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极限承载力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方伯 黄海林 +1 位作者 陈伟 周绪红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40,共7页
为适应复杂荷载条件及不同的楼盖跨度,对预制带肋底板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拓展。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推导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常见边界条件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双向叠合板)的极限承载力与塑性绞线形成位置,提出了双向叠合板正交2个方... 为适应复杂荷载条件及不同的楼盖跨度,对预制带肋底板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拓展。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推导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常见边界条件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双向叠合板)的极限承载力与塑性绞线形成位置,提出了双向叠合板正交2个方向单位宽度极限弯矩的简化计算公式,进行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与四边固支双向叠合板2个算例的塑性极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该文给出的极限承载力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预制混凝土 双向叠合板 预制带肋底板 极限承载力 塑性绞线法
下载PDF
夹胶建筑玻璃板后破坏强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季清 杨健 周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4,46,共6页
根据玻璃及胶层材料的物理特性,将塑性绞线理论引入到三阶段模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夹胶玻璃后破坏强度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夹胶玻璃后破坏强度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夹胶玻璃板后破坏强度随着玻璃的胶材厚度增加而增... 根据玻璃及胶层材料的物理特性,将塑性绞线理论引入到三阶段模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夹胶玻璃后破坏强度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夹胶玻璃后破坏强度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夹胶玻璃板后破坏强度随着玻璃的胶材厚度增加而增加,随着玻璃板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框支式夹胶玻璃板比点支式夹胶玻璃板具有更高的后破坏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胶玻璃 后破坏强度 3阶段模型 塑性绞线法
下载PDF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划分依据与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3
3
作者 游强 游猛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5,共2页
仍采用简单条带法,通过分析载荷及弯矩在长、短跨方向的分配及随跨长比的变化情况,明确提出当按弹性理论分析时,宜采用长短跨长比为3作为划分单、双向板的界限.然后从塑性铰线法设计双向板的基本方程入手,经分析讨论后得出当按塑性理论... 仍采用简单条带法,通过分析载荷及弯矩在长、短跨方向的分配及随跨长比的变化情况,明确提出当按弹性理论分析时,宜采用长短跨长比为3作为划分单、双向板的界限.然后从塑性铰线法设计双向板的基本方程入手,经分析讨论后得出当按塑性理论设计时,单双向板的分界实质上是相对的,矩形板甚至正方形板究竟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完全取决于配筋方式这一结论.最后给出了双向板按单向板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板 双向板 分界限 塑性绞线法 配筋方式
下载PDF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划分依据与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游强 游猛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2,共3页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单、双向板界限的条款规定比较模糊。本文仍采用简单条带法,通过分析荷载及弯矩在长、短跨方向的分配及随跨长比的变化情况,明确提出当按弹性理论分析时,宜采用长短跨长比为3作为划分单、双向板...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单、双向板界限的条款规定比较模糊。本文仍采用简单条带法,通过分析荷载及弯矩在长、短跨方向的分配及随跨长比的变化情况,明确提出当按弹性理论分析时,宜采用长短跨长比为3作为划分单、双向板的界限。然后,从塑性铰线法设计双向板的基本方程入手,经分析讨论后得出当按塑性理论设计时,单、双向板的分界实质上是相对的,矩形板甚至正方形板究竟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完全取决于配筋方式这一结论。最后,给出了双向板按单向板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板 双向板 分界限 塑性绞线法 配筋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