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救与自救——基督教的人性论和救赎论与儒家文化的人性论和道德修养论之对比
1
作者 汤士文 《金陵神学志》 2011年第1期101-120,共20页
人性论是基督教救赎论和儒家文化的道德修养论的理论基础。对人性论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带来对救赎论和道德修养论的不同理解。本文试图从人性论的角度来对基督教的救赎论和儒家文化的道德修养论作一番对比从而找出两者的差异,并指出基督... 人性论是基督教救赎论和儒家文化的道德修养论的理论基础。对人性论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带来对救赎论和道德修养论的不同理解。本文试图从人性论的角度来对基督教的救赎论和儒家文化的道德修养论作一番对比从而找出两者的差异,并指出基督教的人性论和救赎论对于儒家文化的人性论和道德修养论以及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应有的贡献。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首先是阐述基督教的人性论和救赎论;其次是分析儒家文化的人性论和道德修养论;最后是将二者加以对比,指出两者的差异,并说明基督教的人性论和救赎论对于儒家文化的人性论和道德修养论以及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的人性论和救赎论 儒家文化的人性论和道德修养论
原文传递
救赎与沉沦:《哈姆雷特》中“珍珠”的基督教阐释
2
作者 李东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7-94,共8页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创作于伊丽莎白时代末期,当时的英国新教经历了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天主教复辟以及宗教和解之后站稳了脚跟。该剧体现出莎士比亚受到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表现出由早期人文主义向基督教思想的回归倾向。文章...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创作于伊丽莎白时代末期,当时的英国新教经历了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天主教复辟以及宗教和解之后站稳了脚跟。该剧体现出莎士比亚受到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表现出由早期人文主义向基督教思想的回归倾向。文章通过对《哈姆雷特》剧本中“亡魂显灵”“珍珠与圣餐礼”“沉默与献祭”等意象的重构,将复仇悲剧主题阐释为宗教意义上的“大团圆”,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死”是主动“献祭”行为,为所有“犯罪”的丹麦人赎罪,使“脱节了”的社会恢复应有的道德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珍珠 基督教
下载PDF
罪与救赎:霍桑《红字》的基督教伦理解读 被引量:31
3
作者 苏欲晓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4-120,共7页
与清教传统有着复杂关系的美国作家霍桑,其代表作《红字》向来为国内众多读者及评论者解读为对清教伦理及其所源出的基督教伦理的控诉和鞭挞。笔者对《红字》进行重新解读,认为无论是从主题、人物刻画、叙事声音还是对清教社会的揭露都... 与清教传统有着复杂关系的美国作家霍桑,其代表作《红字》向来为国内众多读者及评论者解读为对清教伦理及其所源出的基督教伦理的控诉和鞭挞。笔者对《红字》进行重新解读,认为无论是从主题、人物刻画、叙事声音还是对清教社会的揭露都不能将该作品视为对基督教伦理的抨击,相反,作品中多处折射的恰恰是圣经所体现的基督教伦理核心:人的普遍罪性以及对这罪性的悲悯与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基督教伦理 清教
下载PDF
罪恶与救赎——论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对人的本质理解之异同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四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06-113,共8页
莎士比亚戏剧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教有一致之处:都视人为有罪的存在,都认为罪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但它又与基督教有本质的差异:基督教认为救赎要依赖神恩,而莎士比亚戏剧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救赎观的不同,其根源在于它们... 莎士比亚戏剧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教有一致之处:都视人为有罪的存在,都认为罪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但它又与基督教有本质的差异:基督教认为救赎要依赖神恩,而莎士比亚戏剧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救赎观的不同,其根源在于它们对人的本质理解的差异。基督教从神学本体论出发,认为原罪是人的自由意志背离上帝的结果。而莎士比亚戏剧将罪恶看作是自由意志中的破坏力,尽管破坏力使人无法彻底自救,但自由意志中的内驱力可以使人在对自我有限性的触摸中,生发出对宇宙的敬畏感,获得人性的提升与精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基督教 人的本质 原罪
下载PDF
尼采审美主义与基督教救赎说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莫运平 顾亚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种反基督教的世界一人生观。他的审美主义和基督教的救赎学说都是发轫于对人生生存 悲剧性的理解。但是,与基督教承认人的生存之超验性基础相比,尼采经营的是感性本体论。在拯救上,基督教宣扬跟随基 督,尼采则以超人... 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种反基督教的世界一人生观。他的审美主义和基督教的救赎学说都是发轫于对人生生存 悲剧性的理解。但是,与基督教承认人的生存之超验性基础相比,尼采经营的是感性本体论。在拯救上,基督教宣扬跟随基 督,尼采则以超人为人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审美主义 基督教
下载PDF
以事实说话:一部全景式的基督教边疆服务运动史——评《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陶飞亚 陈铃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195,共4页
1939年冬,抗战烽烟已弥漫大半个中国之时,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以下简称"边部")在四川成都正式宣告成立,一场旨在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事社会服务及福音传播的边疆服务运动由此拉开序幕。边疆服务运动历时约16年,贯穿抗... 1939年冬,抗战烽烟已弥漫大半个中国之时,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以下简称"边部")在四川成都正式宣告成立,一场旨在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事社会服务及福音传播的边疆服务运动由此拉开序幕。边疆服务运动历时约16年,贯穿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及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社会转型时期,先后建立川西、西康和云南三个服务区,在广大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诸如生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调查及布道等各方面工作,卓有成效,受益人数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 边疆服务运动 事实说话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运动史 全景式
下载PDF
神恩缺失下的救赎——基督教文化视角下的史铁生苦难观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文胜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34-140,共7页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较多使用基督教词汇和《圣经》经句的作家。他的创作不仅外在形式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基督教文化色彩,而且文本中较多地讨论了有关苦难问题,这也是基督教文化所关切的。然而我们在看到基督教文化对史铁生精神层面产生影响...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较多使用基督教词汇和《圣经》经句的作家。他的创作不仅外在形式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基督教文化色彩,而且文本中较多地讨论了有关苦难问题,这也是基督教文化所关切的。然而我们在看到基督教文化对史铁生精神层面产生影响的同时也注意到史铁生对基督教思想是选择性吸收的,他只吸收了基督教思想中的创造论,相信有秩序的宇宙背后一定有一个智能设计者,对他而言这就是上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基督教文化 基督教思想 赎论 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 文学评论 神恩 精神走向 之路
下载PDF
基督教视野下的历史转向——从《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绪论而来 被引量:1
8
作者 郝春鹏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伏尔泰首次使用了"历史哲学"这一名称,从哲学意义上看,它是启蒙运动反对神学的一个结果,但在更深层面上,它又同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哲学同基督教一样询问历史、追寻终极意义,然而它在祛除了基督教的上帝之后,却不自觉... 伏尔泰首次使用了"历史哲学"这一名称,从哲学意义上看,它是启蒙运动反对神学的一个结果,但在更深层面上,它又同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哲学同基督教一样询问历史、追寻终极意义,然而它在祛除了基督教的上帝之后,却不自觉地保留着后者的问题:当追问生活世界的终极意义时,这种追问本身就契合了救赎历史的终极目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基督教 意义
下载PDF
以死救赎——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基督教救赎伦理
9
作者 李慧 惠敏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0,共5页
小说中密集的"死亡"符号使弗兰纳里·奥康纳给读者留下了恐怖甚至"邪恶"的印象,并被冠以"哥特风格"代表作家之名。然而,奥康纳却坚称自己的小说有关信仰改变,是可以带来获救的希望的。只有合理地解读... 小说中密集的"死亡"符号使弗兰纳里·奥康纳给读者留下了恐怖甚至"邪恶"的印象,并被冠以"哥特风格"代表作家之名。然而,奥康纳却坚称自己的小说有关信仰改变,是可以带来获救的希望的。只有合理地解读"死亡"与"救赎"之间的伦理关系才能弥合作者动机与读者阐释之间的裂隙。通过对《圣经》中亚伯拉罕以子献祭和耶稣基督代赎之死的审视,"死亡"在基督教语境下呈现出了"与主相遇"、以死重生的含义,从而解开了奥康纳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纳里·奥康纳 死亡 基督教伦理
下载PDF
东方神秘宗教对基督教救赎观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振玲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12期37-38,共2页
救赎观是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救"表示拯救,在末世审判时灵魂获得重生,而"赎"则表示要代价,要付代价才能救命,这里指基督以自己的血和肉为代价来为世人赎罪,其最终目的在于救助全人类。作为一种思想体系,... 救赎观是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救"表示拯救,在末世审判时灵魂获得重生,而"赎"则表示要代价,要付代价才能救命,这里指基督以自己的血和肉为代价来为世人赎罪,其最终目的在于救助全人类。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其中神为了拯救信徒而复生、赎罪献祭等思想无疑受到了东方神秘主义宗教的影响。基督教救赎观不仅吸收了埃及的复活神学,而且还对日神教末日审判思想的进行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神秘主义宗教
下载PDF
失落与救赎——论石评梅小说基督教思想的驳杂性
11
作者 邱诗越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6-79,共4页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却生命短暂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时代特征。石评梅的创作与"五四"时期的其他作家一样,深受基督教文化的浸染,但同时又呈现了与其他作家不同的特点,这特别表现在她小说...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却生命短暂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时代特征。石评梅的创作与"五四"时期的其他作家一样,深受基督教文化的浸染,但同时又呈现了与其他作家不同的特点,这特别表现在她小说中所呈现出的基督教思想的驳杂性:在小说里,作家有时相信基督教,坚信那是一种精神支撑与前行的力量;但面对现实的艰难与困惑,有时她又会觉得昔日万能的"上帝"早已离场,成了一个扁平、失义的符号。作家对基督教信仰的徘徊,更多地表现在她对未来的期待与希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评梅 基督教思想 上帝 失落
下载PDF
救赎的深度——莫运平的《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所施与的意义
12
作者 李胜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55-157,共3页
莫运平的《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是一部关于西方文学救赎与被救赎的文本。具体而言,该文本提出并回答了两个相关的问题:西方文学的元拯救问题;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意义连接问题。在文本中,基督教文化成为了西方文学的本体论基础。
关键词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下载PDF
论基督教救赎观的形成
13
作者 谢振玲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1期116-117,共2页
"救赎观"是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其中包括的原罪说显然来自犹太教;而神为了拯救信徒而复生、赎罪献祭等思想则受到了东方神秘主义的影响。同时,由于处于泛希腊文化的背景下,基督教又充分利用了希腊罗马哲学的纽带作用... "救赎观"是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其中包括的原罪说显然来自犹太教;而神为了拯救信徒而复生、赎罪献祭等思想则受到了东方神秘主义的影响。同时,由于处于泛希腊文化的背景下,基督教又充分利用了希腊罗马哲学的纽带作用,加上信徒保罗的改造,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信仰———救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犹太教 神秘主义 希腊哲学
下载PDF
古希腊罗马哲学对基督教救赎观形成的影响
14
作者 谢振玲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4期132-133,共2页
"救赎观"是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救赎观作为一种宗教思想体系,其形成受到了犹太教、东方神秘主义宗教和古希腊罗马哲学的重要影响。基督教充分利用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纽带作用,以其作为末日审判思想的理论基础,将众... "救赎观"是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救赎观作为一种宗教思想体系,其形成受到了犹太教、东方神秘主义宗教和古希腊罗马哲学的重要影响。基督教充分利用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纽带作用,以其作为末日审判思想的理论基础,将众多宗教思想有机糅和并加以创新,加上信徒保罗的改造,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信仰——救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希腊哲学
下载PDF
以《原罪》为例解读基督教文化中的罪与救赎
15
作者 张琳 刘爱琴 《中国西部科技》 2014年第8期103-104,共2页
《原罪》是一部关于爱与欲望的黑色激情悬疑片,这部影片自从上映之初就因其中充斥的大量男女主人公的激情片段而广受关注。其实抛开影片悬疑刺激的情节表现形式,正如影片片名所示,《原罪》其实是一部带有浓厚西方基督教文化元素的的影片... 《原罪》是一部关于爱与欲望的黑色激情悬疑片,这部影片自从上映之初就因其中充斥的大量男女主人公的激情片段而广受关注。其实抛开影片悬疑刺激的情节表现形式,正如影片片名所示,《原罪》其实是一部带有浓厚西方基督教文化元素的的影片,片中男女主人公人生轨迹中所犯下的罪行,与他们自我救赎的过程深刻地再现了基督教文化中罪与救赎的主题,值得人们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罪》 基督教文化
下载PDF
保罗对原始基督教救赎思想的改造
16
作者 谢振玲 《黑龙江史志》 2010年第15期172-172,177,共2页
救赎观是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救”表示拯救,在末世审判时灵魂获得重生,而“赎”则表示要代价,要付代价才能救命,这里指基督以自己的血和肉为代价来为世人赎罪,其最终目的在于救助全人类。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它其中包括的原罪... 救赎观是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救”表示拯救,在末世审判时灵魂获得重生,而“赎”则表示要代价,要付代价才能救命,这里指基督以自己的血和肉为代价来为世人赎罪,其最终目的在于救助全人类。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它其中包括的原罪说、救世主观念以及末世论思想显然来自犹太教;而神为了拯救信徒而复生、赎罪献祭等思想则受到了东方神秘主义的影响;同时由于处于泛希腊文化的背景下,基督教又充分利用了希腊罗马哲学的纽带作用,以其为理论基础,将众多思想有机糅和并加以创新,加上信徒保罗的改造,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信仰——救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因信称义
下载PDF
一位12岁男孩眼中基督教的虚伪——兰斯顿·休斯的《救赎》解读
17
作者 徐黄丽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4期150-150,共1页
兰斯顿·休斯在《救赎》讲述了12岁的"我"在一次福音布道会上寻求拯救的经历。"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获得"救赎",而是被迫为之。最后"我"明白了基督教的虚伪性,决定从此不再相信耶稣了。本... 兰斯顿·休斯在《救赎》讲述了12岁的"我"在一次福音布道会上寻求拯救的经历。"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获得"救赎",而是被迫为之。最后"我"明白了基督教的虚伪性,决定从此不再相信耶稣了。本文从《救赎》中的讽刺,重复和平行结构的写作技巧入手,分析这些写作技巧对主题的刻画所产生的强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 重复 平行结构 基督教的虚伪
下载PDF
堕落与救赎——《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基督教文化精神解析
18
作者 白陈英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8期63-65,共3页
《一位女士的画像》以伊甸园故事为叙事框架,描述了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在乐园中堕落、堕落后受难反思、反思中获得救赎的过程。本文拟揭示小说中基督教的世界观一一堕落与救赎。
关键词 《一位女士的画像》 基督教 堕落
下载PDF
牺牲、重生与救赎——解读《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中的基督教教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晓斌 《科教文汇》 2011年第31期82-85,共4页
英国小说家C.S.路易斯(C.S.Lewis)的经典奇幻小说《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为英美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20世纪50年代陆续出版后,随即掀起世界范围内的儿童文学的阅读狂潮。即便到了21世纪,其魅力随着纳尼亚传奇系... 英国小说家C.S.路易斯(C.S.Lewis)的经典奇幻小说《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为英美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20世纪50年代陆续出版后,随即掀起世界范围内的儿童文学的阅读狂潮。即便到了21世纪,其魅力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电影的发行和上映有增无减。除去小说本身的富于想象力的文学魅力不说,笔者认为《纳尼亚传奇》不仅仅是奇幻小说,它更承载了丰富的基督教教义。尽管基督教题材出于宗教的原因,本身显得沉重而严肃,但C.S.路易斯以易于儿童读者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向他们传递了基督教教义。本文挑选《纳尼亚传奇》系列小说中的一册《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来解读小说承载的基督教教义:自我牺牲(self-sacrifice)、重生(resurrection)和救赎(rede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牺牲 重生 基督教教义 奇幻儿童文学
下载PDF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基督教文化内涵解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栋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5期95-95,共1页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宗教文化与影视艺术相结合的经典佳作。影片突破了以往类型电影的限制,触及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将通过表意性物件、镜像语言和故事情节三个方面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深层解读,挖掘影片背后所隐含的精...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宗教文化与影视艺术相结合的经典佳作。影片突破了以往类型电影的限制,触及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将通过表意性物件、镜像语言和故事情节三个方面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深层解读,挖掘影片背后所隐含的精神实质和人生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肖申克的 基督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