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性”与“现代性”的扭结:论北平辅仁大学中国基督教绘画实践(1929—1949)
1
作者 褚潇白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1期39-67,共29页
基督教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并未形成固定模式。民国时期,北平辅仁大学的艺术家们尝试将西方基督教绘画的题材与中国绘画传统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宗教画作。这些作品在构图、视觉惯例符号的运... 基督教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并未形成固定模式。民国时期,北平辅仁大学的艺术家们尝试将西方基督教绘画的题材与中国绘画传统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宗教画作。这些作品在构图、视觉惯例符号的运用上显示出中西融合的特点,同时在题材、绘画媒介、技法和位置经营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工笔画和文人水墨画的特色。这就导致辅仁圣教画作在形式与内容、视觉现代性与神学内涵规定性之间构成了双重吊诡,即在形式上对中国观众来说是传统的,而对西方天主教来说是现代的;同时,其图像内容对民国时期的中国来说是西方的(现代的),但对西方天主教来说又是传统的。由此,辅仁圣教画作在国内外的反响和传播情况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它们在西方受到赞誉,但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却遭遇了两难境地。这次中国基督教绘画本土化的实践不仅呈现出当时中国半殖民地情境下对视觉现代性的追求与本土化尝试之间的张力,也反映了民国社会对现代性、民族身份和宗教艺术的复杂态度;而辅仁大学传教士画家方希圣的作品《苦难的中国》则以其深刻的社会现实主义风格,触及了人类普遍的苦难体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艺术的民族界限,在“中华性”与“现代性”的扭结中探寻基督教艺术本土化表达的可能性。辅仁大学的中国基督教绘画实践不仅是一次艺术上的创新尝试,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和宗教本土化的重要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仁大学 基督教绘画 视觉现代性 神学内涵 本土化
下载PDF
试论拜占庭帝国皇帝朱利安复兴多神教政策对基督教会内部争端的影响
2
作者 董晓佳 《外国问题研究》 2024年第1期60-68,158,共10页
4世纪罗马皇帝朱利安在位期间推行力求复兴多神教的宗教政策,这一政策对于此前在基督教会内争中依靠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支持而暂时获胜的阿里乌派构成了巨大压力,直接影响了阿里乌派对教会的控制。与此同时,朱利安的宗教政策在实际上令尼... 4世纪罗马皇帝朱利安在位期间推行力求复兴多神教的宗教政策,这一政策对于此前在基督教会内争中依靠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支持而暂时获胜的阿里乌派构成了巨大压力,直接影响了阿里乌派对教会的控制。与此同时,朱利安的宗教政策在实际上令尼西亚派重新获得了与阿里乌派平等对话的权利,客观上有助于尼西亚派与阿里乌派争夺教会的控制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利安 多神教 基督教会
下载PDF
今日十诚 基督徒爱的盟约(一)
3
作者 存敬 《中国天主教》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当年梅瑟由西乃山带下来的十诫是否已经过时?当然不会!它所提到的事,没有一项不和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像父慈子孝、夫妻相敬、待人诚信等。的确,这些诚命毫无妥协的余地,过往如此,今日亦然!作者以积极生活的方式重新反省、思考、探... 当年梅瑟由西乃山带下来的十诫是否已经过时?当然不会!它所提到的事,没有一项不和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像父慈子孝、夫妻相敬、待人诚信等。的确,这些诚命毫无妥协的余地,过往如此,今日亦然!作者以积极生活的方式重新反省、思考、探讨,将十的外貌(名称)焕然一新,有如旧调新弹,使之更合乎今日生活潮流,增加了它对现代人生活的激励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瑟 西乃山 基督 父慈子孝 盟约 现代人 反省
下载PDF
20世纪初岭东基督教本土化与性别书写研究——以冯铿、张资平作品为例
4
作者 许再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运用文学社会学研究法,对20世纪初岭东基督教本土化背景下的书写文本进行研究,以冯铿、张资平的作品为例分析西方现代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乡村相遇的多重面影,揭示“原罪”“救赎”意识、“宽恕”“仁爱”教义、男女平等观等与岭东乡土官... 运用文学社会学研究法,对20世纪初岭东基督教本土化背景下的书写文本进行研究,以冯铿、张资平的作品为例分析西方现代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乡村相遇的多重面影,揭示“原罪”“救赎”意识、“宽恕”“仁爱”教义、男女平等观等与岭东乡土官本位思想、自我中心意识以及封建社会“贞操观”“节烈观”之间产生的剧烈冲突。将性别书写置于女性主义理论视域中考察,剖析现代化转型的阵痛期里,新女性以积极“介入”的姿态不断进行探寻试错,拒绝成为被男作家物化的“客体”,勇敢反抗封建伦理和基督教道德规范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东基督 本土化 性别书写 文史互证
下载PDF
勇担社会责任 彰显基督仁爱
5
《中国天主教》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积极响应中央统战部号召,第一时间下发《倡议书》,呼吁全国各地天主教“两会”、教区、堂区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一会一团”率先捐... 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积极响应中央统战部号召,第一时间下发《倡议书》,呼吁全国各地天主教“两会”、教区、堂区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一会一团”率先捐款50万元,“一会一团”干部职工捐款1.3万元,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师生捐款2.7243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捐款捐物 积石山县 天主教 临夏州 基督 倡议书
下载PDF
基于大概念的问题链设计策略--以《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教学为例
6
作者 刘树梁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历史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中揭示了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时代特征--“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课程标准对世界古代史部分提出的“学业要求”有:“知道古代世界文明的多...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历史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中揭示了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时代特征--“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课程标准对世界古代史部分提出的“学业要求”有:“知道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特点”“能够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初步理解、尊重各个文明之间的差异”等。基于此,可将“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设定为世界古代史的大概念,作为教学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古代史 教学主线 古代文明 课程内容结构 课程标准 多元发展 问题链设计 基督
下载PDF
中西基督教徒与五卅运动
7
作者 邵雍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4-68,共5页
中西基督教徒与五卅运动邵雍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是一次空前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是1924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第一个高潮。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基督教徒在这场运动中的不同表现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反响,从一个侧面说明国民革命... 中西基督教徒与五卅运动邵雍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是一次空前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是1924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第一个高潮。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基督教徒在这场运动中的不同表现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反响,从一个侧面说明国民革命对在华基督教会的影响。一192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卅运动 基督教徒 基督教会 基督 基督教运动 中国基督 帝国主义 中国青年运动 公共租界 基督教传教士
下载PDF
基督教与中华文明互动的历史得失与三项原则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晓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基督教传入中国已有上千年,虽然历经不断调适、转化和发展,在与中华文明互动中仍面临三个突出的问题:基督教将如何参与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化的基督教将如何与世界基督教共融发展?基督教将如何适应当代中国社会?本文... 基督教传入中国已有上千年,虽然历经不断调适、转化和发展,在与中华文明互动中仍面临三个突出的问题:基督教将如何参与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化的基督教将如何与世界基督教共融发展?基督教将如何适应当代中国社会?本文通过梳理与总结基督教在华传播史上四个典型个案——唐朝景教“以佛道释耶”的尝试、元代也里可温的政教合作、明末清初利玛窦“儒耶会通”的努力、民国时期的“本色教会”运动,提出中国基督教与中华文明互动的“三项原则”——坚持基督教的独特性与兼容性的统一,坚持基督教的本土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坚持基督教的历时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进而寻求对“三个如何”问题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 中华文明 中国化 中国基督
下载PDF
大学生宗教信仰心理形成机制与教育对策研究——以基督教信仰为例
9
作者 许国成 叶福莲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44-750,共7页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信仰形成的重要时期,探究大学生宗教信仰心理形成机制模型,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宗教和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大学生宗教信仰中基督教信仰数量大、占比高,以大学生基督教信仰为例展开研究,探索大学生宗教信仰规律,...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信仰形成的重要时期,探究大学生宗教信仰心理形成机制模型,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宗教和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大学生宗教信仰中基督教信仰数量大、占比高,以大学生基督教信仰为例展开研究,探索大学生宗教信仰规律,具备逻辑上的合理性。大学生基督教信仰心理形成机制是个动态渐进反复的过程,通过心理调节,经历萌芽、调节、同化、内化、强化五个心理阶段,在认知、情感、内驱力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最终形成坚定的基督教信仰。在厘清大学生基督教信仰心理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预防教育法、需求满足法、心理疏导法、行为矫正法和感染教育法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看待基督教、妥善解决现实需求,有效处理大学生基督教信仰问题,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宗教信仰 基督教信仰 自致基督 心理形成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大时代的宗教信仰——当前基督教中国化的挑战与机遇
10
作者 徐以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6-75,共10页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在宗教治理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基督教的时代使命。我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领袖吴耀宗先生曾用“大时代的宗教信仰”来形容处于风云变幻的历史关键时期具有爱国主义特殊使命的我国基督教。当前我...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在宗教治理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基督教的时代使命。我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领袖吴耀宗先生曾用“大时代的宗教信仰”来形容处于风云变幻的历史关键时期具有爱国主义特殊使命的我国基督教。当前我国基督教以坚持中国化方向来积极回应“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时代命题,同样具有“大时代的宗教信仰”特质。本文从当前我国基督教所处的国际环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所肩负的时代使命等方面来阐述基督教中国化的时代性挑战和历史性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时代的宗教信仰 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 基督教中国化
下载PDF
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的跨文化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游斌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在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引导各宗教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交融、与现代精神相一致的中国特色宗教思想体系,是中国特色宗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抓手。本文将以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 在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引导各宗教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交融、与现代精神相一致的中国特色宗教思想体系,是中国特色宗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抓手。本文将以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的跨文化构建为主要问题,考察它在中国特色宗教学中的重要角色。通过考察当前国际宗教学界各种宗教间对话、跨文化(跨宗教)神学的进路,本文认为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的跨文化构建需以“返本开新”为总体方法论,对广义的基督宗教思想传统进行六个“Re”的工作,即修复、重溯、回归、重构、重建、更新(recover,retrieve,restore,reconfigure,reconstruct,renew),从而在与中华文化的对话中形成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最后,本文将依照“结构创新带动思想创新”的理路,提出一个以基督教圣经学、基督教教理学、基督教心性学、基督教伦理学和基督教礼仪学等为基本面向的“水晶式”正方体的思想架构,为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的建构提供一个讨论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 中国特色宗教学 跨文化神学 返本开新
下载PDF
国际竞争的中国回响:19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再探
12
作者 马建标 陆祯严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68,共13页
1922—1927年爆发于中国的非基督教运动,本质上是华盛顿会议后共产国际与帝国主义列强在青年运动领域的政治对抗,青年共产国际和基督教青年会的国际竞争是蕴藏其间的主要线索,在实际运动中表现为中国青年团和中国青年会的冲突斗争。从... 1922—1927年爆发于中国的非基督教运动,本质上是华盛顿会议后共产国际与帝国主义列强在青年运动领域的政治对抗,青年共产国际和基督教青年会的国际竞争是蕴藏其间的主要线索,在实际运动中表现为中国青年团和中国青年会的冲突斗争。从表面上看,非基督教运动是一场批判基督教和基督教团体的思想文化运动,但是参与方青年共产国际和基督教青年会,都无法摆脱其身后的美苏国家影子。非基督教运动既是不同国际组织之间的竞争,也是美国资本主义与苏联列宁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当国际主义与国家主义纠葛在一起,基督教青年会被迫作出妥协,实现从“美国化”到“中国化”的艰难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运动 反帝运动 青年共产国际 基督教青年会 中国青年团
下载PDF
民国时期基督教界对蒋介石政治形象的建构与认同嬗变
13
作者 杨卫华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0,70,共10页
从北伐到南京十年,带着对统一中国和建设一个现代国家的期待,基督徒对蒋介石的政治成绩高度肯定,通过建构蒋介石英雄和伟人形象支撑起对蒋及其政权的政治认同。而西安事变和蒋走向联合抗日,特别是抗战对统一领导的呼吁,促使基督徒对蒋... 从北伐到南京十年,带着对统一中国和建设一个现代国家的期待,基督徒对蒋介石的政治成绩高度肯定,通过建构蒋介石英雄和伟人形象支撑起对蒋及其政权的政治认同。而西安事变和蒋走向联合抗日,特别是抗战对统一领导的呼吁,促使基督徒对蒋的认同达到高峰,其伟大领袖的形象进一步高大化。但抗战中后期特别是战后,随着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基督徒对蒋的态度发生了分化,部分人将他与国民党内保守派剥离,坚称他是自由民主派的代表;而部分人则将他视为民主的敌人,为建构新的政治认同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基督 政治形象 政治认同
下载PDF
儒学为何不可以转化为基督教?--诠释性转化限制考辨
14
作者 彭萍(译) 《国际汉学》 2023年第1期5-16,155,共13页
本文讨论利玛窦运用基督教神学诠释古典儒学的有效性和意义。利玛窦的诠释使得一些中国文人皈依了基督教,但算不上成功,因为其做法最终导致了“礼仪之争”。此前少有学者从哲学角度讨论过利玛窦失败的原因。本文指出,讨论皈依基督教必... 本文讨论利玛窦运用基督教神学诠释古典儒学的有效性和意义。利玛窦的诠释使得一些中国文人皈依了基督教,但算不上成功,因为其做法最终导致了“礼仪之争”。此前少有学者从哲学角度讨论过利玛窦失败的原因。本文指出,讨论皈依基督教必须要正确理解古典儒学。问题在于,利玛窦未能将古典儒学作为整体进行考虑,也未能从儒学本体论和宇宙论内在演变的角度考虑古典儒学与宋明理学之间的关系。他仅在《尚书》和《诗经》的孤立语境中理解中国的“上帝”和“天”,丝毫没有认识到“上帝”和“天”的概念在《易经》《易传》《论语》中的变化。本文指出,儒家的本体宇宙观和基督教的本体神学存在天壤之别。无论从基督教教义看,还是从儒学义理看,儒学都无法转化为基督教,也不能将基督教儒学化为神学,更谈不上儒家基督徒或基督教儒者。从本体诠释学的角度看,二者不存在“视界融合”,因为二者的本体性是完全对立的:一重永恒,一重变化;一重超越,一重内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 儒学 上帝 伦理 本体诠释学
下载PDF
中国基督教的自立运动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以藩 曹圣洁 《社会科学》 1982年第3期57-60,共4页
基督教自唐代以来,曾数次随东西方的文化、贸易交往而传入我国。可是从十九世纪起,基督教对华传教活动则是依仗殖民主义侵略势力而来。许多知名的传教士直接参与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军事的侵略活动。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作为侵略工具... 基督教自唐代以来,曾数次随东西方的文化、贸易交往而传入我国。可是从十九世纪起,基督教对华传教活动则是依仗殖民主义侵略势力而来。许多知名的传教士直接参与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军事的侵略活动。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作为侵略工具,招致人民群众的痛恨,酿成了无数次的教案。 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爱国主义传绕,在多数中国教徒身上还是有所反映的。尤其当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广大人民奋起抗击的时机,许多教徒也投入了斗争,并纷纷要求教会摆脱外国控制,实现自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堂 基督教徒 中国基督 传教士 自立会 不平等条约 中华基督教会年鉴 自办 帝国主义 基督
下载PDF
狄更斯的基督教情结
16
作者 周启华 郭栋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2-77,共6页
文学与宗教彼此独立又紧密相连。狄更斯作为一名基督徒,基督教信仰对其思想与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主要从狄更斯与基督教的结缘、狄更斯与博爱思想的相融、狄更斯对圣经艺术样式的套用三个方面分析并揭示狄更斯的基督教情结。
关键词 狄更斯 基督教情结 博爱思想 圣经艺术样式
下载PDF
救赎与沉沦:《哈姆雷特》中“珍珠”的基督教阐释
17
作者 李东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7-94,共8页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创作于伊丽莎白时代末期,当时的英国新教经历了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天主教复辟以及宗教和解之后站稳了脚跟。该剧体现出莎士比亚受到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表现出由早期人文主义向基督教思想的回归倾向。文章...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创作于伊丽莎白时代末期,当时的英国新教经历了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天主教复辟以及宗教和解之后站稳了脚跟。该剧体现出莎士比亚受到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表现出由早期人文主义向基督教思想的回归倾向。文章通过对《哈姆雷特》剧本中“亡魂显灵”“珍珠与圣餐礼”“沉默与献祭”等意象的重构,将复仇悲剧主题阐释为宗教意义上的“大团圆”,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死”是主动“献祭”行为,为所有“犯罪”的丹麦人赎罪,使“脱节了”的社会恢复应有的道德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珍珠 救赎 基督
下载PDF
英国早期的基督教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宪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74-79,共6页
有关英国早期基督教的专题研究,目前在国内还不多见,主要原因是史料匮乏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作者不揣浅陋,根据所掌握的史料,试作探索,权作引玉之砖。英国早期的基督教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世纪末至596年,
关键词 基督教化 罗马教会 奥古斯丁 基督教会 早期基督 修道院 传教士 基督教发展 史料 基督
下载PDF
中华文化与基督教
19
作者 吴梓明 《中国文化》 2001年第Z1期219-224,共6页
关键词 基督教研究 中华文化 传教士 中国文化 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教会大学 佛教中国化 基督教文化 中国基督 基督教史
下载PDF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续四)
20
作者 陈永涛 《天风》 2017年第10期29-29,共1页
理查·尼布尔曾清楚地指出,在一些基督徒看来,文化在本质上是没有上帝的,它与耶稣基督的上帝既无积极的关系也无消极的关系;而另外一些基督徒则认为,文化的无上帝有消极的意义,它与上帝对立,其具有偶像性;还有一些基督徒认... 理查·尼布尔曾清楚地指出,在一些基督徒看来,文化在本质上是没有上帝的,它与耶稣基督的上帝既无积极的关系也无消极的关系;而另外一些基督徒则认为,文化的无上帝有消极的意义,它与上帝对立,其具有偶像性;还有一些基督徒认为,文化乃坚固地立基于人对上帝及其律法的天赋与理性的知识(参理查·尼布尔,《基督与文化》,第27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基督 基督与文化》 基督 耶稣基督 尼布尔 上帝 消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