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视角、叙述与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史书写——巫鸿The Art of the Yellow Springs: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评述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晓达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在大量美术考古材料不断出土的情况下,新方法、新视角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些重要的学术概念,构成了最近30年来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史研究的总体特征。如空间性、物质性、时间性这三个学术概念就建构了巫鸿新作《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 在大量美术考古材料不断出土的情况下,新方法、新视角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些重要的学术概念,构成了最近30年来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史研究的总体特征。如空间性、物质性、时间性这三个学术概念就建构了巫鸿新作《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的研究线索,也体现出作者希望以提出若干重要学术概念为依托,重新思考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发展的内在理路。同时所呈现出的叙述与分析风格及美术史观,相对于传统的中国美术通史叙述方式,则具有更为宽广的学术视野。这些特征都为以后的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继续探索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墓葬美术 巫鸿 《黄泉下的美术 学术概念 叙述框架
下载PDF
浅析中国古代经济基础下墓葬美术意识形态的变化
2
作者 张静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8期83-84,共2页
《第一堂课》堪比东方版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汇集了巫鸿教授在芝加哥和哈佛大学30年任教期间中国美术史课程的英文原稿,在经过巫教授学生整理与翻译以及其本人润色与统稿下,最终成著《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 《第一堂课》堪比东方版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汇集了巫鸿教授在芝加哥和哈佛大学30年任教期间中国美术史课程的英文原稿,在经过巫教授学生整理与翻译以及其本人润色与统稿下,最终成著《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全书分为上、下两编共二十四章,所包含课程着重于美术史观察方法和主题演讲,强调考察美术史的新视角。全书主要涉及墓葬、绘画、佛教文化以及建筑美术等主题,以专题形式向国外学生进行授课的文章展示了巫鸿教授学术魅力。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巫鸿先生宏观视角下的中国墓葬美术,以及提出吾之新见即墓葬背后的终极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美术 物质 意识 重构 整体 终极信仰
下载PDF
试论唐代墓葬美术中的宗教共生现象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永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44,219,共3页
唐代宗教形态的多元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可避免的也深入到墓葬中,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对唐代墓葬美术存在广泛影响,佛教也为其带来了新风,使唐代墓葬美术呈现丰富多样的面貌。本文依托考古实物和文献资料,通过检视唐... 唐代宗教形态的多元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可避免的也深入到墓葬中,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对唐代墓葬美术存在广泛影响,佛教也为其带来了新风,使唐代墓葬美术呈现丰富多样的面貌。本文依托考古实物和文献资料,通过检视唐代墓葬美术中的视觉材料,着力对具有宗教共生特点的明器、壁画及器物组合等进行分析,结合墓主身份的相关情况,对传统儒家礼仪、佛教轮回观念和道教神仙思想在唐代墓葬美术中的互动关系进行剖析,期望可以把握以传统儒家礼仪思想为根基,以佛、道思想关怀墓主人灵魂的唐代墓葬美术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墓葬 墓葬美术 宗教共生
下载PDF
墓葬美术中虎伏羲、龙女娲阴阳相对图式及转化
4
作者 胡继宁 《艺海》 2019年第6期5-8,共4页
本文以美术学、符号学、民俗学视角,通过对中国古代墓葬美术大量出现的虎伏羲、龙女娲阴阳相对图式及其变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些图式都是古代中国本原哲学"阴阳"二元结构哲学观念的视觉符号,天地相交、阴阳相合,体现了中国... 本文以美术学、符号学、民俗学视角,通过对中国古代墓葬美术大量出现的虎伏羲、龙女娲阴阳相对图式及其变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些图式都是古代中国本原哲学"阴阳"二元结构哲学观念的视觉符号,天地相交、阴阳相合,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生生不息、生命永生的企望和愿景,并且作为文化基因传承下来在民间美术中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美术 虎伏羲 龙女娲 阴阳图式
下载PDF
秦汉艺术中的海上神山及龟鱼之属——以水体园林和墓葬美术为例
5
作者 林通雁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在统治者的主导下,秦及西汉时期入海求仙活动尤盛,并成为当时追求长生不死思潮中的主流意识。秦都成阳、汉长安城的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模式与石雕配置,以及同时期各地墓葬美术中出现的仙山及龟鱼题材,皆为其影响之结果。
关键词 蓬莱神话 求仙 西汉 水体园林 墓葬美术 海上神山 龟鱼之属
原文传递
礼仪中的楚美术及其审美解读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祖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8-142,共5页
作为楚民族丧葬礼仪的产物,墓葬是专为死者灵魂布置的"象征性空间"。这个"象征性空间"的器物及其装饰表现为特定的生命主题:其一是乐生,乐生及其视觉表达注重龙凤云气装饰和对世俗生活场景的描绘,体现了楚人对生命... 作为楚民族丧葬礼仪的产物,墓葬是专为死者灵魂布置的"象征性空间"。这个"象征性空间"的器物及其装饰表现为特定的生命主题:其一是乐生,乐生及其视觉表达注重龙凤云气装饰和对世俗生活场景的描绘,体现了楚人对生命的眷恋和礼赞;其二是事死,事死及其视觉表达围绕灵魂的归宿而展开,体现了楚人对永恒的"幸福家园"的向往。乐生与事死的二重变奏铸就了楚美术特殊的艺术品格和审美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礼仪 墓葬美术 生命主题 乐生 事死
下载PDF
墓葬中的窣堵波:再论武惠妃石椁勇士神兽图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庆卫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8,共14页
此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武惠妃石椁外壁纹饰的宗教内涵重新分析,认为其中的4幅"勇士神兽图"表现的可能是力士狮子的含义,它所表现的是犍陀罗佛教艺术中的护法者郝拉克勒斯和狮子形象的变体。石椁外壁的动植物纹饰... 此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武惠妃石椁外壁纹饰的宗教内涵重新分析,认为其中的4幅"勇士神兽图"表现的可能是力士狮子的含义,它所表现的是犍陀罗佛教艺术中的护法者郝拉克勒斯和狮子形象的变体。石椁外壁的动植物纹饰表达着不同的生死信仰,共同组成了一幅佛教的涅槃之地——窣堵波的墓葬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艺术 窣堵波 石椁线刻画 墓葬美术
下载PDF
“建筑中的建筑”:西南地区清代碑坊上的建筑图像
8
作者 余航 罗晓欢 《中国美术》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西南地区的墓葬碑坊极力模仿高等级的木构礼仪建筑,不仅如此,碑坊上还雕有各式建筑图像。这些建筑图像展示了不同的活动场景,由此产生了“建筑中的建筑”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建筑图像以微缩和简化的艺术形式将人们的美好愿景凝聚于碑... 西南地区的墓葬碑坊极力模仿高等级的木构礼仪建筑,不仅如此,碑坊上还雕有各式建筑图像。这些建筑图像展示了不同的活动场景,由此产生了“建筑中的建筑”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建筑图像以微缩和简化的艺术形式将人们的美好愿景凝聚于碑坊建筑之上,既折射出“居”的功能,又体现着“家”的意象,还作为“礼”的象征。笔者对西南地区的民间碑坊进行了实地考察,运用图像学、类型学等分析方法,对墓葬碑坊中建筑图像的空间位置、构成内容等进行系统研究,以期管窥此类建筑图像的使用功能,深挖时人的观念、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坊 古建筑 建筑图像 墓葬美术 碑坊装饰 民俗艺术
下载PDF
重庆市江津区大路山东汉至蜀汉画像石棺的图像探究
9
作者 朱心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4期116-120,共5页
2018年4月,重庆市江津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大路山发掘出了两个砖室墓穴,其中一个是重庆地区罕见的合葬画像石棺墓。根据墓葬形制、壁画内容和出土器物,这座墓葬可以追溯到公元220—223年,该墓葬的出土画像石棺画面丰富多样。墓葬艺术... 2018年4月,重庆市江津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大路山发掘出了两个砖室墓穴,其中一个是重庆地区罕见的合葬画像石棺墓。根据墓葬形制、壁画内容和出土器物,这座墓葬可以追溯到公元220—223年,该墓葬的出土画像石棺画面丰富多样。墓葬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最悠久、根植最深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生存环境各异,这种长期的影响,使各地区的墓室艺术都有其对应的图像特征。对于不同石棺画像的分析与阐释,可为汉化图像志提供全面的资料,增进对汉代丧葬美术艺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棺 图像程序 汉代墓葬美术
下载PDF
近年来汉学视野下中国美术史个案四题
10
作者 郑弌 《美术大观》 2021年第11期45-49,共5页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不复20世纪旧观。在欠缺新材料的前提下,学界依靠理论模型的更新、已有博物馆藏品的视觉资源,在延续已有领域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拓了若干新的研究路径,如空间美术史、视觉文化、书画鉴藏及墓葬...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不复20世纪旧观。在欠缺新材料的前提下,学界依靠理论模型的更新、已有博物馆藏品的视觉资源,在延续已有领域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拓了若干新的研究路径,如空间美术史、视觉文化、书画鉴藏及墓葬与宗教美术新视野等。总体而言,汉学与艺术史学界依然保持其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路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美术 书画鉴藏 墓葬美术 佛教美术 视觉文化
下载PDF
川渝地区清代墓葬建筑折枝花卉雕刻艺术研究
11
作者 罗晓欢 殷梦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6-91,共6页
折枝花是中国传统纹饰中的重要题材,在川渝地区清代墓葬建筑雕刻中也普遍使用,其灵活多变的造型和精雕细琢的工艺,成为川渝地区清代墓葬建筑装饰别具特色的部分。它们随墓葬建筑构件的尺度和形态的变化而灵活布局,在看似随意的构图中有... 折枝花是中国传统纹饰中的重要题材,在川渝地区清代墓葬建筑雕刻中也普遍使用,其灵活多变的造型和精雕细琢的工艺,成为川渝地区清代墓葬建筑装饰别具特色的部分。它们随墓葬建筑构件的尺度和形态的变化而灵活布局,在看似随意的构图中有其内在的严谨秩序,大胆变形又不失自然生趣,雕刻工艺巧拙并施,风格多变,代表了清代四川地区民间石刻艺术的基本状况,也是该地区墓葬美术和丧葬观念的集中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墓葬雕刻 折枝花 墓葬美术
下载PDF
图像的多重寓意——再论宋金墓葬中的孝子故事图 被引量:7
12
作者 邓菲 《艺术探索》 2017年第6期47-69,共23页
孝子故事画是丧葬艺术中十分常见的图像题材。孝子图在汉魏时期曾出现在墓壁与葬具之上,至北宋后期开始又再次作为墓葬装饰广泛流行于中原地区。该时期的孝子图像多表现为多组、成套、小幅画面,多位于阑额以下、墓壁以上的空间。这种形... 孝子故事画是丧葬艺术中十分常见的图像题材。孝子图在汉魏时期曾出现在墓壁与葬具之上,至北宋后期开始又再次作为墓葬装饰广泛流行于中原地区。该时期的孝子图像多表现为多组、成套、小幅画面,多位于阑额以下、墓壁以上的空间。这种形式自北宋中后期在两京地区兴起、流行并逐渐扩散开来。宋金墓葬中对孝子图像的运用没有复制过去的设计,而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了多元的寓意。这些图像以特定的视觉形式整合了孝道与升仙题材,承载着"昭孝事祖""感通神明"等多种功能。北宋中后期以来统治者、士人阶层对孝道思想的推崇教化,儒释道三教的孝亲观在丧葬习俗中的合流,以及当时普遍流行的复古风潮,可能共同构筑起孝子图像流行的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时期 中原地区 墓葬美术 孝子图
下载PDF
墓葬礼仪中的山水:以韩休墓出土的山水画为例
13
作者 田璐 《美术大观》 2022年第4期85-95,共11页
本文以韩休墓室内部北壁出土的山水画为基础,试图重构中国山水画的早期发展。在学界以往的研究成果之上,笔者特别关注墓葬礼仪中的山水功能,以及早期山水画与佛教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从“卧游”与“日想观”两个方面探讨山水画的起源、发... 本文以韩休墓室内部北壁出土的山水画为基础,试图重构中国山水画的早期发展。在学界以往的研究成果之上,笔者特别关注墓葬礼仪中的山水功能,以及早期山水画与佛教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从“卧游”与“日想观”两个方面探讨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和传播与佛教之间的动态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休墓 唐代山水画 墓葬美术 佛教 卧游
下载PDF
西汉美术考古形态初探
14
作者 牛天越 《书画世界》 2018年第2期86-87,共2页
西汉的墓葬美术发展在整个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美术的历史源流以及功用,比较分析汉代墓葬出土的美术品形制、工艺特点、美术规律以及自觉审美意识,来考察西汉这一时期美术品的主要特点,从而最终总结... 西汉的墓葬美术发展在整个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美术的历史源流以及功用,比较分析汉代墓葬出土的美术品形制、工艺特点、美术规律以及自觉审美意识,来考察西汉这一时期美术品的主要特点,从而最终总结西汉美术考古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美术 审美意识 历史意义
下载PDF
南朝画像砖“满瓶莲花”纹饰之管窥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一帆 《中国美术》 2023年第1期87-93,共7页
南朝画像砖是窥探这一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窗口。佛教艺术的不断东渐,改变了南朝画像砖的语言面貌。具有佛教性质的“满瓶莲花”纹饰有着与中国传统墓葬文化同样的“永生”目标,因而被墓葬艺术纳入了表现范围。长江下游画像砖中佛教... 南朝画像砖是窥探这一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窗口。佛教艺术的不断东渐,改变了南朝画像砖的语言面貌。具有佛教性质的“满瓶莲花”纹饰有着与中国传统墓葬文化同样的“永生”目标,因而被墓葬艺术纳入了表现范围。长江下游画像砖中佛教性质的图像有着从佛像到非佛像图案的发展规律。南朝时期,佛像砖的退出、“满瓶莲花”纹饰在墓葬中的出现与消失,体现出南朝佛教文化发展与传统墓葬文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砖 纹饰 佛教艺术 墓葬美术
下载PDF
试论北朝至隋代墓葬的十二生肖——兼谈神怪俑问题
16
作者 刘绎一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2,共13页
近年新出版的《武昌隋唐墓》集中公布了一批南方隋墓,是南方墓葬最早使用十二生肖的案例。为厘清早期墓葬十二生肖题材的流传脉络,本文对北朝至隋代墓葬各类十二生肖形象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北朝崔氏墓生肖俑、北齐十二生肖和三十六禽... 近年新出版的《武昌隋唐墓》集中公布了一批南方隋墓,是南方墓葬最早使用十二生肖的案例。为厘清早期墓葬十二生肖题材的流传脉络,本文对北朝至隋代墓葬各类十二生肖形象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北朝崔氏墓生肖俑、北齐十二生肖和三十六禽壁画、北周晚期至隋代的四神十二生肖墓志线刻、隋代长江中游生肖俑四组。本文认为,北朝崔氏墓的生肖俑派生出两条脉络,其中十二生肖题材在北方上层墓葬中流传,后以墓志线刻形式普及开来;同时神怪俑在青齐地区成为葬俗,后传入长江流域,启发了长江中游隋墓对生肖俑的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隋代 墓葬美术 十二生肖 神怪俑
原文传递
川东、北地区清代民间墓碑建筑装饰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罗晓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4-117,共4页
文章从四川东、北地区明、清民间墓碑雕刻装饰布局的对称性、表现内容的分隔性、立面空间的层次性的角度解读墓碑的装饰结构,指出:对称性是为了突出"中";区隔性则是为了体现"多",而立面上的层次性则加强了"深&... 文章从四川东、北地区明、清民间墓碑雕刻装饰布局的对称性、表现内容的分隔性、立面空间的层次性的角度解读墓碑的装饰结构,指出:对称性是为了突出"中";区隔性则是为了体现"多",而立面上的层次性则加强了"深"。三者共同营造了一个对生者而言的祭拜之地的肃穆恭敬、对亡者而言的灵魂居所的幽微深邃的装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美术 明清墓碑建筑 装饰结构
下载PDF
说“窥窗”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岩 《艺术设计研究》 2012年第1期27-30,共4页
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提到西汉宫殿装饰中有"窥窗"的图像。本文汇集汉唐墓葬中有关的考古发现,分析了这一母题的传承,是关于图像形式研究的一项尝试。
关键词 鲁灵光殿赋 窥窗 墓葬美术
下载PDF
谁人空冢掩荒蓁--叩问壶关上好牢1号墓的“话语”逻辑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清泉 《美术大观》 2021年第10期34-54,共21页
墓葬与死者的关系是墓葬美术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核心的问题。古人造墓,绝不可能仅仅依据通行的“惯例”而不考虑死者个人及其亲属的特殊需求;所以,对墓葬建筑、随葬物品乃至其装饰内容的深入解读和阐释,也就必然有赖于对墓主人生平与思想... 墓葬与死者的关系是墓葬美术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核心的问题。古人造墓,绝不可能仅仅依据通行的“惯例”而不考虑死者个人及其亲属的特殊需求;所以,对墓葬建筑、随葬物品乃至其装饰内容的深入解读和阐释,也就必然有赖于对墓主人生平与思想的了解。然而,由于考古发现的大量墓葬往往缺少与墓主人身份和生平有关的墓志或题记资料,以致学者们很难从这类墓葬中分辨出与死者个人及其家庭有关的“特殊”信息,从而使得墓葬美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只见森林而不识树木,成为一般文化史、社会生活史和古代社会丧葬习俗研究的附庸。故,如何从墓葬美术的“惯例”中辨析出其所包含的特殊消息,不仅需要我们在研究思维与研究方法层面做出深刻的思考,同时也需要我们在相关个案研究中做出切实有效的探索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史 墓主人 墓葬美术 丧葬习俗 生平与思想 装饰内容 墓葬建筑 墓志
下载PDF
寿域宏开——访四川通江蒲氏清代家族墓地
20
作者 罗晓欢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8-24,共7页
修建地上仿木结构石质墓葬建筑,是川、渝等西南地区明清时期重要的丧葬习俗,这些阴宅与土地庙、字库塔、祠堂等建筑共同构成了传统乡村聚落的人文景观。大量的田野考察发现,处于村落公共空间中的墓葬建筑,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石构建筑的... 修建地上仿木结构石质墓葬建筑,是川、渝等西南地区明清时期重要的丧葬习俗,这些阴宅与土地庙、字库塔、祠堂等建筑共同构成了传统乡村聚落的人文景观。大量的田野考察发现,处于村落公共空间中的墓葬建筑,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石构建筑的特殊营建技艺,建筑上大量的雕刻彩绘纹饰、各类戏曲故事、乡绅文人撰书的碑刻书法,实质上也成为了文化传播和观念传习的重要场所,更是实现乡村教化和乡风文明传承的重要力量。本文围绕对四川通江县铁佛镇熨斗坪村的蒲氏清代家族墓地的实地考察,试图挖掘“湖广填四川”移民地区传统乡村的人文遗存,同时呈现传统乡村面临的当代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墓地 乡村聚落 墓葬美术 乡村教化 湖广填四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