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阳塔儿坡秦国墓地结构与族属研究
1
作者 彭军超 袁俊杰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1,共7页
塔儿坡秦国墓地是一处在战国晚期至秦代形成的国人墓地,墓地内至少埋葬三支秦人族群及其家族与外来移民。其墓葬布局反映了不同族属的秦人与外来移民以个人、个体家庭或小型家族共葬于同一区组之内的地缘性墓地结构与社会组织形态。导... 塔儿坡秦国墓地是一处在战国晚期至秦代形成的国人墓地,墓地内至少埋葬三支秦人族群及其家族与外来移民。其墓葬布局反映了不同族属的秦人与外来移民以个人、个体家庭或小型家族共葬于同一区组之内的地缘性墓地结构与社会组织形态。导致地缘性墓地结构形成的原因与秦国实行的什伍之制与析户政策相关。统治者将不同族属的人群分散编制于乡里等地域组织内,使同宗异地异里而居而葬,进而淡化血缘关系,以达到削弱宗族势力之目的,这与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社会剧烈变革的大趋势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儿坡秦国墓地 秦人族群 外来移民 墓地结构 地缘组织
原文传递
关于任家咀秦国墓地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袁俊杰 彭军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44,共13页
通过对墓地区组的划分、埋葬习俗与随葬陶器组合的分析,可知任家咀秦国墓地是一处由多个秦人族群及其家族与外来移民共同埋葬的公共墓地。墓地结构反映出社会基层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地缘化结构向以地缘关系为基础企图将埋入人群... 通过对墓地区组的划分、埋葬习俗与随葬陶器组合的分析,可知任家咀秦国墓地是一处由多个秦人族群及其家族与外来移民共同埋葬的公共墓地。墓地结构反映出社会基层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地缘化结构向以地缘关系为基础企图将埋入人群与生前一样凝聚在一起的新型地缘结构发展。不同类别墓葬的墓主之间有阶层和身份的差异,大体可分为贵族阶层的低等级贵族和有一定职掌的功勋地主,中间阶层的失势贵族、富裕地主、基层官吏和战国晚期以后的外来移民以及平民阶层的较为富裕者、普通平民、赤贫者与前两个阶层分化至此的人群三个阶层。相邻阶层的墓葬之间界限模糊,存在着各阶层人群向上下阶层分化的普遍现象,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剧烈的社会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家咀秦国墓地 族群来源 墓地结构 墓葬等级 墓主身份
下载PDF
周原遗址姚家墓地结构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种建荣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0,128,共9页
周原遗址姚家基地可分为三区,西区等级最高,北区等级次之,南区等级最低。在充分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条判断西周殷遗民墓葬的新标准,并认为西区和北区为周系族群,南区为殷遗民族群。两系族群共处一个墓地,是对周原... 周原遗址姚家基地可分为三区,西区等级最高,北区等级次之,南区等级最低。在充分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条判断西周殷遗民墓葬的新标准,并认为西区和北区为周系族群,南区为殷遗民族群。两系族群共处一个墓地,是对周原遗址西周聚落墓地结构的首次确认。墓区族属与等级之别,或可表明周原聚落血缘组织的地缘化与政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家墓地 基地分区 族属判断 墓地结构
原文传递
华县东阳西周墓地结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3,共11页
东阳西周墓地可划分为不同族属的两类四个墓区,包含殷遗民与东阳主体族群,后者可能原为活动于甘肃东部地区的西土古族,或因灭商有功,于周初改封畿内,并被分赐以殷遗民。墓地内的墓葬按族属、等级分墓区而葬,表明血缘关系是其社会组织的... 东阳西周墓地可划分为不同族属的两类四个墓区,包含殷遗民与东阳主体族群,后者可能原为活动于甘肃东部地区的西土古族,或因灭商有功,于周初改封畿内,并被分赐以殷遗民。墓地内的墓葬按族属、等级分墓区而葬,表明血缘关系是其社会组织的基础,族群内与族群间的等级差异又体现了宗法等级制度及族群关系的政治等级化。其统治族群结合殷遗民的族群构成形式,罕见于西周畿内的非都邑性聚落,原因当与东阳主体族群的特殊社会地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阳墓地 墓地分区 族属判断 墓地结构
原文传递
关中邰城汉墓墓地结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种建荣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6,共7页
以邰城汉墓为对象,对墓地形成过程、墓地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汉初至宣帝前后,竖穴土坑墓、竖穴墓道洞室墓代表的两个族群,采用聚族而葬的族葬制,而在同一族群内部流行以夫妻为核心的家葬制。西汉末期及之后,墓地人群发生变更,家... 以邰城汉墓为对象,对墓地形成过程、墓地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汉初至宣帝前后,竖穴土坑墓、竖穴墓道洞室墓代表的两个族群,采用聚族而葬的族葬制,而在同一族群内部流行以夫妻为核心的家葬制。西汉末期及之后,墓地人群发生变更,家葬制进一步发展。对邰城墓地结构的研究,展示了关中地区西汉平民墓地的面貌,为进一步探讨西汉墓地制度奠定了基础。此墓地结构研究方法亦可为其他地区的汉代墓地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邰城汉墓 墓地结构 西汉 家葬制 族葬制
原文传递
孙家南头墓群周墓地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丛苍 祁翔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2,共8页
通过对墓地分区和墓葬特征的分析可知,凤翔孙家南头墓群周墓地的墓主至少应由周系族群和广义的殷遗民组成,其中以后者居多。墓地结构反映出这一地区社会亲属关系结构至少分为三个层级。不同亲属集团的墓葬群同处一地,两大族群的文化相... 通过对墓地分区和墓葬特征的分析可知,凤翔孙家南头墓群周墓地的墓主至少应由周系族群和广义的殷遗民组成,其中以后者居多。墓地结构反映出这一地区社会亲属关系结构至少分为三个层级。不同亲属集团的墓葬群同处一地,两大族群的文化相互影响。二者人群主体的等级普遍较低,但殷遗民中不乏地位相对稍高者。此外,西周晚期该墓地规模的缩小,很可能与周人对关中西部地区控制力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家南头周墓 墓葬特征 族属 墓地结构 社会形态
下载PDF
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墓地分析与探讨
7
作者 仲召兵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0,共5页
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墓地由于其特殊的埋葬方式、随葬品极其复杂等原因,从器物形态的角度进行文化的分期较困难,但若从墓地结构与布局变迁的角度进行考察,并结合器物形态变化的程度,则可以大致以第三、第二墓层之间为界,将墓葬区代表的... 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墓地由于其特殊的埋葬方式、随葬品极其复杂等原因,从器物形态的角度进行文化的分期较困难,但若从墓地结构与布局变迁的角度进行考察,并结合器物形态变化的程度,则可以大致以第三、第二墓层之间为界,将墓葬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早、晚两个期(段)。笔者认为从空间关系上看墓地上存在着分群、群内分组而葬的现象,这表现在各墓群随葬的陶器与石制品的比重上也有明显的差别,说明墓地有不同的社群组织构成并且社群间的生产经济方面的职能分化已见端倪。另外,本文还指出墓地所代表的社会存在陶器制作分散、自由化的特点,整个社会缺乏统一的生产系统,社会没有被有机地整合,这可能是北阴阳营类型文化最终消融在崧泽——良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墓地结构与布局 职能分化
下载PDF
郑州地区郑韩墓葬研究述评
8
作者 王鸿驰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34-137,共4页
郑州地区是东周时期郑韩两国的中心地带,自1923年郑公大墓被发现以来,已在郑州地区发掘近7000座郑韩墓葬。根据已发表的考古材料,学界不但基本上建立了郑韩两国墓葬的分期与年代框架,而且在墓葬形制、棺椁制度、器用制度、墓葬等级、墓... 郑州地区是东周时期郑韩两国的中心地带,自1923年郑公大墓被发现以来,已在郑州地区发掘近7000座郑韩墓葬。根据已发表的考古材料,学界不但基本上建立了郑韩两国墓葬的分期与年代框架,而且在墓葬形制、棺椁制度、器用制度、墓葬等级、墓地结构、墓葬国别与族别以及文化因素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更好地推动郑韩墓葬研究,今后应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在分期和断代上,继续探索新的理念和方法;二是在器物组合研究方面,应转变思路,扩大研究领域;三是通过墓葬特征及墓地结构等因素的分析,深入开展郑、韩两国人群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韩 墓葬制度 墓地结构 郑州地区 述评
下载PDF
西周车马坑为墓区界标说
9
作者 王洋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8-217,共10页
西周墓地中有古人专为标识兆域而设的墓区界标,见有垣墙与兆沟两类。界标意在强调不同人群身份的分界,是考古学者进行墓地分区与墓地结构研究的最可靠依据。基于西周墓地分区研究可以看出,车马坑的位置有处于整个墓地边缘、大墓独立墓... 西周墓地中有古人专为标识兆域而设的墓区界标,见有垣墙与兆沟两类。界标意在强调不同人群身份的分界,是考古学者进行墓地分区与墓地结构研究的最可靠依据。基于西周墓地分区研究可以看出,车马坑的位置有处于整个墓地边缘、大墓独立墓区之分界、不同等级墓区之分界、不同族群墓区之分界等多种形态。笔者认为,车马坑不论归属于主墓,还是归属于墓区,其位置的选择均是考虑到墓区规划,有意设置在某一人群兆域的边界。这种边界有族群、等级等多种含义,其实质是古人对自我认同的某种身份边界的强调。客观上对考古学者来说,车马坑即具有墓区界标的意义。该说的提出,深化了西周车马坑的区位研究及对墓地布局的认识,为西周墓地分区与墓地结构研究提供了来自古人视角的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车马坑 墓区界标 墓地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