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闽前寒武纪基底地壳的形成和增长时代 被引量:7
1
作者 凌洪飞 沈渭洲 章邦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2-238,共7页
对浙闽地区变质岩Sm-Nd及锆石U-Pb年龄资料研究后认为,浙闽地区存在前寒武纪地壳基底,还可能存在晚太古代古陆核。基底地壳具有幕式增长的特点,经历了2400Ma(早元古代)、1800Ma(中无古代)和1400Ma(中元古代)三个主要的地壳增长时期。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变质岩 浙闽地区 前寒武纪 基底地壳
下载PDF
东秦岭造山带两类元古宙地壳基底及其地壳增生 被引量:7
2
作者 许继锋 张本仁 韩吟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70-480,共11页
通过研究南秦岭地区陡岭群、武当群和北秦岭地区秦岭群的变质基性岩等的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揭示出东秦岭造山带分布有两种性质及不同归属的元古宙地壳,指出中、古元古代时可能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地壳基底;南秦岭的中、古元古代地... 通过研究南秦岭地区陡岭群、武当群和北秦岭地区秦岭群的变质基性岩等的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揭示出东秦岭造山带分布有两种性质及不同归属的元古宙地壳,指出中、古元古代时可能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地壳基底;南秦岭的中、古元古代地壳是在扬子陆块基底上通过岛弧的侧向加积形成的,北秦岭元古宙地壳则可能垂向增生于一个富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的、具古洋壳幔性质的微地块之上.研究还表明陡岭群不是北秦岭地区的秦岭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岩 元古宙 地壳 东秦岭 造山带
下载PDF
华南存在老于30亿年的太古宙地壳基底
3
作者 郑永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华南存在老于30亿年的太古宙地壳基底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230026)关键词华南,太古宙,地壳基底高励总结了迄今所报道的世界上最老的地球矿物年龄[1],其中最大年龄值可达4276±6Ma... 华南存在老于30亿年的太古宙地壳基底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230026)关键词华南,太古宙,地壳基底高励总结了迄今所报道的世界上最老的地球矿物年龄[1],其中最大年龄值可达4276±6Ma,系Compston和Pidseon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太古宙 地壳
下载PDF
云南大坪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高结晶度石墨包裹体: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流体参与成矿的证据 被引量:34
4
作者 熊德信 孙晓明 +2 位作者 翟伟 石贵勇 王生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48-1456,T0006,共10页
石墨作为各种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副矿物可作为主岩形成条件的指示剂。本文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在大坪金矿含金脉石英中发现了大量孤立的石墨固体包裹体,进一步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分析了其寄主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据此探讨了... 石墨作为各种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副矿物可作为主岩形成条件的指示剂。本文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在大坪金矿含金脉石英中发现了大量孤立的石墨固体包裹体,进一步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分析了其寄主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据此探讨了这些石墨包裹体的形成条件和本区成矿流体的来源。结果表明:所有大坪石墨的拉曼光谱都在1576~1580cm^-1处出现尖锐的有序O峰,而绝大多数在1355cm^-1附近不出现无序的D锋,表明这些石墨具有完全有序结构和完好的结晶度;其寄主矿物流体包裹体主要是纯CO2包裹体和富CO2包裹体。根据大坪石墨的拉曼光谱D2O峰强度比,估计这些石墨形成于麻粒岩相变质温度条件下,与石英中富CO2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300.0~420.0℃)极不相称;含金石英脉中包裹体的类型和成分也表明本区不存在从流体中直接沉淀石墨的物理化学条件,因此推测这些石墨形成于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环境下。本区喜马拉雅期切割较深的韧性剪切带从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基底中汲取大量富CO2的流体的同时,还从下地壳携带微粒石墨,富含CO2和高结晶度石墨的成矿流体沿剪切带上升,并在闪长岩体内脆性断裂中沉淀成矿。本文的研究成果再次证实了下地壳流体对大坪金矿成矿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石英脉 石墨包裹体 激光拉曼光谱 富CO2 流体 地壳麻粒岩相变质 韧性剪切带
下载PDF
南海中部地球物理特征与地壳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方迎尧 周伏洪 王懋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16-126,共11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海地区的地质构造一直为地学界所关注.本文根据南海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讨论了南海中部的基底岩相类型,并将它划分为5个基底岩相区.在中央海盆,分析了高精度磁测异常和卫星测高重力资料,并使用海底扩张磁条带异常相...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海地区的地质构造一直为地学界所关注.本文根据南海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讨论了南海中部的基底岩相类型,并将它划分为5个基底岩相区.在中央海盆,分析了高精度磁测异常和卫星测高重力资料,并使用海底扩张磁条带异常相关分析方法,鉴别出扩张脊、转换断层和各磁条带地层的年代,揭示出许多有意义的而过去显示不清楚的特征.进一步提取深部地球物理信息,包括磁性、密度、层速,以及一些界面的深度值,如基底面深度、居里面深度、莫霍面深度等,综合分析并探讨了南海中部的地壳深部地质.认为南海经历了长期地质演变形成了过渡性地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中部 地球物理特征 岩相 扩张 地壳深部结构.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中段早奥陶世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士贞 李奋其 +2 位作者 李勇 刘伟 秦雅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88-1402,共15页
对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中段的夏如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2件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74.9±2.3)和(478.3±1.7)Ma,代表了花岗岩的形成年龄,是雅鲁... 对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中段的夏如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2件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74.9±2.3)和(478.3±1.7)Ma,代表了花岗岩的形成年龄,是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内首次发现的早奥陶世岩浆活动记录.该花岗岩无角闪石,含电气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1.1(1.10-1.20),富集Rb,Th和U,相对亏损Ba,Nb,Sr,Zr,Ti和Eu等,属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是同碰撞背景下地壳中泥岩质成分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和本文数据提出,夏如岩体的形成很可能与原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俯冲过程中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有关,是大洋消减作用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地块或微地块之间发生碰撞而使地壳加厚、上地壳重熔形成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夏如早奥陶世花岗岩的厘定也指示了其围岩可能形成于寒武或前寒武纪,夏如地区可能存在地壳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 早奥陶世 强过铝质花岗岩 碰撞背景 地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