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中华基督教团研究
1
作者 胡卫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131,167-168,共17页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沦陷区中国基督教会的生存开始面临严峻挑战。1942年成立的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是整个华北沦陷区教会的最高领导机构。从该教团的成立和运作看,日本方面实行的是一种殖民地常见的政治模式即代理人机制。在政治层面...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沦陷区中国基督教会的生存开始面临严峻挑战。1942年成立的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是整个华北沦陷区教会的最高领导机构。从该教团的成立和运作看,日本方面实行的是一种殖民地常见的政治模式即代理人机制。在政治层面,日方通过伪华北政务委员内务总署和各地伪政权来监管和整顿基督教,在教务层面则通过日籍特约委员和本土教会领袖来直接控制教团及分支机构。日方对华北基督教会的目标是配合其思想战,施加强有力的控制,这种控制相当直接和粗暴。不过为达目标,日方建立的话语体系却相当技巧和精致,强调摆脱所谓英美的文化奴役,主张教会"自立"是其中心内容。教会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迎合日方说法,在日方的话语体系和教会传统的理念符号之间建立连接,以减轻理念与现实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沦陷区教会 华北 中华基督教团
下载PDF
精致的馈赠--从装帧看明清北京基督教团西文藏书的来源及其保护修复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大莹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101,共13页
目前保留在国家图书馆的原北京西什库教堂(北堂)藏书,亦称"北堂书",是在华传教士与教团藏书的最重要代表。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末由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草创并初步营建的北京基督教团藏书——南堂书。北堂西文善本书保... 目前保留在国家图书馆的原北京西什库教堂(北堂)藏书,亦称"北堂书",是在华传教士与教团藏书的最重要代表。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末由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草创并初步营建的北京基督教团藏书——南堂书。北堂西文善本书保留着原始装帧,值得深入研究。明末耶稣会士所募图书,在装帧方面的特征比较突出,引起学者关注。但北堂图书馆在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修整装订与编目整理工作,少有人提及。本文拟就所见部分北堂西文善本书装帧的初步研究,廓清不同阶段北堂书的主要装帧特征与其来源的关系,探讨欧洲教团与王公贵胄对在华基督教团的藏书贡献;介绍民国期间对北堂书贵重本的修复记载,以促进对其装帧与保护情况的深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帧 修复 基督教团 耶稣会士 北堂书
原文传递
在宗教与政治之间:华北中华基督教团再研究
3
作者 王淼 《宗教与历史》 2019年第1期64-78,197-198,共17页
根据新发现的一些史料,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成立后被迫屈从于日伪统治,同时教团内部分中国基督徒领袖也公开反对日伪控制,并在组织上坚持一定的独立性。日伪当局对拒不加入教团的英美教会和中国本土教会进行严厉打击,试图将华北教会均纳入... 根据新发现的一些史料,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成立后被迫屈从于日伪统治,同时教团内部分中国基督徒领袖也公开反对日伪控制,并在组织上坚持一定的独立性。日伪当局对拒不加入教团的英美教会和中国本土教会进行严厉打击,试图将华北教会均纳入教团的统一管理,然而也有极少数中国本土教会在日伪的许可下保持了独立。原有的英美教会组织架构在教团成立后仍然得以保存,并在教团"中央—地方"统一的垂直管理体制下发挥其作用。随着日伪统治和教团发展的需要,教团逐渐向日本教团统合的模式发展,日伪对教团的控制日益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中华基督教团 沦陷区 政教关系
原文传递
布道与牺牲——基督教布道团在山西(1882-1900)
4
作者 周立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71-373,377,共4页
19世纪80年代,美国欧柏林大学开始向中国山西派出传教士,开启了欧柏林大学与山西之间的联系。本文以介绍曾任"欧柏林山西纪念协会"主席的爱尔斯文斯.卡尔逊的大作《欧柏林帮:基督教布道团在山西,1882-1900》为主,回顾了欧柏... 19世纪80年代,美国欧柏林大学开始向中国山西派出传教士,开启了欧柏林大学与山西之间的联系。本文以介绍曾任"欧柏林山西纪念协会"主席的爱尔斯文斯.卡尔逊的大作《欧柏林帮:基督教布道团在山西,1882-1900》为主,回顾了欧柏林大学与山西农业大学、云南大学的友好交往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牺牲 基督教布道 山西 云南
下载PDF
日本近现代史与基督教 被引量:2
5
作者 山口阳一 李剑锋(译)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4-62,158,共9页
明治维新时期的基督教为了克服近世的基督教国祸论,追求"报国的基督教"。近代日本形成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神道的"国体"后,基督教与此发生了冲突,但不久融合在一起,顺应了日本社会。本文详述了日本基督教的这一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的基督教为了克服近世的基督教国祸论,追求"报国的基督教"。近代日本形成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神道的"国体"后,基督教与此发生了冲突,但不久融合在一起,顺应了日本社会。本文详述了日本基督教的这一发展过程。虽然借着汉文书籍基督教思想被引进到日本,且日本是基督教向朝鲜传道的经由地,但是日本的基督教却走上了"脱亚入欧"之路。赞成侵略亚洲的基督教与日本基督教团联合,开展了帮助战争和神社参拜的活动。战后日本基督教会反省这两方面的问题,把自律性和与亚洲教会的团结合作当作它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近代日本的“国体”思想 中日关系 日本基督教团的战争和神社参拜 战后教会
下载PDF
美国学生海外志愿传教运动与中华基督教学生立志传道团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晓阳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0-215,共6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基督教历史上形成了以高等教育机构青年学生为基础、鼓励他们志愿到国外进行传教事业的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运动将这些学生的三分之一都派到了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的传教事业。受其工作理念和方式的直接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基督教历史上形成了以高等教育机构青年学生为基础、鼓励他们志愿到国外进行传教事业的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运动将这些学生的三分之一都派到了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的传教事业。受其工作理念和方式的直接影响,中华基督教学生立志传道团于1910年成立,促使许多学生接受基督教并成为神职人员,是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的主要力量之一,但在30年代以后消失于无形之中。它是20世纪初期中国基督教史上产生于学生界和知识分子界,面向学生和知识分子布道,劝导他们成为教会神职人员的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生海外志愿传教运动 中华基督教学生立志传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