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助听器耳模的堵耳效应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7
1
作者 郗昕 薛伟 +2 位作者 张微 洪梦迪 冀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佩带助听器耳模造成的堵耳效应的特点,并寻求适宜的解决方案。方法应用真耳探管传声器测量系统,用两种给声方式(受试者自主发出低频元音、或以骨振器振动颅骨给声),测试了用海绵耳塞、助听器耳模堵耳后的堵耳效应增益曲线。实... 目的分析佩带助听器耳模造成的堵耳效应的特点,并寻求适宜的解决方案。方法应用真耳探管传声器测量系统,用两种给声方式(受试者自主发出低频元音、或以骨振器振动颅骨给声),测试了用海绵耳塞、助听器耳模堵耳后的堵耳效应增益曲线。实验分三个部分1.以海绵耳塞堵耳,骨振器给声强度逐渐增强,了解堵耳效应值是否随骨导信号强度而变化;2.以海绵耳塞和助听器耳模堵耳,骨振器给声强度为35dBHL,了解堵耳效应的频率特征。3.由受试者自主发出低频元音,在耳模上施加不同尺寸的通气孔,评价其解决堵耳效应的实际效果。结果1.探管麦克风在外耳道中记录的堵耳响应REOR随骨导强度增强呈1∶1线性增长;2.堵耳效应主要表现在1000Hz以下的低频,250Hz、500Hz、1000Hz的堵耳效应依次为24.1±1.6dB,19.3±0.8dB,9.7±0.5dB(n=10),性别间差异不显著;3.配戴助听器耳模后的堵耳效应在400Hz以下的低频最为显著。普通的2mm平行通气孔可使该频带的堵耳效应平均下降15dB以上,短的2mm通气孔则可使堵耳效应降低约20dB。结论堵耳效应不因骨导信号的强度变化而改变,主要集中在1000Hz以下的低频;配戴助听器耳模后,堵耳效应在400Hz以下最为显著,加开通气孔可显著解决堵耳效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听器 耳模 堵耳效应 探管传声器 真耳测量 外耳道
下载PDF
助听器中的堵耳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冀飞 郗昕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4年第2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助听器 堵耳效应 护耳器 配戴效果
下载PDF
自动听力计罩耳式耳机堵耳效应研究
3
作者 王杰 蓝天翔 赵非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测定罩耳式耳机在自动听力计骨导听阈检测过程中的低频区堵耳效应。方法招募健听青年志愿者,采用心理声学方法,检测SFTest 330型听力计在手动、自动两种模式下骨导振子安置于前额时测试耳在250、500、1000、2000及4000 Hz处堵耳效应... 目的测定罩耳式耳机在自动听力计骨导听阈检测过程中的低频区堵耳效应。方法招募健听青年志愿者,采用心理声学方法,检测SFTest 330型听力计在手动、自动两种模式下骨导振子安置于前额时测试耳在250、500、1000、2000及4000 Hz处堵耳效应,并与临床诊断听力计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共21名(42耳)受试者入组,随着测试频率增高,堵耳效应逐渐减小;至4000 Hz处,3种情况下的堵耳效应降低至1.00±4.27~4.38±6.52;自动模式下于250 Hz处堵耳效应达8.75±6.96 dB,但小于AC40诊断型听力计于250 Hz处堵耳效应值(14.00±6.32),其SFTest 330型听力计手动、自动模式下堵耳效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FTest 330型听力计自动测听模式下低频堵耳效应明显,进一步行更大内腔容积的罩耳式耳机测试有望降低该种情况下的堵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听力计 纯音测听 骨导 堵耳效应
下载PDF
30例中度感音神经性聋老年人堵耳效应研究
4
作者 蒋雯 胡旭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患有中度感音神经性聋老年人的堵耳效应(occlusion effect)特点的研究,为临床上该类老年人在助听器验配时减轻堵耳效应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耳镜观察和纯音测听筛选出30例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老年人,对这30例分别进行裸... 目的通过对患有中度感音神经性聋老年人的堵耳效应(occlusion effect)特点的研究,为临床上该类老年人在助听器验配时减轻堵耳效应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耳镜观察和纯音测听筛选出30例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老年人,对这30例分别进行裸耳气骨导测试,在外耳道按不同的深度放置耳样,再测试相应位置受试者的骨导听力变化。结果耳样深度超过外耳道峡2mm时测得的堵耳效应与耳样深度至外耳道峡处和耳样在外耳道峡前2mm时测得的堵耳效应值在0.25、0.5和1kHz处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性别间堵耳效应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堵耳效应主要发生在低频且外耳道软骨部可以自由振动的情况下,但如果耳样深至骨部则堵耳效应明显减弱或几乎没有,无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感音神经性聋 堵耳效应 外耳道软骨部
下载PDF
堵耳效应在纯音听阈测试中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葛倩 于新娟 《首都医药》 2011年第10期16-16,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的听力损失患者在纯音听阈测试时,堵耳效应对纯音骨导测试的影响,浅谈临床测试中的体会。方法对54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听力损失患者,按国际GB7583-87规定的上升法进行测试,以骨振器震动颅骨给声。结果各组间比...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的听力损失患者在纯音听阈测试时,堵耳效应对纯音骨导测试的影响,浅谈临床测试中的体会。方法对54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听力损失患者,按国际GB7583-87规定的上升法进行测试,以骨振器震动颅骨给声。结果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860.667,P<0.001,两两比较均P<0.001);男女性别间堵耳效应差异无统计意义(t=0.606~0.921,P>0.05)。结论骨导听阈取决于双耳耳蜗的听敏度,堵耳效应主要集中在1000Hz以下的低频,无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耳效应 测试 纯音
原文传递
内耳病变导致的传导性耳聋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子明 张素珍 +1 位作者 杨伟炎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22-223,共2页
关键词 内耳病变 传导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ABR阈值 骨导刺激 传导性聋 堵耳效应 脑组织 听骨链
下载PDF
助听器验配的新进展——开放耳选配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定香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6年第3期51-53,共3页
本文描述了助听器验配的新进展之一——开放耳选配技术,该技术主要解决助听器患者的堵耳效应问题。传统的做法是使用通气孔及开放的耳模,但不能做到真正的开放。开放耳选配技术的挑战在于如何提供合适的增益并控制反馈。近几年一种全新... 本文描述了助听器验配的新进展之一——开放耳选配技术,该技术主要解决助听器患者的堵耳效应问题。传统的做法是使用通气孔及开放的耳模,但不能做到真正的开放。开放耳选配技术的挑战在于如何提供合适的增益并控制反馈。近几年一种全新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即舒适技术(ComforTec)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提供清晰、自然的音质,还可以消除反馈和堵耳效应,确保聆听舒适。舒适技术包括复合宽动态范围和数字反馈抑制稳定器技术。此美观且配戴舒适的开放式助听器,必将给越来越多的听力障碍病人带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昕器验配 开放耳选配 堵耳效应 数字信号处理
下载PDF
突变截面管式通气孔对耳模声学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杨毅 王枫 赵慧云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通过改变耳模通气孔的形状,探讨突变截面管式通气孔在耳模声学特性中的优势。方法利用埋管的方法为每位受试者分别制取通气孔为平行、扩张和收缩形状的耳模,然后受试者佩戴每个耳模进行真耳分析,测量佩戴各个耳模时的REOG和REIG... 目的通过改变耳模通气孔的形状,探讨突变截面管式通气孔在耳模声学特性中的优势。方法利用埋管的方法为每位受试者分别制取通气孔为平行、扩张和收缩形状的耳模,然后受试者佩戴每个耳模进行真耳分析,测量佩戴各个耳模时的REOG和REIG值。结果①2 mm平行通气孔耳模与扩张管式通气孔耳模的REOG值相比较,在500 Hz和750 Hz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收缩管式通气孔耳模的REOG值相比较在各个频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2 mm平行通气孔耳模与扩张管式通气孔耳模的REIG值相比较,在2 kHz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收缩管式通气孔耳模的REIG值相比较在2 kHz和3 kHz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突变截面管式通气孔中收缩管式在解决堵耳效应问题上与2 mm平行通气孔有着相似的效果,但突变截面管式通气孔扩张和收缩式耳模可获得更大的助听增益,其中收缩管式通气孔耳模的作用要优于扩张管式通气孔耳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模 突变截面管 堵耳效应 声反馈 真耳分析
下载PDF
控制声反馈助听器通气孔的设计及临床使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蒋一宁 魏东 +3 位作者 王铁志 胡万秋 蒋涛 邹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9-151,共3页
关键词 助听器 气孔 临床使用 听力障碍者 设计 反馈 堵耳效应 继发感染
下载PDF
运动状态对耳机音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田野 章斯宇 《电声技术》 2020年第9期18-23,共6页
对运动耳机实际使用状态下的音质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并基于调研结果设计实施了不同运动状态下耳机音质主观评价实验,以探究运动状态对耳机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状态会降低耳机的音乐听感效果,其中跑步是影响主观音质最明显的运动方... 对运动耳机实际使用状态下的音质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并基于调研结果设计实施了不同运动状态下耳机音质主观评价实验,以探究运动状态对耳机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状态会降低耳机的音乐听感效果,其中跑步是影响主观音质最明显的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下,耳机的清晰度、柔和度、平衡感与静态听音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音质下降的程度随运动状态的类型和运动强度的不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耳机 音质 主观听感 运动状态 堵耳效应
下载PDF
韦伯试验骨导偏向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任柳杰 杨琳 张天宇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58-362,共5页
对于韦伯试验中单侧传导性聋引起骨导听觉偏向患侧这一现象有多种解释,主要包括骨导信号的耳间强度差和相位差2类,但韦伯试验骨导偏向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包括外耳道堵塞、听骨链畸形、耳硬化等各种外中耳异常情况对... 对于韦伯试验中单侧传导性聋引起骨导听觉偏向患侧这一现象有多种解释,主要包括骨导信号的耳间强度差和相位差2类,但韦伯试验骨导偏向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包括外耳道堵塞、听骨链畸形、耳硬化等各种外中耳异常情况对骨导听觉的影响。外中耳病理和生理异常与传导性聋具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耳间强度差和相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试验 骨传导 传导性聋 堵耳效应 耳硬化 听骨链畸形
下载PDF
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邹哲飞 华清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前传统的助听器仍然是听力损失患者最常见的选择,但其有时存在如堵耳效应、啸叫、言语声失真及高频听力增益不足等问题,有些外耳道畸形或其他病变的患者无法佩戴助听器。
关键词 植入术 圆窗 声桥 振动 外耳道畸形 听力损失 堵耳效应 高频听力
下载PDF
助听新技术——原声处理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田岚 陈红 田泽南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09-311,共3页
本文分析了助听器配戴者因无法忍受听自己说话的声音进而导致不愿意配戴助听器的原因(即助听器的放大作用和堵耳效应),并归纳了其解决方案及特点。原声处理(own voice precess,OVP)通过将自己说话的声音和他人说话的声音进行区别处理,... 本文分析了助听器配戴者因无法忍受听自己说话的声音进而导致不愿意配戴助听器的原因(即助听器的放大作用和堵耳效应),并归纳了其解决方案及特点。原声处理(own voice precess,OVP)通过将自己说话的声音和他人说话的声音进行区别处理,克服了传统解决方案的弊端,并具有效性和优越性,且已被临床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声处理 堵耳效应 可听度 清晰度
下载PDF
听力学
14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04年第5期311-320,共10页
20041025 计算机辅助内听道三维重建/石丽亚…//中华耳科学杂志.-2004,2(1).-57-59 目的:了解人类内听道的微细解剖。
关键词 听力学 DPOAE 耳蜗植入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助听器 人工耳蜗 毛细胞 聋儿早期康复教育 堵耳效应 听力损失 生理与心理声学 ABR 纯音测听 豚鼠耳蜗 耳聋患者 言语疾病 耳间衰减 听神经病 听性脑干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