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救世主的变迁——评小说《飞跃杜鹃巢》的基督教背景
1
作者 项伟谊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6-60,共5页
《飞跃杜鹃巢》是美国作家肯·凯塞六十年代所著的小说。书中描述了一个叫布劳姆登的印地安人在精神病院里的经历。它以主角麦克摩菲与被称为“大护士”的病房主管护士间的较量为线索,寓言般地讲述了一个反抗西方现代工业社会对人... 《飞跃杜鹃巢》是美国作家肯·凯塞六十年代所著的小说。书中描述了一个叫布劳姆登的印地安人在精神病院里的经历。它以主角麦克摩菲与被称为“大护士”的病房主管护士间的较量为线索,寓言般地讲述了一个反抗西方现代工业社会对人的压抑和控制的英雄故事。此书虽是社会问题小说,却有着强烈的基督教文化背景。它涉及一系列极严肃的问题,即人的苦难,人的救赎及人的出路等所谓“终极关怀”问题。在他塑造的英雄麦克摩菲身上可清楚地看到基督教救世主的影子。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对小说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背景 救世 问题小说 电休克疗法 耶稣 科学技术 主管护士 现代文明 现代工业文明 现代社会
下载PDF
青年会模式: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社会公益组织及其特征——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海波 《学会》 2010年第6期11-14,共4页
该文总结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简称SYMCA)在社会公益事业领域中取得较大成就的三个经验:(1)把握时代脉搏,探索组织定位;(2)持守博爱理念,延伸服务意识;(3)提升专业能力,塑造组织品牌。文章认为,SYMCA创造性地将基督教背景转化为对组织的... 该文总结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简称SYMCA)在社会公益事业领域中取得较大成就的三个经验:(1)把握时代脉搏,探索组织定位;(2)持守博爱理念,延伸服务意识;(3)提升专业能力,塑造组织品牌。文章认为,SYMCA创造性地将基督教背景转化为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实际引导功能的组织要素,从而突破了基督教背景所带来的约束,使基督教界的精神、价值与资源获得了在当前环境下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化参与路径,提供了将宗教背景与现代非营利组织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 宗教性非营利组织 社会公益事业 基督教背景
下载PDF
正确认识鲁迅对赛珍珠的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59-63,共5页
鲁迅在1933年11月15日致姚克的信中这样写道:“先生要作小说,我极赞成,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即如布克夫人(即赛珍珠——笔者按),上海曾大欢迎,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究是一位... 鲁迅在1933年11月15日致姚克的信中这样写道:“先生要作小说,我极赞成,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即如布克夫人(即赛珍珠——笔者按),上海曾大欢迎,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究是一位生长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的立场而已,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认识鲁迅 传教士 基督教文化背景 《大地》 《东风·西风》 中国革命 《儿子们》 共产党 人道主义
下载PDF
谜语:智力游戏与咒术陷井 被引量:1
4
作者 叶舒宪 《民族艺术》 1998年第4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智力游戏 谜语 咒术 希腊神话 民间故事 基督教文化背景 民俗学 印第安人神话 俄狄浦斯 智力测验
原文传递
恐惧与颤栗——《麦克白》悲剧内核新探 被引量:7
5
作者 肖四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9-84,共6页
《麦克白》历来被归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列,其理由是它具有悲剧能引起欣赏者同情与恐惧感的特质。在这部戏剧里,莎士比亚一反西方传统悲剧理论中“极恶的人不能作悲剧的主人公”的规定,将一个弑君暴虐的独夫民贼作为主人公,... 《麦克白》历来被归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列,其理由是它具有悲剧能引起欣赏者同情与恐惧感的特质。在这部戏剧里,莎士比亚一反西方传统悲剧理论中“极恶的人不能作悲剧的主人公”的规定,将一个弑君暴虐的独夫民贼作为主人公,其结局是“暴君被诛”,按理应“大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白》 莎士比亚 麦克白夫人 悲剧内核 基督教文化背景 人文主义者 欣赏者 自我毁灭 自由意志 加德纳
原文传递
宗教与人生——四人谈(续五)
6
《世界宗教文化》 1996年第2期28-31,38,共5页
何光沪:有一句流行语,就是“跟着感觉走”。上次我比较明确表示,如果仅仅从感性来理解“跟着感觉走”,它就忽略了理性的一面。这个“感性”,就是凭我们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就是凭感官来了解世界。对感性搜集的外界材料,要动脑筋分... 何光沪:有一句流行语,就是“跟着感觉走”。上次我比较明确表示,如果仅仅从感性来理解“跟着感觉走”,它就忽略了理性的一面。这个“感性”,就是凭我们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就是凭感官来了解世界。对感性搜集的外界材料,要动脑筋分析整理,这就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如果再上升一层,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回到具体,那样就会对世界把握得更好更完整。在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说感性是指后一个意思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与科学 科学与宗教 基督教文化背景 科学与伦理 人类起源 原子弹 核武器 安乐死 爱因斯坦 理性认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