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或异常信号的发病机理及CT-MRI诊断 被引量:3
1
作者 庞涛 张敏 +1 位作者 张秀清 朱梅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或异常信号的发病机理,加深对其CT-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30例,其中一氧化碳中毒12例,霉变甘蔗中毒2例,EB病毒性脑炎4例,维生素B_1缺乏2例,肝豆状核变性8例,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2例,均行CT及MRI扫描...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或异常信号的发病机理,加深对其CT-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30例,其中一氧化碳中毒12例,霉变甘蔗中毒2例,EB病毒性脑炎4例,维生素B_1缺乏2例,肝豆状核变性8例,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2例,均行CT及MRI扫描。结果:CT平扫均表现为两侧基底节区的对称性低密度,MRI T1像上呈对称性低信号,T2像上呈高信号。结论:MRI能更多地显示受累的部位,同时了解具有以上CT-MRI表现的疾病范畴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 异常信号 发病机理 CT—MRI 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
下载PDF
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临床与CT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吉六舟 李洪涛 +2 位作者 孙国运 刘志刚 刘义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5例、中毒性病变7例、Wernicke脑病2例、Huntingtion氏大舞蹈病1例、Leigh病1例和Hauervorclen-spatz氏病1例的CT平扫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17例中,C...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5例、中毒性病变7例、Wernicke脑病2例、Huntingtion氏大舞蹈病1例、Leigh病1例和Hauervorclen-spatz氏病1例的CT平扫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17例中,CT显示双侧豆状核低密度7例、苍白球6例、双侧豆状核伴胼胝体1例、壳核伴外囊2例、壳核伴尾状核1例;双额顶叶低密度5例、单侧壳核出血1例、大脑萎缩4例和小脑萎缩1例。结论:CT平扫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可见于多种疾病,必须密切结合其他征象和临床,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对称性低密度 CT
下载PDF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发病机制与CT诊断
3
作者 刘静才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31-432,共2页
关键词 脑部疾病 影像学 发病机制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 CT
下载PDF
低血钾 钠 氯致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改变一例
4
作者 农杭霖 苏达京 《右江医学》 2006年第6期697-698,共2页
关键词 低血钾 基底节区 对称性低密度改变
下载PDF
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诊断
5
作者 彭牡姣 辜虎臣 杨宏伟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9期1126-,共1页
关键词 双侧基底节区 低密度病变 CT诊断
下载PDF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发病机理与CT诊断
6
作者 刘静才 李欣 《中华综合医学》 2001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基底节区 对称性低密度病变 发病机理 CT诊断
下载PDF
CT-MRI诊断在脑内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周丹丹 李华侨 任诗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2期9-10,共2页
目的:分析CT-MRI诊断在脑内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40例患者,其中16例CO中毒、3例霉变甘蔗中毒、6例EB病毒性脑炎、3例维生素B1缺乏、10例肝豆状核变性、2例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均对... 目的:分析CT-MRI诊断在脑内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40例患者,其中16例CO中毒、3例霉变甘蔗中毒、6例EB病毒性脑炎、3例维生素B1缺乏、10例肝豆状核变性、2例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均对其进行CT-MRI诊断,观察诊断结果。结果:40例患者经CT平扫均检查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MRI检查结果显示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结论:较之CT检查而言,MRI能更为清楚的显示出患者损伤部位,并能掌握上述CT-MRI呈现的疾病范畴,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基底节区 对称性低密度 CT-MRI诊断
下载PDF
婴儿脚气病致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表现(附25例分析)
8
作者 李军 赵家年 +1 位作者 蒋会东 韦树华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3年第12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婴儿脚气病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 CT扫描 临床资料 治疗
原文传递
脑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的发病机理及CT诊断
9
作者 肖久鑫 王彦超 邰立军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10期F0004-F0004,共1页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是一组以基底节区对称性损害为主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10年来我们搜集到20例不同病因的病例,对其发病机理及CT表现进行探讨。
关键词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 发病机理 CT诊断 中毒性疾病 事物中毒
原文传递
脑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诊断
10
作者 王保宏 万建国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4年第3期83-84,共2页
目的:为提高CT对双侧脑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我们对14例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3例,脑炎、脑外伤、脑梗塞与维生素B1缺乏症各2例,霉变甘蔗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与甲醇中毒各二例。结果:CT... 目的:为提高CT对双侧脑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我们对14例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3例,脑炎、脑外伤、脑梗塞与维生素B1缺乏症各2例,霉变甘蔗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与甲醇中毒各二例。结果:CT表现为双侧脑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呈片状、椭圆形或扇形,可伴有其他部位的低密度区、脑萎缩、脑软化灶、儿童脑发育不全、脑梗塞。结论:强调诊断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的重要性。肝豆状核变性有肝肾的损害,维生素B1缺乏症用VitB1诊断性治疗有效,脑外伤、一氧化碳及霉变甘蔗中毒等均有明确的病史。一氧化碳中毒常伴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MR检查有特征性,呈短T2低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 CT检查 影像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 病毒性脑炎 脑外伤 脑梗塞
原文传递
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诊断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东劲 严建春 张卫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9-421,共3页
目的 分析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各种疾病 ,以加深对该CT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 1 6例 ,其中肝豆状核变性 5例 ,EB病毒性脑炎 3例 ,一氧化碳中毒 8例。均行CT平扫。结果  1 6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核 (壳核、苍白球... 目的 分析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各种疾病 ,以加深对该CT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 1 6例 ,其中肝豆状核变性 5例 ,EB病毒性脑炎 3例 ,一氧化碳中毒 8例。均行CT平扫。结果  1 6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核 (壳核、苍白球和尾状核 )对称性低密度 ,其中 1对、2对或 3对核团同时受累。结论 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疾病很多 ,其中肝豆状核变性、EB病毒性脑炎和一氧化碳中毒具有一定CT特征。了解具有以上CT表现的疾病范畴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查 ,豆状核低密度影消失 (图 3、4 ) ;累及双侧豆状核和尾状核者 1例 ,经治疗 1个月后复查 ,仅尾状核低密度影消失而豆状核低密度影仍存在 (图 5、6)。一氧化碳中毒 8例均为非急性期 ,均表现为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 ,且境界清楚 (图 7)。3 讨论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疾病较多 ,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3.1 代谢性疾病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代谢性疾病中 ,以肝豆状核变性最常见。本病又称Wilson病 ,是一种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于肝脏不能将铜分泌入胆道 ,致使铜沉积在器官和组织中而造成损害[1 ] 。临床上按病变发展过程分为症状前期、肝期和脑期 ,各期脑CT均可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基底核 对称性低密度病变 CT 诊断
下载PDF
几种脑内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敏 齐波 +2 位作者 徐军 王晓红 孙世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脑内 CT 鉴别诊断 病变 低密度 定性诊断 回顾性分析 对称性 收集
下载PDF
核因子-κB介导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上调大鼠主动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
13
作者 徐雪晶 贺莉 +2 位作者 杜广胜 洪李锋 马业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91-1594,1599,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上调大鼠主动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表达是否是由NF-κB调控。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n=10):标准饲料喂养。②H组(n=12):高脂饲料喂养。③A+H组(n=14):高脂饲料喂...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上调大鼠主动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表达是否是由NF-κB调控。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n=10):标准饲料喂养。②H组(n=12):高脂饲料喂养。③A+H组(n=14):高脂饲料喂养,ADMA[0.2mg/(kg.d)]灌胃,每日1次。④P+A+H组(n=14):高脂饲料喂养,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40 mg/(kg.d)]腹腔注射、ADMA[0.2mg/(kg.d)]灌胃,均为每日1次。18周后麻醉大鼠、取主动脉。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LOX-1 mRNA和蛋白表达,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和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检测NF-κB活性。结果①A+H组LOX-1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和H组升高(P<0.05),P+A+H组较A+H组LOX-1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②A+H组NF-κB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和H组均显著升高(P<0.05),P+A+H组NF-κB活性较A+H组明显降低(P<0.05)。③相关分析:NF-κB活性与LOX-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0.81;P<0.05)。结论 ADMA可能通过NF-κB途径上调LOX-1表达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脑部基底节区对称性出血一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喜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0-460,489,490,共3页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 脑部基底节区对称性出血 CT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不对称二甲精氨酸的影响及卡托普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菊香 汪进益 +3 位作者 苏海 饶芳 程晓曙 吴清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 o X-LDL)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s)上清液中不对称二甲精氨酸 ( ADMA)浓度的影响及卡托普利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 Jaffe法培养原代 HUVECs,取生长良好的 3~6代 HUVECs用于实验 ,分为 ...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 o X-LDL)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s)上清液中不对称二甲精氨酸 ( ADMA)浓度的影响及卡托普利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 Jaffe法培养原代 HUVECs,取生长良好的 3~6代 HUVECs用于实验 ,分为 1空白对照组 :加 DMEM培养液 ;2 ox-L DL组 :分别加入 ox-LDL ( 10 0 mg/L,15 0 mg/L) ;3 o X-LDL+卡托普利组 :同时加入 15 0 mg/L o X-LDL 及卡托普利 ( 5 0 mg/L、10 0 mg/L)共孵 2 4h后 ,分别测定上清液中 ADMA、左旋精氨酸 ( L-arg)、一氧化氮 ( NO)和内皮素 ( ET)的浓度 ,并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的活性。结果  ox-L DL组 ADMA、ET的量及 ACE活性增加 ,而 NO的量减少 ,且呈浓度依赖性。卡托普利干预后 ,上清液中 ADMA、ET的浓度减少 ,ACE活性降低 ,NO的量增加 ,而 L -arg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ox-L DL通过增加 ADMA导致内皮功能紊乱。卡托普利则能通过减少 ADMA减轻 ox-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型 内皮细胞 对称性二甲精氨酸 卡托普利
下载PDF
国外LLDPE价格对我国LLDPE价格的非对称传导分析
16
作者 王兴芬 刘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10,共7页
选取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国、中东、东南亚及美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现货价格,采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NARDL)探讨国外地区市场价格对我国LLDPE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美国和东南亚,我国LLDPE对中东L... 选取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国、中东、东南亚及美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现货价格,采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NARDL)探讨国外地区市场价格对我国LLDPE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美国和东南亚,我国LLDPE对中东LLDPE市场的依存程度比较高;同时,东南亚、中东地区及美国对我国LLDPE价格传导存在非对称性,且在价格非对称传导程度和速度上呈现异质特点,其中,美国LLDPE价格下跌的传导程度与速度均大于价格上涨的传导程度与速度,东南亚地区在价格传导程度上也体现出负向非对称性,但传导速度的非对称性不显著,而中东地区LLDPE价格上涨的传导程度大于价格下跌的传导程度,在传导速度上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对称性 价格传导 NARDL模型 能源化工产品
下载PDF
高血压性双侧基底节对称性脑出血1例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德云 李胜胜 梁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05-306,共2页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cute multifocal cerebral hemorrhage,AMC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内同时或几乎同时(48h)发生两处及以上部位的出血[1],发生于双侧基底节区者,是AMCH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中也包括脑出血同时发生在脑的其它对称部位,...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cute multifocal cerebral hemorrhage,AMC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内同时或几乎同时(48h)发生两处及以上部位的出血[1],发生于双侧基底节区者,是AMCH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中也包括脑出血同时发生在脑的其它对称部位,也叫急性对称性脑出血.高血压是颅内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导致单独的基底节区血肿多见.多个自发同时发生的并不常见,在对称基底神经节中发生的双侧出血是非常罕见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血肿 高血压性 对称性 双侧 HEMORRHAGE CEREBRAL 同时发生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伟军 陈美芳 +4 位作者 江俊麟 邓晟 黄煌 谭斌 李元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主要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组、低密度脂蛋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0 mg/kg)组、低密... 目的探讨茶多酚主要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组、低密度脂蛋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0 mg/kg)组、低密度脂蛋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50 mg/kg)组和低密度脂蛋白+维生素E(50 mg/kg)组。舌下静脉注射低密度脂蛋白诱发血管内皮功能不全,检测血浆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一氧化氮、丙二醛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并观察离体胸主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果单次静脉注射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降低大鼠胸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效应,升高血浆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丙二醛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减少一氧化氮的生成(P<0.0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0 mg/kg和50 mg/kg)可显著改善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降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肿瘤坏死因子和丙二醛水平,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结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能显著改善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抑制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内源性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血管内皮的保护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低密度脂蛋白 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双侧丘脑对称性梗死的脑CT表现(附6例报告)
19
作者 刘奉立 苏续清 孔繁农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 :通过对 6例双侧丘脑急性梗死的回顾性分析 ,强调进一步认识此病的重要性。方法 :分析双侧丘脑急性梗死的临床及脑CT表现 ,归纳此病的共同特征 ,并结合文献复习 ,探讨此病的病理机制及鉴别诊断。结果 :双侧丘脑急性梗死在临床上以... 目的 :通过对 6例双侧丘脑急性梗死的回顾性分析 ,强调进一步认识此病的重要性。方法 :分析双侧丘脑急性梗死的临床及脑CT表现 ,归纳此病的共同特征 ,并结合文献复习 ,探讨此病的病理机制及鉴别诊断。结果 :双侧丘脑急性梗死在临床上以突发意识不清为特征 ,可伴有言语不清、肢体活动不灵等。在脑CT表现上主要为双侧丘脑对称性低密度灶 ,短期内复查可能发现病变范围的扩大。结论 :双侧丘脑急性梗死的脑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但须与中毒性脑病、病毒性脑炎等鉴别。密切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丘脑对称性梗死 脑CT表现 CT检查 对称性低密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小儿外伤后基底节区梗死21例
20
作者 郁树亮 李新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1999年第6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基底节区梗死 小儿外伤 脑梗死 颅脑外伤 低密度病灶 发病机制 神经外科 头颅CT检查 外伤性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