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境内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早侏罗世走滑的古地震证据 被引量:91
1
作者 乔秀夫 李海兵 +3 位作者 王思恩 郭宪璞 司家亮 宗文明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1-730,共10页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于新疆乌恰地区早侏罗世康苏组沼泽相砂岩层中,发现并识别出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层,变形包括负载构造,球-枕构造及卷曲变形构造。通过模拟试验的对比研究认为,该软沉积物变形机制与液化作用有关,触发沉积物液化的动力是...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于新疆乌恰地区早侏罗世康苏组沼泽相砂岩层中,发现并识别出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层,变形包括负载构造,球-枕构造及卷曲变形构造。通过模拟试验的对比研究认为,该软沉积物变形机制与液化作用有关,触发沉积物液化的动力是古地震,并且根据地震震级与液化最大震中距的关系,推测出造成早侏罗世软沉积物变形的里氏地震震级为6<M<7。乌恰盆地内早侏罗世的古地震活动表明,控制盆地形成与分布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带在早侏罗世时期发生了强烈的右旋走滑运动。侏罗纪以来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制约着乌恰盆地中的油气运移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早侏罗世 软沉积物液化变形 球-枕构造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 新疆
下载PDF
中亚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现今的走滑速率及其分段变化特征——基于GPS观测的深究
2
作者 代成龙 张玲 +3 位作者 梁诗明 张克亮 熊小慧 甘卫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279,共17页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沿NW向斜切西天山山脉,以愈千km的规模尺度构成了中亚地区重要的区域构造边界带。早年和近期的许多地质研究结果均显示该断裂具有强烈的活动性,所估计的全新世滑动速率高达8~20mm/a,但GPS大地测量的简略估算结果却...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沿NW向斜切西天山山脉,以愈千km的规模尺度构成了中亚地区重要的区域构造边界带。早年和近期的许多地质研究结果均显示该断裂具有强烈的活动性,所估计的全新世滑动速率高达8~20mm/a,但GPS大地测量的简略估算结果却表明其现今整体的滑动速率仅约为2mm/a甚至更低。文中基于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周边大范围的最新GPS速度场资料,通过断裂两侧远、近场地壳的差异运动分析、断裂沿线最大剪切应变率定量类比,以及借助半无限弹性空间三维断裂位错模型的严密反演,证实了该断裂现今仅具有中等偏弱的活动强度: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存在分段活动性,其西北段、中段、东南段的右旋走滑速率分别为(2.1±0.7)mm/a、(3.3±0.4)mm/a和(2.4±0.7)mm/a,即中段的速率略大于西北段和东南段,但量值均不突出,远低于目前大多数地质结果所估计的高速率。同时,根据区域无自旋参考框架下断裂两侧远、近场GPS速度矢量的差异甚微的特征,认为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现今的低滑动速率并非断裂强闭锁的暂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 西天山 GPS速度场 运动速率 断层分段
下载PDF
费尔干纳盆地形成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阵 王鹏 +3 位作者 张洪美 梁全胜 仓辉 刘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通过对费尔干纳盆地钻井、取心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认识,研究了天山造山带的活动与费尔干纳盆地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盆地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影响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认为,... 通过对费尔干纳盆地钻井、取心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认识,研究了天山造山带的活动与费尔干纳盆地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盆地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影响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认为,费尔干纳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天山造山带和帕米尔地块的活动密切相关,盆地东北缘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对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沉积展布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盆地经历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山间拗陷阶段、晚三叠世构造抬升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盆地雏形形成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抬升阶段、晚白垩世—古近纪持续沉降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构造抬升阶段;费尔干纳盆地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形成于构造平静期,油气运移和成藏于构造活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干纳盆地 构造运动 南天山 油气成藏 帕米尔地块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
下载PDF
中亚地区中、南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及成矿背景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左国朝 刘义科 +1 位作者 张招崇 黄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共14页
横贯中亚地区的中、南天山造山带,在元古宙末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时,先后以中天山南缘断裂为主线分裂出被洋区围限的众多大小不一的地块群。斜贯全区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在古生代演化过程中具有转换断层性质,明显控制了南天山东西两... 横贯中亚地区的中、南天山造山带,在元古宙末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时,先后以中天山南缘断裂为主线分裂出被洋区围限的众多大小不一的地块群。斜贯全区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在古生代演化过程中具有转换断层性质,明显控制了南天山东西两侧的构造演化及成矿过程的差异性发展。中天山微板块北缘发育寒武纪—奥陶纪古洋盆,其南缘西段由寒武纪到中泥盆世经历两次扩张,形成多岛洋的构造格局,其中志留纪洋区被动陆缘上的碳硅质砂页岩建造成为金矿床的最佳赋存层位;东段洋区从震旦纪开始扩张,直到晚泥盆世闭合,晚石炭世南天山东西两侧在造山构造极性上发生西段由南向北、而东段由北向南呈相反方向逆掩推覆的造山过程,同时伴有碰撞型花岗岩浆活动,形成了钨、锡、铌-钽、钼、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床。晚二叠世—三叠纪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以右旋走滑运动为特征,伴随有后碰撞型花岗岩浆活动,从而为汞锑成矿带的生成奠定了基础。侏罗纪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进入走滑拉分期。新生代印度板块向北推挤,致使南天山发生挤压缩短而强烈抬升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成矿背景 多岛洋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 西南天山造山带
下载PDF
新疆西南天山下侏罗统软沉积物变形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乔秀夫 郭宪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1-769,共9页
新疆西南天山乌恰地区早侏罗世软沉积物变形位于湖相砂岩中;由地震触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有三个层位,位于下侏罗统康苏组的顶部。变形主要类型为负载(load)、球-枕(ball-and-pillow)、滴状体(droplet)、锥形体(cusps)、液化均一层(homogene... 新疆西南天山乌恰地区早侏罗世软沉积物变形位于湖相砂岩中;由地震触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有三个层位,位于下侏罗统康苏组的顶部。变形主要类型为负载(load)、球-枕(ball-and-pillow)、滴状体(droplet)、锥形体(cusps)、液化均一层(homogeneous layer)和液化不整合(liquefied unconformity)。三个变形层位反映乌恰地区早侏罗世末曾连续发生过三次强地震;变形类型机制不同反映三次地震强度有别。乌恰下侏罗统处于中亚塔拉斯—费尔干纳巨型走滑断裂控制的拉分盆地中,断裂走滑伴随地震直接诱发软沉积物变形;古地震震级为Ms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 负载 滴状体 液化均一层 液化不整合 早侏罗世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6
作者 娄书建 《治黄科技信息》 2023年第6期29-31,共3页
1吉尔吉斯斯坦概况1.1自然概况吉尔吉斯斯坦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位于中亚东北部内陆。东部与中国,北部与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与塔吉克斯坦接壤。中吉两国山水相连、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共同边界约1100km。吉尔吉斯斯... 1吉尔吉斯斯坦概况1.1自然概况吉尔吉斯斯坦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位于中亚东北部内陆。东部与中国,北部与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与塔吉克斯坦接壤。中吉两国山水相连、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共同边界约1100km。吉尔吉斯斯坦是典型的山地国家,80%的国土位于海拔1500m以上,其中海拔超过3000m的国土面积占40%。低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5%,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费尔干纳盆地和北部塔拉斯河谷地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面积 吉尔吉斯斯坦 共同边界 乌兹别克斯坦 欧亚大陆 费尔干纳盆地 塔吉克斯坦 塔拉斯
下载PDF
南西天山晚新生代沉积序列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新伟 陈汉林 +2 位作者 林秀斌 程晓敢 聂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75-1688,共14页
喀什凹陷西部位于塔里木盆地、帕米尔构造带和南西天山构造带的交接处,在新生代以来接受了大量来自于南天山和帕米尔的沉积物,并记录了新生代以来南西天山构造抬升的信息。本文选择了位于南西天山山前的铁热克萨孜晚新生代剖面开展磁组... 喀什凹陷西部位于塔里木盆地、帕米尔构造带和南西天山构造带的交接处,在新生代以来接受了大量来自于南天山和帕米尔的沉积物,并记录了新生代以来南西天山构造抬升的信息。本文选择了位于南西天山山前的铁热克萨孜晚新生代剖面开展磁组构研究。铁热克萨孜剖面晚新生代沉积序列自下而上为一套整体上粒度逐渐变粗的陆相沉积,由河流湖泊相逐渐变为扇三角洲相,并最终变为冲积扇相和洪积扇相。岩石磁学结果的分析表明剖面晚新生代沉积序列中的主要磁性矿物为赤铁矿,仅在帕卡布拉克组下部为以磁铁矿为主。磁组构结果表明该剖面的磁组构为早期的同沉积弱变形磁组构,指示了当时构造应力的方向和变化。在22.1Ma以来南西天山山前晚新生代磁组构所反映的构造应力整体上为N-S向挤压,这与帕米尔和南天山的南北向持续汇聚作用相一致。在安居安组和西域组时期,应力方向由N-S向挤压变为NNE-SSW向挤压,这一变化可能是由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活动所导致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Talas-Fergana Fault,TFF)的右行走滑活动可能吸收了南西天山晚新生代的部分应变量,使得南西天山山前的构造应变量相对TFF以东的南天山山前地区要更小,使得TFF以东的晚新生代山前冲断带活动相对TFF以西地区更为发育和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西天山 喀什凹陷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 晚新生代 磁组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