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基础性制度安排 构建风险控制长效体制 被引量:4
1
作者 蒋超良 《新金融》 2005年第5期3-6,共4页
银行高管案件的频发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务损失,败坏了我国银行业的声誉,是影响金融稳定的不可忽视的负面因素。依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有效制度安排和机制约束的缺失导致了商业银行内部"扭曲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内部人控... 银行高管案件的频发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务损失,败坏了我国银行业的声誉,是影响金融稳定的不可忽视的负面因素。依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有效制度安排和机制约束的缺失导致了商业银行内部"扭曲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内部人控制"现象,是银行高管案件产生的重要根源。国内商业银行应借鉴和学习西方商业银行前中后台分离和制约、垂直运作管理和扁平化管理等先进的制度安排,改善委托代理关系和防止"内部人控制",并从四个方面创新和完善基础性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 中国 风险控制 长效机制 金融监管 “内部人控制” 基础制度安排 创新 委托-代理关系
下载PDF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探析——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文小勇 徐青峰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3年第5期5-13,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情审时度势,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求完善分配制度这一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意味着推进共同富裕不仅有政治基础、价值基础和经济制度基础,还...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情审时度势,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求完善分配制度这一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意味着推进共同富裕不仅有政治基础、价值基础和经济制度基础,还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这一基础性制度安排。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丰富社会财富与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的关系、科学认识“三次分配”的性质和功能、准确把握2035年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几个目标,在坚持人民至上的基础上,从价值目标、整体设计与分步推进三个层面,推进分配制度这一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的改革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共同富裕 分配制度 基础制度安排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构建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分配制度安排的路径研究
3
作者 张璟龙 刘李红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7,共8页
为扎实促进共同富裕,中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协调配套是实现三者有效衔接的重大制度创新。构建协调配套的基本分配制度体系,需要国家、组织、社会、个人等多主体协同努力,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为扎实促进共同富裕,中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协调配套是实现三者有效衔接的重大制度创新。构建协调配套的基本分配制度体系,需要国家、组织、社会、个人等多主体协同努力,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增强市场主体平等性并提高要素流动性是完善初次分配的主要手段;强化税收调节、提升社会保障功能并完善转移支付相关配套制度是健全再分配机制的重要途径;发展慈善事业,推进公立慈善机构市场化改革、支持民间慈善机构发展、加大志愿服务和推动文化艺术发展是更好发挥三次分配调节作用的关键举措。这些改进措施需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协调配套的基本分配制度体系和共同富裕的更多议题也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分配领域 基础制度安排 协调配套
下载PDF
论制度变迁中的四大问题 被引量:10
4
作者 卢现祥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0-16,共7页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变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即所谓“目标模式”)对另一种制度(即所谓“起点模式”)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从其层次来分,有基础性制度安排与次级制度安排;从其主体来分,有强制性制...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变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即所谓“目标模式”)对另一种制度(即所谓“起点模式”)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从其层次来分,有基础性制度安排与次级制度安排;从其主体来分,有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从其途径来分,有制度移植与制度创新;从其方式来分,有渐进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制度变迁,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制度变迁的过程及其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基础制度安排 次级制度安排 制度移植 制度创新 制度环境 制度变迁主体
下载PDF
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职能观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启示(续)
5
作者 孟建龙 《温州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强制性制度变迁 制度经济学 改革的启示 基础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 诱致性 公有制 制度变迁方式 国家职能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基于“三元共生”系统观念的基础性分配制度
6
作者 朱成全 刘鹏腾 张兴祥 《理论界》 2024年第8期1-7,F0002,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我国基础性分配制度需要以制度集成创新实现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有效衔接,这离不开系统观念的指导。全面认识党的领导下基础性分配制度中主体协同的系统观念、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我国基础性分配制度需要以制度集成创新实现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有效衔接,这离不开系统观念的指导。全面认识党的领导下基础性分配制度中主体协同的系统观念、基础性分配制度中价值统一的系统观念、基础性分配制度中作用互补的系统观念,对于构建共同富裕基础性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市场、政府与社会“三元共生”的和谐系统,驱动其有序运行,从而形成资源配置与财富调节的强大合力,形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良性互动的格局,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念 基础制度安排 共同富裕 三元共生
原文传递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雷霄云 潘红潮 +1 位作者 李芳琳 黄恒佳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14期10-12,共3页
虽然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之路走了十余年,但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选拔模式不科学,卫生管理系列职称的缺失和管理工作难以科学量化评估使管理人员职业化困难重重,学术的权力化和商业化严重影响了管理队伍的稳定性。该文针对这些... 虽然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之路走了十余年,但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选拔模式不科学,卫生管理系列职称的缺失和管理工作难以科学量化评估使管理人员职业化困难重重,学术的权力化和商业化严重影响了管理队伍的稳定性。该文针对这些现状,提出重视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发展,创新管理人员选拔模式,建立卫生管理职称系列以及科学考评和绩效激励制度,完善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基础与安排,以稳定和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职业化 卫生管理职称 量化评估 绩效激励 制度基础安排
下载PDF
用法治力量守护好、发展好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全国人大常委会企业国有资产法执法检查组在陕检查侧记
8
作者 赵晨熙 《法治与社会》 2024年第12期16-17,共2页
10月14日至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清华率全国人大常委会企业国有资产法执法检查组在陕西省开展执法检查。彭清华指出,企业国有资产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确立了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础制... 10月14日至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清华率全国人大常委会企业国有资产法执法检查组在陕西省开展执法检查。彭清华指出,企业国有资产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确立了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础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国有资产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共同财富 执法检查 支架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 基础制度安排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阈下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思想渊源、演进历程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璟龙 刘李红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4,共10页
本文基于历史时序视角,系统回顾了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的思想渊源,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思想和分配制度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新时代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构建的逻辑路径。分配思想经历了从马克思“按劳分配”原则、“市场配... 本文基于历史时序视角,系统回顾了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的思想渊源,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思想和分配制度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新时代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构建的逻辑路径。分配思想经历了从马克思“按劳分配”原则、“市场配置资源”学说的萌芽初生阶段,到结合中国国情的毛泽东“公平正义”观、邓小平“有效分配”理念的继承发展阶段,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分配思想的全面创新发展阶段。分配制度经历了由劳动要素为主的收入分配制度向完善全要素收入分配制度迈进,以及由单一结构的收入分配制度向多元结构的收入分配制度迈进的双线演进历程。构建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应把握资金配比和注重功能互补两大协调配套,同时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高质量发展中完善各次分配内部的功能机制,实现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三轮驱动、协同发力,促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基础制度安排 协调配套 分配制度
原文传递
“十四五”乡村治理现代化走向及展望
10
作者 陈明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3期52-53,共2页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认识乡村治理概念本身,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范畴。狭义上,一般把乡村治理看作是乡村公共权威及其他治理主体协同发挥管治作用的过程。广义上,乡村治理则涵盖了乡村社会运行的基础制度安排及公共资源配置体系,...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认识乡村治理概念本身,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范畴。狭义上,一般把乡村治理看作是乡村公共权威及其他治理主体协同发挥管治作用的过程。广义上,乡村治理则涵盖了乡村社会运行的基础制度安排及公共资源配置体系,包括乡村财产关系的基础制度以及政府对非市场竞争关系的调节,乡村居民和各类组织之间的公共事务往来、乡村社会文化习俗对公共关系的影响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权威 公共资源配置 乡村居民 乡村治理 公共关系 基础制度安排 主体协同 公共事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