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
1
作者 朱深海 何少武 +1 位作者 李霞 吴钟其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分析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7,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和对照组(n=49,常规经脑回皮质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脑... 目的分析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7,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和对照组(n=49,常规经脑回皮质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外周阻力(Rv)、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血清神经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NPY)]、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意识恢复时长、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Rv均降低,Qm、Vm均升高,血清NSE、NGF、NPY、MMP-9、hs-CRP、TNF-α水平及NHI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脑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脑沟裂间隙入路手术能有效改善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脑血流,减轻微炎症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脑沟裂间隙入路 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微炎症
下载PDF
后组脑神经间隙入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合并面肌痉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江力 俞文华 +6 位作者 杜权 董晓巧 王昊 车志豪 沈永锋 杜垣锋 陈景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后组神经间隙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相关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南京医... 目的:探讨通过后组神经间隙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相关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治疗的166例面肌痉挛患者,按照Ubogu和Zaidat的标准,42例患者符合VBD诊断标准,为VBD组,其余124例患者为常规组,手术方法及术者无差异。结果:VBD组与常规组在年龄及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VBD组整体治愈率90.5%,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同侧迟发面瘫1例,听力下降1例,术后延迟缓解率11.9%。常规组整体治愈率92.7%,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同侧面瘫2例,听力下降3例,耳鸣2例,饮水呛咳1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术后延迟缓解率1.61%。两组在治愈率方面疗效相似(P=0.638);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但VBD组延迟缓解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VBD导致桥小脑角空间狭小,使得手术难度显著增加。MVD从后组颅神经间隙进入进行架桥式操作,可以降低椎动脉对面神经的张力,进而抬起椎动脉,寻找真正责任血管,有效避免小血管的遗漏和分支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与常规组相仿。VBD合并面肌痉挛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延迟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血管减压术 后组颅神经间隙 椎-动脉扩张延长症
下载PDF
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肖鹏 朱保成 +1 位作者 万鹏 明洪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2期2009-2010,共2页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20%。出血量的大小和部位常是决定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关键词 脑出血患者 强化降压治疗 血肿扩大 核区 预后 高血压 早期 急性脑血管
下载PDF
高血压性双侧基底核区脑出血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尹睿 苏忠周 +3 位作者 颜艾 马旭东 邱晟 阎仁福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1期1756-1758,共3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在高血压作用下,由脑血管的解剖特点、血管壁的病理变化以及血压骤升等诸多因素综合所致的脑部出血,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是神经科的临床重点疾病。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组成部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在高血压作用下,由脑血管的解剖特点、血管壁的病理变化以及血压骤升等诸多因素综合所致的脑部出血,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是神经科的临床重点疾病。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脑出血的44%,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急症疾病之一,常为单侧,双侧脑出血罕见,对其疾病特征及发展预后尚缺乏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区 高血压性 血压监测 血管疾病 疾病特征 血肿量 降血压治疗 降压药物 再出血 瞳孔等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向本友 杨期明 +1 位作者 郑海军 苏化庆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椎-动脉供血不足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椎-动脉系统 MSCTA 机能障碍 发病因素 诊断手段 周围结构 VBI
下载PDF
锁孔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附26例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郑金荣 高雄伟 +3 位作者 吴欢 胡华 吴群 张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322-324,共3页
关键词 核区脑出血 微创技术治疗 锁孔开颅 高血压性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急性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脑出血 穿刺血肿引流术
下载PDF
基底核区动脉解剖与临床
7
作者 谢勇江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血管 核区动脉 解剖
下载PDF
双侧基底核区丘脑及脑桥多发外伤性脑梗死1例
8
作者 董永逵 张亮 《中国乡村医药》 2006年第1期40-40,共1页
脑梗死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缺血性改变,属常见病。近年来发现,一些脑梗死患者与颅脑外伤有明显关系,被称为外伤性脑梗死。据资料报道,成人外伤性脑梗死极少发生在基底核一内囊区,笔者收治1例病人,经MRI确诊为双侧基底核区丘脑及... 脑梗死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缺血性改变,属常见病。近年来发现,一些脑梗死患者与颅脑外伤有明显关系,被称为外伤性脑梗死。据资料报道,成人外伤性脑梗死极少发生在基底核一内囊区,笔者收治1例病人,经MRI确诊为双侧基底核区丘脑及脑桥多发外伤性脑梗死,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死 核区 多发 脑桥 丘脑 双侧 缺血性改变 血管病变 脑梗死患者 颅脑外伤
下载PDF
豆纹动脉区新发皮质下小梗死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脑静脉反流相关
9
作者 吴峥嵘 张珂 +5 位作者 宗策 刘红兵 刘凯 王艳红 许予明 高远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目的总结脑静脉反流(CVR)在新发皮质下小梗死(RSSI)人群中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与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且诊断为豆纹动脉区RSSI的住院患者。总结入组患者的... 目的总结脑静脉反流(CVR)在新发皮质下小梗死(RSSI)人群中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与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且诊断为豆纹动脉区RSSI的住院患者。总结入组患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上评估CVR,根据有无CVR将患者分为CVR组和无CVR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视觉评分量表对EPVS的部位和数量进行评估,将评分较高的EPVS定义为高级别EPVS(HEPVS);同时对脑白质高信号和腔隙性梗死进行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EPVS与CVR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豆纹动脉区RSSI患者571例,其中女性180例(31.5%);年龄(59.37±12.87)岁;共有73例(12.8%)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存在CVR,即发生率为12.8%。CVR组(n=73)与无CVR组(n=498)相比,女性比例更低[21.9%(16/73)比32.9%(164/498),χ2=3.578,P=0.059],既往有吸烟史比例更高[38.4%(28/73)比27.7%(138/498),χ2=3.499,P=0.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R组既往有饮酒史[34.2%(25/73)比21.7%(108/498),χ2=5.621,P=0.018]及合并基底节区HEPVS[41.1%(30/73)比25.3%(126/498),χ2=7.999,P=0.005]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底节区HEPVS与CVR相关(OR=1.988,95%CI 1.190~3.320,P=0.009)。结论在RSSI人群中,基底节区EPVS与CVR显著相关,提示静脉功能障碍可能与EPVS的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梗死 神经节 脑静脉反流 血管周围间隙
原文传递
微创治疗对基底核区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及皮质脊髓束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邱晟 陈淑文 +4 位作者 阎仁福 沈小勇 潘旭炎 苏忠周 颜艾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颅内基底核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好发部位。出血后患者内囊后肢的皮质脊髓束(cortical spinal tract,CST)受压、移位及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血肿的存在,可通过物理及化学途径导致血肿周围水肿(perihematomal edema,PH... 颅内基底核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好发部位。出血后患者内囊后肢的皮质脊髓束(cortical spinal tract,CST)受压、移位及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血肿的存在,可通过物理及化学途径导致血肿周围水肿(perihematomal edema,PHE)。已有文献报道,PHE发生的程度与血肿量及时间密切相关,PHE的发生、发展可导致病情恶化及运动纤维进一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周围水肿 皮质脊髓束 出血患者 核区 微创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好发部位 内囊后肢
原文传递
脑白质高信号分级与血管周围间隙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丹 钟镝 李国忠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03-50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位置不同程度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PVS)对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存在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头颅磁共振符合1个或1个以上脑小血... 目的分析不同位置不同程度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PVS)对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存在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头颅磁共振符合1个或1个以上脑小血管病影像特征的住院患者369例,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MRI图像及相关评分标准评估基底核区PVS(BG-PVS)、半卵圆中心PVS(CSO-PVS)、深部WMH(DWMH)、脑室旁WMH(PWMH)的严重程度,分析不同严重程度WMH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不同位置不同程度的PVS对WMH的存在及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高血压、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与WMH的等级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MH及PWMH的存在与BG-PVS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5);DWMH及PWMH严重程度与BG-PVS严重程度正相关(P<0.05);相比BG-PVS,CSO-PVS与WMH的存在及严重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WMH的存在及严重程度与BG-PVS的严重程度相关,BG-PVS越严重,WMH存在性及严重程度越高;WMH的存在及严重程度与CSO-PVS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 基底核区血管周围间隙 半卵圆中心血管周围间隙 深部脑白质高信号 脑室旁白质高信号
原文传递
基底核区高血压出血经侧裂入路术后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珏基 袁坚列 +1 位作者 周格知 陈俊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4-835,共2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占脑血管疾病的10%~ 15%,因其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被认为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卒中类型[1].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 高血压性脑出血占脑血管疾病的10%~ 15%,因其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被认为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卒中类型[1].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侧裂入路 高血压出血 脑出血术后 核区 脑梗死 临床分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皮质下失语症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美霞 李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30,共2页
关键词 皮质下失语症 核区 认知功能障碍 病变部位 神经心理学 脑室周围 诊断技术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瑞友 高媛媛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33-35,共3页
Dolichoectasia来源于希腊语dolichos(延长)和ectasis (扩张),分别代表非正常的long(长)和dilate(膨胀),用于对血管的描述则意味着延长、扭曲,有时是动脉瘤性的血管.意大利解剖学家Giovanni Morgagni等于1761年首次描述动脉延长扩张,尸... Dolichoectasia来源于希腊语dolichos(延长)和ectasis (扩张),分别代表非正常的long(长)和dilate(膨胀),用于对血管的描述则意味着延长、扭曲,有时是动脉瘤性的血管.意大利解剖学家Giovanni Morgagni等于1761年首次描述动脉延长扩张,尸体解剖发现是主要的资料来源[1].随着影像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血管造影以及CT、MRI的应用,使得在活体上发现迂曲动脉成为可能,与正常动脉相比延长扩张动脉的主要特征是动脉的扩张和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延长扩张症 VBD 缺血性卒中 动脉 前循环 脑小血管疾病 腔隙性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 穿支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出血 脑干受压
原文传递
脉络裂颞部在选择性海马杏仁切除中的解剖学意义
15
作者 陶存山 楼美清 +5 位作者 卢亦成 王冰心 汪亮 李文 张康 蒋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83-1284,共2页
目的:探讨脉络裂颞部在选择性海马杏仁切除中的解剖学意义。方法:15例(30侧)成人尸体头颅进行巨微解剖。结果:颞角脉络膜裂是重要解剖间隙,其内有海马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走行,海马动脉是海马结构的主要供血动脉,静脉回流入基底静脉。结... 目的:探讨脉络裂颞部在选择性海马杏仁切除中的解剖学意义。方法:15例(30侧)成人尸体头颅进行巨微解剖。结果:颞角脉络膜裂是重要解剖间隙,其内有海马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走行,海马动脉是海马结构的主要供血动脉,静脉回流入基底静脉。结论:充分利用脉络裂颞部标志可以保证明确的解剖定位,根据脉络裂定位海马周围结构,决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可以提高经皮层选择性海马杏仁切除术的手术精度,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意义 脉络裂 杏仁 颞部 脉络膜前动脉 巨微解剖 成人尸体 解剖间隙 供血动脉 海马结构 静脉 解剖定位 周围结构 手术切除 手术精度 切除术 安全性
下载PDF
上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玉海 王春莉 卢亦成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6-498,F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岩斜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 目的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岩斜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显微解剖关系。结果滑车神经穿入小脑幕游离缘处距动眼神经约5.38(4.16~6.86)mm。大脑后动脉的走行可分成三段,中脑前段、中脑外侧段和中脑后段,在前两段常有穿支发出,供应中脑的腹外侧,而中脑后段无穿支发出。小脑上动脉的走行可以分成四段,中脑桥脑前段、中脑桥脑外侧段、中脑小脑段和皮质段。在第一段小脑上动脉的起源变异较大,在这四段中小脑上动脉均发出穿支供应中脑或桥脑,以外侧段最多。结论(1)上岩斜区神经血管结构众多而复杂,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上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是策划上岩斜区手术入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2)由于高位基底动脉头端的存在,在从事上岩斜区手术前,一定要明确基底动脉头端与鞍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岩斜区 应用解剖 小脑上动脉 神经血管结构 动脉 解剖学 大脑后动脉 术中并发症 走行特点 成人尸体 乳胶灌注 解剖关系 周围结构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手术入路 显微解剖 中脑 穿支 分布 小脑幕 腹外侧 桥脑 手术前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68例临床治疗分析
17
作者 李卫红 白涛峰 刘永生 《河南中医》 2013年第B10期169-169,共1页
脑分水岭梗死(CWI)又称交界区梗死,是指发生在脑内相邻的两条血管供血区的组织缺血及坏死,其多发生于脑内较大的动脉供血交界区。主要位于大的皮质动脉供血区之间、基底核区小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故而也称之为边缘带脑... 脑分水岭梗死(CWI)又称交界区梗死,是指发生在脑内相邻的两条血管供血区的组织缺血及坏死,其多发生于脑内较大的动脉供血交界区。主要位于大的皮质动脉供血区之间、基底核区小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故而也称之为边缘带脑梗死。可发生于大脑的单侧或双侧,但临床上以单侧较多见,其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临床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动脉供血区 组织缺血 核区 交界区 边缘带
下载PDF
日常诊疗中多见的神经症状
18
作者 荒木淑郎 张林祥 《临床荟萃》 CAS 1987年第10期451-453,共3页
一、头痛头痛为内科门诊及神经内科接诊患者中最多的一种症状,多数情况下根据病历和神经学诊查以及特殊检查(头部CT、腰穿、脑血管造影)可作出鉴别诊断。在头痛诊断上,可参考以下几点。1.头痛典型,而全身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时,应... 一、头痛头痛为内科门诊及神经内科接诊患者中最多的一种症状,多数情况下根据病历和神经学诊查以及特殊检查(头部CT、腰穿、脑血管造影)可作出鉴别诊断。在头痛诊断上,可参考以下几点。1.头痛典型,而全身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时,应考虑为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混合性头痛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2.神经学检查近于正常而病历及查体能见到特征性改变时,应考虑偏头痛以外的血管性头痛,腰穿后牵引性头痛,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眼、耳、鼻、齿、口腔、头部疾病引起的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 脑炎后遗症 脑肿瘤 血管造影 皮质性癫痫 血管障碍 大脑半球 神经肌肉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舞蹈病 手足搐搦症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多发性硬化症 头部外伤
下载PDF
膀胱原发性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任冉 梁立华 +2 位作者 赵均雄 冯晓荣 吴菊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2-993,共2页
患者男,63岁,1年前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复查B超,发现膀胱前上壁占位(具体不详),无自觉症状,近来稍感尿频。实验室检查:尿潜血阴性,LYM%12.2%(20%~50%)。影像学检查:CT平扫示膀胱前上壁等密度肿块,以宽基底与膀胱壁相接,内密度... 患者男,63岁,1年前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复查B超,发现膀胱前上壁占位(具体不详),无自觉症状,近来稍感尿频。实验室检查:尿潜血阴性,LYM%12.2%(20%~50%)。影像学检查:CT平扫示膀胱前上壁等密度肿块,以宽基底与膀胱壁相接,内密度均匀,CT值约49 HU(图1A),增强扫描中度均匀强化,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分别约68、86 HU(图1B、C),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可见左侧髂内动脉分支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原发性淋巴瘤 静脉期 腹股沟斜疝修补 髂内动脉 均匀强化 增强扫描 周围脂肪间隙 术后复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