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性疲劳之“堵塞”学说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振东 潘孝贵 《体育科研》 2002年第3期26-28,共3页
通过对磷酸化合物 ,H+在肌细胞中的堆积 ,造成运动性疲劳的机理分析 ,讨论了“堵塞”学说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以期为运动实践中疲劳的针对性消除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堵塞学说 磷酸化合物 PH值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恢复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戴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33-335,共3页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疲劳产生的机理,利用主观感觉和生理生化指标来判断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认为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分三个阶段,可以采取休息、营养、推拿、中医药等方法来预防和恢复。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产生机制 恢复措施 衰竭学说 堵塞学说 突变理论 主观感觉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躯体性疲劳机制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庆山 姜慧 樊云彩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16,43,共7页
通过文献综述法简要总结了躯体性疲劳的概念、研究历史及现状,介绍了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可能机制,简要探讨了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关系。目前,疲劳研究采用了生物化学、生物电、微透析、基因表达等技术,已经深入到亚细胞、分子、质子... 通过文献综述法简要总结了躯体性疲劳的概念、研究历史及现状,介绍了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可能机制,简要探讨了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关系。目前,疲劳研究采用了生物化学、生物电、微透析、基因表达等技术,已经深入到亚细胞、分子、质子和基因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枢疲劳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未必妥当,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之间有复杂的关系。为了阐明疲劳机理、实现抗疲劳、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的目标,未来的研究既要从微观水平对运动疲劳进行评定,也要从整体生物电的角度深入研究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性疲劳 中枢疲劳 外周疲劳 疲劳机制 衰竭学说 堵塞学说 内环境稳定性失调
下载PDF
疲劳及其防治
4
作者 龚广予 朱宏 罗彩鸿 《上海奶牛》 1999年第1期41-44,共4页
本论文综述国内外文献,归结出产生疲劳的五种学说;并针对这些学说提出了防治疲劳的物理学、医学和营养学等方法。它有助于我们开发抗疲劳类保健品。
关键词 疲劳 中枢失调 衰竭学说 堵塞学说 防治 抗疲劳
下载PDF
运动生物化学
5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3年第1期9-9,共1页
G804.7 20030077运动性疲劳研究回顾=Review about research onexercise induced fatigue[刊,中,A]/刘长江,刘铁民(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凌丽平(中山大学体育系)∥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1(1).-42-44参15(SJ)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性疲劳 体育学院学报 堵塞学说 运动性疾病 老年大鼠 研究回顾 抗衰老 协调能力 体育运动学校
下载PDF
中枢疲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梁玲利 钱汝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6-278,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疲劳 内环境稳定性失调 中枢神经系统 多巴胺(DA) 训练期间 1982年 保护性抑制 自由基损伤 5-羟色胺 生理过程 化学会议 运动强度 衰竭学说 疲劳机制 堵塞学说 动态平衡 生理系统 环境状况 持续时间 神经递质 中枢部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