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北矿山梁地区大隆组塔斯马尼亚藻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洪星
陆现彩
+1 位作者
边立曾
陈建平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82-1089,共8页
在四川省青川县矿山梁地区大隆组硅质灰岩中首次发现了塔斯马尼亚藻化石.文中基于详细的显微观察和微束分析技术,总结了塔斯马尼亚藻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研究了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和玉髓的形成时间、充填方式、充填次序...
在四川省青川县矿山梁地区大隆组硅质灰岩中首次发现了塔斯马尼亚藻化石.文中基于详细的显微观察和微束分析技术,总结了塔斯马尼亚藻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研究了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和玉髓的形成时间、充填方式、充填次序,发现黄铁矿微晶或莓状体多被生物膜包裹,黄铁矿和玉髓形成于水—沉积物界面附近,黄铁矿莓状体的形成与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动有关,玉髓的充填时间则相对较晚.初步探讨了黄铁矿莓状体的地球化学意义,认为沉积岩中生物胞囊或壳内的黄铁矿莓状体仅能反映特定阶段的局部微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不一定是沉积—成岩过程为强还原环境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莓状体
塔斯马尼亚藻
硫酸盐还原菌
充填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北矿山梁地区大隆组塔斯马尼亚藻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洪星
陆现彩
边立曾
陈建平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82-1089,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7CB815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39910)资助项目
文摘
在四川省青川县矿山梁地区大隆组硅质灰岩中首次发现了塔斯马尼亚藻化石.文中基于详细的显微观察和微束分析技术,总结了塔斯马尼亚藻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研究了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和玉髓的形成时间、充填方式、充填次序,发现黄铁矿微晶或莓状体多被生物膜包裹,黄铁矿和玉髓形成于水—沉积物界面附近,黄铁矿莓状体的形成与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动有关,玉髓的充填时间则相对较晚.初步探讨了黄铁矿莓状体的地球化学意义,认为沉积岩中生物胞囊或壳内的黄铁矿莓状体仅能反映特定阶段的局部微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不一定是沉积—成岩过程为强还原环境的反映.
关键词
黄铁矿莓状体
塔斯马尼亚藻
硫酸盐还原菌
充填机制
分类号
P618.51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U986.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北矿山梁地区大隆组塔斯马尼亚藻胞囊内黄铁矿莓状体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李洪星
陆现彩
边立曾
陈建平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