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
16
1
作者
郎志强
魏兵
+3 位作者
步宏
张红英
李新军
陈卉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基底型细胞角蛋白(CK5、CK34βE12和CK14)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并结合肌上皮标记、超微电镜对普通型导管增生的细胞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参照2003年WHO乳腺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28例导管普通...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基底型细胞角蛋白(CK5、CK34βE12和CK14)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并结合肌上皮标记、超微电镜对普通型导管增生的细胞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参照2003年WHO乳腺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28例导管普通型增生(UDH)、10例不典型增生(ADH)和25例导管原位癌(DCIS)。所有病例均进行CK5/6、CK34βE12、CK14、CK8、浕SMA、calponin和p63的免疫组化染色。4例UDH和1例DCIS通过电镜观察其增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CK5/6在UDH、ADH和DCIS增生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10.0%和0。CK34βE12和CK1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和82.1%(UDH)、20.0%和30.0%(ADH)、24.0%和28.0%(DCIS)。所有UDH的增生细胞均不表达浕SMA、calponin和p63。电镜观察显示UDH和DCIS的增生细胞中未发现符合肌上皮超微特征的细胞存在。结论基底型CK有助于UDH和ADH/DCIS的鉴别诊断,其中CK5/6较CK34βE12和CK14特异性更高。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支持UDH的增生细胞含有多种成分,包括定向干细胞、腺中间细胞和腺终端细胞等,但未发现具有肌上皮特点的细胞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
CK5/6
乳腺增生性病变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电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秀玲
益丽娜
+2 位作者
邹珏
袁亚
王雪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0-422,42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基底型细胞角蛋白(CK5/6、34βE12)在周围型乳头状肿瘤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并结合CK8和肌上皮标记(p63、SMA)对乳头状肿瘤中的增生细胞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参照2003年WHO乳腺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乳头状瘤伴普通...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基底型细胞角蛋白(CK5/6、34βE12)在周围型乳头状肿瘤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并结合CK8和肌上皮标记(p63、SMA)对乳头状肿瘤中的增生细胞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参照2003年WHO乳腺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乳头状瘤伴普通型增生(UH)10例,伴不典型增生(AH)10例,导管内乳头状癌(IDPC)8例。所有病例均进行CK5/6、CK8、34βE12、p63和SM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头状瘤伴UH、AH及IDPC时,CK5/6在增生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0、3/10、0/8;34βE1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0、4/10、1/8。CK8在增生细胞中均为阳性,在乳头基底部和导管周围细胞中均为阴性。p63和SMA在增生细胞中均为阴性,在乳头基底部和导管周围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结论基底型CK结合CK8和肌上皮标记有助于乳头状瘤是否伴UH、AH或IDPC的鉴别诊断。乳头状瘤伴上皮增生时有多种细胞成分参与,包括定向干细胞、腺中间细胞和腺终端细胞等,但未发现具有肌上皮特点的细胞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状肿瘤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3
作者
韦拔雄
彭婧
+2 位作者
陈月禄
陈碧君
钟晓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2期70-71,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的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8例乳腺疾病患者,根据患者乳腺导管内增生类型不同分为普通增生组(乳腺导管普通增生性病变)与原位癌增生组(乳腺导管原位癌增生性病变),各29例。...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的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8例乳腺疾病患者,根据患者乳腺导管内增生类型不同分为普通增生组(乳腺导管普通增生性病变)与原位癌增生组(乳腺导管原位癌增生性病变),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K5/6、WT1以及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等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因子诊断,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以上基底型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普通增生组CK5/6阳性表达例数为26例,占比为90%;WT1阳性表达例数为8例,占比为28%;原位癌增生组CK5/6阳性表达例数为1例,占比为3%;WT1阳性表达例数为23例,占比为79%;原位癌增生组CK5/6阳性表达占比显著低于普通增生组,WT1阳性表达占比显著高于普通增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09、15.591,P=0.000、0.000<0.05)。原位癌增生组患者Cyclin D1表达水平(59.1±40.5)%显著高于普通增生组的(22.5±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K5/6、WT1以及Cyclin D1等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因子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患者进行相关诊断,可有效判断患者内增生性病变类型,这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辅助意义,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因此,该方法具有被临床推广使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
16
1
作者
郎志强
魏兵
步宏
张红英
李新军
陈卉娇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文摘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基底型细胞角蛋白(CK5、CK34βE12和CK14)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并结合肌上皮标记、超微电镜对普通型导管增生的细胞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参照2003年WHO乳腺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28例导管普通型增生(UDH)、10例不典型增生(ADH)和25例导管原位癌(DCIS)。所有病例均进行CK5/6、CK34βE12、CK14、CK8、浕SMA、calponin和p63的免疫组化染色。4例UDH和1例DCIS通过电镜观察其增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CK5/6在UDH、ADH和DCIS增生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10.0%和0。CK34βE12和CK1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和82.1%(UDH)、20.0%和30.0%(ADH)、24.0%和28.0%(DCIS)。所有UDH的增生细胞均不表达浕SMA、calponin和p63。电镜观察显示UDH和DCIS的增生细胞中未发现符合肌上皮超微特征的细胞存在。结论基底型CK有助于UDH和ADH/DCIS的鉴别诊断,其中CK5/6较CK34βE12和CK14特异性更高。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支持UDH的增生细胞含有多种成分,包括定向干细胞、腺中间细胞和腺终端细胞等,但未发现具有肌上皮特点的细胞参与其中。
关键词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
CK5/6
乳腺增生性病变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电镜
Keywords
basal-type eytokeratins
CK5/6
hyperplasia lesions of breast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electron microscopy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秀玲
益丽娜
邹珏
袁亚
王雪玲
机构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病理科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0-422,428,共4页
文摘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基底型细胞角蛋白(CK5/6、34βE12)在周围型乳头状肿瘤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并结合CK8和肌上皮标记(p63、SMA)对乳头状肿瘤中的增生细胞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参照2003年WHO乳腺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乳头状瘤伴普通型增生(UH)10例,伴不典型增生(AH)10例,导管内乳头状癌(IDPC)8例。所有病例均进行CK5/6、CK8、34βE12、p63和SM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头状瘤伴UH、AH及IDPC时,CK5/6在增生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0、3/10、0/8;34βE1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0、4/10、1/8。CK8在增生细胞中均为阳性,在乳头基底部和导管周围细胞中均为阴性。p63和SMA在增生细胞中均为阴性,在乳头基底部和导管周围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结论基底型CK结合CK8和肌上皮标记有助于乳头状瘤是否伴UH、AH或IDPC的鉴别诊断。乳头状瘤伴上皮增生时有多种细胞成分参与,包括定向干细胞、腺中间细胞和腺终端细胞等,但未发现具有肌上皮特点的细胞参与其中。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状肿瘤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
Keywords
breast neoplasms
papillary neoplasms
basal-type cytokeratins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3
作者
韦拔雄
彭婧
陈月禄
陈碧君
钟晓华
机构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2期70-71,共2页
文摘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的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8例乳腺疾病患者,根据患者乳腺导管内增生类型不同分为普通增生组(乳腺导管普通增生性病变)与原位癌增生组(乳腺导管原位癌增生性病变),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K5/6、WT1以及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等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因子诊断,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以上基底型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普通增生组CK5/6阳性表达例数为26例,占比为90%;WT1阳性表达例数为8例,占比为28%;原位癌增生组CK5/6阳性表达例数为1例,占比为3%;WT1阳性表达例数为23例,占比为79%;原位癌增生组CK5/6阳性表达占比显著低于普通增生组,WT1阳性表达占比显著高于普通增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09、15.591,P=0.000、0.000<0.05)。原位癌增生组患者Cyclin D1表达水平(59.1±40.5)%显著高于普通增生组的(22.5±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K5/6、WT1以及Cyclin D1等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因子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患者进行相关诊断,可有效判断患者内增生性病变类型,这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辅助意义,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因此,该方法具有被临床推广使用的意义。
关键词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诊断价值
分类号
R655.8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郎志强
魏兵
步宏
张红英
李新军
陈卉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王秀玲
益丽娜
邹珏
袁亚
王雪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韦拔雄
彭婧
陈月禄
陈碧君
钟晓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