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麻醉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
1
作者 杨中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9期102-103,共2页
小儿上肢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间大约2h;患儿年龄小,解剖、生理、药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这样在实施麻醉与成人有区别,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观察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关键词 基础麻醉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差异
2
作者 殷红 李文峰 韩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2期70-73,共4页
目的 采用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或单纯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 目的 采用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或单纯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43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麻醉诱导后5、2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2、12、24、48 h静息、活动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以及麻醉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瑞芬太尼用药剂量、七氟醚吸入浓度均低于常规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短于常规组;与麻醉诱导后5 min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2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较常规组更低;与术后2 h时比,术后12、24、48 h常规组患者静息、活动时NR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联合组患者静息、活动时NRS评分均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2~48 h联合组均较常规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提升麻醉和镇痛效果,降低患者瑞芬太尼、七氟醚等给药剂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减轻静息时和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手术 后路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余亚丁 李小微 王韵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在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信封法对厦门市第五医院2021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84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46例)联用超声... 目的:探讨在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信封法对厦门市第五医院2021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84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46例)联用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术后1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心率和收缩压,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和术后24 h的VAS评分和术后24 h的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 h,两组心率和收缩压均下降,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术后24 h两组心率和收缩压均上升,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研究组苏醒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48 h,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能够促使患者心率和收缩压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缓解氧化应激刺激,提高苏醒质量,加快预后康复,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麻醉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后路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手术 血流动力学 氧化应激刺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4
作者 章惠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05-0008,共4页
探究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56例前臂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内均含有28例的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段选择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分别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 探究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56例前臂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内均含有28例的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段选择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分别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两组患者在麻醉完成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对比。结果 在麻醉有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腋路复合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性
5
作者 林秋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入院后使用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组(n=40)、B组(n=40)两...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入院后使用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组(n=40)、B组(n=40)两组。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药物均选择罗哌卡因,A组使用药物的浓度为0.3%,B组使用药物的浓度为0.5%。对比两组麻醉相关时间、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B组较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镇痛维持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更长(P<0.05)。B组较A组麻醉优良率更高(P<0.05)。B组较A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能提高麻醉起效的速度,并提升麻醉效果,且安全性与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接近,值得被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6
作者 王晓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6期0103-0105,共3页
分析超声引导下实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SBPB)麻醉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05月间本院接受ISBPB麻醉的66例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操作,参照组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操作。... 分析超声引导下实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SBPB)麻醉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05月间本院接受ISBPB麻醉的66例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操作,参照组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操作。对比麻醉效果、麻醉相关指标、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率、麻醉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等麻醉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的血压与心率等生命体征对比,无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的血压水平、心率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麻醉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开展ISBPB麻醉能够提升麻醉效果,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且能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麻醉不良反应,提升麻醉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入路 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家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17-0020,共4页
针对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探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采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 针对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探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采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手术指标、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手术后,实验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小于对照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上肢骨折患者,在手术麻醉操作中可以应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 能够将神经组织等清晰地呈现在麻醉师视野,有助于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操作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定位 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 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有效率评价
8
作者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8期0034-0036,共3页
研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组织麻醉的效果及有效率。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到我院接受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60例患者,应用电脑抽号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对研究组患者提供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组... 研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组织麻醉的效果及有效率。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到我院接受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60例患者,应用电脑抽号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对研究组患者提供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组织麻醉,对常规组患者提供传统的盲探法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组织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应激反应控制效果等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组织麻醉有助于控制患者的应激反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入路 神经阻滞麻醉 有效率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超声引导的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9
作者 林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25-0128,共4页
探究基于超声引导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的手外伤手术患者50例,依据麻醉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以常规解剖定位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以超声引导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探究基于超声引导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的手外伤手术患者50例,依据麻醉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以常规解剖定位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以超声引导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探究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分别(5.43±0.16)min、(10.27±1.22)min、(23.34±1.15)ml,优于对照组的(7.24±0.19)min、(8.24±1.13)min、(29.34±1.13)ml,P<0.05;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69.26±2.28)分、(69.27±2.41)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87.34±2.25)分,优于对照组(80.29±2.27)分,P<0.05。结论 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基于超声引导,具有较高效果,可提升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以促进后期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腋路神经阻滞麻醉 有效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不同类型上肢骨、折镇痛效果
10
作者 曾浩 邓富强 刘卫涛 《西藏医药》 2024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不同类型上肢骨折镇痛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肢骨折患者80例。按骨折不同类型分为尺桡骨骨折组(n=25例)、桡骨骨折组(n=28例)、肱骨骨折组(n...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不同类型上肢骨折镇痛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肢骨折患者80例。按骨折不同类型分为尺桡骨骨折组(n=25例)、桡骨骨折组(n=28例)、肱骨骨折组(n=27例),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三组镇痛、镇静效果及舒适度、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4:三组NRS评分,(P<0.05),尺桡骨骨折组NRS评分高于桡骨骨折组及肱骨骨折组(P<0.05);使用次数:尺桡骨骨折组PCIA使用次数多于桡骨骨折组及肱骨骨折组(P<0.05);Ramsay镇静、BCS评分(P>0.05);三组T0时点IL-6、TNF-α水平比较,(P>0.05),与T0时点比较,三组T4时点IL-6、TNF-α水平更高,尺桡骨骨折组IL-6、TNF-α水平高于桡骨骨折组及肱骨骨折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不同类型上肢骨折术后镇痛,以桡骨、肱骨骨折效果最好,但尺桡骨骨折效果一般,可能与炎性反应控制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
下载PDF
探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
11
作者 王中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86-089,共4页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共10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用0.3%浓度罗哌卡因,观察组用0.5%浓度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起...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共10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用0.3%浓度罗哌卡因,观察组用0.5%浓度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镇痛时间和神经阻滞时间、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镇痛时间和神经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0.5%浓度罗哌卡因对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秀菊 翁伟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6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压(SBP、DBP)、心率(HR)、血糖、皮质醇水平及临床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SBP、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时(T0)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皮时刻(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开始60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1时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野质量评分、硝酸甘油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可有效辅助控制性降压,还能够降低术中应激反应,提高术野质量,减少全麻用药,降低麻醉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阻滞 静脉麻醉 肩关节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部分腋路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允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8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部分腋路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部分腋路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仅采取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部分腋路神经阻滞麻醉。统计两组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感觉阻滞)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Horner综合征、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7/30)与对照组16.67%(5/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部分腋路神经阻滞麻醉,可缩短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 神经阻滞 腋路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胛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佳宁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胛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本组的68例肩胛骨骨折手术患者均来自我院,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的入选时间自2018年2月-2019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2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胛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本组的68例肩胛骨骨折手术患者均来自我院,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的入选时间自2018年2月-2019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2组.观察组34例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34例患者则给予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盲探方法复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2=5.100,P=0.023<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完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效果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以及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220,P=0.039<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肩胛骨骨折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风险低,麻醉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肩胛骨骨折
下载PDF
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铁军 冯磊 +1 位作者 张伟 李世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腋路神经阻滞 斜角 上肢手术 手术中 腋路法 神经阻滞麻醉 复合 阻滞效果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6
16
作者 贺峰 白建云 +1 位作者 霍建臻 刘宏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及无创血压的改变情况、神经阻滞情况、手术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和无创血压在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_5、C_6、T_2的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_4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_7、C_8、T_1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均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患者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完善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颈浅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调查和静脉局部麻醉的辅助作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旭仲 余微萍 +5 位作者 姜爱芬 毛毅 吴洁 寿红艳 陈碧红 黄志莲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调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及上肢静脉局部麻醉对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 :1 54例前臂或手部手术病人 ,均采用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注入 1 %利多卡因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2 0ml。对注药后 2 0min手术区... 目的 :调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及上肢静脉局部麻醉对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 :1 54例前臂或手部手术病人 ,均采用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注入 1 %利多卡因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2 0ml。对注药后 2 0min手术区域仍有疼痛的病人 ,行静脉内局部麻醉 ,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 2 0min ,腋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阻滞成功率达 81 .8% ,正中神经、尺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成功率分别为 55 .8%、53 .2 %和 45 .4%。阻滞不全需用静脉局部麻醉 57例 ,占总例数的 37% ,用静脉局部麻醉后麻醉完善 51例。结论 :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失败率较高 ,静脉局部麻醉可显著改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局部麻醉 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33
18
作者 申治国 薛建军 +2 位作者 贺隶国 田建波 徐小想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3期2147-2149,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ASAΙ~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男性,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患者10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记录注药前的超声解剖图像、注药...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ASAΙ~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男性,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患者10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记录注药前的超声解剖图像、注药前臂丛神经上、中、下干下缘到皮肤的距离;观察记录操作用时、麻醉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神经干下缘到皮肤的距离(平均值):上干1.002 cm(100例),中干1.598 cm(100例),下干2.26 cm(45例)。操作平均用时为3 min 56 s;92%的操作用时在3~5 min内。麻醉效果中优81%,良11%,差6%,无效2%,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有霍纳征3例、注药后寒颤1例、术中恶心、呕吐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单侧上肢手部桡侧手术,对于涉及到上肢手部尺侧的手术,在安全范围内,应用较大剂量(浓度)的局麻药和(或)追加尺神经阻滞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入路 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718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建平 张亮 +1 位作者 吕治全 叶流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728-1730,共3页
目的探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该科对成年患者施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718例。结果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并发症为1%。结论熟练掌握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技术及其管理,可进一步提高麻醉效... 目的探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该科对成年患者施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718例。结果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并发症为1%。结论熟练掌握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技术及其管理,可进一步提高麻醉效果优良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利多卡因、芬太尼复合液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志双 宋万军 +2 位作者 董江龙 柳顺锁 高鹏志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12期942-942,共1页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芬太尼 复合 神经阻滞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