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思光基源问题研究法得失之辨——兼论科学哲学对哲学史研究方法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世锋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10期48-51,共4页
基源问题研究法是劳思光研究中国哲学史之特色,颇引争议。基源问题研究法强调以问题为核心,将史料进行理论还原再重建的思路,与维也纳学派建立统一科学的设想是很相似的。科学哲学研究科学理论的思路,可以通过变换研究对象而迁移到哲学... 基源问题研究法是劳思光研究中国哲学史之特色,颇引争议。基源问题研究法强调以问题为核心,将史料进行理论还原再重建的思路,与维也纳学派建立统一科学的设想是很相似的。科学哲学研究科学理论的思路,可以通过变换研究对象而迁移到哲学史的研究中来,即将研究对象从科学理论变为哲学史中的诸学说理论。基源问题研究法之得失要从两大方面来看:一是该方法本身之得失,二是其具体运用是否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思光 基源问题研究法 哲学史
下载PDF
劳思光基源问题研究法探析
2
作者 刘淞 高乐田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9年第1期84-93,共10页
劳思光在整理哲学史时所用的“基源问题研究法”是他本人所提出的并且颇具特色的哲学史研究方法。他认为该方法综合了系统研究法、发生研究法以及解析研究法的优点,能够更加真实、系统及客观地去做哲学史的研究。掌握“基源问题研究法... 劳思光在整理哲学史时所用的“基源问题研究法”是他本人所提出的并且颇具特色的哲学史研究方法。他认为该方法综合了系统研究法、发生研究法以及解析研究法的优点,能够更加真实、系统及客观地去做哲学史的研究。掌握“基源问题研究法”对把握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叙述了“基源问题研究法”的内容,并对此方法进行了得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思光 基源问题研究法 设准
下载PDF
问题意识与超越中西——关于中国现当代哲学与中国论述的断想 被引量:4
3
作者 樊志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5,共5页
在现当代中国,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一直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当前中国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历史实践中,哲学面临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如何融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问题,也即打通中、西、马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哲学基源问题... 在现当代中国,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一直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当前中国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历史实践中,哲学面临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如何融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问题,也即打通中、西、马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哲学基源问题的深入探索。只有在哲学基源问题的层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才能从根本上超越民族主义的狭隘意识,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论述,提高中国文化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哲学 中国论述 哲学基源问题
下载PDF
论“和合”的动词哲学意蕴
4
作者 高晓锋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和合”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理念,塑造了中华文明“尚和合”的精神特质及其和平特性,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将“和合”作为动词理解,是“和合”思想研究的一种新视角,赋予“和合”以浓厚的实践意义,在日常事件中做出和合行为,创... “和合”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理念,塑造了中华文明“尚和合”的精神特质及其和平特性,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将“和合”作为动词理解,是“和合”思想研究的一种新视角,赋予“和合”以浓厚的实践意义,在日常事件中做出和合行为,创造一个“和合起来”的世界。作为动词的“和合”,蕴含着三个层面的哲学意义:第一,溯源和合行为发生的基源问题,发现和合行为的合理性在于对不和合事态的反思批判;第二,揭示和合行为的多主体共在场景,提供“和合共生”的最优选择策略;第三,设立“和合起来”的价值目标,构建“和合生生道体”的价值转换枢纽,注入和合行为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 动词 基源问题 和合生生道体 和合共生
下载PDF
论劳思光对宋明儒学分派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尚元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8年第6期69-70,共2页
关于宋明儒学的分派,从古至今,未有定论。劳思光先生采用了基源问题研究法,对"二系说"、"三系说"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一系说"的分派观点。本文认为"三系说"及"一系... 关于宋明儒学的分派,从古至今,未有定论。劳思光先生采用了基源问题研究法,对"二系说"、"三系说"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一系说"的分派观点。本文认为"三系说"及"一系说"理论体系和分派标准较"二系说"更为完善和详实,并指出"一系说"虽然有所创建,但是未能达到将中国之传统哲学意味阐述详尽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思光 宋明儒学 分派 基源问题研究法
下载PDF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述略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泉海 《科技视界》 2014年第10期175-175,共1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学术思想第一个辉煌时期。总体而言,诸子百家构建其理论的基缘问题为重整失序的社会政治和重树人们内心的信仰,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各家为这两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辩,虽"道术将为天下裂",然...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学术思想第一个辉煌时期。总体而言,诸子百家构建其理论的基缘问题为重整失序的社会政治和重树人们内心的信仰,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各家为这两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辩,虽"道术将为天下裂",然大放异彩的学术思想却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尤其在当下,重新审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更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家争鸣 基源问题 头活水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劳思光的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视域与局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燕玲 廖晓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21,共7页
如何由地方性的知识发展而为具有普遍性的知识,是中国哲学学科自近代创立以来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哲学由传统型态向现代型态转变的重要指标。在反省哲学概念的前提下,对中国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研究方法进行省察,乃是回答上述问题的... 如何由地方性的知识发展而为具有普遍性的知识,是中国哲学学科自近代创立以来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哲学由传统型态向现代型态转变的重要指标。在反省哲学概念的前提下,对中国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研究方法进行省察,乃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劳思光对上述问题有深刻的探讨,展示他的相关论述,反省其理论意义及其局限,对当前及未来的中国哲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思光 中国哲学 合法性 基源问题 研究法
下载PDF
甲戌本抄成时代蠡测——以凡例辨伪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昊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学界对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的时代早晚、文献真伪素有重大争议。甲戌本凡例的抄写形制与正文一致,但其内容与正文所述内容多有矛盾,凡例作者应与曹雪芹或其亲友关系疏远,形成时间亦相对较晚。甲戌本中与凡例能够形成呼应的... 学界对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的时代早晚、文献真伪素有重大争议。甲戌本凡例的抄写形制与正文一致,但其内容与正文所述内容多有矛盾,凡例作者应与曹雪芹或其亲友关系疏远,形成时间亦相对较晚。甲戌本中与凡例能够形成呼应的部分批语,时代应更晚于凡例。这些晚出文本抄写在版心署"脂砚斋"的专用稿纸上,代表甲戌本的抄定者可能对原始底本有相当程度之加工,且暗含其对脂砚斋地位的特殊认知。凡例既为晚出文本,则不宜过早估计今存甲戌本的最终写定时间,亦应对甲戌本批语、正文的文献价值加以更细密的甄别。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红学文献若干基源问题也能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戌本 凡例 脂砚斋 红学文献 基源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