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陵原墓地的墓向“同轴对立”现象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昊 《文博》 2010年第5期9-14,共6页
墓向是社会丧葬观念的重要标志,往往被视作基地研究中的重要考察因素。通过对少陵原西周墓地的梳理,发现在该基地中大量存在一种墓向的"同轴对立"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应当与一定的丧葬习俗和特定的人类行为有关。同时,通过... 墓向是社会丧葬观念的重要标志,往往被视作基地研究中的重要考察因素。通过对少陵原西周墓地的梳理,发现在该基地中大量存在一种墓向的"同轴对立"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应当与一定的丧葬习俗和特定的人类行为有关。同时,通过对墓向"同轴对立"现象的分析,可以扩展我们西周时期墓地研究的维度,并对已有的一些发现和认识产生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陵原 西周 墓向 轴线
下载PDF
商代墓向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米同乐 戴书田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 ,对河南、河北两省部分地域内发掘出的商代墓葬的方向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商代墓葬具有非常明显的埋葬规律性。并判断出这部分地域内商代墓葬的墓主人至少可归属于 1 3个主要族属。此结论恰好与《左传》定公...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 ,对河南、河北两省部分地域内发掘出的商代墓葬的方向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商代墓葬具有非常明显的埋葬规律性。并判断出这部分地域内商代墓葬的墓主人至少可归属于 1 3个主要族属。此结论恰好与《左传》定公四年记载的分鲁公和分康叔殷族属数之和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向 假设检验 统计分析 商代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再议秦始皇帝陵墓方向与陵园方向——墓向与陵向二元结构并存的秦始皇帝陵园 被引量:2
3
作者 孙伟刚 曹龙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69,共4页
秦始皇帝陵园陵向研究中存在东向说和坐南面北说两种观点。通过研究,秦始皇帝陵墓以东墓道为主墓道、坐西面东是沿袭秦公帝王陵墓本身的传统;就陵园整体来说,其当为坐南面北的结构,这种布局是结合陵区地形,并综合交通形势等因素而形成... 秦始皇帝陵园陵向研究中存在东向说和坐南面北说两种观点。通过研究,秦始皇帝陵墓以东墓道为主墓道、坐西面东是沿袭秦公帝王陵墓本身的传统;就陵园整体来说,其当为坐南面北的结构,这种布局是结合陵区地形,并综合交通形势等因素而形成的。秦始皇帝陵将陵墓方向与陵园方向进行了有机的统一,并有可能影响了西汉帝陵的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 墓向 陵向
下载PDF
秦始皇陵墓向与布局结构问题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嘉春 《文博》 1994年第6期15-20,35,共7页
秦始皇陵园是集中国先秦科学技术成就之大成的一项工程杰作,同时也是中国秦文化的一个历史的缩影.八十年代初期以来。
关键词 秦始皇陵园 布局结构 秦陵 昭穆制度 陪葬 中轴线 墓向 地宫 《独断》
下载PDF
对《秦始皇陵墓向与布局结构问题研究》的一点商讨的意见 被引量:1
5
作者 袁仲一 《文博》 1995年第3期68-73,共6页
1994年第6期《文博》杂志发表了孙嘉春先生的《秦始皇陵墓向与布局结构问题研究》一文,文中对秦始皇陵东向说提出了质疑,对秦始皇陵坐南向北说作了论证,这对推动秦陵和秦文化的研究向深入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但孙先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仍有... 1994年第6期《文博》杂志发表了孙嘉春先生的《秦始皇陵墓向与布局结构问题研究》一文,文中对秦始皇陵东向说提出了质疑,对秦始皇陵坐南向北说作了论证,这对推动秦陵和秦文化的研究向深入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但孙先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仍有可商之处,尤其是对一些考古资料的运用和理解难以令人赞同,下面略举几例与孙先生讨论与商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 布局结构 问题研究 陪葬 秦始皇陵园 中轴线 墓向 陪葬坑 西汉帝陵
下载PDF
汉墓形制的变革──试析竖穴式椁墓向横穴式室墓的演变过程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晓芬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9-69,共21页
汉墓形制的变革──试析竖穴式椁墓向横穴式室墓的演变过程黄晓芬一、序言中国古代墓葬形制中,最具有代表性者是竖穴式椁墓和横穴式室墓,其前者向后者的转换则反映了中国墓葬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随着横穴式室墓的确立,对东亚地区... 汉墓形制的变革──试析竖穴式椁墓向横穴式室墓的演变过程黄晓芬一、序言中国古代墓葬形制中,最具有代表性者是竖穴式椁墓和横穴式室墓,其前者向后者的转换则反映了中国墓葬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随着横穴式室墓的确立,对东亚地区的埋葬制度给予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形制 穹窿顶 中轴线 随葬品 文物工作 砖室 发掘报告 发掘简报 考古研究所
下载PDF
浅析徐州白集汉画像石墓的建筑特质
7
作者 张明皓 黎海宁 +1 位作者 张敬尧 栾宸 《华中建筑》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白集汉墓位于徐州市贾汪区,是一座典型的汉代画像石墓,反映了徐州及其周边地区东汉中晚期汉墓的具体面貌、发展以及演变等。由于发掘年代久远,研究资料不足,该文对白集汉墓进行了重新测量、调研,并对现有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实地调研... 白集汉墓位于徐州市贾汪区,是一座典型的汉代画像石墓,反映了徐州及其周边地区东汉中晚期汉墓的具体面貌、发展以及演变等。由于发掘年代久远,研究资料不足,该文对白集汉墓进行了重新测量、调研,并对现有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实地调研测量数据和原有数据,与周边具有代表性的汉墓进行对比,对白集汉墓的建筑结构、平面布局、画像石配置、汉代尺度提出新的看法与思考,试图对白集汉墓所蕴含的汉画像石墓的建筑特质、发展与演进等进行提取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集汉 汉画像石 建筑特质
下载PDF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血渭一号墓2021~2022年清理简报
8
作者 韩建华 白文龙 +7 位作者 周静 蔡瑞珍 陈宗瑞 石晶(执笔/拍摄) 张杲光(执笔/拍摄) 赵孟林 李振远 郭迎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1,I0001,42-44,F0003,共16页
为了厘清血渭一号大墓的形制与营建,帮助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2021~2022年,热水联合考古队对血渭一号大墓进行了重新清理,清理范围主要包括血渭一号大墓的墓室、附属建筑及大墓南侧的第4、5号殉马沟。通过清理发现,血渭一号墓营... 为了厘清血渭一号大墓的形制与营建,帮助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2021~2022年,热水联合考古队对血渭一号大墓进行了重新清理,清理范围主要包括血渭一号大墓的墓室、附属建筑及大墓南侧的第4、5号殉马沟。通过清理发现,血渭一号墓营建于自然山体平台上,有覆斗式封土,墓室为木石结构的多室墓,附属建筑位于平台东北部,由3座建筑基址组成。血渭一号墓南侧4号殉马沟内发现马骨17具,5号殉马沟内发现马骨21具,结合早年刊布的1~3号殉马沟的马匹数量,可知殉马沟内殉马总数为90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都兰县 热水 血渭一号 重新清理 形制与营建
下载PDF
汉晋南朝买地券镇墓功能探析——以砖质买地券为中心
9
作者 张剑光 李忠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4,共10页
汉晋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经历了东汉初、汉末吴晋、南朝三个演变阶段,其镇墓功能也随着书写模式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东汉初年初兴之际的买地券,书写模式更接近实用买卖契约,但其随葬明器的性质和买卖契约的书写格式,决定了它本身... 汉晋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经历了东汉初、汉末吴晋、南朝三个演变阶段,其镇墓功能也随着书写模式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东汉初年初兴之际的买地券,书写模式更接近实用买卖契约,但其随葬明器的性质和买卖契约的书写格式,决定了它本身所具备的镇墓属性。这种镇墓属性是买地券作为“冥契”的固有属性,其存在与否与券文中宗教神仙色彩的有无强弱无关。汉末吴晋时期,买地券诸要项日渐完备,宗教神仙色彩日益浓厚,并出现了程式化演变趋势,但买地券的镇墓方式并未发生改变,其镇墓功能亦并未实现根本性的增强。汉末出现的糅杂了解注文内容的特殊买地券,不代表这一时期买地券演变的主流趋势。南朝时期由于道教的深入影响,一系列厌镇神仙鬼吏、慰抚亡魂、护佑生人的宗教语言出现在买地券文之中,至南梁时期,这种新式的券文书写模式已成为南朝各地买地券文的主流。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拓展了买地券的镇墓方式,增强了买地券的镇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南朝 买地券 砖刻文献
下载PDF
古蜀文明探源系列之十二西汉成都权贵的生与死:老官山木椁墓
10
作者 索德浩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老官山汉墓位于成都市天回镇土门社区附近,地处凤凰山、天回山至磨盘山一线的浅丘地带,南距成都市城区约17公里。此区域的汉墓规格普遍较高,是古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为成都权贵的集中埋葬区。后世的后蜀国主孟知祥、明蜀藩王等也葬于此... 老官山汉墓位于成都市天回镇土门社区附近,地处凤凰山、天回山至磨盘山一线的浅丘地带,南距成都市城区约17公里。此区域的汉墓规格普遍较高,是古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为成都权贵的集中埋葬区。后世的后蜀国主孟知祥、明蜀藩王等也葬于此,直至今日仍有陵园分布于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文明 木椁 蜀国 磨盘山 土门 孟知祥 生与死
下载PDF
河南郏县西狮王寺墓地M38、M39发掘简报
11
作者 韩长松 皇小够(文/绘图) +2 位作者 刘焕龙 王珍珍 李小龙(绘图) 《文物春秋》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河道施工,2010年3月至9月,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对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狮西村西部的西狮王寺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清理战国、西汉,新莽、东汉时期墓葬80座。其中,M38、M39保存较为完整,均为竖井式...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河道施工,2010年3月至9月,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对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狮西村西部的西狮王寺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清理战国、西汉,新莽、东汉时期墓葬80座。其中,M38、M39保存较为完整,均为竖井式墓道砖室画像石墓,出土少量陶器和钱币。根据出土器物特征和两墓的打破关系推断,M38的年代应为东汉早期或中期,M39的年代稍晚,但不晚于东汉中期。两墓均出土有图案精美、工艺精湛的画像石墓门,为研究汉代画像内容和题材,尤其是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狮王寺 河南郏县 画像石 东汉早中期 南阳画像石
下载PDF
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以唐代韩休墓乐舞壁画为例
12
作者 程楠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2014年初由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考察队伍,对唐代韩休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在韩休墓挖掘工作中令考古专家最为震惊的是,在墓室墙壁三面均绘有精美绝伦的壁画。壁画的绘画技法堪称精湛娴熟。其中有首次发现唐墓壁画... 2014年初由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考察队伍,对唐代韩休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在韩休墓挖掘工作中令考古专家最为震惊的是,在墓室墙壁三面均绘有精美绝伦的壁画。壁画的绘画技法堪称精湛娴熟。其中有首次发现唐墓壁画的《山水图》和屏风式条形壁画《高士图》,以及反映唐代中外音乐文化融合交流且尤为珍贵的《乐舞图》。唐韩休墓乐舞壁画是迄今发现最为完整的大型唐代壁画,画中乐舞场面壮观,胡汉乐舞交相竞技,气氛热烈欢快。据考证,乐舞壁画中的舞蹈为唐时流行的《胡腾舞》,音乐则为盛唐的胡部新声。韩休墓中的乐舞壁画反映的正是当时中外乐舞互相交融的盛况,也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休 乐舞壁画 胡腾舞 胡部新声
下载PDF
明梁庄王墓出土鹘捕鹅玉束带发微
13
作者 王瑀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2001年在湖北钟祥明代梁庄王墓出土了一套鹘捕鹅玉束带,其残留玉带饰均刻画有鹘捕天鹅图像。论者往往据此将其与金元之际流行的“春水玉”关联,进而推测其为金元遗物。本文尝试通过分析“春水玉”图像形式的渊源与变迁,突破材质媒介的界... 2001年在湖北钟祥明代梁庄王墓出土了一套鹘捕鹅玉束带,其残留玉带饰均刻画有鹘捕天鹅图像。论者往往据此将其与金元之际流行的“春水玉”关联,进而推测其为金元遗物。本文尝试通过分析“春水玉”图像形式的渊源与变迁,突破材质媒介的界限,以进一步明确梁庄王墓玉束带的造型来源,揭示其作为明代内府制器的可能。本文指出,这种可能性的成立,不仅源于形式考察,更与墓主个人趣味和生活体验相关。通过揭示海青驾鹅活动流行于明初宫廷及彼时宗亲之间围绕海青等猛禽展开交流互动的史实,梁庄王墓出土的鹘捕鹅玉束带与其他相同主题的传世器物和画卷共同成为体现明初宫廷生活与趣味的珍贵艺术遗存,进而为今天理解元明宫廷文化艺术的嬗变提供管窥之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庄王 鹘捕鹅玉束带 春水玉 永宣 朱有燉
下载PDF
论春秋吴国王室墓的随葬鼎制与人殉--兼与晋、莒墓比较
14
作者 印群 《殷都学刊》 2024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吴国曾为春秋时期的争霸者之一。据历史文献记载,吴国王室和姬周贵族之间存在着渊源。春秋时期吴国王室墓随葬青铜鼎制以侯古堆1号墓为代表,该时期吴国王室墓随葬青铜鼎制和中原地区存在着既相似又相异的现象,这既佐证出吴国王室和姬周... 吴国曾为春秋时期的争霸者之一。据历史文献记载,吴国王室和姬周贵族之间存在着渊源。春秋时期吴国王室墓随葬青铜鼎制以侯古堆1号墓为代表,该时期吴国王室墓随葬青铜鼎制和中原地区存在着既相似又相异的现象,这既佐证出吴国王室和姬周贵族集团有渊源,亦表明长期偏居一隅的吴国或受到了周边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一定自身特点。侯古堆一号墓代表的春秋时期吴国王室殉人墓在殉人方式及数量上和太原晋国赵卿墓所代表的中原地区诸侯级墓有着较大差别,而和该时期莒系诸侯墓较为相似。侯古堆一号墓在殉人摆放位置与数目方面和春秋时期莒系诸侯墓之相似性或是受到了后者文化因素上的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鼎制 人殉 吴国王室
下载PDF
每一节课都是智力创作的成果——读程翔《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有感
15
作者 张彬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45,共1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课文语言精练而内涵丰富。理解的时候需要像泡茶一样,将其中的味道慢慢散发出来。这“泡茶”的水,即是对语言的理解“;味道”就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的理解、赞颂和情感。如果这水质、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课文语言精练而内涵丰富。理解的时候需要像泡茶一样,将其中的味道慢慢散发出来。这“泡茶”的水,即是对语言的理解“;味道”就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的理解、赞颂和情感。如果这水质、水温、水量不到位,茶是很难被激发出其特质的。其次,学生对这种具有一定抽象程度的理论文章(且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即使是演说词),难免有畏难心理或情感排斥。课文难以读进去,学生不太喜欢,成了教学这篇课文的两难。从教学实录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在一年前学过这篇课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翔 演说词 《在马克思前的讲话》 畏难心理 教学实录 智力创作 语言精练 读进去
下载PDF
《保定地区出土墓志校释(明清民国卷)》序
16
作者 常建华 《文物春秋》 2024年第5期93-94,共2页
耿超教授、陆青松副研究馆员编著的《保定地区出土墓志校释(明清民国卷)》付梓在即,我先睹为快,愿从社会史的角度谈些对墓志价值的看法,与读者分享。该书收录墓志61篇,其中明代47篇,清代11篇,民国3篇。这些墓志主人死后葬于保定地区,其... 耿超教授、陆青松副研究馆员编著的《保定地区出土墓志校释(明清民国卷)》付梓在即,我先睹为快,愿从社会史的角度谈些对墓志价值的看法,与读者分享。该书收录墓志61篇,其中明代47篇,清代11篇,民国3篇。这些墓志主人死后葬于保定地区,其实也主要是在这里出生,而生活则并不限于保定。墓志主要反映出明、清、民国时期墓主人的人生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主人 副研究馆员 保定地区 社会史 校释 民国时期 明清民国
下载PDF
源蜀慕楚——新都马家木椁大墓 古蜀文明探源系列之九
17
作者 索德浩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1980年3月,四川省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公社第三生产队修整晒坝时,意外地在其东北方向发现一座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墓圹平面近方形,长10.45米、宽9.20米,坑壁基本垂直。墓圹的西面有一条斜坡墓道,长8.82米、宽5.50米。墓圹内修... 1980年3月,四川省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公社第三生产队修整晒坝时,意外地在其东北方向发现一座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墓圹平面近方形,长10.45米、宽9.20米,坑壁基本垂直。墓圹的西面有一条斜坡墓道,长8.82米、宽5.50米。墓圹内修建椁室,其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30米、南北宽6.76米(图1)。木椁与墓圹间有0.8~1.0米的空隙,靠椁壁填充厚约0.3米的青膏泥,其外则夯以夹沙黄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文明 竖穴土坑木椁 椁室 青膏 东北方向 成都市新都区
下载PDF
金代射粮军的珍贵史料 陈庆墓志考释
18
作者 周峰(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9期59-62,共4页
金代陈庆墓志1988年出土于大同,尽管字数不多,所记墓主陈庆的生平较为简单,但记载的定霸军为我们研究辽金时期射粮军的军号提供了宝贵史料。
关键词 金代 辽金时期 陈庆 珍贵史料
下载PDF
海昏侯墓当卢纹饰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妃 李凯 贺金平 《黑龙江纺织》 2024年第4期16-19,共4页
海昏侯墓出土的汉代当卢纹饰是我国文物考古的重大发现,这种纹饰展现了古人的想象力及艺术创作能力,具有独特的美感与文化价值。文章通过分析当卢纹样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常见的当卢纹类型,并提出当卢纹饰服装设计应用方法,为当卢纹样在... 海昏侯墓出土的汉代当卢纹饰是我国文物考古的重大发现,这种纹饰展现了古人的想象力及艺术创作能力,具有独特的美感与文化价值。文章通过分析当卢纹样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常见的当卢纹类型,并提出当卢纹饰服装设计应用方法,为当卢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 当卢纹饰 服装设计
下载PDF
荥阳车庄遗址两座唐墓的发掘报告
20
作者 赵海洲 程乔雨 赵丹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20期74-76,共3页
车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西北车庄村周围,(图1)处于黄河南岸的邙山南麓丘陵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4°50′67",东经113°15′22″,海拔约127.3米。遗址现存部分平面近似椭圆形,分布在枯河北侧二级台阶上。2014年秋,... 车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西北车庄村周围,(图1)处于黄河南岸的邙山南麓丘陵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4°50′67",东经113°15′22″,海拔约127.3米。遗址现存部分平面近似椭圆形,分布在枯河北侧二级台阶上。2014年秋,为配合郑州大学考古学专业实习,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墓葬10余座,其中发现两座唐代中期墓葬,分别为M1和M2。M1被盗一空,M2出土了一套实用茶具,丰富了郑州地区唐代的墓葬形制和埋葬习俗等方面内容,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形制 发掘报告 考古学专业 实物资料 郑州大学 文化遗产 唐代中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