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世汉代墓阙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航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6年第1期102-103,共2页
汉代墓阙是汉代画像石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地面现存最早仿木的建筑遗存,它分布广泛,对墓阙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汉代的历史和社会生活。此外,对现存汉代墓阙做一个全面、充分、系统的考察,对于推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进一步揭... 汉代墓阙是汉代画像石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地面现存最早仿木的建筑遗存,它分布广泛,对墓阙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汉代的历史和社会生活。此外,对现存汉代墓阙做一个全面、充分、系统的考察,对于推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进一步揭示墓阙的艺术实质与内涵,促进各地风格史和考古学研究都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墓阙 分类 审美
下载PDF
对四川汉晋墓阙建筑、图像与空间的再讨论
2
作者 周洁 《艺术探索》 2015年第5期60-66,共7页
四川地区保存了全国绝大部分的汉晋石阙建筑,阙形图像也是该地墓葬中较为流行的装饰题材,体现在画像石砖、崖墓、铜牌饰等不同的媒介中。通过对四川汉晋墓阙实物与墓葬中阙形图像中的铭文、格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推导地面墓阙建... 四川地区保存了全国绝大部分的汉晋石阙建筑,阙形图像也是该地墓葬中较为流行的装饰题材,体现在画像石砖、崖墓、铜牌饰等不同的媒介中。通过对四川汉晋墓阙实物与墓葬中阙形图像中的铭文、格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推导地面墓阙建筑从三维空间构成到墓葬系统的二维阙形图像之间出现的意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汉晋 形母题 墓阙 礼仪空间 葬空间
下载PDF
关于汉代墓阙和南朝石柱的考释浅析
3
作者 罗佳 《天府新论》 2005年第B11期256-257,共2页
对汉代墓阙和南北朝石柱的建筑形制进行研究和考证,不难看出当中的一些文化传承性和典型性。
关键词 汉代墓阙 南朝石柱 身份等级 文化融入
下载PDF
汉代墓阙浅析
4
作者 杜祥乾 《河北画报》 2022年第4期168-170,共3页
阙是一种单体高台类建筑,在我国建筑文化中十分独特,通过分析研究阙的起源及形制演变过程,人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其中蕴含的礼制思想与等级观念,从而更进一步分析整个社会的变迁。墓前建阙的制度大约起于秦朝、西汉时期,当时只有皇帝享用... 阙是一种单体高台类建筑,在我国建筑文化中十分独特,通过分析研究阙的起源及形制演变过程,人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其中蕴含的礼制思想与等级观念,从而更进一步分析整个社会的变迁。墓前建阙的制度大约起于秦朝、西汉时期,当时只有皇帝享用,到东汉时盛行,县令、太守以上的官吏均可在墓前建阙。根据等级的不同,阙的形制也不同,普通人无法随意建造。本文对汉代墓阙的规模形制进行了研究,希望明确其体现的等级观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为相关人员研究汉代文化提供些许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墓阙 等级观 思想文化
下载PDF
四川汉代墓阙的画像题材与功能
5
作者 管健鸿 《艺术教育》 2023年第9期205-208,共4页
汉阙是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汉代地面建筑遗迹。全国现存有30余处汉阙,四川就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且均为墓阙,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墓阙不仅是一种建筑样式,更是图像的载体。文章通过分析墓阙上图像的方位、主次关系,将其看成同一空间中... 汉阙是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汉代地面建筑遗迹。全国现存有30余处汉阙,四川就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且均为墓阙,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墓阙不仅是一种建筑样式,更是图像的载体。文章通过分析墓阙上图像的方位、主次关系,将其看成同一空间中的有机整体,试图对墓阙的象征意义寻找新的认识;同时,根据阙上图像组合的情况总结出四川东、西部地区的类型特征,分析两者的异同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墓阙 汉画像石 图像配置
原文传递
高颐墓阙的结论——关于中国营造学社和伊东忠太在西南的两次田野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棣 文艺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47,共7页
以营造学社在中国西南的古建筑调研入题,穿插伊东忠太在西南的文化路线考察行为。通过对两次西南田野调查的再现,将历史线索集束于高颐墓阙展开,对前人的建筑史学研究方法和结果判断进行总结。归纳高颐墓阙在不同建筑史中呈现不同定位... 以营造学社在中国西南的古建筑调研入题,穿插伊东忠太在西南的文化路线考察行为。通过对两次西南田野调查的再现,将历史线索集束于高颐墓阙展开,对前人的建筑史学研究方法和结果判断进行总结。归纳高颐墓阙在不同建筑史中呈现不同定位和结论的原因,提出建筑史研究中实物阅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中国营造学社 伊东忠太 高颐墓阙
原文传递
汉画像石题记中堂、阙、墓造价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欧阳摩一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9,共4页
在迄今国内已发现的一万多件汉画像石中,有250多件(处)刻有文字,其中约有21件记载有墓地石祠堂、墓阙和墓室的造价,主要发现于山东、苏北等地。这些记载弥补了史载之阙,为我们了解、研究汉代社会经济状况和厚葬习俗,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 在迄今国内已发现的一万多件汉画像石中,有250多件(处)刻有文字,其中约有21件记载有墓地石祠堂、墓阙和墓室的造价,主要发现于山东、苏北等地。这些记载弥补了史载之阙,为我们了解、研究汉代社会经济状况和厚葬习俗,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地祠堂 墓阙 造价
下载PDF
忠县土主庙阙为严氏墓阙新论
8
作者 孙华 《长江文明》 2008年第1期28-34,共7页
原忠县土主庙前双阙因在宋代阙上还残留有'汉都尉丁房'的铭文,长期以来被误以为是丁房墓前之阙。本文通过对宋代著录的相关碑阙资料的梳理,认为该阙原本不是一对,它们是宋人从忠县城外搬来的墓阙,明末将不同墓主的两座残阙拼凑... 原忠县土主庙前双阙因在宋代阙上还残留有'汉都尉丁房'的铭文,长期以来被误以为是丁房墓前之阙。本文通过对宋代著录的相关碑阙资料的梳理,认为该阙原本不是一对,它们是宋人从忠县城外搬来的墓阙,明末将不同墓主的两座残阙拼凑成一对放置在土主庙前。并且提出和论证了土主庙前左阙为严永家族墓阙,右阙为曾经见诸文献记载的江原长墓阙,江原长就是孝子严就的新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建筑 严氏墓阙
原文传递
浅析正阳汉代石阙文化价值
9
作者 董亚梅 《理财(经济)》 2022年第12期38-40,共3页
阙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建筑物,式样和牌坊相似,只是没有横梁,主要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阙盛行于周、秦、汉三代,其规模、制度、等级规定十分严格。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消失。我国现存地面建筑实物中汉代石阙是年代最... 阙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建筑物,式样和牌坊相似,只是没有横梁,主要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阙盛行于周、秦、汉三代,其规模、制度、等级规定十分严格。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消失。我国现存地面建筑实物中汉代石阙是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类型,全国目前发现、仅存的有32处,比较完整的则比较罕见,正阳石阙是工匠们综合建筑、雕镂、图画、装饰等技能创造出来的石刻艺术代表作品,是全国仅存的几处汉代墓阙之一,它的自身价值无法衡量。生动细致的手法、雄浑古朴的气势彰显出汉代人民的伟大艺术创造力。现对其现状及文化价值解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汉代石 石刻艺术 艺术创造力 汉代墓阙 价值解析
下载PDF
汉代石阙研究
10
作者 罗二虎 《考古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64,I0001,I0002,共38页
一前言汉代阙的使用十分广泛,根据其性质,大体可分为城邑门阙、宫殿门阙、府宅门阙、祠庙门阙、陵墓门阙、关塞门阙等,材质则有石阙、木阙、土木阙等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目前仍立以及少量原仁立在地面的墓阙、祠庙阙等汉代石阙。
关键词 祠庙 关塞 墓阙 汉代
原文传递
千古石语 汉阙中的历史长歌
11
作者 江映烛 《国家人文历史》 2024年第6期46-57,共12页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文兴赋,武通西域,以雄浑壮丽为美,以立业安邦为耀。从两汉文明整体特性看,很多事物不是为了实际功用而存在,而是为了展示帝国的辉煌和威严,是为了“狼振大汉之天声”。汉朝的建筑...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文兴赋,武通西域,以雄浑壮丽为美,以立业安邦为耀。从两汉文明整体特性看,很多事物不是为了实际功用而存在,而是为了展示帝国的辉煌和威严,是为了“狼振大汉之天声”。汉朝的建筑艺术,特别是阙的建造,就是这种美的具体体现。城阙、宫阙,显示的是皇权的强大;第宅阙和墓阙,显示的是家族的辉煌,从显示皇室气度的城阙和宫阙下沉至家族与个人,就产生了第宅阙和墓阙。古代社会又十分重视祭祀神灵,于是产生了祠庙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帝国 墓阙 实际功用 整体特性 第宅
原文传递
诸城博物馆馆藏石刻精品
12
作者 袁传申 《炎黄地理》 2022年第8期98-100,共3页
古代石刻艺术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古代很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作品。他们以刀代笔,在自然界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石料上雕、凿、刻、划,将人们的想象力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创作了众多石刻... 古代石刻艺术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古代很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作品。他们以刀代笔,在自然界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石料上雕、凿、刻、划,将人们的想象力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创作了众多石刻艺术珍品。其中,画像刻石的构成比较特殊,内容丰富,记载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历史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馆藏 古代石刻 石刻艺术 中国文化遗产 民间艺人 棺椁 墓阙
下载PDF
四川乐山市麻浩崖墓A区M8调查简报
13
作者 陈卫东 刘睿 +8 位作者 李飞 周晓楠 赵健 贾晓东 贾琪 彭学艺 汪涛 毛恩泽 江聪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2,F0002,共9页
2013年6至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乐山大佛周边麻浩、柿子湾等区域崖墓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了数座重要崖墓。其中,麻浩A区M8不仅规模较大,其重楼重檐墓阙、楼阁式前门、回廊式侧室等结构在汉代崖墓... 2013年6至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乐山大佛周边麻浩、柿子湾等区域崖墓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了数座重要崖墓。其中,麻浩A区M8不仅规模较大,其重楼重檐墓阙、楼阁式前门、回廊式侧室等结构在汉代崖墓中少见或不见。这些对汉代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及建筑文化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乐山 麻浩崖 重楼重檐墓阙 楼阁式
原文传递
禮运东方:一场山东古代文明的文化盛宴 圖画天地 碑傅千古
14
《艺术品鉴》 2023年第12期72-73,共2页
山东省是目前现存汉代画像石最多、画面内容也是最丰富的地区。画像石,是汉魏时期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的石制构件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雕刻出来的图像,是一种石刻艺术。由于带有画像石的建筑大多属于丧葬禮仪性质,因... 山东省是目前现存汉代画像石最多、画面内容也是最丰富的地区。画像石,是汉魏时期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的石制构件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雕刻出来的图像,是一种石刻艺术。由于带有画像石的建筑大多属于丧葬禮仪性质,因此画像石的画面内容也多和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石刻艺术 古代文明 地祠堂 汉魏时期 文化盛宴 画面内容 墓阙
原文传递
“竭家所有示子道”——汉代祠堂画像石题记所见汉代孝亲观念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海玉 《文物天地》 2021年第2期78-83,共6页
汉代画像石中常见刻有文字的现象,按照刻画位置和文字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刻在画像旁边专门设置的被称为"榜"的方框内,多称为"榜题";一类刻在画像画面外,多称为"题记"。前者字数相对较少,后者字数从十几... 汉代画像石中常见刻有文字的现象,按照刻画位置和文字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刻在画像旁边专门设置的被称为"榜"的方框内,多称为"榜题";一类刻在画像画面外,多称为"题记"。前者字数相对较少,后者字数从十几个到几百字不等,刻于汉代墓地祠堂、墓阙及墓室画像石上[1]。从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题记来看,时代最早的是新莽天凤三年路公食堂题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新莽 榜题 地祠堂 孝亲观念 题记 墓阙
原文传递
陕北出土“周公辅成王”汉画像石
16
作者 赵延梅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19年第1期-,共6页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1陕北汉画像石自20世纪20年代始才陆续重见天日,她以瑰丽多姿的画面和精巧细致的刻绘技法,在全国汉画像石中独树一帜。2截至目前,陕北榆林地区出土的汉画像...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1陕北汉画像石自20世纪20年代始才陆续重见天日,她以瑰丽多姿的画面和精巧细致的刻绘技法,在全国汉画像石中独树一帜。2截至目前,陕北榆林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有千余块,题材内容非常广泛,除少数中柱石、门槛石、顶心石以及边栏装饰为单一图像外,横楣石、门柱石、门扉石、边柱石等均刻绘多个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地祠堂 陕北榆林 瑰丽多姿 墓阙 题材内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