼痛3天”于2019年7月31日就诊入院,无发热症状。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2.48×10^(9)/L,CRP水平23.73 mg/L。CT、MRI检查发现双侧上颌窦、蝶窦、筛窦炎症(图1A~C),鼻窦黏膜及病灶...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4岁,因“鼻塞、流涕、右侧头面部疼痛3天”于2019年7月31日就诊入院,无发热症状。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2.48×10^(9)/L,CRP水平23.73 mg/L。CT、MRI检查发现双侧上颌窦、蝶窦、筛窦炎症(图1A~C),鼻窦黏膜及病灶周边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少许强化(图1D)。高血压病史10年,无其他既往病史。住院期间阵发性剧烈头痛,一般止痛药无效,给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性鼻窦炎 侵袭性毛霉菌病 动脉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与血清生化指标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钊 《广州医药》 2023年第9期64-69,共6页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PC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35)、稳定斑块组(n=36)和无斑块组(n=29)。对比3组患者临床一...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PC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35)、稳定斑块组(n=36)和无斑块组(n=29)。对比3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再次发病情况与NIHS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组高于其他2组(P<0.05),但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组BDNF低于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NSE、S100β高于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P<0.05),但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对比无差异(P>0.05);3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37(IL-37)、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人软骨糖蛋白40(YKL-40)水平对比有差异,不稳定斑块组高于其它2组(P<0.05),但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椎基底动脉狭窄与BDNF呈负相关,与NSE、S100β、CRP、IL-37、TNF-α、VCAM-1、ICAM-1、YKL-40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DNF、NSE、ICAM-1、YKL-40是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再次发病率越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越严重。同时血清相关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与椎基底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BDNF、NSE、ICAM-1、YKL-40可作为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预测的重要指标,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清相关生化指标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 动脉狭窄 神经细胞因子 炎症因子 相关性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多部位出血性梗死1例报告
17
作者 刘洪平 邹璇 +2 位作者 王博 范佳 刘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6-557,共2页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5条血管的交叉部,形成一个"干"字,其直径范围为2cm,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即可成为TOBS。临床表现以视觉障碍、意识行为异常、头晕、恶心、呕吐及眼球...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5条血管的交叉部,形成一个"干"字,其直径范围为2cm,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即可成为TOBS。临床表现以视觉障碍、意识行为异常、头晕、恶心、呕吐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综合征 出血性 动脉顶端 血液循环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 临床表现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35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丽茹 黄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4022-4023,共2页
脑血管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不到10%存活患者能恢复正常,绝大多数遗留严重的后遗症〔1〕。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极为少见的一种。低频电刺激可以引起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增加,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功能,... 脑血管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不到10%存活患者能恢复正常,绝大多数遗留严重的后遗症〔1〕。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极为少见的一种。低频电刺激可以引起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增加,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功能,而其复杂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2〕。本研究观察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综合征 低频电刺激
下载PDF
3.0T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李勇 肖荣 +1 位作者 赵艳玲 冯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采用3.0T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0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0T 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与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 目的采用3.0T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0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0T 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与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PCCI患者,均行3.0T MRI检查,查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改变,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记录观察责任斑块分布、厚度及强化情况,计算责任血管的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以此分为正性重构组(RI≥1.05,82例)、负性重构组(RI≤0.95,27例),0.95<RI<1.05为无重构(8例)。正性重构组男50例,女32例,年龄51~72(61.08±4.84)岁;负性重构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52~74(62.46±5.02)岁;测量PCCI责任血管管壁,比较两组血管壁特点、RI、斑块负荷,采用t、χ^(2)检验。结果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背侧壁分布最多(38.46%,45/117),其次为左侧壁(23.08%,27/117),环形最少(5.13%,6/117);斑块厚度以>0.5~1.5 mm为主(70.09%,82/117),0~0.5 mm最少(13.68%,16/117)。两组斑块形态、斑块信号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2、1.201,均P>0.05)。正性重构组斑块明显强化占比(70.73%,58/82)高于负性重构组(37.04%,1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3,P=0.008);责任血管管腔最窄层面分析显示,正性重构组血管、斑块、管壁及管腔面积均大于负性重构组(均P<0.05);正性重构组血管RI、斑块负荷均高于负性重构组(t=12.521、6.541,均P<0.05)。结论3.0T MRI应用于PCCI可显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改变,进行病因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壁 3.0T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后循环 重构指数 椎-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精准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20
作者 杨丽娟 孙俊旗 +3 位作者 万志方 陈振松 黄钟情 赵国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0期40-43,共4页
目的:应用多模态影像检查总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提高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治的及时性和精准性,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3年7月汕头大学医学院... 目的:应用多模态影像检查总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提高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治的及时性和精准性,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3年7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共62例符合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表现患者影像资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头部CT多模态、头部MRI多模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回顾性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颅脑影像学表现,统计不同影像方法检出该病的阳性率,观察头部CT平扫、头部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组间脑梗死灶部位检出数量间差异。结果:本项研究中发现头部CT平扫基底动脉尖高密度征检出率84%,CTA在识别基底动脉尖栓塞/狭窄方面检出率100%;头部CT平扫、头部MRI平扫、DWI组间脑梗死灶部位检出数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灌注CTP、多模态MRI评估脑缺血/梗死范围更精确;DSA能更准确显示基底动脉尖栓塞/狭窄程度。结论:多模态影像检查明显提高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综合征 多模态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