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
1
作者 尚松涛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CT血管造影(CTA)、HRMR-V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CT血管造影(CTA)、HRMR-V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MR-VWI与CTA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结果:96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DSA检查诊断阳性72例,阴性24例;CTA检查诊断阳性66例,阴性30例;HRMR-VWI检查诊断阳性76例,阴性20例;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高于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CT血管造影 诊断 效能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治疗进展
2
作者 张巧玉 刘嘉慧 +1 位作者 徐琳颖 季晓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4-930,共7页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血管相比,其走形更为迂曲、狭窄部位血管解剖结构更为复杂,其所致卒中复发率及致死、致残率更高,治疗更具挑战性,但在临床上却很少被关注,最佳的临床决策尚不明确。其主要的治...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血管相比,其走形更为迂曲、狭窄部位血管解剖结构更为复杂,其所致卒中复发率及致死、致残率更高,治疗更具挑战性,但在临床上却很少被关注,最佳的临床决策尚不明确。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危险因素管理、降脂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等。本文对上述治疗方式作一综述,旨在为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 药物治疗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经皮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手术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3
作者 张胜 廖远生 高丽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5期25-28,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手术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9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手术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9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血管内介入手术组(20例,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19例,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纤维蛋白原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血管内介入手术组低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介入手术组的预后良好率为95.00%,高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后循环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手术
下载PDF
基底动脉狭窄介入术后替罗非班诱发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4
作者 唐跃 许松 +3 位作者 黄春林 张操魁 贺礼进 张金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85-285,共1页
1病例资料65岁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清20 h于2021年5月24日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6年,未规律监测血压及用药;有糖尿病6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未规律监测血糖。入院体格检查:GCS评分15分,NIHSS评分4分。急诊头颈部... 1病例资料65岁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清20 h于2021年5月24日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6年,未规律监测血压及用药;有糖尿病6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未规律监测血糖。入院体格检查:GCS评分15分,NIHSS评分4分。急诊头颈部CTA显示基底动脉局部未见显影。入院后予以双抗、降脂、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2021年6月11日在全麻下行基底动脉远端重度狭窄球囊扩张+支架血管成形术,术后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给予替罗非班以4 ml/h速度持续静脉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血管内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与血清生化指标相关性
5
作者 李钊 《广州医药》 2023年第9期64-69,共6页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PC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35)、稳定斑块组(n=36)和无斑块组(n=29)。对比3组患者临床一...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PC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35)、稳定斑块组(n=36)和无斑块组(n=29)。对比3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再次发病情况与NIHS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组高于其他2组(P<0.05),但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组BDNF低于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NSE、S100β高于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P<0.05),但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对比无差异(P>0.05);3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37(IL-37)、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人软骨糖蛋白40(YKL-40)水平对比有差异,不稳定斑块组高于其它2组(P<0.05),但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椎基底动脉狭窄与BDNF呈负相关,与NSE、S100β、CRP、IL-37、TNF-α、VCAM-1、ICAM-1、YKL-40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DNF、NSE、ICAM-1、YKL-40是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再次发病率越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越严重。同时血清相关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与椎基底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BDNF、NSE、ICAM-1、YKL-40可作为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预测的重要指标,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清相关生化指标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基底动脉狭窄 神经细胞因子 炎症因子 相关性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疗效及再狭窄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洁 王力力 +4 位作者 凌晨 赵新宇 刘蓓蓓 周瑛华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9-173,共5页
目的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重度症状性... 目的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重度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140例,均经TCCS检查及DSA证实。排除合并有颅外段椎动脉、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影响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评估及随访资料欠完整者,最终纳入62例。检查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内及术后3、6、12个月基底动脉狭窄段、椎动脉颅内段、大脑后动脉(取较高侧测值)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平均流速(MFV)与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分析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内基底动脉PSV、EDV、MFV均较术前明显下降[(119±50)cm/s比(232±54)cm/s、(52±26)cm/s比(124±40)cm/s、(74±33)cm/s比(160±43)cm/s,均P〈0.01],椎动脉颅内段PSV、EDV、MFV较术前明显升高[(65±15)cm/s比(50±18)cm/s、(28±8)cm/s比(22±8)cm/s、(40±10)cm/s比(31±11)cm/s,均P〈0.01];54例后交通动脉未开放的大脑后动脉PSV、EDV、MFV及PI均较术前升高[(69±14)cm/s比(53±16)cm/s、(30±7)cm/s比(27±8)cm/s、(43±9)cm/s比(36±10)cm/s、(0.92±0.10)比(0.70±0.13),均P〈0.01]。(2)62例患者3、6、12个月累积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4.5%(9/62)、19.4%(12/62)、28.1%(16/49,失访13例);应用自膨式支架和球囊扩张支架者12个月累积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2.2%(8/28,失访8例)和35.3%(8/21,失访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5,P=0.563)。(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残余狭窄、长段狭窄(〉10 mm)是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HR:5.989,95%CI:1.887-19.006,P=0.002;HR:5.079,95%CI:1.277-20.200,P=0.021)。结论通过TCD联合TCCS检测后循环各段动脉PSV、EDV、MFV的变化可客观评估基底动脉支架置入的疗效,是及时发现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重要筛查手段。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术后残余狭窄、长段狭窄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支架置入 狭窄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 被引量:17
7
作者 姜卫剑 王拥军 +5 位作者 杜彬 戴建平 王素香 王保国 王桂红 金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 研究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 ,16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成形术。结果  7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7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 目的 研究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 ,16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成形术。结果  7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7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或对侧椎动脉仅供血小脑后下动脉区域 ,1例为基底动脉狭窄 (孤立性后组循环 ) ,1例为狭窄的椎动脉直接与小脑后下动脉延续。狭窄段位于椎动脉开口部 10例 ,位于颅内段 6例 ,1例患者为椎动脉近端 2处狭窄。MoriA型病变 12例 ,B型病变 3例 ,C型病变 1例。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平均狭窄率从 73.2 % (5 0 %~ 95 % )下降到 5 .1% (0~ 30 % ) ,P <0 .0 1。在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1~ 12个月 (平均 4 .4个月 ) ,按Malek评分 ,疗效极好 15例 ,疗效较好 1例。结论 对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进行内支架成形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诊断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洪波 刘建民 +5 位作者 许奕 黄清海 赵文元 张珑 张鑫 周晓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 初步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 ,探讨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分析技术要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 2例 2 3个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了支架植入扩张成形治疗 ,其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 10个 ,基... 目的 初步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 ,探讨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分析技术要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 2例 2 3个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了支架植入扩张成形治疗 ,其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 10个 ,基底动脉狭窄 13个 ,术前平均狭窄程度 (72 .4±11.3 ) % (5 0 %~ 90 % ) ,平均狭窄长度 (6.8± 3 .1)mm(3~ 12mm) ,植入球囊扩张支架 2 3枚 ,作临床及造影随访。结果  2 3个狭窄支架植入均成功 ,狭窄率降低到 (9.3± 5 .2 ) % ,无夹层动脉瘤、血管破裂、支架内急性闭塞并发症 ,手术造成缺血性小卒中 1例 (4.5 % ) ,无死亡。临床随访 3~ 2 4个月 ,无脑缺血性事件发生 ,血管造影随访 10例 ,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夹层动脉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敬伟 徐运 +3 位作者 黄玉杰 朱文斌 管得宁 孟芳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4-486,共3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药物治疗 症状性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血管搭桥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神经介入技术
下载PDF
血管支架成形术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逄锦峰 魏盾 +1 位作者 孙绪腾 赵长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 方法 对24 例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并根据患者血管 狭窄程度给予预扩张或后扩张。 结果 24例患者椎动脉狭窄和基底...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 方法 对24 例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并根据患者血管 狭窄程度给予预扩张或后扩张。 结果 24例患者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狭窄的狭窄率从术前平 均84%下降到24%,术后均没有缺血性卒中发作。随访13个月,22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例 患者遗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与手术有关,1例与颅内血管远端病变有关。 结论 椎 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以缓解椎 基底动脉 狭窄患者缺血症状,预防卒中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动脉 基底动脉狭窄 临床应用 成形术 椎-动脉 颅内段 无效 根据 目的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狭窄对患者后循环脑梗死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禹萌 张道培 +1 位作者 任雅芳 张洪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狭窄对患者后循环脑梗死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CT血管造影(CTA)结果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情况及相关临床症状、神经功能...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狭窄对患者后循环脑梗死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CT血管造影(CTA)结果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情况及相关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1脑梗死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头晕以及双侧肢体乏力临床症状发生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远期脑梗死再发生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2神经功能: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血清S100β及NSE含量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MMSE评分、Barthel评分、ESS评分以及血清BDNF含量低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伴不稳定斑块沉积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且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为严重、远期再梗死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基底动脉狭窄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微栓子监测在脑干梗死和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荣艳红 赵琨 +1 位作者 苏红军 齐金龙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MES)阳性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56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确定脑梗死病灶及椎基底动脉狭窄情况,并于发病7 d内应用经颅多普勒经枕窗进行基底动脉MES监测,分...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MES)阳性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56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确定脑梗死病灶及椎基底动脉狭窄情况,并于发病7 d内应用经颅多普勒经枕窗进行基底动脉MES监测,分为MES阴性组136例及阳性组20例。考察2组一般资料及不同狭窄程度;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2组不同部位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MES阳性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狭窄程度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组以无或轻度狭窄为主,阳性组以重度狭窄最高(P<0.05)。无椎基底动脉狭窄70例,轻、中及重度狭窄86例均为椎基底动脉狭窄,其中MES阳性者14例,阴性者72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2组在不同狭窄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组各狭窄部位比例差异不大,而阳性组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率高于85%(P<0.05),阳性组多部位梗死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75%以上为MES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度狭窄的椎基底动脉更易出现后循环系统的MES,导致脑梗死;微栓子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狭窄出现多部位脑梗死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基底动脉狭窄 微栓子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脑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莉 王占强 周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手术前后脑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PT...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手术前后脑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PTA治疗前后对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行TCD检查,收集各项血流参数〔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进行比较分析,并与DSA血管形态学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术前42例患者TCD检查病变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分布紊乱,频窗填充,可见涡流信号,RI及PI增高,闻及粗糙血管杂音或鸥鸣音;1例起始部未探及确切血流信号。TCD检查异常率为97.6%,其中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6例,单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异常28例,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异常8例,基本正常1例。术后42例患者病变动脉血流各项参数恢复至参考范围,双侧对比基本对称,血流频谱形态正常,频窗清晰,血流音频信号正常;1例变化不大。PTA手术前后TCD各项血流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CD与DSA结果相符率为97.6%;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无再发狭窄。结论 TCD可以为PTA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前后的疗效评价和术后随访提供客观依据,结合DSA结果可清楚了解脑缺血改善之后各项血流参数的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气囊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子亮 孟艳莉 +4 位作者 李天晓 翟水亭 曹会存 薛绛宇 白卫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影像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23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MRI、DSA和CTP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部位、侧支循环、脑血流灌注等情况,并判断其相关性,筛选介入治... 目的通过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影像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23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MRI、DSA和CTP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部位、侧支循环、脑血流灌注等情况,并判断其相关性,筛选介入治疗的适应人群。结果CTP0期与侧支循环1级(r=0.764,P=0.046)和2级(r=0.944,P=0.001)具有很好的相关性;CTPⅠ期与侧支循环0级(r=0.905,P=0.005)和1级(r=0.969,P=0)具有很好的相关性;CTPⅡ期与侧支循环0级(r=0.889,P=0.007)和1级(r=0.923,P=0.003)有很好的相关性;颅外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CTP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62和0.966)。结论选择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适应证时要综合分析MRI、DSA和CTP影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灌注
下载PDF
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磊 杨志刚 +5 位作者 张永巍 洪波 黄清海 许奕 赵文元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自膨式支架治疗基底动脉症状性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3年1月,51例接受Gateway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Wing-span支架37例、Enterprise支架8例、Solitaire支架5例、Neuroform支架1例)... 目的探讨自膨式支架治疗基底动脉症状性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3年1月,51例接受Gateway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Wing-span支架37例、Enterprise支架8例、Solitaire支架5例、Neuroform支架1例)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技术成功率为100%。基底动脉病变部位的平均狭窄率[中位数(M),范围]从术前的74(50~95)%下降至术后的26(0~48)%。4例(7.8%)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言语不清、一侧肢体肌力减退等缺血症状,MRI检查提示桥脑新发梗死,考虑为穿支动脉闭塞引发的缺血事件。积极治疗后2例术后1个月症状缓解,2例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②51例患者中有49%的狭窄部位在基底动脉下段,33.3%在中段,17.6%在上段。基底动脉上段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后,缺血并发症率高于基底动脉中下段(22.2%比4.8%),但因例数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5,P>0.05)。结论自膨式支架治疗基底动脉狭窄安全可行,但穿支动脉缺血事件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而且以基底动脉上段最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自膨胀式支架 并发症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圣华 李军荣 +4 位作者 余艳华 沈鑫 陈来明 陈季南 王小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3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段进行支架成形术。结果34例患者共放置36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DSA示狭窄段...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3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段进行支架成形术。结果34例患者共放置36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DSA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椎-基底动脉狭窄段狭窄程度从术前的(78.3±6.2)%降至(3.6±4.2)%。随访6~3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31例,明显改善2例,复发1例。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
下载PDF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6 位作者 丁素菊 邓本强 张永巍 洪波 许奕 周晓平 张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报告应用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初步经验。方法 14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结果 9例恢复正常管径,5例狭窄程度减少80%以上,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恢复满意,无TIA再发作或中风;8... 目的 报告应用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初步经验。方法 14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结果 9例恢复正常管径,5例狭窄程度减少80%以上,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恢复满意,无TIA再发作或中风;8例影像学随访6-12个月,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早期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需要远期的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支架成形术 治疗 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
下载PDF
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执行功能及视空间能力改变的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秀丽 陈燕 +1 位作者 郑加平 李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0期40-43,共4页
目的评价对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执行功能与视空间能力,探讨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择基底动脉狭窄且脑内无梗死病灶患者67例(狭窄组)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4例(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执... 目的评价对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执行功能与视空间能力,探讨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择基底动脉狭窄且脑内无梗死病灶患者67例(狭窄组)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4例(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记忆力(包括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方面的检查,评价其认知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的测试成绩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MoCA评分、记忆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血管狭窄患者的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的测试成绩优于中重度血管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执行功能及视空间能力下降,且不能用血管危险因素来解释;中重度血管狭窄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执行功能 视空间能力 神经心理学测验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珑 刘建民 +2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周晓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97-39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 方法  2 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应用球囊膨胀支架行血管内成形术治疗。 结果  12例基底动脉恢复正常管径 ,8例狭窄程度减小 80 %以上 ,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 方法  2 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应用球囊膨胀支架行血管内成形术治疗。 结果  12例基底动脉恢复正常管径 ,8例狭窄程度减小 80 %以上 ,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或卒中再发作。脑血管造影随访 13例 ,均无血管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青峰 王千 +2 位作者 郝建文 王国芳 边世春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96-597,共2页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13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术前狭窄为(76.15±15.11)%,术后狭窄为(3.6...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13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术前狭窄为(76.15±15.11)%,术后狭窄为(3.69±3.04)%。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8-12个月,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偶尔有头晕,1例症状改善(DSA显示多段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显影差)。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可以缓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缺血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基底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