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流分割法在黄河流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林学钰 廖资生 +1 位作者 钱云平 苏小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9-967,共9页
为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和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案,应用基流指数法(BFI)和直线平割法的原理与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干流13个水文断面与20条主要支流31个水文断面的基流量,并分析了基流量的形成机理、地下水对黄河... 为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和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案,应用基流指数法(BFI)和直线平割法的原理与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干流13个水文断面与20条主要支流31个水文断面的基流量,并分析了基流量的形成机理、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基流变化过程、流域地下水资源的构成及地下水资源总量。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断面的基流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4%,流域内河水与地下水存在极其密切的转化关系,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大。黄河的径流量与基流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源区,兰州断面的年径流量与基流量分别占花园口断面径流量的59%和60%;而兰州以下到花园口之间的上、中游地区,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小。1990年前后,黄河干流与支流河段的基流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玛多以上的源头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大外(衰减率为0.38),兰州以上的干流河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小(0.08~0.20),而兰州以下的黄河干流基流量衰减率都很大(0.22~0.31)。基流量的剧烈衰减是天然和人类活动(如地下水开采)共同作用下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结果。从流域水循环的观点考虑,黄河流域的区域地下水资源由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未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和流域地下水的开采等3大部分构成。1990年6月—2000年6月近10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平均值为353.9亿m3/a,比多年地下水资源量平均值减少了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基流分割法 基流 基流指数(BFI) 地下水
下载PDF
基流分割法在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以恩口Ⅰ,Ⅱ井深...
2
作者 陈南春 《湖南煤炭科技》 1991年第2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矿井 涌水量 预测 基流分割法
下载PDF
寒冷地区河川基流量分割方法的商榷
3
作者 刘秉泽 张立春 +2 位作者 王宪武 肖迪芳 丁晓黎 《黑龙江水利科技》 1996年第2期40-44,共5页
根据我省不同地貌单元58个地下水位观测站资料,结合寒冷地区气候、冻土及降雨径流条件,分析了寒冷山丘区受冻土影响下的地下水补给过程和特点,提出了寒冷地区河川基流量的分割方法.
关键词 寒冷地区 地下水 流量 基流分割法
下载PDF
地下水位中地震前兆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栋 易立新 +1 位作者 王广才 张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4-341,共8页
地下水位观测值的影响因素包含降雨、气压、固体潮、地质构造作用等。为凸显地质构造作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需要滤除降雨、固体潮、气压等因素的影响量。本文首先分离地下水位受固体潮、气压作用的影响量;然后依据降雨影响地下水位可以... 地下水位观测值的影响因素包含降雨、气压、固体潮、地质构造作用等。为凸显地质构造作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需要滤除降雨、固体潮、气压等因素的影响量。本文首先分离地下水位受固体潮、气压作用的影响量;然后依据降雨影响地下水位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变化的思路,利用基流分割方法对地下水位的两种变化进行分离,确定地下水位的降雨影响量;最后分析各分量异常与地震活动性关系,探查其中包含的地震前兆信息。本文的研究思路为地下水位观测值中地震前兆信息研究提供了一套可供尝试的系统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固体潮 气压 降雨 基流分割法 地震前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