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化基质血管成分胶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1
作者 何康 付新洒 薛会朝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22-25,共4页
目的:探索细化基质血管成分胶(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gel,SVF-gel)对女性就医者面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1年9月于洛阳孔繁荣医疗美容门诊部就诊的有面部年轻化并有吸脂减肥需求的70例女性就医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索细化基质血管成分胶(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gel,SVF-gel)对女性就医者面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1年9月于洛阳孔繁荣医疗美容门诊部就诊的有面部年轻化并有吸脂减肥需求的70例女性就医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就医者均抽取需吸脂减肥部位的脂肪组织,并制备细化SVF-gel,实验组就医者面部注射5~10 ml细化SVF-gel,对照组就医者面部注射5~10 ml透明质酸钠,术后给予相同的面部护理措施。注射前及注射后1、3个月,使用VISIA皮肤测试仪采集面部数据,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就医者VISIA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实验组就医者面部皮肤斑点、皱纹、红色区、纹理的VISI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就医者面部皮肤褐斑、毛孔、UV斑、卟啉的VISI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化SVF-gel在改善就医者面部斑点、皱纹、红色区、纹理方面与透明质酸钠相比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血管成分 脂肪干细胞胶 VISIA皮肤测试仪 电子注射 皱纹 面部年轻化
下载PDF
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移植辅助小切口皮瓣手术汗腺切除治疗腋臭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温立霞 吴为民 +3 位作者 吴磊 周波 刘亚鹏 胡迎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4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移植辅助小切口皮瓣手术汗腺切除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8例腋臭患者的左右腋窝术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小切口皮瓣手术汗腺切除治疗。小切口皮瓣手术汗腺切除的同时,抽取患者腹部脂...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移植辅助小切口皮瓣手术汗腺切除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8例腋臭患者的左右腋窝术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小切口皮瓣手术汗腺切除治疗。小切口皮瓣手术汗腺切除的同时,抽取患者腹部脂肪,分离、提取自体脂肪SVF,待小切口皮瓣手术切口缝合后,实验组于皮瓣与掀起皮瓣的脂肪浅层之间注射自体脂肪SVF,对照组同位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半个月时计算两组术区切口Ⅰ期愈合率;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时,使用多探头皮肤测试系统检测两组术区皮肤和术区周围正常皮肤的颜色、含水量、摩擦力及温度,计算术区各个测量值与周围正常皮肤测量值的比值;术后第1、12个月随访时调查患者满意度,计算总满意率。结果 术后半个月时,实验组Ⅰ期愈合率为92.9%,对照组为71.4%,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皮肤颜色在随访第6、12个月时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皮肤含水量在随访第3、6、12个月时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皮肤摩擦力在随访第3、6、12个月时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术后第1个月实验组总满意率82.1%,对照组总满意率75%,两组相比,P>0.05;术后第12个月实验组总满意率96.4%,对照组总满意率71.4%,两组相比,P<0.05。结论 自体脂肪SVF移植辅助小切口皮瓣手术汗腺切除治疗腋臭可以有效改善切口愈合和皮肤质地,患者远期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血管成分 小切口皮瓣手术 汗腺切除 腋臭
下载PDF
基质血管成分与体外扩增的脂肪来源干细胞促进移植脂肪成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建辉 易成刚 +5 位作者 邱璇 李龙 梁丽华 夏炜 苏映军 郭树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比较血管基质成分(st romal vascul ar fract i on,SVF)与体外扩增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i pose-deri ved st emcel l s,ASCs)对移植脂肪成活的促进作用。方法:用手术方法切取家兔腹股沟脂肪,进行ASCs体外分离培养;取第3代ASCs分别... 目的:比较血管基质成分(st romal vascul ar fract i on,SVF)与体外扩增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i pose-deri ved st emcel l s,ASCs)对移植脂肪成活的促进作用。方法:用手术方法切取家兔腹股沟脂肪,进行ASCs体外分离培养;取第3代ASCs分别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实验,CD29和CD31流式鉴定;制备SVF,进行CD29和CD31流式鉴定;脂肪移植裸鼠实验分为3组:SVF、ASCs、和空白对照组(DMEM/F12),每组4只裸鼠,沿背部脊柱两侧对称部位4个移植位点,每组共16个注射移植位点,每点0.3ml脂肪颗粒(adi pose granul e,AG)+0.2ml细胞成分;术后4m时取材称重、固定行HE染色观察移植脂肪组织结构,行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及其密度。结果:家兔ASCs体外分离培养成功,为贴壁生长,第3代细胞形态均呈长梭形。成脂诱导实验油红O染色显示形成脂滴,成骨诱导实验茜素红染色显示形成钙化结节。流式鉴定显示SVF:CD29:17.0%,CD31:1.3%;ASCs:CD29:96.2%,CD31:3.8%。SVF、ASCs和空白对照组各组移植脂肪成活量分别为0.2096±0.0024g,0.1798±0.0033g,0.1350±0.0020g,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SVF组移植脂肪成活较好,组织结构完整,脂滴大小均一,可见脂肪组织中间有丰富的血管存在;ASCs组移植脂肪成活尚可,组织结构尚完整,脂滴大小一般均一,可见脂肪组织中有结缔组织纤维间隔和新生血管形成;空白对照组结缔组织纤维间隔明显增多,脂滴大小不一,有少量较大空泡形成。各组移植脂肪新生血管密度分别32.6±2.1条/mm2,29.3±1.6条/mm2,23.3±1.9条/mm2,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的干细胞成分SVF比体外扩增的ASCs能更好的促进移植脂肪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移植 基质血管成分 脂肪来源干细胞 血管新生
下载PDF
早期应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夏冬云 吴玲 +2 位作者 周芳 周少婧 李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伤口护理室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伤口护理室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1)。观察组患者采用SVF技术治疗后常规换药,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总显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3.4±8.6)d和(41.8±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显效率为85.72%,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SVF技术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促进了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血管成分技术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脂肪基质血管成分移植促进随意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盛玲玲 杜子婧 +3 位作者 李华 李慧婕 周达 李青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移植是否可以促进随意皮瓣成活,及其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分离4周龄Wistar大鼠脂肪中的SVF及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BM-MNCs),RT-PCR检测VEGF和bFGF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根据移植... 目的探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移植是否可以促进随意皮瓣成活,及其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分离4周龄Wistar大鼠脂肪中的SVF及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BM-MNCs),RT-PCR检测VEGF和bFGF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根据移植细胞的不同,将24只Wistar大鼠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BM-MNCs组和SVF组。在大鼠背部设计一个10 cm×3 cm大小的矩形皮瓣,分别将含有5×107个SVF及BM-MNCs的混悬液各1 mL均匀注射至皮下组织层,对照组单纯注射1 mL PBS。2 d后,皮瓣掀开原位缝合,术后7 d统计皮瓣的成活率。取各组皮瓣相同部位的组织,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VEGF和bFGF基因的表达。结果 SVF和BM-MNCs细胞中VEGF和bFGF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皮瓣原位缝合后7 d,SVF组和BM-MNCs组皮瓣的成活率分别为(72.2±2.0)%和(76.4±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4.6)%(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SVF组和BM-MNCs组皮瓣组织中VEGF和bFGF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SVF移植入皮瓣后可以通过旁分泌生长因子如VEGF和bFGF等增加皮瓣的成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血管成分 随意皮瓣 血管
下载PDF
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的临床研究进展
6
作者 温立霞 吴为民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8期3553-3558,共6页
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是由自体脂肪组织经过消化、过滤、离心等得到的富含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细胞群,近年来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关注。SVF的研究经历了从阐明各种细胞类型作用机制的体外研究,到显示有效性的动物... 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是由自体脂肪组织经过消化、过滤、离心等得到的富含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细胞群,近年来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关注。SVF的研究经历了从阐明各种细胞类型作用机制的体外研究,到显示有效性的动物体内研究,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部分研究的病例数量有限或缺乏长期的随访和深入探索,因此病理生理机制仍处于进一步研究中。希望通过对SVF研究的深入,可以改善临床治疗的效果和方法,为SVF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 基质血管成分 软骨再生 脂肪移植
下载PDF
自体基质血管成分改善脂肪组织移植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谭新颖 张海霞 +5 位作者 刘斌 刘彦普 徐小方 李龙 令狐大科 徐海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425-427,共3页
目的:分析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SVF)对脂肪颗粒(adipose granule,AG)移植的作用。方法:从6只健康新西兰家兔背部肩胛区获取脂肪组织,实验组将自体SVF与自体AG复合,植入家兔耳部皮下,对照为单纯脂肪移... 目的:分析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SVF)对脂肪颗粒(adipose granule,AG)移植的作用。方法:从6只健康新西兰家兔背部肩胛区获取脂肪组织,实验组将自体SVF与自体AG复合,植入家兔耳部皮下,对照为单纯脂肪移植。在术后1、3、6个月,用B超和游标卡尺测量移植脂肪体积;术后6个月取材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3、6个月对照组脂肪组织存活率分别为:(64.35±8.36)%、(58.22±2.88)%、(50.61±9.47)%;实验组脂肪组织存活率分别为:(77.42±5.1)%、(67.95±6.09)%、(72.75±4.37)%。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组织学观察两组呈正常脂肪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自体SVF复合脂肪颗粒能够显著提高移植脂肪组织的成活率,为临床脂肪移植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移植 脂肪干细胞 基质血管成分
下载PDF
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改善植皮效果的初步临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毛曦媛 李华 +1 位作者 程辰 李青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07-211,221,共6页
目的在植皮术中辅以自体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进行治疗,观察其植皮效果的改善情况。方法于植皮术同时行脂肪抽吸术,取得患者自体脂肪组织,通过胶原酶消化后提取SVF;植皮区行患者自身对照,实验组植皮区皮下注射SV... 目的在植皮术中辅以自体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进行治疗,观察其植皮效果的改善情况。方法于植皮术同时行脂肪抽吸术,取得患者自体脂肪组织,通过胶原酶消化后提取SVF;植皮区行患者自身对照,实验组植皮区皮下注射SVF(1×10~5 cells/cm^2),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观察皮片弹性、色泽、质地及回缩率。结果 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共18例患者。SVF辅助植皮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皮片存活不佳、坏死(P>0.05)。随访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实验组较对照组色泽更接近取皮区正常皮肤(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实验组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实验组皮片摩擦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实验组皮片弹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实验组的皮片回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VF辅助皮片移植可有效改善皮片色泽和质地,明显减少皮片回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血管成分 皮片移植 皮片回缩
下载PDF
基质血管成分联合PRF辅助自体脂肪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龙静 黄谢山 +1 位作者 潘小萌 廖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62-1167,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血管成分联合PRF对兔自体脂肪吸收率的影响及脂肪颗粒与PRF的最佳质量比例。方法:采用双侧兔耳软组织缺损模型。在不同观察点比较各组移植物体积、成活率、质量等,对标本行HE染色、电镜扫描等比较各组移植物中脂肪细胞排... 目的:探讨基质血管成分联合PRF对兔自体脂肪吸收率的影响及脂肪颗粒与PRF的最佳质量比例。方法:采用双侧兔耳软组织缺损模型。在不同观察点比较各组移植物体积、成活率、质量等,对标本行HE染色、电镜扫描等比较各组移植物中脂肪细胞排列、形态以及数量的差别。结果:单纯脂肪移植组有2例术区表皮呈瘢痕愈合,余未见明显异常;随着观察时间的增加,移植物体积、成活率、质量均逐渐减少,当脂肪颗粒与PRF质量比为3∶1时,移植物存活率、质量及体积均最大;随着时间的增加,PRF缓慢释放,组织学观察显示各组脂肪细胞呈不同程度改建,B组脂肪细胞形态大小更均一,排列更紧密且相同视野完整脂肪细胞数量最多。结论:基质血管成分联合PRF能够提高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后的存活率;脂肪颗粒与PRF的质量比为3∶1时其移植物存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F 基质血管成分 自体脂肪移植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穴位注射脂肪来源基质血管成分抗皮肤老化的作用
10
作者 包春铭 黄金龙 +3 位作者 朱萱萱 刘宁 陆金春 姚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224-5227,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脂肪来源基质血管成分(SVF)抗皮肤老化的作用。方法将18个月的老龄大鼠分为模型组、针灸组、SVF注射组和针灸SVF组,将10月大鼠设为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的给药方式分别为对照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针灸组针刺足...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脂肪来源基质血管成分(SVF)抗皮肤老化的作用。方法将18个月的老龄大鼠分为模型组、针灸组、SVF注射组和针灸SVF组,将10月大鼠设为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的给药方式分别为对照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针灸组针刺足三里穴位;SVF注射组:皮下注射0.5 ml SVF细胞悬液;针灸SVF组针刺足三里穴位0.5 ml SVF细胞悬液。所有组别连续给药22 d。治疗结束检测背部皮肤显微特征、皮肤的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和皮肤标本Di I荧光染色吸光度。结果 SVF细胞数量为(1.05±0.7)×106。与对照组比,衰老模型组的表皮和真皮厚度明显降低(P<0.05),与衰老模型组比,穴位注射组、SVF注射组和针灸SVF组的表皮和真皮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针灸SVF组的表皮和真皮厚度的增加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表皮完整,真皮见少许血管,大量胶原纤维组成致密结缔组织。皮脂腺汗腺及毛囊清晰可见;衰老模型组皮肤尚完整,真皮内少许血管,胶原纤维疏松,皮脂腺汗腺和毛囊不完整;穴位注射组、SVF组及针灸SVF组均可见真皮内可见细长的血管向表皮延伸。与对照组比,衰老模型组的MDA明显增高(P<0.05),SOD和HYP明显降低(P<0.05),与衰老模型组比,穴位注射组、SVF注射组和针灸组的MDA有不同程度的降低,SOD和HYP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针灸SVF组的MDA降低与SOD和HYP增高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穴位注射组的Di I荧光吸光度较低,SVF注射组和针灸SVF组的Di I荧光吸光度较高(P<0.05),与SVF注射组比,针灸SVF组的Di I荧光吸光度较高(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SVF具有明显的抗皮肤老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脂肪来源基质血管成分(SVF) 皮肤老化
下载PDF
家兔自体基质血管成分改善脂肪组织移植效果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陈丕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6期1264-1265,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基质血管成分对于提高脂肪组织移植后成活率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家兔共6只,以各家免右侧耳朵移植区6个为研究组,左侧耳朵移植区6个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脂肪组织2 ml复合基质血管成分0.2ml注射,对照组采用脂肪组织2 ml复合0... 目的探讨自体基质血管成分对于提高脂肪组织移植后成活率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家兔共6只,以各家免右侧耳朵移植区6个为研究组,左侧耳朵移植区6个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脂肪组织2 ml复合基质血管成分0.2ml注射,对照组采用脂肪组织2 ml复合0.9%氯化钠溶液0.2 ml混合注射。结果 12例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手术均获成功,受试部位未见血肿和感染发生,且移植脂肪组织内部未发现有变性坏死区域。两组受试部位术后当天的吸收率和存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脂肪组织吸收率均逐渐升高,但研究组脂肪组织吸收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存活率逐渐降低,但研究组存活率减少量较对照组小,两组术后各阶段存活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质血管成分同脂肪组织同样具有治疗的安全性,且研究组脂肪组织成活率高,吸收率增长速度慢,可尝试作为新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自体基质血管成分 脂肪组织移植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自体脂肪源性基质血管成分局部移植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邓呈亮 李修权 +3 位作者 刘志远 姚远镇 魏在荣 王达利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42-548,共7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源性基质血管成分(SVF)局部移植对兔耳增生性瘢痕(H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于每只兔左耳腹侧面造成4个直径为1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制作兔耳HS模型,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及局部组织增生...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源性基质血管成分(SVF)局部移植对兔耳增生性瘢痕(H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于每只兔左耳腹侧面造成4个直径为1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制作兔耳HS模型,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及局部组织增生情况,记录创面愈合(完全上皮化)时间和HS形成时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兔分为SVF组、单纯DMEM组和单纯HS组,每组8只兔、32个创面。于伤后25 d(创面完全上皮化后),将0.2 mL含有CM-Dil标记的自体SVF的低糖DMEM培养液注射于SVF组兔HS,单纯DMEM组兔HS同前注射等量低糖DMEM培养液,每5天注射1次,共3次;单纯HS组兔HS不予任何处理。伤后40 d,取各组兔耳HS,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行Van Gieson染色观察胶原排列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S中CM-Dil标记的SVF情况,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HS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及Samd7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检验。结果(1)兔耳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为伤后(20.0±2.0)d;伤后25 d,HS形成。伤后40 d,单纯DMEM组及单纯HS组兔耳HS仍保持增生状态,SVF组兔耳HS体积缩小、变平,质地变软,色泽稍变浅。(2)伤后40 d,与单纯DMEM组和单纯HS组比较,SVF组兔耳HS内上皮脚样结构较多,炎性细胞数量较少。SVF组兔耳HS胶原排列相对较规则,胶原之间间隙更大。(3)伤后40 d,SVF组兔耳HS仍可见CM-Dil标记的SVF。(4)伤后40 d,与单纯DMEM组和单纯HS组比较,SVF组兔耳HS中TGF-β1和Smad3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Smad7的mRNA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单纯DMEM组与单纯HS组兔耳HS中TGF-β1、Smad3、Smad7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5)伤后40 d,与单纯DMEM组(0.74±0.03、0.73±0.10、0.54±0.09)和单纯HS组(0.72±0.08、0.71±0.12、0.53±0.06)比较,SVF组兔耳HS中TGF-β1和Smad3的蛋白表达量(0.57±0.06、0.42±0.09)明显下调(P〈0.05),Smad7的蛋白表达量(0.71±0.05)明显上调(P〈0.05);单纯DMEM组与单纯HS组兔耳HS中的TGF-β1、Smad3、Smad7的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兔HS形成早期瘢痕内移植自体SVF可抑制HS形成,其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基质血管成分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通路
原文传递
人脂肪基质血管成分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六化 许露伟 +7 位作者 申江伟 宋群 葛余正 吴然 朱佳庚 吴剑平 徐郑 贾瑞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03-2206,共4页
目的 观察人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患者肾周脂肪组织,分离SVF并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制备SVF和AdMSCs条件培养基,以无血清DME... 目的 观察人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患者肾周脂肪组织,分离SVF并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制备SVF和AdMSCs条件培养基,以无血清DMEM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分别进行细胞增殖、迁移、刮伤愈合以及凋亡等检测,统计学分析HK-2细胞的增殖、迁移细胞数、刮伤愈合面积以及凋亡细胞比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测定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 α)的表达.结果 新鲜分离的SVF呈小圆形,第3代AdMSCs呈均一长梭形.流式细胞检测SVF表达CD29、CD34、CD45和CD90阳性率分别为45.3%、29.4%、23.8%和34.9%,AdMSCs表达CD29、CD90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9.2%、93.5%和3.8%,不表达CD45.SVF组及AdMSCs组HK-2的增殖、迁移和刮伤愈合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强,而HK-2的凋亡则显著减轻(P<0.05).SVF组HK-2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AdMSCs组(P<0.05),但两组HK-2的迁移、刮伤愈合及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F组HGF、VEGF和SDF-1α的表达量分别为(198.41±12.74)、(1 385.68±321.03)和(374.13±145.11) ng/L,AdMSCs组则分别为(112.77±29.16)、(1005.44±256.87)和(247.71 ±73.21) ng/L,且SVF分泌HGF的量显著高于AdMSCs(P <0.05).结论 SVF显著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与AdMSCs比较,在促进迁移和抑制凋亡等特性方面具有相同效果,但SVF具有不需体外培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血管成分 肾小管上皮细胞 脂肪组织 增殖 迁移
原文传递
重组人BMP-2缓释作用于基质血管成分细胞促进大鼠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维 郑军 +3 位作者 钱晋宇 周小小 王明辉 王秀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2-869,共8页
目的将重组人BMP-2(recombinant human BMP-2,rh BMP-2)缓释作用于新鲜分离的大鼠基质血管成分细胞(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SVFs),移植到大鼠腰椎横突后外侧,观察其促进脊柱融合的效果。方法取健康4月龄SD大鼠双侧腹股沟区皮... 目的将重组人BMP-2(recombinant human BMP-2,rh BMP-2)缓释作用于新鲜分离的大鼠基质血管成分细胞(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SVFs),移植到大鼠腰椎横突后外侧,观察其促进脊柱融合的效果。方法取健康4月龄SD大鼠双侧腹股沟区皮下脂肪,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提取SVFs。通过仿生磷灰石涂层方法,将rh BMP-2与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通过共价键结合制成缓释载体,通过BCA法测定其缓释效应。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采用L_4、L_5横突去皮质化方法制备大鼠腰椎后外侧融合模型,分别于A、B、C、D组植入PBS+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X)、rh BMP-2/β-TCP缓释载体+DBX、SVFs+DBX和SVFs+rh BMP-2/β-TCP缓释载体+DBX。术后8周获取腰椎融合标本,进行手法判断和X线片观察评价脊柱融合情况,以及micro-CT评价脊柱融合情况,并分析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体积分数;行HE染色、Masson三色组织学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结果 2周时rh BMP-2/β-TCP缓释载体的rh BMP-2体外累计释放量为40%左右,起到缓慢释放效果;而未经仿生磷灰石涂层的对照组2周时几乎停止释放rh BMP-2。手法判断、X线片和micro-CT评估一致,显示D组成骨能力最强,达100%融合(8/8),之后依次为B组(75%、6/8)、C组(37.5%、3/8)、A组(12.5%、1/8)。Micro-CT分析示,D组BMD和骨体积分数均显著高于其余3组,B组显著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Masson三色染色和OC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D组有大量软骨细胞连接,伴有骨基质沉积、有活跃的成骨过程,类似长骨的矿化过程;B组的骨形成相对D组较弱;A、C组缺乏有效的新骨形成。结论新鲜分离的SVFs在rh BMP-2缓释作用下,显示出良好的骨生成能力,可有效促进脊柱融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血管成分细胞 重组人BMP-2 骨形成 脊柱融合 大鼠
原文传递
人脂肪基质血管成分上清液修复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15
作者 周六化 申江伟 +7 位作者 许露伟 宋群 吴然 葛余正 徐郑 朱佳庚 窦全亮 贾瑞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4-876,共3页
目的 观察人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上清液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分离制备SVF上清液(SVF-CM),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低氧、复氧损伤模型,进行细胞增殖、凋亡检测.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SVF-CM组、SVF... 目的 观察人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上清液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分离制备SVF上清液(SVF-CM),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低氧、复氧损伤模型,进行细胞增殖、凋亡检测.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SVF-CM组、SVF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术后24 h收集血液及肾组织标本,行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苏木素-伊红(HE)、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SVF-CM与SVF均显著促进HK-2增殖、抑制HK-2凋亡,两组之间增殖(P=0.781)、凋亡(P =0.921、0.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SVF-CM、SVF组SCr和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3、0.985).SVF-CM、SVF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为(1.9±0.8)、(1.7±0.9)分,低于对照组[(3.3±0.7)分,P=0.000];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为(60.86±18.39)、(62.51±20.03)个,高于对照组[(33.61±6.91)个,P=0.000];凋亡细胞数为(24.73 ±6.82) 、(22.11 ±5.68)个,低于对照组[(45.12±7.85)个,P =0.000].但比较SVF-CM组和SVF组肾小管损伤评分、PCNA阳性细胞数以及凋亡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0.875、0.197).结论 SVF上清液可促进大鼠肾IRI结构和功能恢复,且与SVF具有相同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血管成分 细胞上清液 急性肾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成分对大鼠保留肾单位急性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申江伟 周六化 +7 位作者 宋群 葛余正 辛慧 吴然 许露伟 贾瑞鹏 朱佳庚 吴剑平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25-929,共5页
目的 建立大鼠孤立肾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动物模型,探讨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对NSS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修复作用.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36只S... 目的 建立大鼠孤立肾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动物模型,探讨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对NSS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修复作用.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36只SD大鼠行右肾切除术,建立孤立肾动物模型,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①实验组,夹闭左侧肾动脉,阻断肾血流45 min,行左侧NSS,构建左侧孤立肾AKI模型.将预先制备的自体脂肪SVF肾组织内注射.②对照组,构建上述NSS后AKI模型,仅采用等量的PBS注射.③假手术组,充分游离左肾,不行NSS.于术后24、72 h分别收集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获取肾组织行HE、免疫组化检测,评价肾小管损伤程度和细胞增殖、凋亡及管周毛细血管新生特征.结果 NSS后24、72 h,实验组SCr分别为(95.30±4.48)、(60.72±8.30) 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43.77±4.34)、(157.50±8.27)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UN分别为(21.90±1.96)、(15.50±1.45) mmol/L,低于对照组的(29.47±1.17)、(33.20±4.1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SS后24、72 h肾小管损伤评分为1.8±0.5、2.0±0.5,亦低于对照组的2.7±0.5、3.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阳性细胞数为66.2±4.1、78.7±5.5,高于对照组的30.0±4.8、54.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细胞数为28.4±3.3、36.3±3.1,低于对照组的54.5 ±4.1、87.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D34阳性管周毛细血管数为98.3±11.0、135.8±13.0,高于对照组的54.4±8.4、44.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85.5±8.1、114.9±10.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F可促进大鼠NSS相关性AKI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可为NSS相关性AKI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血管成分 孤立肾 保留肾单位手术 急性肾损伤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脂肪组织中纳米脂肪与基质血管成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强 韩岩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31-335,共5页
目的比较纳米脂肪与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SVF)中细胞含量、成分及活性的差异。方法将12例健康求美者行腹部脂肪抽吸术后的脂肪组织制备成纳米脂肪及SVF的悬液各12份,通过锥虫蓝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对两组的细胞数量及... 目的比较纳米脂肪与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SVF)中细胞含量、成分及活性的差异。方法将12例健康求美者行腹部脂肪抽吸术后的脂肪组织制备成纳米脂肪及SVF的悬液各12份,通过锥虫蓝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对两组的细胞数量及成分进行对比;同时将两组细胞于体外培养,取两组第6、13天的细胞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物,并进行油红O及HE染色。结果 12份纳米脂肪悬液和SVF悬液比较结果:细胞的平均数分别为(1.85±0.73)×10^6/ml和(5.57±2.63)×10^6/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中(CD34^+/CD31^-/CD45^-)的平均数分别为(1.92±0.57)×10^5/ml和(3.07±0.87)×10^5/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细胞(CD34^+/CD31^+/CD45^-)的平均数分别为(5.09±1.06)×10^5/ml和(0.19±0.06)×10^5/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脂肪悬液和SVF悬液,细胞培养至第6天时,ADSCs(CD73^+/CD90^+/CD31^-/CD45^-)平均数分别为(4.23±1.63)×10^5/ml和(5.11±1.33)×10^5/ml,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时,平均数分别为(7.48±1.57)×10^5/ml和(4.67±0.87)×10^5/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第13天时,油红O染色可见两组细胞内出现红染。结论通过实验发现,纳米脂肪悬液中细胞总数量及ADSCs数量较SVF悬液中的少,但其中内皮细胞数量较多,同时其中的ADSCs通过体外培养与SVF中的相同,可明显增殖,并出现细胞内成脂,这为纳米脂肪在辅助脂肪移植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移植技术 纳米脂肪 基质血管成分 细胞含量 比较分析
原文传递
脂肪源性血管基质成分对皮肤光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婧薷 陈苑雯 +5 位作者 李朦 李升红 廖选 张志丹 谢光辉 刘宏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2-899,共8页
目的:观察人脂肪源性血管基质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SVF)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裸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方法:6周龄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持续UVB照射8周建立皮肤光老化模型并随... 目的:观察人脂肪源性血管基质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SVF)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裸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方法:6周龄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持续UVB照射8周建立皮肤光老化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以及SVF低剂量(low-dose,LD)、中剂量(middle-dose,MD)和高剂量(high-dose,HD)(100μL悬液中的细胞数分别为10~4、10~5和10~6)治疗组;采用酶消化法提取健康女性脂肪组织中的SVF,分别取低、中、高剂量的SVF悬液注射于裸大鼠背部皮下;模型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7 d后取材,观察注射部位表皮厚度及结构的改变;28 d后取材观察注射部位真皮厚度及结构的改变。结果:SVF治疗7 d后,中、高剂量治疗组裸大鼠皮肤较实验对照组表皮层厚度减小、角质层比例下降、基底层处于异常增殖状态的细胞核减少(P〈0.05)。治疗28 d后,中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Ⅲ型胶原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高剂量治疗组皮肤真皮层厚度增加(P〈0.05)。结论:SVF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潜能,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分 脂肪源性干细胞 光老化
下载PDF
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对高血压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
19
作者 高飞 张胜利 +6 位作者 廖胜 葛余正 周六化 吴然 徐郑 许露伟 贾瑞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阴茎海绵体注射对大鼠高血压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30周龄健康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40只,同系正常血压大鼠(WKY)20只,采用无创血压仪测量大鼠尾部收缩压,...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阴茎海绵体注射对大鼠高血压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30周龄健康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40只,同系正常血压大鼠(WKY)20只,采用无创血压仪测量大鼠尾部收缩压,颈部皮下注射阿扑吗啡(APO)检验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将有ED的SHR大鼠分为2组:ED—SHR—SVF组(自体SVF阴茎海绵体注射治疗的高血压性ED大鼠,8只)和ED—SHR-磷酸盐缓冲液(PBS)组(PBS阴茎海绵体注射治疗的高血压性ED大鼠,8只)。测定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压(ICP),采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法检测阴茎海绵体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SHR大鼠尾部收缩压高于WKY大鼠[(197.47±6.82)比(125.23±4.65)mmHg,P〈0.05]。SHR大鼠阴茎勃起率为60%(24/40),WKY大鼠为100%(20/20)。5V电刺激后ED-SHR—SVF组ICP明显高于ED—SHR—PBS组[(83.42±3.21)比(52.37±3.11)mmHg,P〈0.05];ED—SHR—SVF组eNOS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ED—SHR—PBS组(0.43±0.03比0.18±0.05、0.92±0.05比0.41±0.06,均P〈0.05)。结论高血压可导致大鼠ED,自体SVF可改善高血压性ED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大鼠阴茎海绵体eNOS表达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勃起功能障碍 阴茎海绵体 基质血管成分
原文传递
血管基质成分联合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修复桡骨缺损 被引量:4
20
作者 邵擎东 汪铮 +4 位作者 李宇飞 许天明 孙久一 江峰 吕峰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3-847,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复合使用人工组织工程骨材料和脱细胞骨基质做为骨缺损修复的支架材料,可以综合两者的优点。目的:进一步验证脂肪组织基质血管基质性成分联合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复合物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取3... 背景:研究表明,复合使用人工组织工程骨材料和脱细胞骨基质做为骨缺损修复的支架材料,可以综合两者的优点。目的:进一步验证脂肪组织基质血管基质性成分联合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复合物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取38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只用于脂肪组织血管基质成分的制备,3只用于脱细胞骨基质的制备,32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Brownlow法制备桡骨缺损型,实验组移植血管基质成分-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复合支架,对照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术后2,4个月分别进行一般情况和大体观察、X射线拍照、病理观察、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1术后2,4个月2组无感染现象,但实验组的活动量和愈合程度显著性好于对照组;2术后2个月实验组骨缺损部位的X射线影像结果有显著灰白色的高密度影,术后4个月与正常的桡骨骨组织相同,对照组骨不连接;3术后2,4个月实验组病理显示骨组织生长情况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P<0.05);4结果说明,血管基质成分-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支架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血管成分 脱细胞骨 桡骨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