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美的形而上学:以陈望衡境界本体论美学为例
1
作者 刘成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2-237,共6页
在当代,虽然美学领域反本质主义倾向成为主流,但美学作为一门仅具经验真实性的学科,本体论研究依然是其获得存在合法性的必要保证。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最重要的理论创获之一,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美学... 在当代,虽然美学领域反本质主义倾向成为主流,但美学作为一门仅具经验真实性的学科,本体论研究依然是其获得存在合法性的必要保证。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最重要的理论创获之一,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美学理论的自身建构而言,它通过哲学本体、美本体、艺术本体的严格区分,为美学学科确立了独立的立论基础和专属的研究区域;二是就其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关联而言,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的境界说现代理论形态,使原本只对艺术有效的概念向自然、人生问题敞开;三是就中西美学的会通而言,它以境界贯通中西,使其由被民族和地域限定的命题跃升为具有普世价值的命题。但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境界本体论无论其理论构成还是对其现代性的认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情象本体 境界本体 现代发展
下载PDF
从“自由的形式”到“境界”——试论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美学的建构
2
作者 钟克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3-40,共8页
陈望衡的美学研究一直关注审美本体。他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指导,接受社会实践本体论的影响,将"精神自由"看作审美的本体。第二阶段,则吸收中国古典美学传统,以&... 陈望衡的美学研究一直关注审美本体。他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指导,接受社会实践本体论的影响,将"精神自由"看作审美的本体。第二阶段,则吸收中国古典美学传统,以"境界"为审美本体。境界内含自由,但突出了超越性、感性,更具审美特色。在当今中国美学研究中,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美学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陈望衡 境界本体
下载PDF
我看陈望衡先生的境界本体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邓晓芒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49,共5页
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美学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大量文学艺术体验,又引入了西方哲学和美学的严格概念分析,为这些文艺体验建立了一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义的美学本体论。境界本体论美学与新实践美学有一致之处。文章对这一理论体系的一些... 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美学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大量文学艺术体验,又引入了西方哲学和美学的严格概念分析,为这些文艺体验建立了一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义的美学本体论。境界本体论美学与新实践美学有一致之处。文章对这一理论体系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审美 境界本体
原文传递
当代美学建构视野中的境界本体论美学
4
作者 陈国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3-55,共3页
境界本体论是一种在全球化过程中融贯中西的美学理论,不仅有很强的现实感与时代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一种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境界本体论的建构与提出对于当代美学的发展与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境界本体论是一种在全球化过程中融贯中西的美学理论,不仅有很强的现实感与时代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一种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境界本体论的建构与提出对于当代美学的发展与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本体 全球关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原文传递
新儒学本体境界理论的限制及意义
5
作者 宁新昌 范玉洪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9-26,共8页
在新儒学那里 ,对宇宙本体的探索和对人生境界的提升是统一 (同一 )的 ,尊德性和道问学是统一 (同一 )的。但这种统一 (同一 )恰恰构成了其学说的内在矛盾 ,即为学与做人的紧张 ,理论与实践的紧张。这种紧张潜含着真和善的矛盾。本文借... 在新儒学那里 ,对宇宙本体的探索和对人生境界的提升是统一 (同一 )的 ,尊德性和道问学是统一 (同一 )的。但这种统一 (同一 )恰恰构成了其学说的内在矛盾 ,即为学与做人的紧张 ,理论与实践的紧张。这种紧张潜含着真和善的矛盾。本文借引王夫之的观点对这种矛盾做了揭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儒学 本体境界理论 限制 意义
下载PDF
真诚的思索——读《本体与境界——论新儒学的精神》
6
作者 刘树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55-56,共2页
《本体与境界——论新儒学的精神》一书,作为宁新昌博士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是近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出现的一部少见的力作。本文着重就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评介:一是分析该书在立论和研究视角方面的新颖与独特;二是扼要介绍该... 《本体与境界——论新儒学的精神》一书,作为宁新昌博士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是近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出现的一部少见的力作。本文着重就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评介:一是分析该书在立论和研究视角方面的新颖与独特;二是扼要介绍该书的框架结构和内容概况;三是揭示蕴藏在全书的诸多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境界 立论 研究视角 内容概要 特点
下载PDF
王国维境界说的哲学内涵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文成 周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3,共3页
境界说是王国维打通中西思想的一种尝试,也是其学术思想的精华所在。对于境界说的把握,应该系统地从语言学、思想史以及王国维所处的时代现实三条路去寻找境界本体的哲学规定性,从而对境界说作出新的阐释。
关键词 王国维 境界 本体 境界本体
下载PDF
本体反思与当代美学原理的建构
8
作者 毛宣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7-90,共4页
陈望衡的新著《当代美学原理》提出情象本体、境界本体新说 ,明确审美本体与哲学本体、艺术本体的区分 ,并以此为核心 ,深入反思和阐发当代美学原理建设的诸多问题 。
关键词 美学 本体反思 情象本体 境界本体
下载PDF
论“天人合一”之“合” 被引量:13
9
作者 康中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58,共10页
论“天人合一”之“合”康中乾《人文杂志》编辑部与西方知识论的哲学传统相比,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它凸现的是人的价值问题,关怀的是人的安身立命之事,探寻的是人的生命的终极存在之道路.“天人合一”就是对中国哲学这些内涵... 论“天人合一”之“合”康中乾《人文杂志》编辑部与西方知识论的哲学传统相比,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它凸现的是人的价值问题,关怀的是人的安身立命之事,探寻的是人的生命的终极存在之道路.“天人合一”就是对中国哲学这些内涵的概括表述.那么,“天人合一”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天人合 “自我” “天” 审美本体 西方哲学 本体境界 安身立命 “体” 本体
下载PDF
论理学范畴“乐”及其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蒙培元 《浙江学刊》 1987年第4期34-41,共8页
乐之成为理学范畴,主要是指天人合一,亦即人和自然界合一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主体意识。作为一种本体论的超越的体验,它既是情感的。又是超情感的;既是理性的,又是超理性的。它和诚、仁等范畴一样,代表天人合一、心理合一这样一种最高... 乐之成为理学范畴,主要是指天人合一,亦即人和自然界合一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主体意识。作为一种本体论的超越的体验,它既是情感的。又是超情感的;既是理性的,又是超理性的。它和诚、仁等范畴一样,代表天人合一、心理合一这样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但它是从审美角度说的,在理学真善美合一的范畴体系中,它代表美的境界。作为美的境界,它更强调直观体验,也更强调主体性和主观性。乐作为特殊的情感体验,和诚、仁是不可分开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渗透了伦理学的内容,也有认识的参与。因此,在理学范畴体系中,乐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美感体验或纯粹的形式美。这又是理学范畴体系的最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体系 精神境界 自然界 最高境界 超理性 主体意识 伦理学 本体境界 本体 主体性
下载PDF
论美感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都爱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7-92,共6页
人生在世,除了实"用"、求"真"、向"善",重要的还有爱"美"。对"美"之所爱,即对事物的美的存在之爱,亦即爱中生成的美感。美感的意义在于,一是它决定着美学必然是关于美感之感的学科;... 人生在世,除了实"用"、求"真"、向"善",重要的还有爱"美"。对"美"之所爱,即对事物的美的存在之爱,亦即爱中生成的美感。美感的意义在于,一是它决定着美学必然是关于美感之感的学科;一是它直接关涉着人回到人本身,物回到物本身,是其所是,如其所是,从而美感具体而微地呈现着自由感、生命感、陶醉感和美的本体同一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 自由感 陶醉感 生命感 美的存在 美的本体境界
下载PDF
“天理”观的解构与新“理”观的建立
12
作者 朱康有 《兰州学刊》 2007年第10期21-24,共4页
明末清初以后,思想家们从修养方法、本体境界、理论基础等方面解构了宋明理学建立的"天理"观,清代学术界逐渐建立起以物理、事理、史理、政理、文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理"观。
关键词 天理 修养工夫 本体境界 实学 内圣外王
下载PDF
浅论阮籍的审美人生和《咏怀诗》
13
作者 胡中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14,共4页
中国古代的作家们,由于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政治生态中,以及自身的哲学追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魏晋之际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和老庄哲学思想成就了阮籍这样的畸零人格和审美的人生。从阮籍的人生可以窥见一代士人长久历史苦难的内化沉积,他... 中国古代的作家们,由于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政治生态中,以及自身的哲学追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魏晋之际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和老庄哲学思想成就了阮籍这样的畸零人格和审美的人生。从阮籍的人生可以窥见一代士人长久历史苦难的内化沉积,他通过对自然本体境界的追求,与苦难现实相对抗,在审美领域中寻找心灵慰藉。但展现在阮籍眼前的是价值的毁灭而不是实现,他在矛盾冲突中感受到的只是虚无。这也是82首《咏怀诗》所诠释出的他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审美人生 庄子 本体境界 咏怀诗
下载PDF
论人生快乐的哲学意蕴
14
作者 李建华 宫正先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3-75,共3页
快乐是人生的最高原则,可人生往往陷入不快乐的深渊,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人"这个特殊存在者在追求成为真正的人的时候受累于外在与内在的束缚,特别是在"人化"的搏弈过程中迷失了内在的自我,从而使人的内在心境产生差... 快乐是人生的最高原则,可人生往往陷入不快乐的深渊,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人"这个特殊存在者在追求成为真正的人的时候受累于外在与内在的束缚,特别是在"人化"的搏弈过程中迷失了内在的自我,从而使人的内在心境产生差异,这种心境的差异表现出了人生境界的高低之分,不同的人生境界对快乐的感受就千差万别,因此,要真正达到快乐的彼岸世界我们就必须摒弃外在与内在对人的束缚,从而达到人生的本体境界,唯有如此,人生快乐才可能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 本体境界
下载PDF
审美境界论的民族性与国际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春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61,共3页
陈望衡先生提出以"境界本体论"美学为基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美学,这一设想对歌德和马克思的理论成果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是兼具民族性和国际化视野的美学理论;陈望衡以审美最高形态的"境界"作为全球美学的本体性范... 陈望衡先生提出以"境界本体论"美学为基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美学,这一设想对歌德和马克思的理论成果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是兼具民族性和国际化视野的美学理论;陈望衡以审美最高形态的"境界"作为全球美学的本体性范畴,是通过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经验类型来构建一种普适性美学体系的可贵尝试;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美学的建构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境界"理论的现代学术体系化与国际化是现今学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本体论美学 全球美学 全球化
原文传递
心灵与境界——朱熹哲学再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蒙培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3年第1期12-19,共8页
文章认为,朱熹哲学是一种具有体系性的心灵境界说;朱熹哲学的真正目的在于解决人的精神生活问题,也就是心灵境界问题.朱熹的心灵学说,以“心与理一”,“浑然一体”为最高境界,其中既有真理境界(诚),又有道德境界(仁),还有审美境界(乐).... 文章认为,朱熹哲学是一种具有体系性的心灵境界说;朱熹哲学的真正目的在于解决人的精神生活问题,也就是心灵境界问题.朱熹的心灵学说,以“心与理一”,“浑然一体”为最高境界,其中既有真理境界(诚),又有道德境界(仁),还有审美境界(乐).形而上的精神境界的实现,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是自我超越;同时,朱熹又提出向外穷理的方法,作为心理合一境界的重要步骤.文章还对当代新儒家的有关论述作了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嘉 本体境界 心体 朱熹哲学 仁的境界 心灵境界 心与理一 再探讨 心灵哲学 体用
原文传递
禅宗心性论试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蒙培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89年第3期60-67,共8页
本文对禅宗之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口号,以“明心见性”为根本宗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作者指出,这种心性合一、体用合一的宗教实践理论,一方面具有宗教哲学的神秘性,另方面却最少宗教的庄严性,它已变成完全世俗化的宗教,因... 本文对禅宗之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口号,以“明心见性”为根本宗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作者指出,这种心性合一、体用合一的宗教实践理论,一方面具有宗教哲学的神秘性,另方面却最少宗教的庄严性,它已变成完全世俗化的宗教,因而更符合广大士民的需要。这种心性论再前进一步,就将走向宗教哲学的反面,而这正是理学心性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心性论 自性 本体境界 真如 觉知 慧能 试析 无念 自心
原文传递
简论理学美学三大流派的独特贡献 被引量:1
18
作者 章辉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75-287,373,共14页
宋明理学美学三大流派各有其特色与独到贡献。程朱一派首次构建美的超验本体,使“理”“理趣”成为美学范畴,推重“居敬”“穷理”的工夫,善于发挥六艺教化的美育功能,以“大公”“圆”“敬畏”为境界,其形上旨趣对现当代美学话语仍具... 宋明理学美学三大流派各有其特色与独到贡献。程朱一派首次构建美的超验本体,使“理”“理趣”成为美学范畴,推重“居敬”“穷理”的工夫,善于发挥六艺教化的美育功能,以“大公”“圆”“敬畏”为境界,其形上旨趣对现当代美学话语仍具影响。气学一派以“气”为美学本体,以“气化”为审美生成过程,重“氤氲”形态,倡导内外/主客并重的工夫(“大心”与“变化气质”),追求“太和”“民胞物与”之境界,开生命美学、生态美学之先河。心学一派以“心”“身”为本,将“良知”“性灵”纳入美学范畴,其心上工夫强调缘机体认与直觉领悟,呈现“洒落”“乐”“狂者胸次”之境界,由此促成了中国美学话语在关系论、价值论、情感论、个性论等多方面的理论突破,并为现代美育转向提供了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美学 美学流派 本体-工夫-境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