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极限承载力
被引量:
20
1
作者
吴方伯
黄海林
+1 位作者
陈伟
周绪红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40,共7页
为适应复杂荷载条件及不同的楼盖跨度,对预制带肋底板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拓展。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推导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常见边界条件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双向叠合板)的极限承载力与塑性绞线形成位置,提出了双向叠合板正交2个方...
为适应复杂荷载条件及不同的楼盖跨度,对预制带肋底板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拓展。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推导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常见边界条件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双向叠合板)的极限承载力与塑性绞线形成位置,提出了双向叠合板正交2个方向单位宽度极限弯矩的简化计算公式,进行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与四边固支双向叠合板2个算例的塑性极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该文给出的极限承载力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预制混凝土
双向叠合板
预制带肋底板
极限承载力
塑性绞线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夹胶建筑玻璃板后破坏强度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季清
杨健
周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4,46,共6页
根据玻璃及胶层材料的物理特性,将塑性绞线理论引入到三阶段模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夹胶玻璃后破坏强度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夹胶玻璃后破坏强度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夹胶玻璃板后破坏强度随着玻璃的胶材厚度增加而增...
根据玻璃及胶层材料的物理特性,将塑性绞线理论引入到三阶段模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夹胶玻璃后破坏强度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夹胶玻璃后破坏强度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夹胶玻璃板后破坏强度随着玻璃的胶材厚度增加而增加,随着玻璃板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框支式夹胶玻璃板比点支式夹胶玻璃板具有更高的后破坏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胶玻璃
后破坏强度
3阶段模型
塑性绞线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划分依据与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3
3
作者
游强
游猛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5,共2页
仍采用简单条带法,通过分析载荷及弯矩在长、短跨方向的分配及随跨长比的变化情况,明确提出当按弹性理论分析时,宜采用长短跨长比为3作为划分单、双向板的界限.然后从塑性铰线法设计双向板的基本方程入手,经分析讨论后得出当按塑性理论...
仍采用简单条带法,通过分析载荷及弯矩在长、短跨方向的分配及随跨长比的变化情况,明确提出当按弹性理论分析时,宜采用长短跨长比为3作为划分单、双向板的界限.然后从塑性铰线法设计双向板的基本方程入手,经分析讨论后得出当按塑性理论设计时,单双向板的分界实质上是相对的,矩形板甚至正方形板究竟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完全取决于配筋方式这一结论.最后给出了双向板按单向板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板
双向板
分界限
塑性绞线法
配筋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划分依据与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游强
游猛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2,共3页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单、双向板界限的条款规定比较模糊。本文仍采用简单条带法,通过分析荷载及弯矩在长、短跨方向的分配及随跨长比的变化情况,明确提出当按弹性理论分析时,宜采用长短跨长比为3作为划分单、双向板...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单、双向板界限的条款规定比较模糊。本文仍采用简单条带法,通过分析荷载及弯矩在长、短跨方向的分配及随跨长比的变化情况,明确提出当按弹性理论分析时,宜采用长短跨长比为3作为划分单、双向板的界限。然后,从塑性铰线法设计双向板的基本方程入手,经分析讨论后得出当按塑性理论设计时,单、双向板的分界实质上是相对的,矩形板甚至正方形板究竟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完全取决于配筋方式这一结论。最后,给出了双向板按单向板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板
双向板
分界限
塑性绞线法
配筋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极限承载力
被引量:
20
1
作者
吴方伯
黄海林
陈伟
周绪红
机构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4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78090)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0B143)
湖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资助计划项目
文摘
为适应复杂荷载条件及不同的楼盖跨度,对预制带肋底板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拓展。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推导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常见边界条件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双向叠合板)的极限承载力与塑性绞线形成位置,提出了双向叠合板正交2个方向单位宽度极限弯矩的简化计算公式,进行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与四边固支双向叠合板2个算例的塑性极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该文给出的极限承载力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
组合结构
预制混凝土
双向叠合板
预制带肋底板
极限承载力
塑性绞线法
Keywords
composite structures
precast concrete
two-way composite slabs
precast ribbe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yield line theory complex ultimate d under per unit support panels
分类号
TU313.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夹胶建筑玻璃板后破坏强度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季清
杨健
周岱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4,4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308
11172174)
+2 种基金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20130073120074)
上海市教委的创新重点项目(14ZZ027)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13XD1402100)
文摘
根据玻璃及胶层材料的物理特性,将塑性绞线理论引入到三阶段模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夹胶玻璃后破坏强度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夹胶玻璃后破坏强度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夹胶玻璃板后破坏强度随着玻璃的胶材厚度增加而增加,随着玻璃板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框支式夹胶玻璃板比点支式夹胶玻璃板具有更高的后破坏强度.
关键词
夹胶玻璃
后破坏强度
3阶段模型
塑性绞线法
Keywords
laminated glass
post-breakage strength
three stage model~ yield line method
分类号
TU31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8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划分依据与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3
3
作者
游强
游猛
机构
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5,共2页
文摘
仍采用简单条带法,通过分析载荷及弯矩在长、短跨方向的分配及随跨长比的变化情况,明确提出当按弹性理论分析时,宜采用长短跨长比为3作为划分单、双向板的界限.然后从塑性铰线法设计双向板的基本方程入手,经分析讨论后得出当按塑性理论设计时,单双向板的分界实质上是相对的,矩形板甚至正方形板究竟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完全取决于配筋方式这一结论.最后给出了双向板按单向板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单向板
双向板
分界限
塑性绞线法
配筋方式
分类号
TU375.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划分依据与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游强
游猛
机构
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2,共3页
文摘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单、双向板界限的条款规定比较模糊。本文仍采用简单条带法,通过分析荷载及弯矩在长、短跨方向的分配及随跨长比的变化情况,明确提出当按弹性理论分析时,宜采用长短跨长比为3作为划分单、双向板的界限。然后,从塑性铰线法设计双向板的基本方程入手,经分析讨论后得出当按塑性理论设计时,单、双向板的分界实质上是相对的,矩形板甚至正方形板究竟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完全取决于配筋方式这一结论。最后,给出了双向板按单向板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单向板
双向板
分界限
塑性绞线法
配筋方式
Keywords
one-way slab
two-way slab
division boundaries
plastic hinge line
steel laying mode
分类号
TU375.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极限承载力
吴方伯
黄海林
陈伟
周绪红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夹胶建筑玻璃板后破坏强度分析
季清
杨健
周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划分依据与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游强
游猛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划分依据与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游强
游猛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