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
1
作者 尚松涛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CT血管造影(CTA)、HRMR-V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CT血管造影(CTA)、HRMR-V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MR-VWI与CTA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结果:96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DSA检查诊断阳性72例,阴性24例;CTA检查诊断阳性66例,阴性30例;HRMR-VWI检查诊断阳性76例,阴性20例;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高于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 CT血管造影 诊断 效能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斑块特征间的关系:一项基于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隋莹 孙佳莉 +4 位作者 陈悦 邹文轩 周忠凯 徐畅 王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9-247,共9页
目的 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技术,探究基底动脉血管形态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在椎动脉优势(VAD)作用下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科连续收治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 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技术,探究基底动脉血管形态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在椎动脉优势(VAD)作用下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科连续收治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VAD判定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VAD组与非VAD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和临床资料如实验室检查结果(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等)及影像学资料(MR检查资料),并根据HR-VWI图像分析基底动脉斑块特点,确定斑块的横向分布(包括腹侧壁、背侧壁、侧壁)以及纵向分布(远端、近端)。获得基底动脉最大管腔狭窄层面和参考层面的短轴横断面图像,测量感兴趣区(狭窄层和参考层)的管壁面积、管腔面积及血管面积,并根据公式计算狭窄程度、重构指数等,分析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及基底动脉形态学特征、斑块特征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共纳入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1例,其中VAD组51例,非VAD组20例。与非VAD组比较,VAD组年龄更大[(62±12)岁比(56±16)岁,t=2.243,P=0.027],男性患者比例更高[74.5%(38例)比45.0%(9例),χ^(2)=5.591,P=0.018],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更高[(2.7±0.9) mmol/L比(2.3±0.8) mmol/L,t=2.356,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基底动脉斑块的横向分布(χ^(2)=7.361,P=0.020)、纵向分布(χ^(2)=13.578,P=0.004)、狭窄程度[31.2(17.6,60.0)%比31.0(11.0,50.0)%,Z=7.55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AD组狭窄处血管面积多于非VAD组[7.63(5.10,10.38) mm2比6.00(4.01,10.16) mm2,Z=6.018,P<0.01];VAD组基底动脉弯曲度较高[2.20(1.19,4.70) mm比0.35(0,1.86) mm;Z=3.428,P<0.01],且多向右侧弯曲[45.1%(23/51)比15.0%(3/20);χ^(2)=12.905,P=0.001]。结论 VAD对基底动脉斑块分布、狭窄程度及弯曲方向、弯曲程度等可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成像 动脉弯曲 动脉优势
下载PDF
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李月 杨在利 +1 位作者 刘兵 白子博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42-45,59,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患者,将其中54例并发后循环多发脑... 目的:探究磁共振(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患者,将其中54例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患者纳入发生组,84例未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比较两组患者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Vs)、舒张峰流速(Vd)、平均峰(Vm)、脉动指数(PI)及血流阻力指数(RI),以及颅内责任斑块特征和椎BA分级。结果:未发生组患者BA的Vs、Vd、Vm、PI及RI指标均高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2、4.323、7.367、4.824、2.351,P<0.05);未发生组颅内斑块狭窄程度(60.31±4.24)%。低于发生组的(73.67±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76,P<0.05)。两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动脉重构指数以及偏心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组患者椎BA分叉高度等级和椎BA偏移度等级均低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7、6.419,P<0.05)。结论:MR高分辨血管成像检查可清晰显示椎BA迂曲延长症患者血流速度、颅内斑块情况,并对椎BA进行分级,对预测椎BA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有显著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MR)高分辨血管成像 动脉迂曲延长症 后循环多发脑梗死 诊断
下载PDF
3.0T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李勇 肖荣 +1 位作者 赵艳玲 冯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采用3.0T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0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0T 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与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 目的采用3.0T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0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0T 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与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PCCI患者,均行3.0T MRI检查,查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改变,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记录观察责任斑块分布、厚度及强化情况,计算责任血管的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以此分为正性重构组(RI≥1.05,82例)、负性重构组(RI≤0.95,27例),0.95<RI<1.05为无重构(8例)。正性重构组男50例,女32例,年龄51~72(61.08±4.84)岁;负性重构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52~74(62.46±5.02)岁;测量PCCI责任血管管壁,比较两组血管壁特点、RI、斑块负荷,采用t、χ^(2)检验。结果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背侧壁分布最多(38.46%,45/117),其次为左侧壁(23.08%,27/117),环形最少(5.13%,6/117);斑块厚度以>0.5~1.5 mm为主(70.09%,82/117),0~0.5 mm最少(13.68%,16/117)。两组斑块形态、斑块信号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2、1.201,均P>0.05)。正性重构组斑块明显强化占比(70.73%,58/82)高于负性重构组(37.04%,1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3,P=0.008);责任血管管腔最窄层面分析显示,正性重构组血管、斑块、管壁及管腔面积均大于负性重构组(均P<0.05);正性重构组血管RI、斑块负荷均高于负性重构组(t=12.521、6.541,均P<0.05)。结论3.0T MRI应用于PCCI可显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改变,进行病因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3.0T磁共振血管成像 后循环脑梗死 重构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杰 王静 +2 位作者 王宗明 曾洁明 谭周纯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CDFI与MRA对其进行检查,以数字减影...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CDFI与MRA对其进行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诊断效能,并对CDFI、MRA在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标准检查发现80例患者共68例阳性,12例阴性;CDFI检查的敏感度、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R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CDFI检查发现椎动脉血流异常(25.00%)、单纯椎动脉异常(15.63%)、颈内动脉血流异常(28.13%)、动脉硬化(15.63%)、血管痉挛(10.94%)、血管狭窄(4.69%)患者。56例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MRA检查发现双侧椎动脉扭曲变细(17.86%)、双侧椎动脉扭曲(14.29%)、双侧椎动脉变细(25.00%)、左侧椎动脉变细(25.00%)、右侧椎动脉变细(10.71%)、左侧椎动脉不显影(3.57%)、右侧椎动脉不显影(3.57%)患者。结论:CDFI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相较于MRA而言诊断准确率较高,但MRA在椎动脉检查中整体显示良好,建议临床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检查,才能有效保障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血管造影 -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管壁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刘兵 康志雷 +2 位作者 王心颖 管铁岗 耿姿慧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究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MR-VWI)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管壁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4例经DSA确诊存在管壁斑块的VBD患者。行HRMR-VWI检查,记录管壁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易损性及斑块特征。比较稳定斑块组和易损... 目的探究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MR-VWI)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管壁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4例经DSA确诊存在管壁斑块的VBD患者。行HRMR-VWI检查,记录管壁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易损性及斑块特征。比较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一般资料、HRMR-VWI测量的基底动脉(BA)直径、BA分叉高度、BA曲折程度,分析HRMR-VWI诊断VBD管壁斑块位置、斑块易损性的准确度,分析BA直径、BA分叉高度、BA曲折程度与管壁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结果存在管壁斑块的VBD患者管壁斑块分布以背侧壁为主(57.74%),其次为前壁(14.88%)、右壁(11.90%)、左壁(10.12%)、环壁(5.36%)。易损斑块特征以斑块内出血为主(46.15%),其次为纤维帽断裂(28.21%)、大脂质核心(25.64%)。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BA直径显著升高(t=4.342,P<0.001),BA分叉高、BA曲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9,P=0.014;χ^(2)=5.639,P=0.018);HRMR-VWI诊断VBD管壁斑块位置、斑块易损性的准确度均为100%。VBD患者BA直径、BA分叉高度、BA曲折程度均与管壁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OR=3.026,P<0.001;OR=4.165,P<0.001;OR=3.575,P<0.001)。结论HRMR-VWI能准确判断VBD患者管壁斑块位置、斑块易损性,且BA直径、BA分叉高度、BA曲折程度均与管壁斑块易损性有关。HRMR-VWI检查可准确评估患者上述指标,为临床判断斑块易损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延长扩张症 MR高分辨血管成像 管壁斑块 斑块易损性
下载PDF
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管壁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刘兵 康志雷 +2 位作者 王心颖 管铁岗 耿姿慧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042-1045,1055,共5页
目的 探究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MR-VWI)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管壁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存在管壁斑块的VBD患者114例,均行HRMR-VWI检查,统计管... 目的 探究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MR-VWI)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管壁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存在管壁斑块的VBD患者114例,均行HRMR-VWI检查,统计管壁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易损性及斑块特征,分析HRMRVWI诊断VBD管壁斑块位置、斑块易损性的准确度,比较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患者一般资料、HRMR-VWI测量的基底动脉(BA)直径、BA分叉高度、BA曲折程度,分析BA直径、BA分叉高度、BA曲折程度与管壁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结果 存在管壁斑块的VBD患者管壁斑块分布以背侧壁为主(57.74%),其次为前壁(14.88%)、右壁(11.90%)、左壁(10.12%)、环壁(5.36%);易损斑块特征以斑块内出血为主(46.15%),其次为纤维帽断裂(28.21%)、大脂质核心(25.64%);HRMR-VWI诊断VBD管壁斑块位置、斑块易损性的准确度均为100.00%;易损斑块患者BA直径(6.13±0.84)mm、BA分叉高度3级占比(51.28%)、BA曲折程度重度占比(56.41%)均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HRMR-VWI检查VBD患者BA直径、BA分叉高度、BA曲折程度均与管壁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r=0.612、0.569、0.547,P<0.05)。结论 HRMR-VWI能准确判断VBD患者管壁斑块位置、斑块易损性,且BA直径、BA分叉高度、BA曲折程度均与管壁斑块易损性有关,HRMR-VWI检查可准确评估患者上述指标,为临床判断斑块易损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延长扩张症 磁共振 血管成像 管壁斑块 斑块易损性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9
8
作者 和姬苓 王颖慧 +3 位作者 侯宪文 翟金泉 刘波 贾密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分别进行TCD、MRI和MR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53例( 88 .3% ),其中椎动脉血流速...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分别进行TCD、MRI和MR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53例( 88 .3% ),其中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15例,脑血管硬化6例,脑血管痉挛23例,血管狭窄9例。MRI显示脑干缺血性改变(灌注不足) 12例( 20 .0 % ),脑干腔隙性梗死3例(5 .0% )。MRA发现椎动脉异常32例( 53 .3% )。结论 TCD检查对VBI诊断的敏感性高,MRA的特异性高。TCD、MRI和MRA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病变部位、病理改变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 MRI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超 刘崎 +3 位作者 陆建平 沈碧霞 王飞 王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对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3D CE-MRA诊断为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3D CE-MRA能清楚显示3种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对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3D CE-MRA诊断为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3D CE-MRA能清楚显示3种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血管的起源及其走行。32例中,22例为永存三叉动脉,7例为永存舌下动脉,3例为寰前节间动脉。结论:较之DSA、 CTA和常规非增强MRA(时间飞跃法/3D-TOF-MRA),3D CE-MRA能无创、安全、便捷、可靠地显示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图像,为临床该区域疾病诊断及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解剖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永存三叉动脉 永存舌下动脉 寰前节间动脉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明晓 陈秀华 陈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走形、管径,是否...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走形、管径,是否存在狭窄、血流参数以及病变的部位。结果CDFI检查阳性38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32例,双侧受累6例。3D CE MRA检查阳性发现者40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33例,双侧受累7例,两种方法对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符合率较高(平均88.1%),对椎动脉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DFI检查对细小的局限性病变及其所致狭窄的诊断较准确,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由于骨骼干扰不能全面显示椎动脉整体结构。3D CE MRA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闭塞及走形异常,不足之处为对局部微小病变及所致狭窄诊断率稍低,检查中无法随时改变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三叉神经痛中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志毅 沈海林 +2 位作者 于乐林 尚海龙 李振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20例,磁共振诊断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利用多序列原始数据进行冠矢状位重建,进行多方位观察椎-基底动脉与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20例,磁共振诊断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利用多序列原始数据进行冠矢状位重建,进行多方位观察椎-基底动脉与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 MRI诊断20例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痛;MVD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其中右侧椎动脉4例,左侧椎动脉8例,未见双侧同时受压表现。基底动脉6例,基底动脉异常分支2例其中18例患者椎-基底动脉均有扩张>4mm,平均(4.9±3)mm,椎-基底动脉颅内段长(29.5±3)mm其中5例合并有颅内腔隙性缺血性改变。结论磁共振技术在显示良好的三叉神经的解剖形态和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走形及形态变化中有着显著的优势,能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的检出率,对临床手术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 三叉神经
下载PDF
颅多普勒、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郝丽娜 冉晨光 赵华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7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对其进行TCD、MRI及MRA诊断,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对其进行TCD、MRI及MRA诊断,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三种诊断方法中,TCD检出率最高,为88.0%,其次为MRA检测法,其检出率为64.0%,MRI诊断法检出率最低,为44%。其中MRA诊断的特异性最高。结论:TCD诊断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检出率较高,而MRA诊断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特异性较高。每一种诊断法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临床上可将此类诊断法进行结合,以提高诊断价值,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 MRI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华 吴瑞增 赵大为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关键词 病人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超声 VBI 头颅 诊断价值 困难 一般 技术
下载PDF
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研究
14
作者 武新英 张娣 +3 位作者 毛存南 刘林栋 杨眉 殷信道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分析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MRA)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血管性病变,提高对该血管异常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635例行头颈部CEMRA检查患者.其中男性337例,女性298例;年龄23~97岁,... 目的分析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MRA)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血管性病变,提高对该血管异常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635例行头颈部CEMRA检查患者.其中男性337例,女性298例;年龄23~97岁,平均年龄62.4岁。将其图像传人工作站Volumeview软件行后处理,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有孔型椎基底动脉共22例,其中有孔型基底动脉18例(检出率2.83%),有孔型椎动脉4例(检出率0.63%)。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异常血管形成圆孔状、裂隙样或凸透镜样形态。22例有孔型椎基底动脉中5例有孔基底动脉可见小脑下前动脉(AICA)开口于有孔血管。1例伴有烟雾病,1例合并前交通动脉瘤伴颅内出血,13例同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结论颅内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检出率约3.46%,有孔型血管尚可合并动脉瘤等其他血管性病变.CEMRA结合常规扫描能清楚显示和诊断有孔型椎基底动脉这一少见的血管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有孔血管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椎动脉颅内段内径和基底动脉内径关系的探索——50例成人磁共振脑血管成像的影像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柳海斌 慕青 马瑞雅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第5期3327-3329,共3页
目的以MRA影像对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及基底动脉的内径进行测量并分析,为临床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0例成人3.0T 3D TOF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内径及基底动脉上、中... 目的以MRA影像对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及基底动脉的内径进行测量并分析,为临床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0例成人3.0T 3D TOF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内径及基底动脉上、中、下三段内径。以统计学分析探索双侧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内径有无差异、基底动脉上、中、下三段内径有无差异,以及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内径与基底动脉上、中、下三段内径的联系。椎动脉优势的判定标准为双侧内径差大于或等于0.3mm。结果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存在双侧内径差异(V=967,P=0.001),左侧内径较大。基底动脉上、中、下三段内径有差异(x^2=31.097,P=0.000)。左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内径与基底动脉上段内径相关系数rs=0.521(S=9978.8,P=0.000)、与基底动脉中段内径相关系数rs=0.515(S=10099,P=0.000)、与基底动脉下段内径相关系数rs=0.303(S=14506,P=0.032),均为正相关,右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内径与基底动脉下段内径正相关,相关系数r=0.289(t=2.0943,P=0.042)。椎动脉左侧优势者33例(33/50,66%),右侧优势者11例(11/50,22%),双侧均势者6例(6/50,12%)。结论基底动脉和优势侧的椎动脉在形态上的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形态学 影像解剖学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脑血管造影在椎基底动脉成像中的比较分析
16
作者 李子付 李欣 +1 位作者 邱诗雄 朱小风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椎基底动脉成像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缺血性脑脑血管病惠者影像学资料、通过脑血管造影(DSA)后椎基底动脉造影结果与磁共振椎基底动脉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血...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椎基底动脉成像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缺血性脑脑血管病惠者影像学资料、通过脑血管造影(DSA)后椎基底动脉造影结果与磁共振椎基底动脉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椎基底动脉的影像学特点及差异分析。结果 在30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中,椎动脉枕段均存在信号流失,通过椎动脉基底动脉MRA发现异常结果与DSA造影结果比较,发现椎基底动脉存在不等的血管病变或异常。结论 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及时提示后循环血管病变,但特异性不高,需要DSA进一步明确后循环血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用于椎–基底动脉几何形态对斑块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韦佳 鲍海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2期1612-1617,共6页
椎–基底动脉形态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并通过影响局部血流动力学,对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起重要影响作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可以直接对血管壁进行成像,评价血管狭窄程度、分析斑块负荷、强化、血管重... 椎–基底动脉形态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并通过影响局部血流动力学,对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起重要影响作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可以直接对血管壁进行成像,评价血管狭窄程度、分析斑块负荷、强化、血管重构、斑块内出血等易损斑块特征,本文就HR-VWI技术用于评估椎–基底动脉形态对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几何形态 高分辨磁共振 血管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并基底动脉末端不稳定斑块一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符念霞 宋建勋 +1 位作者 陈思静 梁久平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1期1034-1035,共2页
患者男,44岁,因头痛伴右侧肢体乏力、麻木1个月。查体: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5年,未规律用药,血压控制不佳。头颅MRI平扫示:左侧豆状核区条片状的T2WI低信号,第三脑室区可见圆形的T2WI等高信号影(图1... 患者男,44岁,因头痛伴右侧肢体乏力、麻木1个月。查体: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5年,未规律用药,血压控制不佳。头颅MRI平扫示:左侧豆状核区条片状的T2WI低信号,第三脑室区可见圆形的T2WI等高信号影(图1A);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容积重建(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MRA)及3D等体素增强检查: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V4段管腔增宽,呈瘤样扩张;基底动脉走行迂曲,远端管腔变窄(图1B、C);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I VWI)检查: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走形迂曲,基底动脉末端位置较高,延伸至第三脑室底部,基底动脉末端管壁增厚,分叉处管壁周缘可见附着的稍高信号影(图1D、E);增强检查椎动脉与基底动脉汇合处角度变小,可见扩张的基底动脉管壁均匀性增厚并均匀强化,基底动脉末端分叉处前壁、下壁可见管壁结节状强化改变(图1F^H)。最后MRI诊断: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伴基底动脉末端不稳定斑块形成;左侧豆状核区陈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延长扩张症 不稳定斑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
19
作者 任岩 《中国厂矿医学》 2008年第2期220-221,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技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椎基底动脉3DCE-MRA检查。结果80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MRA异常69例(86.25%),其中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83支,迂曲27支...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技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椎基底动脉3DCE-MRA检查。结果80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MRA异常69例(86.25%),其中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83支,迂曲27支,闭塞10支,发育异常25支。结论3DCE-MRA能够较清楚显示椎基底动脉形态,对椎基底动脉病变能提供直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志勇 张海波 +2 位作者 焦劲松 乔亚男 谢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1-537,共7页
目的探讨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BPAS-MRI)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就诊主诉为“头晕或眩晕”并常规行头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MRA)及BP... 目的探讨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BPAS-MRI)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就诊主诉为“头晕或眩晕”并常规行头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MRA)及BPAS-MRI检查的80例患者,对双侧颅内段椎动脉、基底动脉在3D-TOF-MRA的基础上进行BPAS-MRI检查。对3D TOF-MRA血管显影正常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管径进行3D TOF-MRA与BPAS-MRI检查结果的比较,以观察BPAS-MRI检查对正常管径轮廓结构的显示情况。对3D TOF-MRA血管显影不正常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进行BPAS-MRI与3D TOF-MRA显影结果的对比分析,以探讨BPAS-MRI在颅内后循环血管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作用。结果(1)80例患者共240支椎-基底动脉中,123支(51.2%)3D TOF-MRA显影正常,其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管径平均值3D TOF-MRA与BPAS-M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117支(48.8%)血管在3D TOF-MRA上显影异常,其中39支(16.2%)血管仅通过MRA易漏诊或误诊,包括椎动脉发育不全15支(6.2%),椎动脉闭塞9支(3.8%),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7支(2.9%),椎动脉发育不良5支(2.1%),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2支(0.8%)及椎动脉夹层1支(0.4%)。结论BPAS-MRI能够清晰显示颅内后循环系统血管外部轮廓结构,联合3D TOF-MRA提高了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 -动脉狭窄 -动脉扩张延长症 动脉发育不良 动脉夹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