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境造山”理念下叠石假山营建中的种植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云峰 云嘉燕 +1 位作者 董芊里 张青萍 《风景园林》 2023年第5期131-138,共8页
【目的】学界对园林中叠石假山营建体现真山之境这一观点已有共识,其上的种植设计应兼顾美学与生态两方面的要求,并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辅助假山、烘托意境,但目前少有成体系的研究。为此,探究假山营建中这一约定俗成的植物设计方式... 【目的】学界对园林中叠石假山营建体现真山之境这一观点已有共识,其上的种植设计应兼顾美学与生态两方面的要求,并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辅助假山、烘托意境,但目前少有成体系的研究。为此,探究假山营建中这一约定俗成的植物设计方式。【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例分析、交流访谈及实地调研的方法,探讨“真境造山”理念下园林叠石假山的种植设计目的、原则、方法和技法。【结果】1)在设计目的上,应围绕“营真境、求意境”的理念展开。2)在设计原则上,注重“疏朗、错落、合宜、助势”——树形疏朗,叶不挡枝;栽植有层次,高矮变化错落有致;选择合适树种;种植设计为山服务,营造山势。3)在设计方法上,植物选择需适配假山风格,目的在于“取荫、遮瑕”;营建之前就应完成种植布局;山前、山中、山后3个区域采用不同的种植设计方法;通过植物的色香味体现假山意境内涵。4)在设计技法上,树种的选择以丛生多干的小乔木为主,与其他种类植物配合进行景观营造,后期通过合理修剪,体现假山造景的自然美。【结论】围绕“真境造山”的主题,细致研究了叠石假山种植设计的方法,加深了对传统造园叠山技艺的系统性理解,可为造园实践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叠石假山 园林植物 种植设计
下载PDF
真境物与真感情的至高境界——兼谈杜甫的《登高》 被引量:1
2
作者 钱叶春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21-22,共2页
杜甫《登高》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在于诗人在夔州时期苍凉激楚的情感,以及夔州独特的地貌气候所提供的境物与之深层契合,更与诗人至高的人生境界对境物的艺术提升有关。
关键词 杜甫 《登高》 情感 至高 宇宙意识
下载PDF
论“真境山水”的学理阐释及其艺术流变
3
作者 金建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48-52,共5页
荆浩提出的"图真"理论即"真境山水",确立了北方山水画派的基本格局,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建构了文化基础。通过对"真"的阐释及对荆浩、范宽、郭熙、李唐等人作品的分析来考察荆浩之后的北派山水画的流变... 荆浩提出的"图真"理论即"真境山水",确立了北方山水画派的基本格局,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建构了文化基础。通过对"真"的阐释及对荆浩、范宽、郭熙、李唐等人作品的分析来考察荆浩之后的北派山水画的流变与转型,即由荆浩的物理之"真"已渐变成事理之"真"。荆浩的"图真"理论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生发出来,与北宋理学诸子的思想颇近,却具有独立的革命性的创造,这一理论的艺术家们留下的山水画作品至今仍闪发着铿锵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浩 山水 北方山水画派
下载PDF
我的语文课堂“真境”观
4
作者 戴继华 《学语文》 2022年第3期44-46,共3页
语文课堂“真境”指以语言为能源库,以意旨为原动力,以情思为神经元,并将之有机融合在语文课堂实践中,臻至和谐、美好、愉悦的课堂生态。生成“真境”,需要语文老师的大情怀、学生的新格局、课堂的高品质,更需要语文老师践行“真教”、... 语文课堂“真境”指以语言为能源库,以意旨为原动力,以情思为神经元,并将之有机融合在语文课堂实践中,臻至和谐、美好、愉悦的课堂生态。生成“真境”,需要语文老师的大情怀、学生的新格局、课堂的高品质,更需要语文老师践行“真教”、学生践行“真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 基础 路径
下载PDF
实境、幻境、真境——论余华小说《第七天》的现实突围
5
作者 张姗姗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4-17,共4页
在《第七天》中余华延续了对苦难的书写这一创作风格,通过一个灵魂寻找父亲的旅程,将社会新闻进行串烧,在爱与死亡的碰触中建构了实境、幻境和真境。作品有意识地将现实和阴间进行对比和互相穿插,体现作者对现实的焦虑、担忧以及企图通... 在《第七天》中余华延续了对苦难的书写这一创作风格,通过一个灵魂寻找父亲的旅程,将社会新闻进行串烧,在爱与死亡的碰触中建构了实境、幻境和真境。作品有意识地将现实和阴间进行对比和互相穿插,体现作者对现实的焦虑、担忧以及企图通过"爱"对现实进行"突围",让灵魂在爱的浸润下获得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天
下载PDF
“实境”“幻境”“真境”——论余华小说《第七天》的现实突围
6
作者 张姗姗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在《第七天》中余华延续了对苦难的书写这一创作风格,通过一个灵魂寻找父亲的旅程,将社会新闻进行串烧,在爱与死亡的碰触中建构了实境、幻境和真境。作品有意识地将现实和阴间进行对比和互相穿插,体现作者对现实的焦虑、担忧以及企图通... 在《第七天》中余华延续了对苦难的书写这一创作风格,通过一个灵魂寻找父亲的旅程,将社会新闻进行串烧,在爱与死亡的碰触中建构了实境、幻境和真境。作品有意识地将现实和阴间进行对比和互相穿插,体现作者对现实的焦虑、担忧以及企图通过"爱"对苦难的现实进行"突围",让灵魂在爱的浸润下获得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天》
下载PDF
论萨迪的语言艺术——以《真境花园》为例
7
作者 朱国明 《丝绸之路》 2011年第8期87-89,共3页
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真境花园》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其诗句富含哲理,使人受益匪浅。其中所隐含的有关讲话的道理,更是富有现实意义,对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萨迪 花园》 语言艺术
下载PDF
真境与心境
8
作者 王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7期10-11,共2页
  写生是一种训练手段,它被看作通往艺术圣殿的阶梯,是每个学画者的必经之路.因此很多人把写生与习作等同起来,认为写生是基本功的训练,登不了大雅之堂,因此也就被人们遗忘了,很少有人关注它.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艺术愈加多元化,写生的...   写生是一种训练手段,它被看作通往艺术圣殿的阶梯,是每个学画者的必经之路.因此很多人把写生与习作等同起来,认为写生是基本功的训练,登不了大雅之堂,因此也就被人们遗忘了,很少有人关注它.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艺术愈加多元化,写生的意义也应该有所变化,写生的目的是为了创作打基础,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更应该将它提升为创作的一种训练方式,是一种由真境到心境的转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画面效果 色彩美感 色彩元素 技法 人物形象 光影 模特
下载PDF
“真境”,别样的课堂风景——《〈伶官传〉序》一课教学与评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戴继华(执教) 陈明华 +1 位作者 曹津源 时金芳(评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9年第7期89-96,共8页
语文课堂的"真境",即指以语言为能源库,以意旨为原动力,以情思为神经元,三者有机融合,臻至和谐、美好、愉悦的课堂生态.它表现为真教、真学、有境三个显著特征,彰显自然、真切、深沉、韵味四个维度.
关键词 课堂 生态 特征 维度
下载PDF
真境:语文课堂的应然追求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继华 《江苏教育》 2017年第35期73-75,共3页
语文课堂真境是以语言为能源库,以意旨为原动力,以情思为神经元,并有机融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臻至和谐、美好、愉悦的课堂生态。追寻真境,基于语文课堂失真、无境和寡效的现实。语文教师应拥有追寻真境的情怀与胸襟,教学中,可以从... 语文课堂真境是以语言为能源库,以意旨为原动力,以情思为神经元,并有机融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臻至和谐、美好、愉悦的课堂生态。追寻真境,基于语文课堂失真、无境和寡效的现实。语文教师应拥有追寻真境的情怀与胸襟,教学中,可以从自然、真切、深沉、韵味四个维度彰显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课堂 情怀 彰显
下载PDF
实景与真境--沈周《东庄图》册与吴门文人园林绘画研究方法论刍议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洋 《中国书画》 2016年第10期13-16,共4页
沈周《东庄图册》作为文人园林绘画的传世经典之作,一直为明清以来的文人画家所推重.本文以《东庄图册》作为切入点,本着对于文人园林题材山水画的朴素的研究兴趣,试从园林文化与山水画的审美功能,园林题材绘画(以明代吴门画派的园林绘... 沈周《东庄图册》作为文人园林绘画的传世经典之作,一直为明清以来的文人画家所推重.本文以《东庄图册》作为切入点,本着对于文人园林题材山水画的朴素的研究兴趣,试从园林文化与山水画的审美功能,园林题材绘画(以明代吴门画派的园林绘画为重点)的画意、画理、画境及其研究方法,尤其对于山水画笔墨与园林景致的本体性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以高居翰等著《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对于张宏《止园图》的研究方法与审美判断为例,将沈周《东庄图册》与张宏《止园图》进行了表现方式与艺术水准的比较,继而对于吴门文人园林绘画的研究方法与价值观进行了阐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庄图 山水画家 沈周 吴门 文人园林
下载PDF
圆觉的大蛇:评艾略特《小吉丁》之艺术真境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建中 陈建源 《外国语文》 1998年第3期21-29,共9页
本文旨在用吴宓先生的“三境说”理论评论艾略特之艺术真境。“大蛇”所代表的不仅是时间之永恒和四大元素之循环,而且还代表着诗深层结构之循环,从音乐到色调光线之变化以及节奏、格律韵式交替之模式。“大蛇”是艾略特艺术手法和思... 本文旨在用吴宓先生的“三境说”理论评论艾略特之艺术真境。“大蛇”所代表的不仅是时间之永恒和四大元素之循环,而且还代表着诗深层结构之循环,从音乐到色调光线之变化以及节奏、格律韵式交替之模式。“大蛇”是艾略特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之总和,即吴宓所说的“真境”。“大蛇”是诗人思想混乱和秩序以及痛苦—性爱—与上帝之爱的矛盾和统一在感觉上之“客观对应物”。笔者通过缜密、具体的文本分析,证明了诗人在《小吉丁》中思想、艺术、感觉和智慧达到了高度完美统一,智渡与神合相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小吉丁》 奏鸣曲式 格律 客观对应物
下载PDF
教真语文 臻至真境
13
作者 陈明华 《江苏教育》 2017年第35期79-,共1页
戴继华老师追求语文'真境'教学,以语言为能源库,以意旨为原动力,以情思为神经元,构建了自然、真切、深沉、韵味的语文课堂境界,既对语文教学有'根性'思考,又对语文教学有'真趣'还原,还凝练了'养根俟实'... 戴继华老师追求语文'真境'教学,以语言为能源库,以意旨为原动力,以情思为神经元,构建了自然、真切、深沉、韵味的语文课堂境界,既对语文教学有'根性'思考,又对语文教学有'真趣'还原,还凝练了'养根俟实'的操作方略,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课堂 理想
下载PDF
创设真实语境 提升思维品质——叶莲芳执教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赏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忆恩 《教育界》 2020年第39期12-14,共3页
英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并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文章以特级教师叶莲芳老师执教的课为例,通过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 英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并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文章以特级教师叶莲芳老师执教的课为例,通过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阐述了如何通过创设真实语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 生活
下载PDF
真境:真语文的理想之境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德均 《基础教育课程》 2015年第13期50-54,共5页
语文教育应该回归传统,找回本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改变当前教与学的现状,使师生在平等、互动、相长的和谐氛围中,共同探究语文意境、协同成长语文品质,从而达到“真语文”的理想之境。
关键词 语文 教与学 自主习得 教学相长
下载PDF
“真境逼而神境生”──试论笪重光的山水画意境观
16
作者 张跃进 《高校教育管理》 1995年第1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山水画艺术 山水画创作 文人士大夫 “形”与“神” 绘画艺术 山水景物 画意
下载PDF
如何挖掘教材的真情、真景、真境之美
17
作者 罗忠生 《广西教育》 2014年第41期77-77,共1页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丰富的语文知识、优美的教学情境、创新的思维共同交织形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真情、真景、真境之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措施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深入感知语文...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丰富的语文知识、优美的教学情境、创新的思维共同交织形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真情、真景、真境之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措施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深入感知语文的内在美,已经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
下载PDF
戴继华的教育“真境”
18
作者 王玲玲 《教育家》 2017年第4期62-63,共2页
"生活稳定,离家近",这是当年年仅18岁的戴继华高中毕业之后选择就读南通师范专科学校的主要原因,促成这个想法的是他们生产队里一位见多识广的姓曹的爷爷。尽管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没有所谓的梦想与情怀,但真正走上七尺讲台后,戴继华... "生活稳定,离家近",这是当年年仅18岁的戴继华高中毕业之后选择就读南通师范专科学校的主要原因,促成这个想法的是他们生产队里一位见多识广的姓曹的爷爷。尽管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没有所谓的梦想与情怀,但真正走上七尺讲台后,戴继华却由衷地爱上了这个职业。从教27年来,南通市东方中学校长戴继华收获了全国教学实践改革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研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华 师范专科学校 教学实践改革 蔡澄清 洪宗礼 钱梦龙 教师培养模式 天都 教学对话
下载PDF
试论壮族民歌的“意”、“境“之美 被引量:7
19
作者 金北凤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0-113,共4页
壮族民歌有着独特的“意”、“境”之美,它表现了一种与生命审美意识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的民族意识,表现了一种声画自然和谐合一的“真境”,以及超越感性生命甚至超越音乐本身的“逸境”。
关键词 壮族民歌 民族意识 生命审美意识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应力求返璞归真 被引量:8
20
作者 殷久华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共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应贴近社会实际,具有时代气息,学科特色鲜明。然而,在大量引入课外材料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情境的运用、师生的互动、素养的培养等方面缺失,教学少了"真知识",材料少了"真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应贴近社会实际,具有时代气息,学科特色鲜明。然而,在大量引入课外材料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情境的运用、师生的互动、素养的培养等方面缺失,教学少了"真知识",材料少了"真情境",课堂少了"真互动",教师也缺少"真反思"。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要力求返璞归真,做到真知引领、真境介入、真情互动、真诚反思,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