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流域中游垦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月健 奚秀梅 +1 位作者 李园园 徐海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434-6436,6445,共4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首先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中游垦区1992和2000年两期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了研究区土地覆被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水文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地覆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首先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中游垦区1992和2000年两期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了研究区土地覆被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水文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地覆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的增长使得农田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灌溉需水量、农业废水排出量等也随之增加,这直接导致了塔里木河水量的减少、水质的恶化;植被面积锐减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塔里木河中游垦区土地的荒漠化现象正在加剧。最后,为遏制塔里木河中游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提出了科学利用水资源、控制流域人口增长、进行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防止荒漠化的工程措施等合理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中游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塔里木河流域中游段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建龙 王月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807-6810,6827,共5页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脆弱区塔里木河流域中游段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即基于乡镇(农场)体系的农业生态安全、基于县城(场镇)体...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脆弱区塔里木河流域中游段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即基于乡镇(农场)体系的农业生态安全、基于县城(场镇)体系的绿洲城市生态安全、基于干旱区流域体系的流域生态安全的3个不同层次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克服了传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在研究尺度、层次方面上,从乡镇到整个县域再到整个流域,从小尺度过渡到大尺度,具有生态完整性以及层次性;而从研究类型上,分别研究了农业、城市、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指标适宜于所对应的研究区域,从而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基于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旨在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干旱区资源开发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指标体系 塔里木河流域中游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水分与植被空间格局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家强 韩路 +3 位作者 柳维扬 彭杰 牛建龙 王晓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土壤水分含量的高低决定了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被种类及群落构成,因此,掌握植被特征随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能为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选择典型的干旱区塔里木河中游流域作为样区,定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其含水量,并调查... 土壤水分含量的高低决定了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被种类及群落构成,因此,掌握植被特征随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能为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选择典型的干旱区塔里木河中游流域作为样区,定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其含水量,并调查植被特征,分析了干旱区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水分与植被空间格局的关系,进行荒漠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对植被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荒漠绿洲过渡带20~40cm土层土壤湿度、草本密度及植被密度在研究区尺度上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其0~20、40~60、60~80、80~100cm土壤湿度、灌木个数、灌木密度、幼苗个数、胡杨个数、郁闭度和植被群落物种数,在研究区尺度上表现出强空间自相关;土壤水分和植被特征均具有相似且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其数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即呈M型分布;灌木密度与20~40cm和4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相关,80~100cm土壤水分与胡杨个数、郁闭度、植物群落物种数有极显著相关关系,研究区生态系统脆弱,植被群落物种数较为单一,土壤水分和植被特征的空间变异性主要是结构性因素作用的结果;由于荒漠河岸林的主要建群树种为胡杨,研究表明2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对灌木的生存与生长起关键作用,而植被空间格局主要由80cm以下的土壤含水量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中游流域 荒漠绿洲过渡带 土壤水分 植被空间格局 变化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