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媒介、阶层意识及其认同的塑造——基于上海市民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邢虹文 王琴琴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34,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社会群体加速分化,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与之相应的不同的阶层文化与身份意识也处于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媒介化社会"的兴起,大众传媒对现实的反映和塑造能力日益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社会群体加速分化,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与之相应的不同的阶层文化与身份意识也处于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媒介化社会"的兴起,大众传媒对现实的反映和塑造能力日益提升,其在塑造阶层意识和认同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强。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民的实证调查,分析电视媒介对社会阶层身份与认同的影响和塑造机制,进一步深化了对现代传播媒介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媒介 阶层意识 认同塑造
下载PDF
印度在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社会治理及认同塑造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燕坤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21年第2期136-154,160,共20页
很长时间以来,获得独立主权的印度并非在权力的真空中使用权力。与邻国的博弈也并非是无实之花。面对与中国有争议的中印边界东段,印度并非茫然无所适从。在争议明显存在的情况下,印度置事实不顾而对争议区采取行动,试图塑造出一种超逻... 很长时间以来,获得独立主权的印度并非在权力的真空中使用权力。与邻国的博弈也并非是无实之花。面对与中国有争议的中印边界东段,印度并非茫然无所适从。在争议明显存在的情况下,印度置事实不顾而对争议区采取行动,试图塑造出一种超逻辑的社会结构。为保证这一社会结构的存在,印度就以要素配置的延续性来确保。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印度加大对中印东段争议区的社会治理及认同塑造。鉴于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的人们并非普通人,而是国家战略资产的认识,印度采取亲民举措便变得顺理成章。此举在本质上不仅操纵了印度人乃至国际社会对中印争议区的记忆密度,而且还定位了中印争议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达到以时间为空间塑形、以空间为权力增色的形式控制效果,及人为制作历史的目的。同时还能强化了印度在该地区的信誉,并使该地区陷入可能的动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作的历史 印度 中印东段争议区 社会治理 认同塑造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微博公益传播认同塑造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迪 《西部学刊》 2016年第16期58-61,共4页
从新媒体所带来的现实意义来看,在新浪微博公益平台上发起的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具有多主体互动、新旧媒体互动、内部多层次互动的显著特点。微博中的"大V"和"达人"在公益传播中的"意见领袖"作用也可见一斑... 从新媒体所带来的现实意义来看,在新浪微博公益平台上发起的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具有多主体互动、新旧媒体互动、内部多层次互动的显著特点。微博中的"大V"和"达人"在公益传播中的"意见领袖"作用也可见一斑。那么,对于积极参与微公益活动的普通微博用户来说,他们是在什么样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下才参与到这些公益活动中来的?在公益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公益信息病毒式扩散和传播的机制又是什么?这些研究问题是对新媒体公益传播独具特色的传播模式与现象研究的内在要求与理论参照。因此,本研究以新浪微博"ALS冰桶挑战"为个案,通过社会心理场理论,研究新媒体时代微公益传播中认同塑造的机制及出现的问题,以期推动微公益更好地发展,让其社会价值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微公益传播 认同塑造
下载PDF
仪式传播视域下华莱坞概念的认同塑造
4
作者 袁爱清 刘奕瑶 《东南传播》 2017年第2期18-20,共3页
凯瑞以类喻的方式诉说传播即仪式的本质,所以仪式感是塑造认同的关键。现实场域的观影与网络空间的观影构筑着电影的生态空间,观影是一种集体参与式的仪式。个体沉浸于现实虚构的环境中获得体验感,并通过参与、共享逐渐形成一种共识性... 凯瑞以类喻的方式诉说传播即仪式的本质,所以仪式感是塑造认同的关键。现实场域的观影与网络空间的观影构筑着电影的生态空间,观影是一种集体参与式的仪式。个体沉浸于现实虚构的环境中获得体验感,并通过参与、共享逐渐形成一种共识性信仰。研究发现,塑造华莱坞概念的想象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培植一种集体仪式感,以此来建构华莱坞概念的权威性与神圣性。观影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对自我身份的确认过程。但现状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知晓并未与华莱坞共同体联结在一起,个体认同的危机感是存在的。培植华莱坞共同体的集体仪式需要现实场域与网络空间的双向联动,集体仪式离不开媒介事件的塑造,以竞赛、征服、加冕的共识性媒介事件来建构华莱坞共同体的权威性,不失为一种塑造认同的关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传播 认同塑造 进路困境 集体仪式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中边疆民族电影身份认同的塑造
5
作者 张全辉 杨春梅 《神州》 2012年第20期190-191,共2页
全球化语境中边疆民族电影的身份认同日趋模糊、多元,新的身份认同塑造在所难免。边疆民族电影身份认同的塑造对于解决边疆民族电影的市场困境、发展民族文化、巩固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团结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 边疆民族电影 身份认同塑造 市场困境 边疆稳定与团结
下载PDF
大党大国典礼活动与中国共产党对外形象的彰显、塑造与认同
6
作者 徐沐熙 《观察与思考》 2022年第8期51-59,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断丰富完善大党大国典礼制度,进一步面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有效提升党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发轫于党和国家的纪念活动及庆祝典礼仪式等,这些典礼活动经过百年积淀,以不同类型、不同方式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断丰富完善大党大国典礼制度,进一步面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有效提升党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发轫于党和国家的纪念活动及庆祝典礼仪式等,这些典礼活动经过百年积淀,以不同类型、不同方式彰显、塑造了中国共产党诸多典型的对外形象,包括情系百姓、造福人民的为民形象,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光辉形象,治党兴党、执政兴国的权威形象,赓续传统、接轨世界的国际形象等。将纪念典礼活动逐步制度化,并不断丰富完善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利于增进中国共产党以人类命运情怀温暖世界的认同,利于增进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道路激荡世界的认同,利于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贡献惠及世界的认同。进而具有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视野和国际担当,生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和价值性,有效提升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党大国典礼活动 中国共产党 对外形象 彰显、塑造认同
下载PDF
领导力的社会认同理论: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封子奇 王雪 +2 位作者 金盛华 杨金花 彭芸爽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作为"以下属为中心"的领导力理论,领导力的社会认同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与领导力研究结合的代表。该理论采用社会认同解释领导力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命题为:(1)群体成员通过社会认同选择有效的领导,具有高群体原型代表性... 作为"以下属为中心"的领导力理论,领导力的社会认同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与领导力研究结合的代表。该理论采用社会认同解释领导力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命题为:(1)群体成员通过社会认同选择有效的领导,具有高群体原型代表性的领导者最具有效性;(2)领导者可以通过塑造下属成员的社会认同来实施领导。除了以上内容外,还对该理论的实验证据及优缺点也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与其它领导力理论进行了整合,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力的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 群体原型代表性 塑造认同
下载PDF
美国中小学历史课程塑造国家认同的研究
8
作者 王雪纯 杨婕 《课程教学研究》 2024年第8期112-120,共9页
作为美国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历史课程是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媒介。美国历史课程秉持着培养公民意识形态、增强国民认同感的宗旨,注重批判性思维和情感的培养,重视体验式活动的开展。借鉴美国历史课程塑造国家认同的经验,我国历史... 作为美国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历史课程是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媒介。美国历史课程秉持着培养公民意识形态、增强国民认同感的宗旨,注重批判性思维和情感的培养,重视体验式活动的开展。借鉴美国历史课程塑造国家认同的经验,我国历史课程应坚持意识形态为主导,充分利用地方历史资源,注重课程隐性维度,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国家认同走进学生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历史课程 美国中小学教育 国家认同塑造
原文传递
视觉快感悖论与华莱坞图式认同建构的进路困境 被引量:1
9
作者 袁爱清 孙强 《东南传播》 2016年第12期57-60,共4页
媒介是快感的供给方,电影是映照现实环境与制造幻象憧憬的镜像媒介。研究发现,在电影的圈际共识中,基于娱乐性质的电影内容消费往往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个体沉溺于浅层的视觉快感满足,会带来诸多的负性效果。如灵韵的消逝、审美情趣... 媒介是快感的供给方,电影是映照现实环境与制造幻象憧憬的镜像媒介。研究发现,在电影的圈际共识中,基于娱乐性质的电影内容消费往往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个体沉溺于浅层的视觉快感满足,会带来诸多的负性效果。如灵韵的消逝、审美情趣的下降、难以脱离影像牢笼的桎梏、麻醉自我的现实逃避、价值认知失序等问题。资本狂暴与高度娱乐化的契合隐性地在形塑着个体的价值认知与判断,而对于有助于引导社会风气的价值性电影往往湮没于大众文化的快感消费中。业界的常态重视营销传播策略似乎比电影的价值品质诉求更为重要。而这种悖论的存在不断地在消解华莱坞图式概念内涵,阻碍着华莱坞共同体的想象性空间的进程。平衡视觉快感愉悦满足与电影艺术价值创造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构筑生态循环模式的电影圈在当下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快感 认同塑造 进路困境 电影生态
下载PDF
公共教育对国家认同的塑造和培养——以美国为例
10
作者 赛娜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06-120,共15页
国家认同是支撑民族国家合法性、维系国家团结和统一的一种重要的公民意识。公共教育是塑造和培养国家认同的主要途径之一。世界各国以塑造和培养国家认同为首要任务的公共教育政策,主要遵循同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以政治认同为核心... 国家认同是支撑民族国家合法性、维系国家团结和统一的一种重要的公民意识。公共教育是塑造和培养国家认同的主要途径之一。世界各国以塑造和培养国家认同为首要任务的公共教育政策,主要遵循同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以政治认同为核心、以国家建构为核心以及混合型等模式。美国作为社会构成复杂的移民国家,其公共教育体系受到自由同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以政治认同为核心等模式的影响,呈现出一种混合型的国家认同培养模式。在最近几十年中,美国的公共教育体系受到多元文化主义、教育“私有化”改革和全球化的冲击,在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培养上遇到巨大挑战。美国的案例表明,国家认同的塑造和培养是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社会任务。政府需要持续思考和不断探索,寻找和尝试适合本国社会结构且能兼顾国家认同塑造和族群文化保护的公共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美国公共教育 国家认同塑造 公民意识
原文传递
国家权力与意义之网:《文化冷战与认同塑造:美国对东南亚华人华侨宣传研究(1949—1965)》评介
11
作者 丁何昕子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22年第2期318-330,共13页
《文化冷战与认同塑造:美国对东南亚华人华侨宣传研究(1949—1965)》^(①)是近年来将美国外交宣传史、华人华侨史、中美关系史融会贯通的作品。该书以美国对东南亚华人华侨的文化宣传政策为切入点,考察了1949—1965年为了遏制远东共产... 《文化冷战与认同塑造:美国对东南亚华人华侨宣传研究(1949—1965)》^(①)是近年来将美国外交宣传史、华人华侨史、中美关系史融会贯通的作品。该书以美国对东南亚华人华侨的文化宣传政策为切入点,考察了1949—1965年为了遏制远东共产主义力量,美国政府通过其海外文宣机构展开的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和同类型的作品相比,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探究了美国外交宣传政策制定、执行、效果评估的全过程。不仅如此,该书还融合文化史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文化与权力的关系,还原了冷战文艺制品包含的美国权力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史 华人华侨 权力意志 效果评估 认同塑造 独特之处 融会贯通 美国政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