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基本理念之革新
1
作者 落志筠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1-44,52,共5页
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关系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大事。然而通过对自然资源物权领域的现实问题考察,发现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环境问题突出、资源价格偏离价值等问题无不凸显出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缺... 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关系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大事。然而通过对自然资源物权领域的现实问题考察,发现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环境问题突出、资源价格偏离价值等问题无不凸显出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缺陷。深入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之缺陷,笔者以为需要革新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之基本理念,对不同属性自然资源实行侧重不同的物权制度,明确将国家所有者与其管理者身份相区分,真正保障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体系下的权利人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产制度 自然资源制度 自然资源价值 国家双重身份 自然资源制度基本理念
下载PDF
《物权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条文不足之处评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丁关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物权法》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内容,就整体而言主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而架构,主要对家庭承包取得的用益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法律规范。通过重点对其法律规范进行剖析,揭示《物权法》对用益物权性质土地承... 《物权法》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内容,就整体而言主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而架构,主要对家庭承包取得的用益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法律规范。通过重点对其法律规范进行剖析,揭示《物权法》对用益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范围未界定、对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未实行一体的法律制度规范、其他方式承包经依法登记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无完善法律规范适用、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其内容法定不明、承包地被征收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补偿内容不明、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期未界定、抵押财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性质未界定等七个方面之不足,为今后修改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 基本物权 用益 土地承包经营 中国
下载PDF
《物权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评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关良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3-77,82,共6页
《物权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定为用益物权,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物权法》中的"用益物权"编并单独成一章居于该编之首,这充分证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法律地位。《物权法》第十一章"土地... 《物权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定为用益物权,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物权法》中的"用益物权"编并单独成一章居于该编之首,这充分证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法律地位。《物权法》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内容,就整体而言主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而架构,对家庭承包取得的用益物权性质进行法律规范,与2003年3月1日生效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相衔接,使法律规范具有一贯性。《物权法》颁布,将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物权 土地承包经营 法律制度 成功之处
下载PDF
刍议物权法基本原则
4
作者 王婧 《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第18期113-113,共1页
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就此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地讨论。本文依照《草案》,对物权法基本原则和其原则确认的经济意义进行了初步地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 基本原则 经济意义
下载PDF
信托财产关系与物权法原则的冲突——兼论信托财产关系的民法典表达 被引量:13
5
作者 楼建波 《交大法学》 CSSCI 2019年第2期5-22,共18页
英美信托的"双重所有权"安排与大陆法系物权法原则的冲突无法通过解释消减。大陆法系国家在引入信托时的各种模式都试图在保留英美信托信托财产管理和收益分离的灵活性的同时,防止因信托的引入而导致本国法律的"分裂&qu... 英美信托的"双重所有权"安排与大陆法系物权法原则的冲突无法通过解释消减。大陆法系国家在引入信托时的各种模式都试图在保留英美信托信托财产管理和收益分离的灵活性的同时,防止因信托的引入而导致本国法律的"分裂"。中国信托法规定信托财产权属既可以转移给受托人,也可以不转移给受托人,不明确界定受益人对信托财产权利的性质,强调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同时对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权利义务做具体的规定,从比较法上看,与《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及其承认的海牙公约》的规定"不约而同"。但是,无论是"委托人"还是"受托人"的所有权恐怕都不能经受大陆法系所有权完整性和不可分性的检验。我国民法典可以参考国外立法,对信托财产所有权作概念层次的特别规定,从而为信托单行法(尤其是信托财产关系)的解释和实施留出空间,避免单行法下的信托游离于整个法律体系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托财产关系 基本原则 信托财产所有的民法典表述
下载PDF
论我国现行用益物权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6
作者 张胜先 何炜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2-34,共3页
自20世纪以来,所有权呈虚化倾向,所有权绝对性受到抨击和动摇。因此物权立法出现他物权优位化。其中用益物权的地位尤为重要。关于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用益物权制度学界分歧较大。针对现行用益物权制度的主要缺陷与不足,提出了完善用益... 自20世纪以来,所有权呈虚化倾向,所有权绝对性受到抨击和动摇。因此物权立法出现他物权优位化。其中用益物权的地位尤为重要。关于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用益物权制度学界分歧较大。针对现行用益物权制度的主要缺陷与不足,提出了完善用益物权制度的几点构想。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应由地上权、地役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典权、居住权、空间权、特许用益权八种具体用益物权的类型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益 制度 用益基本类型
下载PDF
论物上利益及其基础上的物权法体系
7
作者 车清谨 杨承亮 《菏泽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77-82,共6页
以物上利益为核心的物权法体系是物上利益———基本性物权———辅助性物权———综合性物权———包含有物权的综合性权利所组成的网状结构 ,它以物上利益为核心 ,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多样的各种综合性权利为最终边界 ,是一条完... 以物上利益为核心的物权法体系是物上利益———基本性物权———辅助性物权———综合性物权———包含有物权的综合性权利所组成的网状结构 ,它以物上利益为核心 ,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多样的各种综合性权利为最终边界 ,是一条完整的从抽象到具体 ,从理论到实践的联通。基本性物权是物权法体系中直接反映物上利益的物权种类 ,物上利益在法律中物化的第一步就表现为基本性物权 ,整个物权法体系就是架构在基本性物权这几根支柱之上的 ,考察物权与物上利益的联系程度 ,基本性物权应该包括 :使用权、价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利益 法体系 基本
下载PDF
对一物一权主义的几点思考
8
作者 黄文新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8-59,共2页
一物一权思想源于罗马法,后为大陆法系所承袭和发展,经过两千多年的演进历程,在近代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冲击下,一物一权已突破其原有的内涵,需要用现实的眼光对其重新审视。本文就一物一权主义概念,一物一权主义的地位及一物一权的... 一物一权思想源于罗马法,后为大陆法系所承袭和发展,经过两千多年的演进历程,在近代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冲击下,一物一权已突破其原有的内涵,需要用现实的眼光对其重新审视。本文就一物一权主义概念,一物一权主义的地位及一物一权的突破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原则 建筑区分所有 突破
下载PDF
试论完善我国的物权立法
9
作者 吴志林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2-53,65,共3页
物权立法是世界民法典的立法潮流,我国必须借鉴世界物权立法的先进经验,研究我国物权立法的现状,完善我国物权立法。在完善我国物权立法过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实际,确立我国物权立法的基本原则,在物权立法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构建具有中国... 物权立法是世界民法典的立法潮流,我国必须借鉴世界物权立法的先进经验,研究我国物权立法的现状,完善我国物权立法。在完善我国物权立法过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实际,确立我国物权立法的基本原则,在物权立法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权法体系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基本原则 法的基本内容
下载PDF
中国物权法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中国民法典物权编的编纂
10
作者 罗尔夫·施蒂尔纳 霍旭阳(译) 《中德法学论坛》 2019年第2期127-149,共23页
中国《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以中国《物权法》为蓝本作了增删,未作重大修改。从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来看,目前中国的物权变动模式采"不完全"的区分原则,由于其"未完全"所以无法继受抽象性,对于交易安全的影响只能通过其... 中国《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以中国《物权法》为蓝本作了增删,未作重大修改。从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来看,目前中国的物权变动模式采"不完全"的区分原则,由于其"未完全"所以无法继受抽象性,对于交易安全的影响只能通过其他制度弥补。虽然中国《物权法》努力贯彻物权绝对原则,但仍存在登记对抗的物权。中国《物权法》明确规定了物权法定原则,增加了居住权等新物权以缓和该原则。中国《物权法》中的公示原则大致与德国法相同,但在善意效力上,中国《物权法》的善意取得不区分动产与不动产。中国立法并没有始终区分形式上的土地登记法与实质上的物权法。物权变动中最为关键的优先原则,中国法虽然采纳优先原则,但未能彻底贯彻以向登记机关递交登记申请作为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草案 基本原则 登记 善意取得
下载PDF
集体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 被引量:15
11
作者 靳相木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8,共7页
集体与国有土地的产权构造存在很大的不同,二者以什么路径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同权同价"有其客观规律性。本文梳理了"同权同价"的方法论逻辑,提出"同权同价"问题研究需要从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类比推... 集体与国有土地的产权构造存在很大的不同,二者以什么路径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同权同价"有其客观规律性。本文梳理了"同权同价"的方法论逻辑,提出"同权同价"问题研究需要从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类比推论中摆脱出来。研究结果表明,"同权"问题属于物权法上的科学问题,它有且只能指集体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法律性质、物权种类和物权基本规格的同一。当越出物权法,进入公法层面,特别是当进入合同法的领域,"同权"的概念便荡然无存;作为经济学上的"同价"问题,其要义在于集体与国有土地遵循同样的价格形成机制,而不可能指字面意义上的市场成交价相同或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 国有土地 同价 基本规格 价格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