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K1在瑞芬太尼诱发幼鼠脊髓背角神经元AMP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及AMPA受体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兀兀 孙哲 +1 位作者 王志芬 王国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评价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在瑞芬太尼诱发幼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使君子酸(AMP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mEPSCs)及AMPA受体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出生14~18 d雄性SD幼鼠36只,体重50~60 g,麻醉后处死取腰段脊髓... 目的评价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在瑞芬太尼诱发幼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使君子酸(AMP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mEPSCs)及AMPA受体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出生14~18 d雄性SD幼鼠36只,体重50~60 g,麻醉后处死取腰段脊髓,随机取18只幼鼠腰段脊髓,制备400 μm厚脊髓切片108张(用于全细胞膜片钳检测),余腰段脊髓,制备5 μm厚脊髓切片108张(用于免疫荧光检测),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在人工脑脊液中孵育90 min;瑞芬太尼组(R组)在含终浓度4 nmol/L瑞芬太尼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90 min;瑞芬太尼+PICK抑制剂组(R+PICKi组)在含终浓度4 nmol/L瑞芬太尼及50 μmol/L PICK抑制剂FSC231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90 min。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检测AMPA受体介导的mEPSCs的振幅与时间间隔,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MPA受体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R+PICKi组mEPSCs的振幅增大、时间间隔缩短,GluR1和GluR3表达上调,GluR2表达下调(P〈0.05);与R组比较,R+PICKi组mEPSCs的振幅减小、时间间隔延长,GluR3表达下调,GluR2表达上调(P〈0.05),Glu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K1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幼鼠脊髓背角神经元AMPA受体mEPSCs及AMPA受体表达的过程,可能是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白激酶cα 受体 AMPA 哌啶类 痛觉过敏 脊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