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风颂》中雪莱的基督情怀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武 徐雯雯 《龙岩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7-101,共5页
《西风颂》中充斥着大量的圣经意象。雪莱大量借用圣经意象的目的并非宣扬基督教义,而是创新性地为其自身抒发情感所用。
关键词 《西风颂》 雪莱 基督情怀
下载PDF
师法自然,回归天性——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及其基督教情怀之解读
2
作者 赵晶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20-123,共4页
抒情诗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内蕴宗教神秘色彩。他的诗行文自然,意境神秘,含义深邃,带有浓厚的基督教情怀。本文由分析华兹华斯独特的自然观的成因入手,解读了他所崇尚的独特的自然观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同时对华兹华斯诗歌中... 抒情诗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内蕴宗教神秘色彩。他的诗行文自然,意境神秘,含义深邃,带有浓厚的基督教情怀。本文由分析华兹华斯独特的自然观的成因入手,解读了他所崇尚的独特的自然观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同时对华兹华斯诗歌中所蕴含的的基督教情怀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以期更深刻地理解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性品格,更深入地领略其自然抒情诗所秉承的独特人文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诗歌 自然观 基督情怀
下载PDF
从史铁生的基督教情怀内视其生存哲学
3
作者 王琨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4期34-36,共3页
史铁生在作品里流露出宗教情怀,他时而诉诸佛教义理,或者指向基督教义。以《我的丁一之旅》为文本,就其中所浮现出的基督教情怀,阐释基督教在其创作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作用于史铁生在创作中所展示的生存观念。
关键词 史铁生 基督情怀 生存哲学
下载PDF
20世纪西方音乐中的基督教情怀
4
作者 李叶晔 《黄河之声》 2017年第15期76-76,共1页
西方音乐作为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具有独特的性能,始于中世纪,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等时期的不断演变和完善,到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晚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尽管西方音乐的音乐情感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但是其独有的宗... 西方音乐作为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具有独特的性能,始于中世纪,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等时期的不断演变和完善,到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晚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尽管西方音乐的音乐情感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但是其独有的宗教情感特色一直以来在西方音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难发现,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的作曲家都曾创作过宗教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西方音乐 基督情怀
下载PDF
神话背后的本真——论海子诗折射的精神价值
5
作者 申海亮 《陇东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8-31,共4页
海予以他的诗塑造了一种精神,至今折射着独特的价值光辉,且不论其诗歌创作本身所取的成绩与突破,仅蕴藏在诗后的意义就足够研读。他从生命与人性的本真层面上提出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敬仰,渴望着生存方式与生活空间的纯真朴实化,要求着情... 海予以他的诗塑造了一种精神,至今折射着独特的价值光辉,且不论其诗歌创作本身所取的成绩与突破,仅蕴藏在诗后的意义就足够研读。他从生命与人性的本真层面上提出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敬仰,渴望着生存方式与生活空间的纯真朴实化,要求着情感思想的自由与真善美的合一,而这些正是我们所应拥有和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突破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情怀 情感链接 精神超越
下载PDF
鲁西西诗歌简论
6
作者 谢君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1-72,共2页
当代女诗人鲁西西凭借自己的天赋与坚持,走出了自己的诗路,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她的诗歌中,充满着哲理氛围和基督情怀,以细腻的笔法来表达深沉的感情。她的诗歌主题多样且有着较强的情感力量。
关键词 鲁西西 当代诗歌 基督情怀
下载PDF
哈代作品中女主人公“拔示巴”形象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宏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44-46,共3页
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系列除《远离尘嚣》外,《还乡》、《一双蓝蓝的眼睛》等作品中也有着拔示巴的原型。通过比较她们的经历与性格可以看出,哈代对于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内涵的深刻体会和娴熟的运用圣经原型人物的高超手法及其深沉的基督... 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系列除《远离尘嚣》外,《还乡》、《一双蓝蓝的眼睛》等作品中也有着拔示巴的原型。通过比较她们的经历与性格可以看出,哈代对于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内涵的深刻体会和娴熟的运用圣经原型人物的高超手法及其深沉的基督教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原型 拔示巴 女性人物 基督情怀
下载PDF
从误读到误解:理论与创作的互动——以曹禺现象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梁巧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2-139,共8页
中国带有意识形态化特性的文学批评始于三四十年代 ,它过多注重切近时势 ,对作品的解读虽然也强调其“艺术性” ,但往往更重视其思想性 ,而所谓的思想性又被简缩为某种单一的理论兴趣 ,由此很容易造成对作品的误读 ,这种误读又反过来影... 中国带有意识形态化特性的文学批评始于三四十年代 ,它过多注重切近时势 ,对作品的解读虽然也强调其“艺术性” ,但往往更重视其思想性 ,而所谓的思想性又被简缩为某种单一的理论兴趣 ,由此很容易造成对作品的误读 ,这种误读又反过来影响并制约作家的创作。本文以“曹禺现象”为个案 ,探讨其艺术创造力从 30年代爆发到 4 0年代中期之后很快衰退的原因 ,认为理论批评界对作家的误读所形成的强有力的社会舆论使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力产生了误解 ,由此偏离了他自己所熟悉的轨道而进入他人设定的轨道 ,最终制约住了他富于原创性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现象 文学批评 戏剧文学 《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基督情怀 戏剧理论 戏剧创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