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临沧花岗岩的冲断叠瓦构造与推覆构造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振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云南省西部沿澜沧江分布的临沧花岗岩,呈SN向延伸,长达500km,但平均宽度只有25km,系逆冲与推覆叠置变形缩短的结果。岩片冲断和推覆的方向普遍为自西向东,临沧花岗岩带向东推覆的距离为30—80km,最大距离120... 云南省西部沿澜沧江分布的临沧花岗岩,呈SN向延伸,长达500km,但平均宽度只有25km,系逆冲与推覆叠置变形缩短的结果。岩片冲断和推覆的方向普遍为自西向东,临沧花岗岩带向东推覆的距离为30—80km,最大距离120km,冲断叠瓦构造和推覆构造形成的时代主要为中、新生代。糜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5.43Ma、25.55Ma和179Ma。新生代沿冲断层发生了近SN向水平走滑运动和沿NE、NW向断层的剪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冲断构造 推覆构造
下载PDF
亚拉巴马州的阿巴拉契亚冲断带的塑性双重构造
2
作者 WilliamA.Thomas 钱华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2002年第2期1-13,共13页
薄皮冲断带的构造样式主要受地层层序和岩性地层单元(坚硬层和松软层)的相对厚度的控制。相对而言,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和滑脱褶皱)的几何形态是可预测的,而厚的松软层的塑性变形产生的塑性双重构造却使上覆... 薄皮冲断带的构造样式主要受地层层序和岩性地层单元(坚硬层和松软层)的相对厚度的控制。相对而言,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和滑脱褶皱)的几何形态是可预测的,而厚的松软层的塑性变形产生的塑性双重构造却使上覆坚硬层抬升并变形。这里将塑性双重构造称为“塑性双重构造”。在亚拉巴马州的阿巴拉契亚冲断带,塑性双重构造集中在以泥岩为主的厚而松软的层序中,而这些层序与区域性滑脱构造之下的基底断层有关。受褶皱和断层的影响,坚硬层顶板发生变形;而塑性双重构造中松软地层的构造增生作用又使之抬升。塑性双重构造的缩短可能使坚硬层顶板发生平移而覆盖在前陆上。其侧向削蚀范围有大有小,大的如覆盖在侧向减薄的塑性双重构造上的坚硬层顶板,小到一个横推断层。阿巴拉契亚冲断带的一些例子表明,其构造样式可能比目前认识的更为丰富。塑性双重构造的几何形态以及变形的坚硬层中可能发育密集分布的裂缝,这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拉巴马州 阿巴拉契亚冲断 塑性双重构造 冲断构造 滑脱褶皱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被引量:59
3
作者 伍秀芳 刘胜 +2 位作者 汪新 杨树锋 顾雪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0-271,共12页
依据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 3条构造剖面的详细分析 ,发现帕米尔—西昆仑北麓除山根地带发育高角度断层外 ,基本上以低角度逆掩断层为主 ,形成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褶皱变形。乌泊尔地区表现为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滑移... 依据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 3条构造剖面的详细分析 ,发现帕米尔—西昆仑北麓除山根地带发育高角度断层外 ,基本上以低角度逆掩断层为主 ,形成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褶皱变形。乌泊尔地区表现为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滑移的隐伏冲断层和上覆褶皱 ;苏盖特—齐姆根—甫沙地区表现为山前的三角带和向盆地扩展的两排背斜带。帕米尔—西昆仑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主要构造变形时间始于上新世早期 (距今约 4.6Ma) ,断层、褶皱的变形时代由山前向盆地逐步变新 ,变形强度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逐步减弱。帕米尔—西昆仑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缩短量为 2 0~ 70km ,缩短率为 35 %~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褶皱冲断 地震剖面逆掩席 三角带 构造缩短率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北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及栖霞组成藏模式 被引量:10
4
作者 易士威 高阳 +6 位作者 李明鹏 郭绪杰 沈平 范土芝 杨帆 林世国 金武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118,共13页
利用地震资料,综合构造解剖,提出川西北山前冲断带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时间分序、构造分期”的特征,创建了层间逆冲叠瓦构造新样式,构建了新的成藏模式,即以寒武系筇竹寺组为主要烃源岩,以栖霞组台缘滩相白云岩为主要... 利用地震资料,综合构造解剖,提出川西北山前冲断带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时间分序、构造分期”的特征,创建了层间逆冲叠瓦构造新样式,构建了新的成藏模式,即以寒武系筇竹寺组为主要烃源岩,以栖霞组台缘滩相白云岩为主要储层,以嘉陵江组膏盐岩为区域性盖层,以逆冲断层相关背斜为主要圈闭,逆冲断层向下断达烃源岩,向上未断穿膏盐岩,既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又未破坏圈闭的封盖层,构成绝佳的封存箱,在栖霞组滩相储层中成藏。优越的生储盖条件,成排成带的大型背斜、断背斜圈闭群,良好的油气输导系统和封闭保存条件,在四川盆地川西北双鱼石地区形成连片分布的大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逆冲构造 构造样式 成藏模式 前陆冲断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米仓山推覆构造的结构样式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48
5
作者 魏显贵 杜思清 +1 位作者 刘援朝 吴德超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17-125,共9页
采用变形剖面和平衡剖面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米仓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得出该区构造样式为一大型东西向和北东向叠加的推覆滑脱构造,变形剖面总体格局为推覆—断展复式背斜,次级变形单元具叠瓦扇、逆冲岩席、断展褶皱、层滑褶皱等多... 采用变形剖面和平衡剖面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米仓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得出该区构造样式为一大型东西向和北东向叠加的推覆滑脱构造,变形剖面总体格局为推覆—断展复式背斜,次级变形单元具叠瓦扇、逆冲岩席、断展褶皱、层滑褶皱等多种样式。推覆构造演化经历了断展隆起、逆冲推覆、逆掩滑脱和复合叠加变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展褶皱 推覆滑脱构造 平衡剖面 米仓山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沙井子——平凉地区构造样式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永振 《地下水》 201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探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沙井子-平凉段的构造样式与成因机制。以沙井子-平凉地区及其邻区7条地质剖面的野外观察以及钻井资料作为约束,综合利用重力资料和航磁资料,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解析等方法对沙井子地区的构造样式进行研究。区... 探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沙井子-平凉段的构造样式与成因机制。以沙井子-平凉地区及其邻区7条地质剖面的野外观察以及钻井资料作为约束,综合利用重力资料和航磁资料,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解析等方法对沙井子地区的构造样式进行研究。区内整体构造呈现出由四条近南北向的大型断层呈叠瓦状西倾东冲的构造格局,自西向东逆冲作用逐渐增强,出露地层变老;新生界和白垩系下覆的蓟县系、寒武系、奥陶系主体呈现出与冲断层相协调的构造形态;区域上白垩系广泛不整合覆盖于下伏不同时代地层之上,白垩系沉积前研究区的蓟县系-奥陶系已经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带存在。结论:沙井子地区的基本构造样式为西倾单向叠瓦状的冲断层组合形式。燕山期平板结构模式下的基底滑脱型单向冲断构造与喜马拉雅期的右旋剪切走滑构造的复合叠加,是沙井子地区现今构造样式形成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西缘 沙井子地区 冲断 滑脱 构造样式
下载PDF
龙门山-大雪山-锦屏山推覆构造带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唐若龙 《四川地质学报》 1991年第1期1-9,共9页
龙门山-大雪山-锦屏山推覆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台西缘过渡带,由碰撞-陆内俯冲作用所造成.它发生于印支期.发展于燕山期.就位于喜马拉雅期.整个推覆带由前震旦系至新生界组成.地层发育、总厚达20000m以上.南北延伸达1000km,构成中国东、西... 龙门山-大雪山-锦屏山推覆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台西缘过渡带,由碰撞-陆内俯冲作用所造成.它发生于印支期.发展于燕山期.就位于喜马拉雅期.整个推覆带由前震旦系至新生界组成.地层发育、总厚达20000m以上.南北延伸达1000km,构成中国东、西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的一段.而且,也是中国地形、地貌以及地球物理、地壳应力的东、西分界线.在地质特征上形成不同层次的韧性滑脱、推覆和剪切破裂.地表上则表现为一系列叠瓦状逆冲断层、同斜、倒转或平卧褶皱、穹隆体和飞来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韧性滑脱 弧形构造 状逆冲断
下载PDF
一条巨型花岗岩推覆体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振德 《云南地质》 1995年第2期99-108,共10页
纵贯滇西澜沧江冲断褶皱带的花岗岩泛称临沧花岗岩,该花岗岩近SN向延伸达500km,平均宽度仅25km。临沧花岗岩受到了碰撞造山强烈挤压,逆冲断层形迹显著,冲断叠瓦构造发育,推覆构造规模巨大,前导叠瓦扇东缘逆冲断层为澜... 纵贯滇西澜沧江冲断褶皱带的花岗岩泛称临沧花岗岩,该花岗岩近SN向延伸达500km,平均宽度仅25km。临沧花岗岩受到了碰撞造山强烈挤压,逆冲断层形迹显著,冲断叠瓦构造发育,推覆构造规模巨大,前导叠瓦扇东缘逆冲断层为澜沧江冲断褶皱带内规模最大的冲断层。中央冲断层将花岗岩分为两巨大岩片,并形成叠瓦构造。在凤庆和昌宁之北冲断岩片最为发育,并有多个冲断岩片和飞来峰。岩片冲断和推覆的方向普遍为自西向东。东缘逆冲断层上盘的花岗岩向东推覆的距离为30-80km。沿冲断层发育了糜棱岩和碎裂岩,沿糜棱岩面理中常可见拉断的电气石。冲断叠瓦构造和推覆构造形成的时代为自古生代末至新生代,已获糜棱岩同位素年龄有179Ma、149Ma、146Ma、15.43Ma和25.55Ma。冲断和推覆作用后期沿冲断层发生了近SN走滑运动和NE、NW向的剪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构造 推覆构造 推覆体 花岗岩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盆山耦合类型
9
作者 金文正 王俊鹏 +1 位作者 崔泽宏 叶治续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3期376-380,共5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典型地震剖面构造解释,认为塔西南地区断裂构造发育,从山前部位至塔西南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变形强度由强变弱,揭示了西昆仑造山带对塔西南地区的构造控制逐渐降低。因受厚层膏岩影响,致使研究区西北部、中部和东部...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典型地震剖面构造解释,认为塔西南地区断裂构造发育,从山前部位至塔西南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变形强度由强变弱,揭示了西昆仑造山带对塔西南地区的构造控制逐渐降低。因受厚层膏岩影响,致使研究区西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构造变形存在差异,并且主要变形层位也有所差异。综合分析认为,塔西南地区存在三种主要盆山耦合类型,分别为叠瓦冲断式盆山耦合、双重构造式盆山耦合和堆垛构造式盆山耦合,分布于研究区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这种差异主要与厚层膏岩滑脱层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昆仑造山带和阿尔金造山带两种不同构造应力综合作用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 冲断 双重构造 堆垛构造 塔西南 新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秋里塔格构造样式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德江 易士威 +3 位作者 冉启贵 缪卫东 宋海敬 白晶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4-590,共7页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三大阵地之一,近年来在大北—克深区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持续取得重大突破,已形成万亿方大气区。但位于库车坳陷中部的秋里塔格构造带一直未能获得重要进展,特别是秋里塔格东段先后3口探井均未能在白垩...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三大阵地之一,近年来在大北—克深区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持续取得重大突破,已形成万亿方大气区。但位于库车坳陷中部的秋里塔格构造带一直未能获得重要进展,特别是秋里塔格东段先后3口探井均未能在白垩系获得工业油气流。前人主要认为该区构造类型是以基底卷入形成的大型背斜圈闭为主,目前实践证明这一认识制约了该区勘探发展。由此可见,取得油气地质新认识是获得突破的首要前提条件。基于地震资料重新处理的基础上,以前陆盆地系统体系为理论划分基础,开展对东秋里塔格构造样式的精细分析。通过地震精细解释、盐岩三角带分析、地表地质分析、平衡剖面分析和已钻井分析5个方面研究,表明该区与大北—克深构造样式相似,均发育塑性滑脱叠瓦冲断构造。并落实了东秋里塔格断裂下盘冲断圈闭具体形态和位置。进一步综合分析后该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油源充足,紧临生烃中心,处于构造高部位,一直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主要目的层巴什基奇克组发育与大北—克深相同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并具有古近系和新近系2套膏盐岩区域盖层。由此得出东秋里塔格是目前库车坳陷新区中最有利、最现实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东秋里塔格构造 塑性滑脱叠瓦冲断构造 有利勘探区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