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北部浅部基底推覆伸展作用的地震学证据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单玄龙 秦树洪 +2 位作者 张艳 杨宝俊 汪名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44-2049,共6页
已经利用近垂直反射地震叠偏剖面得到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远程应力场形成上部地壳滑脱断裂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油气地震叠偏剖面发现中远程的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远程的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带在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浅部基底共同作用形成... 已经利用近垂直反射地震叠偏剖面得到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远程应力场形成上部地壳滑脱断裂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油气地震叠偏剖面发现中远程的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远程的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带在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浅部基底共同作用形成的逆冲推覆断裂系统.该断裂系统基本呈双向形式,纵向与横向上表现出不均匀的强度,向西逆冲推覆的断裂系统厚度范围可达到约3~4 km,向东的断裂系统厚度范围可达到约1~2 km,断裂系统组构比较复杂.经过对控盆断裂孙吴双辽断裂两侧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松辽盆地浅部基底的逆冲推覆断裂系统是叠加在孙吴—双辽断裂之上的新的断裂系统.考虑到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在远离1000多公里之外所产生的内蒙古阴山—燕山大型逆冲推覆断裂带以及松辽盆地的区域构造位置,认为在松辽盆地南部和滨北地区孙吴双辽断裂构造线之外也应该存在浅部基底内的逆冲推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 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 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带 浅部基底逆冲推覆断裂系统 油气地震叠偏剖面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缘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领域探讨
2
作者 冯许魁 陈友智 +6 位作者 臧殿光 李明杰 巫芙蓉 梁虹 杨晓 郭海洋 赵振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070,共10页
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四川盆地东缘齐岳山附近寒武系高台组膏盐岩层下深部存在逆冲构造,其形成过程以及油气地质意义未见深入研究。笔者等综合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线束三维和建南地区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成果... 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四川盆地东缘齐岳山附近寒武系高台组膏盐岩层下深部存在逆冲构造,其形成过程以及油气地质意义未见深入研究。笔者等综合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线束三维和建南地区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从构造继承性的角度探讨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带类型,并分析了川东地区寒武系盐下油气圈闭特征。研究获得如下认识:①川东齐岳山北段构造变形强烈,普遍发育基底卷入构造,构造样式受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与转换带构造位置的控制。②依据构造继承关系将盆内灯影组台缘带划分为德阳—安岳地区原生型台缘带、万源—达州地区继承型台缘带以及石柱地区继承—改造型台缘带。③依据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的分布和后期构造作用影响大小,认为沿齐岳山向南至南川一带存在与石柱地区相似的灯影组继承—改造型台缘带,忠县、南川以西存在灯影组继承型台缘带。④研究区新元古界—下寒武统烃源岩、灯影组—龙王庙组滩相白云岩储层与寒武系膏盐岩层系构成完整的生储盖组合。⑤寒武系盐下基底逆冲可形成成排、成带的构造,与灯影组继承—改造型台缘带、龙王庙组滩相白云岩储层配置,形成断层相关的构造—岩性圈闭带,成为川东地区油气规模聚集有利区。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继承了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构造特征,燕山期构造反转,高台组盐下形成基底卷入逆冲构造,具备生储盖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缘 盐下构造 构造继承性 台缘带 基底逆冲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断裂格架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燮培 严俊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7-242,共6页
通过对塔北6条区域性主干断裂力学性质及发育历史的分析,论述了控制本区构造变形的基本断裂格局。认为:(1)盆地北缘南天山和西南缘昆仑山两个板块边缘活动所产生的挤压应力在塔北的联合和叠加,造成了该区现今“南北分带、东西分... 通过对塔北6条区域性主干断裂力学性质及发育历史的分析,论述了控制本区构造变形的基本断裂格局。认为:(1)盆地北缘南天山和西南缘昆仑山两个板块边缘活动所产生的挤压应力在塔北的联合和叠加,造成了该区现今“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2)挤压应力是塔北构造变形的主导应力,海西-印支期NEE和NW向两组区域断裂分别平行于两板块边缘,均属压性逆冲断裂,平移分量极小.NW向断裂主体不是扭断裂,只是喜山期叠加了盖层滑脱平移的影响。(3)基底逆冲断裂活动是塔北构造变形的原动力,盖层滑脱加剧了变形强度,两者共同控制着塔北的构造样式和油气构造圈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北部 断裂格架 基底逆冲 滑脱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地震区发震构造及其新构造背景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岳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161-3177,共17页
近10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南部的川黔滇交界地区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其发震机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基于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和区域活动断裂构造编图,发现四川盆地南部地震主要集中在4个地震亚区,分别为马边—永善、鲁甸、长宁... 近10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南部的川黔滇交界地区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其发震机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基于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和区域活动断裂构造编图,发现四川盆地南部地震主要集中在4个地震亚区,分别为马边—永善、鲁甸、长宁和自贡—荣昌等地震亚区,华蓥山断裂带西南段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地震构造边界带。通过综合分析主、余震分布特征、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解等资料,认为该地震区存在2类发震断层,其中马边—永善、鲁甸、长宁地震亚区以基底断层走滑型或走滑逆冲型地震为主,而自贡—荣昌亚区则以浅层滑脱断层逆冲型地震为主。区域挤压应力方向从WNW-ESE向至ENE-WSW向。双震型地震频发,一次走滑地震往往会触发一组共轭基底断层的同时活动。这些地震构造特征表明它们不同于盆地西缘的龙门山—岷山逆冲走滑型地震构造带,也不同于鲜水河—安宁河—小江走滑型地震构造带,属于一个新生的克拉通地震构造区,因西南扬子地块遭受青藏高原的向东推挤和压迫,构造应力通过"大凉山地块"传递并作用到四川盆地南部,导致扬子地块的断块型结构及其基底断层的逆冲走滑活动,进而主导了该地区的一系列中、强地震的破裂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地震区 地震分区特征 走滑型和走滑逆冲型地震 浅层逆冲型地震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浅谈重力式挡墙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林观茂 《四川水泥》 2022年第10期58-60,共3页
重力式挡墙依靠自身重力能使边坡保持稳定,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等优点,因此在工程上被广泛应用。挡墙的稳定性验算包括抗滑移稳定性及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是重力式挡墙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分析认为,土压力的计算、墙背... 重力式挡墙依靠自身重力能使边坡保持稳定,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等优点,因此在工程上被广泛应用。挡墙的稳定性验算包括抗滑移稳定性及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是重力式挡墙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分析认为,土压力的计算、墙背倾斜情况、墙后填土积水问题、挡墙基底逆坡、墙后填料对重力式挡墙的稳定性都有影响,其影响机理也非常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式挡墙 稳定性 土压力 墙背倾斜 填土积水
下载PDF
冀北张家口地区同构造沉积过程及其与褶皱-逆冲作用耦合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少峰 林成发 +1 位作者 刘晓波 庄其天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5-731,共27页
"燕山运动"年代和燕山构造带侏罗纪的构造性质仍存在着争论.燕山山间盆地沉积地层记录了燕山运动的活动历史及盆地构造性质,开展盆-山系统同构造沉积及其构造控制关系研究,准确确定地层年代,重新建立年代地层格架是进一步揭... "燕山运动"年代和燕山构造带侏罗纪的构造性质仍存在着争论.燕山山间盆地沉积地层记录了燕山运动的活动历史及盆地构造性质,开展盆-山系统同构造沉积及其构造控制关系研究,准确确定地层年代,重新建立年代地层格架是进一步揭示燕山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构造变形机制、变形年代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燕山西段与太行山北段交接部位的冀北张家口地区褶皱-逆冲带与山间沉积盆地的构造和沉积结合研究表明,研究区沉积盆地中发育的所谓"侏罗纪地层"可能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地层;受生长褶皱-逆冲构造控制,在褶皱-逆冲带边缘形成褶皱前渊型、逆冲前渊型、断展褶皱型、断弯褶皱型及断弯褶皱与断展褶皱复合型生长地层;重建的由褶皱-逆冲带与挠曲盆地构成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期的"源-汇"系统反映了燕山运动在研究区起始于中侏罗世;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至少发生了3次褶皱-逆冲事件,形成了基底卷入式褶皱-逆冲构造和小型山间挠曲盆地;基底卷入式褶皱-逆冲带与挠曲盆地"对"的自东向西迁移,可能受控于西太平洋"平板式"前进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太行山 褶皱-逆冲带与挠曲盆地 生长地层 “源-汇”体系 卷入式褶皱-逆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