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洪伟 赵雪娟 +1 位作者 魏美霞 刘秀明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7期153-157,共5页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刺组各30例。中药组采用益肾化痰方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针药组采用益肾化...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刺组各30例。中药组采用益肾化痰方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针药组采用益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基础体温(BBT)、B超的变化,检测性激素水平及排卵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BBT动态曲线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3组BBT动态曲线分型均向类型Ⅰ、Ⅱ转变,但针药组更明显(P<0.05)。治疗前,3组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升高,且针药组最大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治疗前,3组雌二醇(E)、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E较治疗前升高,T、FSH、LH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药组T水平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治疗后,针药组排卵率为83.33%,中药组为50.00%,针刺组为46.67%,针药组排卵率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益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可以调节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月经周期,促进排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肾虚痰湿型 益肾化痰方 针刺 激素 基础体温动态曲线 排卵率
下载PDF
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月经周期中任督二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素芳 陈苑平 +1 位作者 陈柯 许金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3-536,共4页
目的:观察自然状态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分析阴阳气血的变化,探讨其与基础体温曲线(BB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记录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IRRT... 目的:观察自然状态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分析阴阳气血的变化,探讨其与基础体温曲线(BB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记录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IRRTM和观察穴位MBPU,分析其特征。结果: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任脉关元穴红外温度低于同期膻中穴和中脘穴(P<0.01,P<0.05),督脉至阳穴红外温度低于大椎穴(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P<0.05)。任督二脉线上穴位的红外温度呈周期性变化,督脉三穴在经期出现最低温期,其次是经间期;任脉穴位膻中穴、关元穴在经间期出现最低温期。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任脉关元穴MBPU低于膻中穴(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和中脘穴(经后期、经前期)(P<0.01,P<0.05);督脉至阳穴MBPU低于大椎穴(经期、经后期)和命门穴(经后期、经间期)(P<0.01,P<0.05);同一周期中,至阳穴、膻中穴、中脘穴平均微循环在经前期处于最高值,而关元穴在此期处于最低值,在经后期达到最高值。结论: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任督二脉上存在"寒凝"体征,其任督二脉线上穴位的红外温度和MBPU均呈周期性变化,前者与BBT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寒凝血瘀型 月经周期 红外温度 基础体温曲线 任督二脉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