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底形态对黄土斜坡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法锁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3期70-73,69,共5页
黄土堆积地形对基底形态有良好的继承性。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基底形态不仅控制着黄土斜坡的形成,而且会影响到它的变形破坏特征。本文以铜川市为例,简要地分析讨论了基底表面形态与黄土斜坡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关系。它对研究黄土斜坡... 黄土堆积地形对基底形态有良好的继承性。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基底形态不仅控制着黄土斜坡的形成,而且会影响到它的变形破坏特征。本文以铜川市为例,简要地分析讨论了基底表面形态与黄土斜坡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关系。它对研究黄土斜坡的形成与发展演化规律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形态 黄土斜坡 稳定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重力场及基底特征分析
2
作者 徐梦龙 杨亚斌 +3 位作者 邓友茂 苏振宁 冯楚豪 施苏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5-126,共2页
鄂尔多斯块体是我国华北地区在新生代和现代构造活动中重要的活动块体,处于华北、华南和青藏3个板块的交接部位,其构造活动和动力学问题一直在基础地质问题领域中备受关注。同时,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查明基底特征对于... 鄂尔多斯块体是我国华北地区在新生代和现代构造活动中重要的活动块体,处于华北、华南和青藏3个板块的交接部位,其构造活动和动力学问题一直在基础地质问题领域中备受关注。同时,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查明基底特征对于区内沉积盖层构造变形、挠曲与次级断裂形成、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后期深部流体上升运移通道、中新生代盖层沉积碎屑物质来源、油气分布与富集、后期铀成矿铀源分析等也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王晓鹏等,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 重力场特征 基底形态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CT基底池形态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国强 刘窗溪 +4 位作者 刘健 孙业忠 杨华 李玉明 隋建美 《贵州医药》 CAS 2003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CT扫描所示基底池形态变化在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对9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同时进行BAEP、CT扫描观察基底池的形态变化,分析它们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格拉斯哥预...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CT扫描所示基底池形态变化在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对9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同时进行BAEP、CT扫描观察基底池的形态变化,分析它们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计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BAEP、基底池形态的变化与患者的病情轻重基本平行,同时与预后密切相关。BAEP能反映脑干不同水平的功能状况;在观察病情演变及判断预后方面也有相当价值;基底池受压预示早期脑疝,其中以环池的变化最为敏感。二者均可反映颅内压的状态,随着颅内压不断升高,BAEP按波V-Ⅲ-Ⅰ的顺序,潜伏期逐渐延长;基底池的变化规律为:环池受压→四叠体池受压→环池和四叠体池闭塞→脑干变形。结论BAEP、基底池形态的变化在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相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CT检查 形态 预后
下载PDF
后循环TIA与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特点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文召 殷明君 +4 位作者 韩淑辉 周红平 马金霞 曹栋 梁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以头晕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CI-TIA)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特点。方法 2012-02—2013-01收集符合条件病人资料115例,依据椎动脉优势及基底动脉形态特点进行分组讨论,比较各组性别、年龄、动脉硬化、血脂、合并... 目的探讨以头晕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CI-TIA)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特点。方法 2012-02—2013-01收集符合条件病人资料115例,依据椎动脉优势及基底动脉形态特点进行分组讨论,比较各组性别、年龄、动脉硬化、血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UA)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情况,分析PCI-TIA发病特点。结果 (1)左侧椎动脉优势占47.0%,右侧优势16.5%,无明显优势现象36.5%。(2)优势组平均LDL、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Hcy、UA、合并糖尿病方面椎动脉分组无明显差异。(4)基底动脉形态C型占29.6%,反C型15.7%,S型13.9%,其他形态41.8%。(5)S型Hcy平均水平较高,且与反C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反C型、S型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迂曲导致后循环TIA(PCI-TIA)发病年龄提前,与动脉硬化、高血压、血管内膜的损害存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TIA 椎动脉优势 动脉形态
下载PDF
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侯晓强 李壬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本院选择92例脑干梗死患者采用MRI与SWI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并就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的相关性进... 目的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本院选择92例脑干梗死患者采用MRI与SWI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并就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在基底动脉迂曲、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以及椎动脉发育不良方面差异明显(P<0.05);阳性组椎-基底动脉异常发生率比阴性组高,P<0.05。结论脑干梗死患者大多伴有椎-基底动脉形态异常,从而提高了脑微出血的发生率。此外,基底脑微出血与基底动脉延长、椎动脉发育不良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椎-动脉形态 脑干梗死
下载PDF
CSAMT法在柴北缘地区对构造形态的电磁响应特征
6
作者 张吉山 周钰邦 +4 位作者 谢小虎 赵平 刁俊魏 谢成棋 刘永恒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3期194-197,共4页
为研究柴北缘某地区的构造特征、推测该地区的基底形态,通过在研究区布设4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勘探线,结合以往电物性特征,分析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的电性结构。研究表明,区内整体的构造形态以向斜为主;研究区主要存在... 为研究柴北缘某地区的构造特征、推测该地区的基底形态,通过在研究区布设4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勘探线,结合以往电物性特征,分析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的电性结构。研究表明,区内整体的构造形态以向斜为主;研究区主要存在3层电性结构层,从电性方面较完整地反映了盆地基底的起伏形态,且与区域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基底等深研究表明,区内各剖面下部的红色高阻区推测为基底下元古界片麻岩、绿泥片岩的电性特征反映,与上覆地层形成明显的电性界面,基底深度等值线北西南东走向、与向斜轴部走向一致;同时,本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勘探解释成果经钻孔ZK3-1进行了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 基底形态 构造特征 电性特征
下载PDF
南海东部次海盆南侧基底结构与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斌 王利杰 +7 位作者 张宝金 耿明会 秦绪文 张如伟 杨振 陈玺 吕文超 张旭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4-897,共14页
南海东部次海盆经历了完整的海底扩张过程,对其进行从北至南、从东到西系统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南海的演化过程。通过南海东部次海盆3条多道地震剖面的解析,对其基底形态、沉积充填和岩浆活动特征进行研究,首次揭露了南海东部次海盆... 南海东部次海盆经历了完整的海底扩张过程,对其进行从北至南、从东到西系统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南海的演化过程。通过南海东部次海盆3条多道地震剖面的解析,对其基底形态、沉积充填和岩浆活动特征进行研究,首次揭露了南海东部次海盆南侧东西向的沉积-构造特征。结果表明,南海东部次海盆南侧基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崎岖不平、深海丘陵和海山发育,且基底隆起表现为“东高西低”;另一种基底相对平坦,局部有岩浆侵入。两种基底形态受海底扩张速率、板片俯冲挠曲和扩张后岩浆活动等因素综合控制。东部次海盆南部的沉积充填类型主要有3种,受构造、沉积作用和物源供给共同控制,总体上呈现出邻近扩张脊一侧沉积薄、靠南部陆缘一侧沉积厚;东部边缘因构造挠曲等因素,基底构造隆起更强,形成较薄沉积,厚度最小处约160 m。基于沉积-构造-岩浆特征,构建东部次海盆南部海底扩张末期以来(16 Ma至今)的沉积-构造演化模型,对南海形成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形态 海盆沉积 岩浆供应 沉积-构造演化 南海 东部次海盆
下载PDF
高邮凹陷底辟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
8
作者 郑元财 李东亮 +1 位作者 李储华 杜二鹏 《复杂油气藏》 2021年第3期8-13,共6页
底辟构造是岩浆岩重要的成圈类型,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高邮凹陷的底辟构造主要发育盖层断层型底辟构造和基底型底辟构造两种类型,其分布分别受盖层断层发育位置及基底形态所控制,底辟构造的形成与基底长轴方向、盖层断层走向具有空... 底辟构造是岩浆岩重要的成圈类型,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高邮凹陷的底辟构造主要发育盖层断层型底辟构造和基底型底辟构造两种类型,其分布分别受盖层断层发育位置及基底形态所控制,底辟构造的形成与基底长轴方向、盖层断层走向具有空间上的“位态”耦合关系。利用地球物理反射特征、核上层伴生断裂、底辟核的厚度与顶面关系等组合特征,开展高邮凹陷底辟构造的识别,并进行油气成藏配套关系分析,认为岩浆侵入形成底辟构造过程对油气成藏具有建设和破坏两种作用,其中早于或同步于三垛期形成的底辟构造是油气良好的汇聚场所,是勘探有利地区,而晚于三垛期形成的底辟构造对油气成藏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构造 侵入岩 成因机制 盖层断层 基底形态 高邮凹陷
下载PDF
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的概念、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春华 叶春 +2 位作者 刘福兴 魏伟伟 郑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402,共9页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知的提高,我国对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其中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备受关注。描述了近自然概念的由来,提出了近自然湿地的定义并辨析了其与人工湿地的主要区别。以太湖竺山湖湿地生态修复为例,介绍了近自然...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知的提高,我国对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其中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备受关注。描述了近自然概念的由来,提出了近自然湿地的定义并辨析了其与人工湿地的主要区别。以太湖竺山湖湿地生态修复为例,介绍了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的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措施和修复效果。在竺山湖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中,依次实施了水文水动力改善、基底形态营造、植物恢复、水生动物恢复、生物量管理等措施,具体包括:改善水体连通性和流动性,提高生境多样性和适宜性;基于5种基底形态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分析,构建了多起伏型基底形态;根据土著适生、净化水质、兼顾景观等原则,筛选出21属35种土著湿地植物,设计并应用了2种植物配置模式;根据生态系统调控(EwE)模型对湿地食物网结构的分析结果,对水生植物收割量、鱼类及虾蟹类的种群数量提出了调控建议。生态修复后竺山湖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Ⅱ类(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大型水生植物多样性显著提高。竺山湖湿地生态修复效果验证了近自然生态修复方法的有效性,今后还需不断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丰富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的理论及技术,并开展大规模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湿地法 生态修复 基底形态 竺山湖湿地 太湖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对基底动脉形态及血管性眩晕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卢万俊 仇圣刚 彭剑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对基底动脉形态及血管性眩晕的影响,了解椎动脉优势导致眩晕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扬州市都江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7例后循环血管性眩晕患者,根据头部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分为椎动脉优势组...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对基底动脉形态及血管性眩晕的影响,了解椎动脉优势导致眩晕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扬州市都江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7例后循环血管性眩晕患者,根据头部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分为椎动脉优势组(28例)和非椎动脉优势组(29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眩晕程度进行分级,分析2组患者椎一基底动脉情况及与血管性眩晕的关系。结果在28例椎动脉优势中,左侧优势21例(75%),右侧优势7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61,P=0.001);2侧基底动脉形状总体弯曲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29,P=0.006);椎动脉优势者大多为C型弯曲,少数为S型和反C型弯曲。椎动脉优势组和非优势组比较,优势组基底动脉弯曲比例(85.71%)高于非优势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96,P=0.000);基底动脉直径(4.68±0.57)mm、基底动脉弯曲度(3.50±0.93)mm大于非优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9,P=O.015;t=4.621,P=0.036)。椎动脉优势组眩晕严重等级高于非优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6,P=0.041)。眩晕严重等级与基底动脉弯曲程度和椎动脉直径差异程度呈正相关(r=0.328,P=0.013;r=0.458,P=0.002)。结论椎动脉优势患者基底动脉弯曲比例高、眩晕程度级别高:椎动脉优势与后循环血管性眩晕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眩晕 椎动脉优势 动脉形态
原文传递
区域重力在兰州断陷盆地地热勘查中的应用与热储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百祥 滕汉仁 郝林凤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3-89,共7页
通过区域重力调查,揭示了兰州第三系断陷盆地兰州坳陷的基底构造形态和断裂分布;利用二氧化硅水文地球化学地热温标和井中测温预测地热异常分布范围;进一步分析兰石厂深孔测井资料,提出热储部位;指出兰州坳陷地热资源的前景和勘查有利... 通过区域重力调查,揭示了兰州第三系断陷盆地兰州坳陷的基底构造形态和断裂分布;利用二氧化硅水文地球化学地热温标和井中测温预测地热异常分布范围;进一步分析兰石厂深孔测井资料,提出热储部位;指出兰州坳陷地热资源的前景和勘查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力 地热勘查 基底形态 断裂构造 热储分析
下载PDF
那陵郭勒河流域洪积扇中部含水层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磊 田成成 +1 位作者 张盛生 权国苍 《青海科技》 2011年第6期42-44,共3页
本文利用水文地质钻探方法及EH-4电磁测深法对那陵郭勒河流域洪积扇中部含水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查明含水层结构及水文地质特征,为当地地下水开发利用奠定了水文地质基础。
关键词 那陵郭勒河流域 含水层结构 基底形态 地下水开发利用
下载PDF
特约主编致读者
13
作者 刘俊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共1页
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陆,是理解地质历史时期洋陆格局、相互作用及演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固体矿产资源与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人类生存环境改善所必要的基础和保障。尤其21世纪以来,地质学家们已经意识到,在地球的动力学环境中大陆岩石圈各... 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陆,是理解地质历史时期洋陆格局、相互作用及演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固体矿产资源与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人类生存环境改善所必要的基础和保障。尤其21世纪以来,地质学家们已经意识到,在地球的动力学环境中大陆岩石圈各圈层的表现、构造活动性及演化与组成和结构相对简单的大洋岩石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形态 克拉通 构造活动性 构造解析 新特提斯洋 构造变形 成因关系
下载PDF
对欧拉反褶积法计算复杂构造区域性深度的分析
14
作者 Harris,E 刘心铸 《物探化探译丛》 1997年第A02期74-78,共5页
关键词 欧拉反褶积法 复杂构造区域 深度 基底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