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舞蹈中拉丁舞的基本位置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傅芳香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9期86-88,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舞蹈中拉丁舞的闭握式、分式位置、扇形位置、并退位置和分式并退位置、侧行位置和相对侧行位置、分式侧行位置和分式相对侧行位置9种基本位置作了阐述和规范化分析.
关键词 体育舞蹈 拉丁舞 基本位置
下载PDF
第16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与对手基本位置技术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韦雄师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年第2期43-45,49,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在第16届世锦赛6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各位置球员较年轻;前锋队员身高已接近世界水平,中锋队员身高具有绝对优势,后卫队员身高显示不...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在第16届世锦赛6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各位置球员较年轻;前锋队员身高已接近世界水平,中锋队员身高具有绝对优势,后卫队员身高显示不均衡;与世界强队相比中锋队员实力较强,前锋队员在2分球与3分球投篮次数及命中率、篮板球抢获次数和助攻与对手相比有较大差距,后卫线整体进攻能力依然是中国男篮的薄弱环节。针对中国男篮在快节奏、强对抗比赛中进攻侵略性不足和防守攻击性不强,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6届男篮世锦赛 基本位置 技术指标 中国队 对手
下载PDF
为什么要以长方体为载体学习基本图形位置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彭燕伟 李佳琪 秦飞 《数学教学研究》 2023年第1期6-9,共4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以长方体为载体学习基本图形位置关系.长方体结构特征的独特性、模型获取的便捷性、几何属性的整体性、学习经验的迁移性和学习方式的可行性是这一要求提出的重要原因.在基本图形位置关系的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以长方体为载体学习基本图形位置关系.长方体结构特征的独特性、模型获取的便捷性、几何属性的整体性、学习经验的迁移性和学习方式的可行性是这一要求提出的重要原因.在基本图形位置关系的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标的要求,充分发挥长方体载体价值,还要通过长方体多种形式丰富情境创设样式,利用长方体的变形体拓展长方体载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方体 基本图形位置关系 课程标准
下载PDF
基本顶断裂位置条件下沿空留巷充填体参数确定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睿 李元辉 闫斌移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6-81,93,共7页
沿空留巷基本顶断裂位置对充填体所需提供支撑力有很大影响,基于砌体梁理论,建立3种沿空留巷基本顶断裂结构力学分析模型,采用梁体挠度计算方法,得出充填体所需支撑力随开采深度、留巷巷道宽度、充填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基本顶在采空区侧... 沿空留巷基本顶断裂位置对充填体所需提供支撑力有很大影响,基于砌体梁理论,建立3种沿空留巷基本顶断裂结构力学分析模型,采用梁体挠度计算方法,得出充填体所需支撑力随开采深度、留巷巷道宽度、充填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基本顶在采空区侧断裂充填体所需提供支撑力最小,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较易控制;基本顶在巷道上方或煤壁侧断裂,所需充填体支撑力较大;在靠近岩块A和岩块B的断裂位置处进行充填,有利于降低充填体需要提供的支撑力,并将研究成果在潘村煤矿1301工作面进行现场试验,沿空留巷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基本顶断裂位置 充填体 砌体梁 挠度
下载PDF
基于基本顶断裂位置分析剩余煤柱稳定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志强 田野 +2 位作者 王树帅 牟皓奇 刘吟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1-58,共8页
为简化支承应力表达式及全面分析煤柱稳定性,基于基本顶断裂位置建立工作面剩余煤柱载荷力学模型,将指数函数型支承应力曲线简化为与其拟合的幂函数抛物线,推导出剩余煤柱载荷及极限宽度B表达式。计算得出312工作面基本顶断裂位置与非... 为简化支承应力表达式及全面分析煤柱稳定性,基于基本顶断裂位置建立工作面剩余煤柱载荷力学模型,将指数函数型支承应力曲线简化为与其拟合的幂函数抛物线,推导出剩余煤柱载荷及极限宽度B表达式。计算得出312工作面基本顶断裂位置与非开采帮塑性区边缘距离d为8.6~11.5 m,B为8.06~8.85 m。研究结果表明:随着d增加,煤柱载荷及B均逐渐增大;B随煤层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随煤层埋深、应力集中系数、侧压力系数、煤层厚度及工作面采高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全面地分析煤柱稳定性,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顶断裂位置 煤柱稳定性 煤柱极限宽度 影响因素分析 现场实测
下载PDF
基本顶断裂位置对小煤柱沿空掘巷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飞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8-40,共3页
为掌握基本顶断裂位置对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离散元法对2种断裂位置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以求获得规律性的结论。
关键词 离散元法 基本顶断裂位置 小煤柱 沿空掘巷 稳定性
下载PDF
油套管基本机紧位置对使用的影响
7
作者 吴天灵 《新疆石油科技》 1994年第2期112-113,共2页
本文结合大量的油田套管商品检验的实践,探讨了油套管的基本机紧位置对油田使用的影响及危害。
关键词 油套管 基本机紧位置 使用方法 扭力矩 油田设备
全文增补中
基本顶断裂形式对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高林 刘鹏泽 +2 位作者 张盼栋 吴桂义 康向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0,共8页
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由于围岩结构的非对称性和非均质性,受采掘扰动影响,巷道围岩呈现更严重的变形破坏。为揭示不同基本顶断裂形式对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该类巷道4种基本顶断裂形式下巷道... 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由于围岩结构的非对称性和非均质性,受采掘扰动影响,巷道围岩呈现更严重的变形破坏。为揭示不同基本顶断裂形式对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该类巷道4种基本顶断裂形式下巷道围岩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本顶断裂线位置对该类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采空区侧、煤柱上方、实体煤侧、巷道上方;基本顶断裂线位于采空区侧时,煤柱轴向、横向应力增速均小于其他情况,垂直位移也最小,煤柱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可保持后期对顶板的支承能力,对巷道维护最有利。在此基础上,以贵州某矿1511工作面回风巷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工业试验,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钻孔探测综合分析得出,为避免基本顶断裂线位于煤柱上方靠巷道侧,下一步掘进时煤柱宽度应由3 m改为5 m。掘采期间断面检测结果显示,断面最大收缩率为23.3%,最大非对称变形率为5.2%,巷道整体均匀协调变形,进一步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稳定性 半煤岩巷道 基本顶断裂位置 影响规律 沿空掘巷 煤柱宽度 倾斜煤层
下载PDF
基于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的巷帮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宏伟 《江西煤炭科技》 2023年第1期13-15,18,共4页
以目标矿9202工作面的地质资料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手段对工作面煤柱帮的应力场分布、基本顶破断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结论如下:构建了内外应力场、基本顶断裂位置、钻屑量分布规律相统一的理论模型;通过现场实测钻孔钻... 以目标矿9202工作面的地质资料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手段对工作面煤柱帮的应力场分布、基本顶破断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结论如下:构建了内外应力场、基本顶断裂位置、钻屑量分布规律相统一的理论模型;通过现场实测钻孔钻进过程中钻屑量的两个低值区分别为1~2 m段、4~7 m段,高值区分别为2~4 m段、7~10 m段,基本顶破断位置位于7 m位置;基于锚杆内外应力场的分布规律,提出了煤帮补强支护设计方案,在整个监测周期内两帮累计移近量为1 200 mm,巷道变形整体可控,新支护体系适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帮支护 侧向支承压力 钻屑量 基本顶断裂位置
下载PDF
回撤通道直接顶下沉量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树帅 王志强 +1 位作者 黄鑫 苏泽华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1年第4期409-417,共9页
回撤通道的直接顶下沉量对设备回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基本顶断裂位置,建立了工作面贯通后回撤通道直接顶挠度力学模型,将支承应力表达式简化为与其拟合的x的n次抛物线函数,断裂位置不同,n的取值不同,推导出了回撤通道顶板中心线处... 回撤通道的直接顶下沉量对设备回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基本顶断裂位置,建立了工作面贯通后回撤通道直接顶挠度力学模型,将支承应力表达式简化为与其拟合的x的n次抛物线函数,断裂位置不同,n的取值不同,推导出了回撤通道顶板中心线处直接顶下沉量表达式。312工作面基本顶断裂位置d约12 m,此时n取4,求得直接顶下沉量约为105 mm。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对直接顶下沉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接顶下沉量随着基本顶断裂位置、煤层埋深、应力集中系数及回撤通道跨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直接顶厚度及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其余因素影响较弱。在保证设备回撤空间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小回撤通道跨度,控制直接顶下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撤通道 直接顶下沉量 基本顶断裂位置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厚煤层区段小煤柱切顶护巷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竹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86,共5页
为了解决厚煤层留设区段小煤柱条件下巷道支护技术难题,利用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顶板超前钻孔形成预裂切缝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非爆破的方式实现基本顶断裂位态的主动控制,优化巷道顶板承载结构,有效降低覆岩关键块对煤... 为了解决厚煤层留设区段小煤柱条件下巷道支护技术难题,利用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顶板超前钻孔形成预裂切缝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非爆破的方式实现基本顶断裂位态的主动控制,优化巷道顶板承载结构,有效降低覆岩关键块对煤柱的附加载荷,进而确保巷道稳定性。理论计算表明,未进行切顶时,关键块B断裂位置距离采空区5. 73m,在小煤柱上方靠近巷道处,且在关键块B的作用下小煤柱所受应力为17. 76MPa,应力集中系数达到1. 4,小煤柱易失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前钻孔切顶可以有效消除煤柱上覆关键块B对小煤柱的影响。通过现场工业性实验,工作面回采期间,小煤柱整体较为稳定,巷道顶底板位移量不超过200mm,两帮收缩量不超过350mm。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非爆破方式实现对顶板结构的有效调控,解决巷道支护难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区段小煤柱 超前切缝 关键块 基本顶断裂位置
下载PDF
慈林山矿薄煤层首采面矿压规律研究
12
作者 李四清 张磊 《煤炭与化工》 CAS 2013年第8期15-17,55,共4页
以慈林山矿9号煤首采面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矿压观测等方法,研究了采场的矿压基本规律。结果表明:该工作面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平均为34 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3 m。现场矿压观测数据分析证实了工作面所用支架的合理性。采... 以慈林山矿9号煤首采面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矿压观测等方法,研究了采场的矿压基本规律。结果表明:该工作面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平均为34 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3 m。现场矿压观测数据分析证实了工作面所用支架的合理性。采场的顶板活动规律与采场垮落带范围内的关键层关系密切,该关键层即被认为采场的基本顶,这种观点在现场观测和理论计算对比中得以验证。以上研究结果为9号煤层后续高效回采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矿压规律 基本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