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自然(Стихия)到诗意(Стихи)——兼评罗伯特·伯德《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电影的元素》 |
张晓东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2
|
迷失与拯救——塔尔科夫斯基《乡愁》的哲意读解 |
崔斌箴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3 |
3
|
|
3
|
“重整脱节的时代”——俄罗斯电影导演塔尔科夫斯基的一个主题 |
孙柏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2
|
|
4
|
对塔尔科夫斯基《镜子》多义性的方法分析 |
林海洪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8 |
1
|
|
5
|
带有神秘色彩的个人标记——追忆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世界 |
江月英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5 |
1
|
|
6
|
译者后记:安·塔尔科夫斯基及其他 |
王迪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7
|
论塔尔科夫斯基早期电影的纪实性 |
林海洪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
8
|
流动的美学传承——塔尔科夫斯基电影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
刘伦
|
《艺术家》
|
2020 |
0 |
|
9
|
塔尔科夫斯基电影“镜中镜”构图研究 |
崔晶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0
|
回忆与表白:塔尔科夫斯基的心路历程 |
李宝蔷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11
|
“我追求最大限度的真实……”——安德烈依·塔尔科夫斯基答《通向银幕之路》记者问 |
杨海明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
|
|
12
|
电影《潜行者》中的声音——兼及塔尔科夫斯基的音乐与音响美学 |
郭威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3
|
俄罗斯时光雕刻大师——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
孙雪森
|
《俄语学习》
|
2006 |
2
|
|
14
|
“乌托邦”与塔尔科夫斯基电影创作关系分析 |
郑琳
|
《今传媒》
|
2014 |
0 |
|
15
|
迷思与归省:塔尔科夫斯基电影悲剧主题的探赜 |
赵静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6
|
迷失与拯救——塔尔科夫斯基《乡愁》的哲意读解 |
崔斌箴
|
《艺术广角》
|
2003 |
0 |
|
17
|
不回俄罗斯,我会死 塔尔科夫斯基的乡愁 |
饭饭
|
《西部广播电视》
|
2010 |
0 |
|
18
|
塔尔科夫斯基影片生命主题的根源 |
张涤
谭钟琪
|
《美与时代(城市)》
|
2013 |
0 |
|
19
|
内心的表达与空间的建构:塔尔科夫斯基电影中的空间叙事研究 |
邵思源
|
《视听》
|
2019 |
0 |
|
20
|
塔尔科夫斯基时间观探源 |
张涤
谭钟琪
|
《神州》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