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东北部基底卷入型褶皱的形成机制探讨—以西宁盆地小峡背斜为例
1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2 位作者
程鸿毅
李岩峰
任文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55,共22页
青藏高原东北部小峡背斜是一个新生代发展起来的基底卷入型背斜。研究表明背斜的形成经历了三次重要变形,新生代早期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约49~29Ma),造成了西宁盆地顺时针旋转,在此变形中,背斜基底早期发育的北西向断层以及...
青藏高原东北部小峡背斜是一个新生代发展起来的基底卷入型背斜。研究表明背斜的形成经历了三次重要变形,新生代早期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约49~29Ma),造成了西宁盆地顺时针旋转,在此变形中,背斜基底早期发育的北西向断层以及新生断层开始右行斜滑,造成了小峡地区盖层轴向北西向褶皱的形成,基底与盖层的变形类似Trishear型褶皱机制。新生代中期由于构造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在基底中形成一系列左行斜冲断层,在新生代晚期(14~5Ma),由于西宁盆地南北缘强烈的左行走滑运动致使盆地基底早期北北东向断层和新生的R’断层活动,导致了目前的小峡背斜主体的形成,构造研究表明,这些透入性北东向断层的活动使得基底变形宏观上表现出一定的"韧性",背斜基底变形以断层活动为主,而盖层属于以横弯作用控制的被动褶皱变形。小峡背斜的形成表明,基底早期断层是控制背斜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高原下地壳的增厚可能与该类型的褶皱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峡
基底卷入型褶皱
厚皮构造
青藏高原
斜冲断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东北部基底卷入型褶皱的形成机制探讨—以西宁盆地小峡背斜为例
1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程鸿毅
李岩峰
任文军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地震搜救中心
东方物探公司长庆物探处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55,共22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JB-07-20)资助的成果
文摘
青藏高原东北部小峡背斜是一个新生代发展起来的基底卷入型背斜。研究表明背斜的形成经历了三次重要变形,新生代早期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约49~29Ma),造成了西宁盆地顺时针旋转,在此变形中,背斜基底早期发育的北西向断层以及新生断层开始右行斜滑,造成了小峡地区盖层轴向北西向褶皱的形成,基底与盖层的变形类似Trishear型褶皱机制。新生代中期由于构造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在基底中形成一系列左行斜冲断层,在新生代晚期(14~5Ma),由于西宁盆地南北缘强烈的左行走滑运动致使盆地基底早期北北东向断层和新生的R’断层活动,导致了目前的小峡背斜主体的形成,构造研究表明,这些透入性北东向断层的活动使得基底变形宏观上表现出一定的"韧性",背斜基底变形以断层活动为主,而盖层属于以横弯作用控制的被动褶皱变形。小峡背斜的形成表明,基底早期断层是控制背斜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高原下地壳的增厚可能与该类型的褶皱形成有关。
关键词
小峡
基底卷入型褶皱
厚皮构造
青藏高原
斜冲断层
Keywords
Xiaoxia Gouge
basement-involved fold
thick-skinned structur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oblique thrust fault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东北部基底卷入型褶皱的形成机制探讨—以西宁盆地小峡背斜为例
张进
马宗晋
程鸿毅
李岩峰
任文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